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应用于普外科手术消毒护理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6947058发布日期:2021-10-12 19:28阅读:270来源:国知局
一种应用于普外科手术消毒护理器的制作方法

1.本发明属于医疗器械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特别涉及一种应用于普外科手术消毒护理器。


背景技术:

2.外科是研究外科疾病的发生、发展规律及其临床表现,诊断、预防和治疗的科学,是以手术切除、修补为主要治病手段的专业科室,医生在进行手术之前需要对自身以及医疗张志进行消毒,避免病人造成交叉感染情况。
3.例如申请号:cn201910963171.7 本发明一种护理消毒器,涉及医疗设备领域,包括消毒液体存放箱、消毒纱布安置架、纱布牵引机构、纱布割断机构、纱布牵引控制件和消毒纱布提取架,有益技术效果为装置能够在医生不触碰纱布和消毒液体瓶的情况下能够裁取所需长度的纱布,并将纱布浸湿,避免造成二次污染,且能够使纱布沥去多余的消毒液体,不会浪费多余的酒精或碘伏。消毒纱布安置架固定连接在纱布牵引机构上,纱布牵引机构固定连接在消毒液体存放箱上,纱布牵引机构位于消毒纱布安置架的下方,纱布割断机构固定连接在消毒液体存放箱上,纱布割断机构位于纱布牵引机构的下方,纱布牵引控制件设置在纱布牵引机构上,纱布牵引控制件与纱布割断机构间隙配合连接。
4.类似于上述申请目前还存在以下几点不足:在医生需进行手术的时候,手术的器材工具需要进行消毒后才能使用,现有的消毒装置无法同时对医生手部位置及手术器材进行同步消毒这就会增加手术占用时间,另一方面在对手术器材消毒之后,消毒装置内部将积攒少量细菌不被清除,影响下次使用。
5.于是,有鉴于此,针对现有的结构及缺失予以研究改良,提供一种应用于普外科手术消毒护理器,以期达到更具有实用价值的目的。


技术实现要素:

6.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应用于普外科手术消毒护理器,以解决现有的消毒装置无法同时对医生手部位置及手术器材进行同步消毒这就会增加手术占用时间以及在对手术器材消毒之后,消毒装置内部将积攒少量细菌不被清除,影响下次使用的问题。
7.本发明一种应用于普外科手术消毒护理器的目的与功效,由以下具体技术手段所达成:一种应用于普外科手术消毒护理器,包括外箱;所述外箱顶部右前端位置开设有圆形槽,外箱内部左侧位置固定连接有内架,内架为矩形框架,外箱底部左侧中间位置设置有排放管,且排放管设置有阀门,外箱包括有:箱门,箱门转动连接在外箱前端左侧位置;排气扇,排气扇设置在外箱左侧中间下方位置,排气扇对消毒灯加热时产生的热量进行部分排出,避免箱门内部压力过大的情况。
8.进一步的,所述内架内部右侧位置与连板固定连接,连板左侧下方位置固定连接有底板,连板的底板开设有九乘九的通孔。
9.进一步的,所述连板包括有:引管,引管下方位置为正方形形状,且上方位置为正方形形状,引管右下方中间位置设置有接头,且接头为t字形状,引管接头上端位置有储备管,引管接头固定连接在连板下方中间位置;连板包括有:雾化喷头a,雾化喷头a共设置有四个,四个雾化喷头a分别设置在引管下方正方形四边位置,且四处雾化喷头a呈向上四十五度设置,雾化喷头a位于连板底板下方位置;雾化喷头b,雾化喷头b共设置有四个,四个雾化喷头b分别设置在引管上方正方形四边位置,且四处雾化喷头b呈向下四十五度设置,四哥雾化喷头b分别位于四个雾化喷头a上方位置。
10.进一步的,包括有担板;所述担板开设有九乘九的通孔,担板右侧对称设置有两处连块,担板通过右侧两处连块的配合固定连接在连板左侧中间位置,担板位于连板底板的正上方位置。
11.进一步的,包括有消毒灯;所述消毒灯设置在连板左侧上方位置,且消毒灯位于担板上方的位置。
12.进一步的,包括有供给瓶;所述供给瓶底部位置与引管接头储备管相连接,供给瓶表面设置有容量刻度,供给瓶顶部位置位于外箱圆形槽内,且供给瓶下方位置位于外箱内部有前端位置。
13.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如下有益效果:由于四个雾化喷头a分别设置在引管下方正方形四边位置,且四处雾化喷头a呈向上四十五度设置,在四个雾化喷头a进行喷淋的时候会进行交叉式喷洒,避免出现死角的情况影响器材的消毒效果。
14.担板位于连板底板的正上方位置,根据所要消毒器材的形体若是所要消毒器材的体型过大,可对担板进行拆卸后扩大消毒位置的间隔大小,便于雾化喷头a与雾化喷头b对形体较大的器材进行消毒处理。
15.医护人员在进行手部消毒的时候,打开箱门将双手置于引管中间的位置,以及雾化喷头a与雾化喷头b中间的位置,通过引管将供给瓶内的消毒液体喷洒到医护人员手部位置对其进行消毒,另一方面供给瓶底部位置与引管接头储备管相连接,供给瓶表面设置有容量刻度,供给瓶刻度可观察供给瓶消毒液体的余量,当供给瓶内的消毒液体使用完之后,对供给瓶进行相对的更换时,引管接头的储备管残余的消毒液体可对更换供给瓶时进行备用使用,不影响引管及雾化喷头a与雾化喷头b正常使用。
附图说明
16.图1是本发明的主视状态结构示意图。
17.图2是本发明的俯视状态结构示意图。
18.图3是本发明的侧视状态结构示意图。
19.图4是本发明的半剖侧视结构示意图。
20.图5是本发明的图4中a处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
21.图6是本发明的外箱侧视结构示意图。
22.图7是本发明的连板与担板与消毒灯组装侧视结构示意图。
23.图中,部件名称与附图编号的对应关系为:1、外箱;101、箱门;102、排气扇;2、内架;3、连板;301、引管;302、雾化喷头a;303、雾化喷头b;4、担板;5、消毒灯;6、供给瓶。
具体实施方式
24.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描述。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发明,但不能用来限制本发明的范围。
25.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术语“上”、“下”、“左”、“右”、“内”、“外”、“前端”、“后端”、“头部”、“尾部”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26.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27.实施例:如附图1至附图7所示:本发明提供一种应用于普外科手术消毒护理器,包括有:外箱1;外箱1顶部右前端位置开设有圆形槽,外箱1内部左侧位置固定连接有内架2,内架2为矩形框架,外箱1底部左侧中间位置设置有排放管,且排放管设置有阀门,外箱1包括有:箱门101,箱门101转动连接在外箱1前端左侧位置;排气扇102,排气扇102设置在外箱1左侧中间下方位置。其中,内架2内部右侧位置与连板3固定连接,连板3左侧下方位置固定连接有底板,连板3的底板开设有九乘九的通孔,便于雾化喷头a302向下喷洒的雾化液体通过连板3通孔进入到外箱1中间位置。
28.其中,连板3包括有:引管301,引管301下方位置为正方形形状,且上方位置为正方形形状,引管301右下方中间位置设置有接头,且接头为t字形状,引管301接头上端位置有储备管,引管301接头固定连接在连板3下方中间位置;雾化喷头a302,雾化喷头a302共设置有四个,四个雾化喷头a302分别设置在引管301下方正方形四边位置,且四处雾化喷头a302呈向上四十五度设置,在四个雾化喷头a302进行喷淋的时候会进行交叉式喷洒,避免出现死角的情况影响器材的消毒效果,雾化喷头a302位于连板3底板下方位置。
29.其中,连板3包括有:雾化喷头b303,雾化喷头b303共设置有四个,四个雾化喷头b303分别设置在引管301上方正方形四边位置,且四处雾化喷头b303呈向下四十五度设置,四哥雾化喷头b303分别位于四个雾化喷头a302上方位置。
30.其中,包括有担板4;担板4开设有九乘九的通孔,担板4右侧对称设置有两处连块,担板4通过右侧两处连块的配合固定连接在连板3左侧中间位置,担板4位于连板3底板的正上方位置,根据所要消毒器材的形体若是所要消毒器材的体型过大,可对担板4进行拆卸后
扩大消毒位置的间隔大小。
31.其中,包括有消毒灯5;消毒灯5设置在连板3左侧上方位置,且消毒灯5位于担板4上方的位置。
32.其中,包括有供给瓶6;供给瓶6底部位置与引管301接头储备管相连接,供给瓶6表面设置有容量刻度,供给瓶6顶部位置位于外箱1圆形槽内,且供给瓶6下方位置位于外箱1内部有前端位置。
33.使用时:首先对供给瓶6内部添加适量的消毒液体,再将供给瓶6底部位置与引管301接头储备管相连接,完成供给瓶6的装填过程,接下来打开箱门101,将所要消毒的医疗器材放置在外箱1内部的担板4上方位置以及连板3左下方底板位置进行储放,之后关闭箱门101,下一步通过引管301将供给瓶6内的消毒液体传输至雾化喷头a302,雾化喷头a302呈四十处度向上进行喷洒消毒物体,雾化喷头a302对连板3左下方底板上的器材进行消毒,当引管301将供给瓶6内的消毒液体传递到雾化喷头b303内时,四个雾化喷头b303对担板4上方的器材进行消毒处理,带雾化喷头a302与雾化喷头b303喷出的雾化液体对所要消毒的器材表面覆盖之后,打开消毒灯5对器材进行加热烘烤,以此达到消毒的目的,后将箱门101打开对外箱1内部的器材进行取出使用,外箱1内部所喷洒出来的液体将会位于外箱1的底部位置,通过打开外箱1排放管阀门对外箱1内部液体排出。
34.本发明的实施例是为了示例和描述起见而给出的,而并不是无遗漏的或者将本发明限于所公开的形式。很多修改和变化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是显而易见的。选择和描述实施例是为了更好说明本发明的原理和实际应用,并且使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能够理解本发明从而设计适于特定用途的带有各种修改的各种实施例。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