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青敷膏及其制备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27495859发布日期:2021-11-22 15:44阅读:716来源:国知局
一种青敷膏及其制备方法与流程

1.本发明涉及中药领域,具体是一种青敷膏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2.静脉炎是由于高渗药品导致血管内膜损伤,平滑肌痉挛,血管内膜增生,管腔变窄,血流缓慢,引起静脉炎。临床上在使用输液小钢针、浅静脉留置针、深静脉留置针引起的机械性、长时间输注高浓度强刺激的药液所引起的,局部静脉出现条索状的红肿热痛、产生硬结等不同程度的静脉炎反应。这与导管的材质、患者的血管条件、护士的穿刺技术、使用的药物性质、穿刺部位的选择、留置期间患肢的活动情况等等都有关系;而药物毒性大,刺激性强,药物外渗往往容易造成静脉炎,现报道治疗静脉炎的方法虽有很多,但其治疗效果和预防效果不佳。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青敷膏及其制备方法,以至少达到有效治疗和预防静脉炎的目的。
4.本发明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一种青敷膏,所述青敷膏包含以下原料:青黛、白芷、赤芍、天花粉、白芨、黄柏、姜黄、大黄和甘草,且所述原料按下述重量份组成:青黛10

20份、白芷10

20份、赤芍10

20份、天花粉10

20份、白芨10

20份、黄柏6
‑ꢀ
15份、姜黄10

20份、大黄10

20份和甘草4

12份。
5.进一步的,所述青黛、白芷、赤芍、天花粉、白芨、黄柏、姜黄、大黄和甘草的重量份依次为14

17份、14

17份、14

17份、14

17份、14

17份、9

12份、14

17份、14

17份、7

9 份。
6.更进一步的,所述青黛、白芷、赤芍、天花粉、白芨、黄柏、姜黄、大黄和甘草的重量份依次为15份、15份、15份、15份、15份、10份、15份、15份、8份。
7.一种青敷膏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8.s1:将青黛10

20份、白芷10

20份、赤芍10

20份、天花粉10

20份、白芨10

20份、黄柏6

15份、姜黄10

20份、大黄10

20份和甘草4

12份一起投入粉碎机进行粉碎,其后过 200筛得到粉碎细料;
9.s2:向所述粉碎细料中加入18

20份生粉和5

9份赋形剂后混合均匀,得到成型膏体;
10.s3:将所述成型膏体均匀涂覆在远红外功能布上,其后灭菌得到青敷膏,所述成型膏体的涂覆厚度为0.13mm。
11.进一步的,所述远红外功能布经过以下步骤得到:
12.s31:称取15

20份氧化铝、30

40份二氧化硒、10

15份二氧化钛、20

30份二氧化硅、 15

19份四氧化三铁、2

5份氧化钙、40

50份黄土石粉碎过2000目筛,得到粉碎原料;
13.s32:向所述粉碎原料中加入0.8

1.9份聚乙烯醇、0.4

1.2份丙烯酸酯、0.6

1.3份氨基改性有机硅酸乳和100

110份水,在温度为150

170℃、压力为0.3mpa的条件下进行搅
拌,搅拌速度为80r/min,搅拌时间为30min,得到陶瓷工作液;
14.s33:将所述陶瓷工作液均匀喷涂在医用棉布上,其后经过预烘脱水、烘焙定型得到远红外功能布。
15.所述陶瓷工作液在医用棉布上形成生物陶瓷层,所述生物陶瓷层以氧化铝和二氧化硒为生物陶瓷层的基础原料,加入二氧化钛提高远生物陶瓷层的远红外性能,提高远红外线的发射率,二氧化硒散发的远红外线多益于人体,整个生物陶瓷层远红外线发射率高达98.4%,且经过聚乙烯醇、丙烯酸酯、氨基改性有机硅酸乳处理后,易于粘附在所述医用棉上,同时降低其硬度,不会给使用青敷膏的患者带来不适感。
16.进一步的,所述赋形剂为凡士林和羊毛脂,加入的所述凡士林和羊毛脂的重量比为5:1。
17.进一步的,所述预烘脱水的处理温度为105℃,时间为6

8min;所述烘焙定型的处理温度为200℃,时间为3

4mim。
18.本发明涉及的青敷膏的方解为:
19.青黛:清热解毒、消肿,凉血止血、通络止痛的功效;
20.白芷:祛病除湿、排脓生肌、活血止痛;
21.赤芍:清热凉血,活血散瘀;
22.天花粉:清热泻火,生津止渴,消肿排脓;
23.白芨:用于外伤出血,疮疡肿毒,皮肤皲裂;
24.黄柏:清热燥湿,泻火除蒸,解毒疗疮;
25.姜黄:能行气破瘀,通经止痛,治跌打损伤;
26.大黄:具清湿热、泻火、凉血、祛瘀、解毒等功效;
27.甘草:既能解毒,又善清热,还能调和赤芍以生疗效。
28.静脉炎是注射过程中的穿刺伤致局部脉络血行不畅,血瘀滞阻,不通则痛;气血不畅,津液输布受阻肿胀;瘀血内蕴,蕴久化热,则局部发热;其发生机理是气滞血瘀,毒结凝滞于血脉,致使局部脉络气血运行不畅脉络损伤,血溢肌肤或血热内蕴则局部发红;如果药物毒性大、刺激性强,更易导致静脉炎,严重时会导致化脓;所以防治静脉炎应以清热、化瘀、散结、消肿、解毒、凉血为主,本发明通过青黛为主黄柏、大黄和甘草为辅进行解毒;同时所述甘草调和赤芍进行清热凉血和活血散瘀;通过白芷和天花粉协同排脓,通过姜黄进行行气破瘀和通经止痛;通过大黄进行泻火、凉血和祛瘀;通过白芨恢复创口;在使用所述青敷膏的同时,所述远红外功能布上喷涂的陶瓷工作液形成的陶瓷层会发出震动频率与人体细胞分子的震动频率接近的红外线,渗入患者体内,便会引起人体细胞的原子和分子的共振,透过共鸣吸收,分子之间摩擦生热形成热反应,促使皮下深层温度上升,并使微血管扩张,加速血液循环,有利于清除血管囤积物及体内有害物质,将妨害新陈代谢的障碍清除,重新使组织复活, 促进酵素生成,达到活血组织细胞、防止老化、强化免疫系统的功能;同时所述远红外功能布使青敷膏保持37℃左右的人体生理温度,对病变皮肤、血管、组织无再次损伤,同时有利于药物渗透、吸收,又能使青敷膏保持一定的湿度,更好的发挥疗效。
29.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涉及的所述青敷膏的原料易得,无毒副作用,具有解毒、清热、化瘀、散结、消肿、凉血、化脓等功效,能有效治疗及预防静脉炎,对患者的静脉有明显的保护作用,降低治疗过程中静脉炎的发病率;同时所述青敷膏成品上的所述远红外
功能布能促进血液循环,利于患者吸收药分,进一步消除血液中的有毒物质,进一步提高所述青敷膏对静脉炎的治疗效果。
具体实施方式
30.下面进一步详细描述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不局限于以下所述。
31.实施例1
32.一种青敷膏,所述青敷膏包括以下重量份的原料:青黛10份、白芷10份、赤芍10份、天花粉10份、白芨10份、黄柏6份、姜黄10份、大黄10份和甘草4份。
33.实施例2
34.一种青敷膏,所述青敷膏包括以下重量份的原料:青黛20份、白芷20份、赤芍20份、天花粉20份、白芨20份、黄柏15份、姜黄20份、大黄20份和甘草12份。
35.实施例3
36.一种青敷膏,所述青敷膏包括以下重量份的原料:所述青黛14份、白芷14份、赤芍14 份、天花粉14份、白芨14份、黄柏9份、姜黄14份、大黄14份和甘草7份。
37.实施例4
38.一种青敷膏,所述青敷膏包括以下重量份的原料:所述青黛17份、白芷17份、赤芍17 份、天花粉17份、白芨17份、黄柏12份、姜黄17份、大黄17份和甘草9份。
39.实施例5
40.一种青敷膏,所述青敷膏包括以下重量份的原料:所述青黛15份、白芷15份、赤芍15 份、天花粉15份、白芨15份、黄柏10份、姜黄15份、大黄15份和甘草8份。
41.一种青敷膏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42.s1:分别将实施例1

实施例5中所述的一种青敷膏含有的重量份的原料一起投入粉碎机进行粉碎,其后过200筛得到粉碎细料;
43.s2:按表1的制备数据向所述粉碎细料中加入生粉和赋形剂后混合均匀,得到成型膏体,所述赋形剂为凡士林和羊毛脂,加入的所述凡士林和羊毛脂的重量比为5:1;
44.s31:按表1的制备数据称取氧化铝、二氧化硒、二氧化钛、二氧化硅、四氧化三铁、氧化钙、黄土石粉碎过2000目筛,得到粉碎原料;
45.s32:按表1的制备数据向所述粉碎原料中加入聚乙烯醇、丙烯酸酯、氨基改性有机硅酸乳和水,在一定温度和压强下进行搅拌,搅拌速度为80r/min,搅拌时间为30min,得到陶瓷工作液,所述搅拌在的哈氏合金高压搅拌釜中进行;
46.s33:将所述陶瓷工作液均匀喷涂在医用棉布上,其后经过表1的制备数据预烘脱水、烘焙定型得到远红外功能布;
47.s34:将所述成型膏体均匀涂覆在远红外功能布上,其后灭菌得到青敷膏,按表1的制备数据进行正交试验。
48.表1:制备青敷膏数据
[0049][0050]
施用例:将实施例1

实施例5的青敷膏原料按上述制备方法进行制备的到相应的青敷膏,将制备的相应的青敷膏进行临床试验,每一种青敷膏对应两组病人,一组患有静脉炎,一组未患静脉炎,每组病人为20人,各组患者病情严重程度、病程、年龄等基础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使用方法:将所述青敷膏贴在穿刺静脉两侧3

4cm处,每天更换,连续4天。
[0051]
表2:施用例数据统计
[0052][0053]
效果:在患有静脉炎的病人中,治愈率最低的一组的治愈率为93.4%,治愈率最高的一组的治愈率为95.7%,有效率为100%;未患静脉炎的病人中静脉炎的发病率最低的一组的发病率为3.7%,未患静脉炎的病人中静脉炎的发病率最高的一组的发病率为6.1%;治愈率最高的一组的青敷膏为实施例5按照组2数据进行制备的青敷膏,发病率最低的一组的青敷膏为实施例4按照组1数据进行制备的青敷膏。
[0054]
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理解本发明并非局限于本文所披露的形式,不应看作是对其他实施例的排除,而可用于各种其他组合、修改和环境,并能够在本文所述构想范围内,通过上述教导或相关领域的技术或知识进行改动。而本领域人员所进行的改动和变化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则都应在本发明所附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