治疗高脂血症型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的中药及其制备方法

文档序号:28074816发布日期:2021-12-18 00:45阅读:350来源:国知局

1.本发明涉及中药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治疗高脂血症型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的中药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2.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on

alcoholic fatty liverdisease, nafld)是一种与胰岛素抵抗(insulin resistance, ir)和遗传易感密切相关的代谢应激性肝损伤,疾病谱包括非酒精性肝脂肪变、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non

alcoholic steatohepatitis, nash)、肝硬化和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hcc)。nash是nafld的严重类型,是非酒精性肝脂肪变向肝硬化、hcc进展的中心环节,nash患者10~15年内肝硬化发生率高达15%~25%。全球普通成人nafld患病率为6.3%~45%,其中10%~30%为nash,该病已经成为21世纪肝病领域第二大肝脏疾病。
3.高脂血症表现为血浆tc、tg等一种或多种脂质成分异常增高,肝脏是脂质代谢的重要场所,血浆中的脂质超过肝脏的代谢能力时,就会在肝内沉积,肝内脂肪堆积过多就会对肝脏构成“二次打击”,形成nash。高脂血症是nash的重要危险因素,又是最常见的病因之一,nash又可促进脂质代谢紊乱而加重高脂血症,从而形成恶性循环。高脂血症患者伴发nash患病率高达27%~92%。高脂血症型nash已成为降低人们生活质量的常见病、多发病,严重者还可伴发肝硬化、肝癌,严重危害人们的身心健康。
4.降低血脂是当前高脂血症型nash的主要治疗措施,他汀类药物降血脂作用显著,但长时间服用可引发肝损伤;nash是伴有肝脏转氨酶升高的活动性肝脏疾病,应慎用或禁用他汀类药物,且无明确报道他汀类药物可治疗nash。到目前为止,临床上尚无有效地抑制高脂血症型nash的药物。


技术实现要素:

5.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治疗高脂血症型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的中药,以解决临床上缺乏有效地抑制高脂血症型nash的药物的技术问题。
6.传统中医典籍中并无高脂血症型nash之病名,但基于其病因和临床表现,可将其归属
ꢀ“
肝癖”范畴;嗜食肥甘厚味、多卧少动是其主要病因;肥,即肥腻之味,甘,甜腻之物,为富含高脂肪之食;嗜食肥甘厚味,损伤脾胃,脾失健运,胃失和降,水湿不化,变生痰浊,水湿痰饮即为高脂肪食物在体内代谢产生的脂肪酸;水湿痰饮随气流动,无处不到,无处不害,内则五脏六腑,外则四肢百骸,若遇气化功能失常之脏腑,更是溜滞不去,所谓“至虚之处,便是容邪之所”;长期安闲不劳作、不运动,或多静少动,气血运行迟缓,则藏于肝之血即为不动之血;水湿痰饮与血相结而痰瘀并见,痰、湿、瘀互结于肝,病势缠绵,病情难愈;痰、湿、瘀等病理产物蓄积日久化热,促进了nash的发生发展;痰、湿均属于浊邪,同源而异流;基于此,治宜以涤浊化瘀为原则。据此遣方如下:治疗高脂血症型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的中药,以重量份计,由以下原料药制成:
芦根25~35份、冬瓜子25~35份、薏苡仁25~35份、丹参12~18份、清半夏4~8份、莱菔子12~18份、浙贝母8~12份、海藻8~12份、山楂8~12份。
7.进一步的,由以下原料药制成:芦根28~32份、冬瓜子28~32份、薏苡仁28~32份、丹参13~17份、清半夏5~7份、莱菔子13~17份、浙贝母9~11份、海藻9~11份、山楂9~11份。
8.优选的,由以下原料药制成:芦根30份、冬瓜子30份、薏苡仁30份、丹参15份、清半夏6份、莱菔子15份、浙贝母10份、海藻10份、山楂10份。
9.上述治疗高脂血症型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的中药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1)按所述配比称取各原料药备用;(2)将芦根、冬瓜子、薏苡仁、丹参、清半夏、莱菔子、浙贝母、海藻、山楂混合后加水,加水量以浸没过药面2~4cm为准,浸泡30~50min,加热煮沸后继续煎煮30~60min,过滤得滤液和药渣;(3)向上步所得药渣加水,水量以浸没过药面2~4cm为准,加热煮沸后继续煎煮25~30min,过滤得滤液;(4)合并各次滤液,减压浓缩得浸膏或浓缩液,并减压干燥得粉剂,或进一步添加辅料制成颗粒剂、丸剂、散剂或胶囊剂等。
10.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主要有益技术效果在于:1. 本发明组方药物配伍科学合理,方中芦根清热生津、除烦利尿,冬瓜子清肺化痰、除湿利水,薏苡仁利水渗湿、健脾止泻,三者共为君药,涤浊以化痰湿;丹参活血祛瘀、安神宁心,清半夏燥湿化痰、消痞散结,莱菔子消食除胀、降气化痰,浙贝母清热散结、化痰止咳,共为臣药;海藻消痰软坚,山楂行气散瘀,共为佐药;全方共凑涤浊化瘀之效,以改善高脂血症型nash患者的肝功能(alt、ast、ggt)、血脂(tc、tg、ldl

c、hdl

c)、肝脂肪变(fibroscan检测cap值)。
11.2. 本发明中药能有效治疗高脂血症型nash,疗效可靠,且无毒副作用。
12.3. 本发明原料来源丰富,制备成本较低,成剂后服用方便,应用前景广阔。
具体实施方式
13.下面结合实施例来说明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但以下实施例只是用来详细说明本发明,并不以任何方式限制本发明的范围。
14.在以下实施例中所涉及的中药原料如无特别说明,均为市售常规原料;所涉及的加工制备方法,如无特别说明,均为常规方法。
15.实施例一:治疗高脂血症型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的中药颗粒,由以下原料药制成:芦根30g、冬瓜子30g、薏苡仁30g、丹参15g、清半夏6g、莱菔子15g、浙贝母10g、海藻10g、山楂10g。
16.其制备方法如下:(1)按上述配比称取各原料药备用;(2)先将芦根、冬瓜子、薏苡仁、丹参、清半夏、莱菔子、浙贝母、海藻、山楂混合并加饮用水,水量浸没过药面3cm左右,浸泡40min,加热煮沸后继续煎煮50min,过滤得滤液和药
渣;(3)向上步所得药渣继续加饮用水,加水量浸没过药面3cm左右,加热煮沸后继续煎煮30min,过滤得滤液;(4)合并各次滤液,减压浓缩得浸膏,并减压干燥得粉剂,进一步添加适量辅料制成颗粒剂,分装为两包,每包重量5.8g。
17.实施例二:治疗高脂血症型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的中药颗粒,由以下原料药制成:芦根28g、冬瓜子28g、薏苡仁28g、丹参13g、清半夏5g、莱菔子13g、浙贝母9g、海藻9g、山楂9g。其制备方法同实施例1。
18.实施例三:治疗高脂血症型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的中药颗粒,由以下原料药制成:芦根32g、冬瓜子32g、薏苡仁32g、丹参17g、清半夏7g、莱菔子17g、浙贝母11g、海藻11g、山楂11g。其制备方法同实施例1。
19.实施例四:治疗高脂血症型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的中药颗粒,由以下原料药制成:芦根35g、冬瓜子29g、薏苡仁30g、丹参19g、清半夏6g、莱菔子18g、浙贝母9g、海藻10g、山楂12g。其制备方法同实施例1。
20.临床试验例:一、选择病例的标准凡诊断为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同时合并诊断为高脂血症的患者,均作为选择病例的标准。
21.二、诊断标准1 西医诊断标准1.1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的诊断标准参照《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防治指南》(2018年更新版)制定。
22.1.1.1临床诊断:明确nash的诊断需符合以下3项条件:

无过量饮酒史(男性饮酒折合乙醇量<30g/d,女性<20g/d);

除外病毒性肝炎、药物性肝病、全胃肠外营养、肝豆状核变性、自身免疫性肝病等可导致脂肪肝的特定疾病;

肝活检组织学改变符合脂肪性肝病的病理学诊断标准。
23.但由于临床上患者比较抗拒活检,肝组织学诊断常常难以获得,故nash定义为:

肝脏影像学表现符合弥漫性脂肪肝的诊断标准且无其他原因可供解释,和(或)

有高脂血症、肥胖等代谢综合征相关组分的患者出现不明原因的血清alt和(或)ast、ggt持续增高半年以上。减肥和改善ir后,异常酶谱和影像学脂肪肝改善甚至恢复正常者可明确nash的诊断。
24.1.1.2 fibroscan中cap临界值及脂肪肝分度目前法国echosens公司提供的临界值为:

无脂肪肝:cap<238db/m(脂肪变<11%);

轻度:238db/m≤cap<259db/m(11%≤脂肪变<34%);

中度:259db/m≤cap<292db/m(34%≤脂肪变<67%);

重度:cap≥292db/m(脂肪变≥67%)。
25.1.2高脂血症诊断标准参照《中国成人血脂异常防治指南》(2016年修订版)制定。
26.①
tc≥5.2mmol/l;

tg≥1.7mmol/l;

ldl

c≥3.4mmol /l;

hdl

c<1.0mmol/l;上述血脂指标有一项异常则可诊断为血脂异常。
27.2 中医证候诊断标准参照国家技术监督局发布的《中医临床诊疗术语》及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制定《中药新药临床指导原则》、普通高等教育教材《中医内科学》的辨证标准为依据,根据nash的病机特点和症状变化确定痰湿瘀阻基本证和兼见症状。
28.痰湿瘀阻证:主症:右胁不适/隐痛/胀痛。次证:乏力体倦、脘腹胀满,肢体困重,头晕目眩,口苦口粘,大便不爽或溏泄,舌质暗淡或有瘀点、瘀斑,苔薄白,舌下静脉显露,脉弦细或沉涩。其中具备主症和次证2项即可诊断。
29.三、治疗方案治疗组患者口服本发明实施例1中的中药颗粒,每日2次,每次1包,每包重量为5.8g。对照组口服多烯磷脂酰胆碱胶囊,2粒/次,3次/日,每粒228mg。疗程3个月,疗程结束后统计效果。
30.四、安全性评价1级:安全,无任何不良反应;2 级:比较安全,如有不良反应,不需要做任何处理可继续给药;3 级:有安全性问题,有中等程度的不良反应,做处理后可继续给药;4 级:因不良反应中止试验。
31.五、试验统计处理72名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36例。最终共完成64例,治疗组31例,对照组33例。
32.治疗组:脱落5例;2例因工作原因不能按时复诊而退出研究,2例因依从性差,未能按时服药、复诊而脱落,1例因治疗期间自行服用其他药物而脱落。
33.对照组:脱落3例;1例因失访脱落,1例自行加服中成药,影响疗效判断而脱落;1例患者因依从性差,未能按时服药而脱落。
34.本发明研究脱落病例共8例,完成病例共64例,完成比为88.89%。两组病例完成比分别为86.11%,91.67%。两组病例完成情况经卡方检验分析,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35.治疗组31例,其中男24例,女7例,平均年龄(42.71
±
12.58)岁。对照组33例,其中男性21例,女性12例,平均年龄(44.42
±
11.10)岁。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中的分布均无差异(p>0.05),且两组患者治疗前肝功能(alt、ast、ggt)、血脂(tc、tg、ldl

c、hdl

c)、肝脂肪变(fibroscan检测cap值)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36.检测指标:两组患者均观察治疗前后肝功能(alt、ast、ggt)、血脂(tc、tg、ldl

c、hdl

c)、肝脂肪变(fibroscan检测cap值)。
37.统计学方法:数据均采用spss 19.0统计分析软件处理,计量资料采用均数
±
标准差(
ꢀ±
s )表示,采用shapiro

wilk进行正态性检验。组间比较时,若满足正态分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方差齐采用t检验,方差不齐则采用t’检验;若不满足正态分布,则采用秩和检验。组内比较,治疗前后差值符合正态分布,用配对样本t检验,差值不符合正态分布,则用秩和检验(二样本mann

whitney u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比较,等级资料采用秩
和检验比较。选择双侧检验方法,p<0.05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38.结果:(1)两组治疗前后肝功能(alt、ast、ggt)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肝功能差值经正态性检验,治疗组alt差值符合正态分布,ast、ggt差值不符合正态分布,对照组alt、ggt差值符合正态分布,ast差值不符合正态分布。
39.治疗组alt治疗前后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ast、ggt比较采用秩和检验,对照组治疗前后alt、ggt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ast比较采用秩和检验。治疗后,治疗组及对照组肝功能均较治疗前下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40.(2)两组间治疗后肝功能(alt、ast、ggt)比较:治疗组治疗后肝功能均不符合正态分布,对照组治疗后alt符合正态分布,ast、ggt不符合正态分布,两组间比较均用秩和检验。治疗后,治疗组alt、ast较对照组下降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ggt与对照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41.表1 两组治疗前后肝功能(alt、ast、ggt)变化情况比较(
±
s )注:组内治疗前后比较,

p<0.05;组间治疗后比较,

p<0.05。
42.(3)两组治疗前后血脂(tc、tg、ldl

c、hdl

c)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血脂差值经正态性检验,治疗组tg、ldl

c差值符合正态分布,tc、hdl

c差值不符合正态分布,对照组ldl

c差值符合正态分布,tc、tg、hdl

c差值不符合正态分布。治疗组治疗前后tg、ldl

c采用配对t检验,tc、hdl

c采用秩和检验,对照组ldl

c采用配对t检验,tc、tg、hdl

c采用秩和检验。治疗后,治疗组及对照组血脂(tc、tg、ldl

c、hdl

c)均较治疗前下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43.(4)两组间治疗后血脂(tc、tg、ldl

c、hdl

c)比较:治疗组治疗后tg符合正态分布,tc、hdl

c、ldl

c不符合正态分布;对照组治疗后血脂均不符合正态分布,两组间血脂比较均采用秩和检验。治疗后,治疗组血脂(tc、tg、ldl

c、hdl

c)均较对照组下降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44.表2 两组治疗前后血脂(tc、tg、ldl

c、hdl

c)变化情况比较(
±
s )注:组内治疗前后比较,

p<0.05;组间治疗后比较,

p<0.05。
45.(5)两组治疗前后肝脂肪变(fibroscan检测cap值)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肝脂肪变cap值差值经正态性检验,治疗组符合正态分布,对照组不符合正态分布。治疗组治疗前后肝脂肪变cap值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对照组治疗前后肝脂肪变cap值比较采用秩和检验。治
疗后,治疗组肝脂肪变(fibroscan检测cap值)较治疗前下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肝脂肪变(fibroscan检测cap值)与治疗前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46.(6)两组间治疗后肝脂肪变(fibroscan检测cap值)比较:治疗组治疗后cap值不符合正态分布,对照组治疗后cap值符合正态分布,两组间肝脂肪变cap值比较采用秩和检验。治疗后,治疗组肝脂肪变(fibroscan检测cap值)较对照组下降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47.表3 两组治疗前后肝脂肪变(fibroscan检测cap值)比较(
±
s )注:组内治疗前后比较,

p<0.05;组间治疗后比较,

p<0.05。
48.典型病例病例一:冀某,男,44岁,河南郑州人,主诉:间断右胁不适2年,加重伴乏力10天;现病史:患者2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右胁不适,至医院体检发现肝功能异常(具体不详),彩超示:脂肪肝,服用保肝及降脂药物,肝功能反复异常,近半年来一直服用银杏叶片、绞股蓝茶、脂必泰等药物,症状间断发作。半年前因右胁不适加重,转氨酶明显升高,于我院住院治疗,给予复方二氯醋酸二乙丙胺针、复方甘草酸苷针等药物治疗,病情好转出院。近10天来因过食肥甘,多食少动,体重增加约3公斤,再次出现右胁不适,程度较前加重,伴乏力、口干苦、纳差,故来求治。现在症:右胁闷胀不适,腹胀,纳差,乏力身困,口干口苦,晨起痰多,大便粘滞不畅。查体:舌质暗红,体大,舌边齿痕,舌下脉络增粗,苔白滑腻,脉沉弦滑。身高180cm,体重110kg。形体肥胖,腹部饱满,质软,肝脾肋下未触及,肝区叩击痛阳性。检查示:肝功能:alt 130.5u/l,ast 111.7 u/l,alp 113 u/l,ggt 231.2u/l;血脂:tg 2.11mmol/l,tc5.26 mmol/l,hdl

c 0.83 mmol/l,ldl

c 3.92 mmol/l;ffa 0.85 mmol/l;肝脏瞬时弹性检测:cap 350 db/m,e 38.6kpa,提示肝脏脂肪变≥67%,肝脏硬度值处于f4期。中医诊断:肝癖,痰湿阻滞兼血瘀证;西医诊断:1.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 2.高脂血症。具体处方:实施例1制备的中药颗粒每日2次,每次1包,每包重量为5.8g,温开水冲服。服用60天。
49.二诊:患者精神较前改善,诉右胁不适、乏力、口干苦症状较前稍减轻,晨起吐痰减少,食欲好转,时有头晕,夜眠可,二便正常。体重减轻10公斤。舌质淡红,体大,舌边齿痕,苔白腻,脉沉弦滑。查体:形体肥胖,腹部饱满,腹软,无压痛反跳痛,肝脾叩击痛(

)。再服30付后右胁不适明显减轻,右胁不适、乏力等症状基本消失,头晕偶作,纳可,眠一般,二便正常,自觉全身轻松舒适。肝功能:alt 76 u/l,ast 63.8 u/l,alp 87.6u/l,ggt 124.6u/l;血脂:tg 0.71mmol/,tc 0.71 mmol/l,hdl

c 0.88 mmol/l,ldl

c 3.06 mmol/l;ffa 0.38 mmol/l;肝脏瞬时弹性检测:cap 304 db/m,e 33.3 kpa,提示肝脏脂肪变≥67%,肝脏硬度值处于f4期。
50.病例二:郭某某,男,36岁,河南中牟人,主诉:间断右胁刺痛5年,加重伴周身困重半月;现病史:患者5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右胁刺痛,至医院查彩超示:重度脂肪肝,未重视及治疗。近半月来右胁刺痛加重,伴周身困重,舌质淡暗,边有瘀斑,苔腻,脉弦滑。身高
170cm,体重96.5kg。检查示:肝功能:alt 62.8u/l,ast 36.2u/l,alp 70.8u/l,ggt 114.3u/l;血脂:tg 5.34mmol/l,tc 2.28mmol/l,hdl

c 1.03 mmol/l,ldl

c 3.76 mmol/l;ffa 0.80 mmol/l;肝脏瞬时弹性检测:cap 345 db/m,e 9.5kpa,提示肝脏脂肪变≥67%,肝脏硬度值处于f2期。中医诊断:肝癖,痰瘀互结证;西医诊断:1.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 2.高脂血症。具体处方:实施例1制备的中药颗粒每日2次,每次1包,每包重量为5.8g,温开水冲服。服用60天。
51.二诊:患者右胁刺痛较前改善,周身困重感明显减轻,舌质淡暗,边有瘀斑,苔白滑,脉弦滑。再服30付后右胁刺痛明显减轻,周身困重症状基本消失。肝功能:alt 31.3u/l,ast 20.3u/l,alp 29.6u/l,ggt 64.7u/l;血脂:tg 2.43mmol/l,tc 2.27mmol/l,hdl

c 1.04 mmol/l,ldl

c 3.90 mmol/l;ffa 0.56 mmol/l;肝脏瞬时弹性检测:cap 284 db/m,e 5.3 kpa,提示肝脏脂肪变≥34%,肝脏硬度值处于f0期。
52.病例三:于某某,男,50岁,河南郑州人,主诉:间断右胁不适3年,加重伴右胁隐痛1月;现病史:患者3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右胁不适,自诉查腹部ct示脂肪肝;肝功能示转氨酶轻度异常(具体不详)。口服联苯双酯片后肝功能恢复正常,之后间断出现右胁不适,自行服用联苯双酯片,未再复查。近1月来右胁不适发作频繁,偶有右胁隐痛,胸脘痞闷,舌质淡暗,边有少许瘀斑,苔白腻,脉弦滑。身高166cm,体重70kg。检查示:肝功能:alt 107.1u/l,ast 50.8u/l,alp115.3 u/l,ggt 25.4u/l;血脂:tg 2.19mmol/l,tc 4.63mmol/l,hdl

c 0.84 mmol/l,ldl

c 3.42 mmol/l;ffa 0.50 mmol/l;肝脏瞬时弹性检测:cap 291 db/m,e 7.4kpa,提示肝脏脂肪变≥34%,肝脏硬度值处于f1期。中医诊断:肝癖,痰湿阻滞兼血瘀证;西医诊断:1.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 2.高脂血症。具体处方:实施例1制备的中药颗粒每日2次,少许每次1包,每包重量为5.8g,温开水冲服。服用45天。
53.二诊:患者右胁不适发作频率减少,发作程度减轻,右胁隐痛偶发,胸脘痞闷明显减轻,舌质淡暗,边有少于瘀斑,苔薄白腻,脉弦滑。再服45付后右胁不适及隐痛明显减轻,胸脘痞闷症状基本消失。肝功能:alt 44.6u/l,ast 38.6u/l,alp112.4u/l,ggt 18.5u/l;血脂:tg 1.80mmol/l,tc 4.72mmol/l,hdl

c 0.92 mmol/l,ldl

c 3.38 mmol/l;ffa 0.60 mmol/l;肝脏瞬时弹性检测:cap 267 db/m,e 5.4 kpa,提示肝脏脂肪变≥34%,肝脏硬度值处于f0期。
54.病例四:李某,男,40岁,河南郑州人,主诉:间断右胁不适1年,加重10天;现病史:患者1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右胁不适,未重视及治疗。近10天右胁不适加重,余无明显不适,舌质淡暗,苔腻,脉弦滑。身高176cm,体重90kg。检查示:肝功能:alt 41.8u/l,ast 25.4u/l,alp 87.7u/l,ggt 66.1u/l;血脂:tg 3.58mmol/l,tc 5.11mmol/l,hdl

c 1.34 mmol/l,ldl

c 3.33 mmol/l;ffa 0.75 mmol/l;肝脏瞬时弹性检测:cap 286 db/m,e 6.1kpa,提示肝脏脂肪变≥34%,肝脏硬度值处于f0

f1期。中医诊断:肝癖,痰湿阻滞兼血瘀证;西医诊断:1.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 2.高脂血症。具体处方:实施例1制备的中药颗粒每日2次,每次1包,每包重量为5.8g,温开水冲服。服用60天。
55.二诊:患者右胁不适较前明显减轻,舌质淡暗,苔白腻,脉弦滑。再服30付后右胁不适症状基本消失。肝功能:alt 18.7u/l,ast 21.9u/l,alp 98.1u/l,ggt 11.7u/l;血脂:tg 0.92mmol/l,tc 4.68mmol/l,hdl

c 1.24 mmol/l,ldl

c 3.35 mmol/l;ffa 0.25 mmol/l;肝脏瞬时弹性检测:cap 191 db/m,e 3.0 kpa,提示肝脏脂肪变≤11%,肝脏硬度值处于f0
期。
56.病例五:赵某,女,40岁,河南郑州人,主诉:间断右胁隐痛2年,加重伴乏力2月;现病史:患者2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右胁隐痛,自诉1年前体检彩超示脂肪肝。未重视及治疗。近2月来右胁隐痛程度加重,伴乏力、易疲劳,舌质淡暗,边有少许瘀斑,苔腻,脉弦滑。检查示:肝功能:alt 43.7u/l,ast 41u/l,alp 89.1 u/l,ggt 12.6u/l;血脂:tg 2.07mmol/l,tc 4.19mmol/l,hdl

c 1.05mmol/l,ldl

c 2.81mmol/l;ffa 0.64 mmol/l;肝脏瞬时弹性检测:cap 328 db/m,e 5.2kpa,提示肝脏脂肪变≥67%,肝脏硬度值处于f0期。中医诊断:肝癖,痰瘀互结证;西医诊断:1.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 2.高脂血症。具体处方:实施例1制备的中药颗粒每日2次,少许每次1包,每包重量为5.8g,温开水冲服。服用45天。
57.二诊:患者右胁隐痛减轻,乏力、疲劳感改善,舌质淡暗,边有少于瘀斑,苔腻,脉弦滑。再服45付后右胁隐痛明显减轻,乏力、疲劳感症状明显改善。肝功能:alt 25.9u/l,ast 24.4u/l,alp 97.2u/l,ggt 14.9u/l;血脂:tg 2.23mmol/l,tc 4.26mmol/l,hdl

c1.12 mmol/l,ldl

c 2.86 mmol/l;ffa 0.60 mmol/l;肝脏瞬时弹性检测:cap 283 db/m,e 4.8 kpa,提示肝脏脂肪变≥34%,肝脏硬度值处于f0期。
58.上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作了详细的说明,但是,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能够理解,在不脱离本发明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具体参数进行变更,或者是对相关原料、步骤方法进行等同替代,从而形成多个具体的实施例,均为本发明的常见变化范围,在此不再一一详述。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