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遥控操作的便携超声诊断装置

文档序号:27839665发布日期:2021-12-08 00:56阅读:114来源:国知局
一种可遥控操作的便携超声诊断装置

1.本发明涉及超声诊断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可遥控操作的便携超声诊断装置。


背景技术:

2.超声诊断(ultrasonic diagnosis)是将超声检测技术应用于人体,通过测量了解生理或组织结构的数据和形态,发现疾病,作出提示的一种诊断方法,超声诊断是一种无创、无痛、方便、直观的有效检查手段,尤其是b超,应用广泛,影响很大,与x射线、ct、磁共振成像并称为4大医学影像技术。
3.在社会性大规模传播疾病的管控中需要医护人员到灾区进行大批人员的检测与诊断,而现有的大型超声诊断设备不便于移动,小型的设备不便于操作并且由于体积小其功能也相对的被缩减,两种情况均不利于医护人员的使用,所以需要一种便于携带的大型超声诊断设备以辅助医护人员进行操作。


技术实现要素:

4.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可遥控操作的便携超声诊断装置,达到便于医护人员携带功能较完善的超声诊断设备进行移动的目的。
5.为实现以上目的,本发明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一种可遥控操作的便携超声诊断装置,包括固定箱,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箱的左侧与右侧侧壁分别连通设置有两个走线管,两个所述走线管的远离固定箱的一端分别固定连接有第二固定盒、第一固定盒,所述第一固定盒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有固定绑带,所述固定箱的后侧固定连接有肩带,所述固定箱的前侧铰接有卡条,所述卡条的下端通过自锁扣与固定箱连接,所述卡条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有第一弹簧,所述第一弹簧的下端固定连接有压板,所述固定箱的内部设置有支撑机构。
6.优选的,所述支撑机构包括底板、第二弹簧、橡胶块、固定杆、转块、限位机构,所述底板的外壁与固定箱的内壁滑动连接,所述底板的下表面通过第二弹簧与固定箱的内壁底部连接,所述橡胶块的上表面与底板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所述固定杆的一端与固定箱的内侧壁固定连接,所述固定杆的外壁与转块的内壁通过发条弹簧连接,所述转块的外壁与肩带的下端固定连接,所述限位机构设置在底板的下侧。
7.优选的,所述限位机构包括连接桩、气腔、推板、第三弹簧、出气槽、弹片、固定桩,所述连接桩的上端固定连接在底板的下表面,所述连接桩的下端贯穿气腔并延伸至气腔的内部与推板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所述推板的外壁与气腔的内壁滑动连接,所述气腔的外壁与固定桩的外壁固定连接,所述推板的下表面通过第三弹簧与气腔的内壁底部连接,所述出气槽的下端贯穿气腔并与气腔的内壁滑动连接,所述出气槽的上侧下表面通过弹片与气腔的内壁连接,所述固定桩的下端固定连接在固定箱的内壁底部。
8.优选的,所述出气槽的下侧与侧壁均开设有气孔。
9.优选的,所述橡胶块位于转块的上侧。
10.优选的,所述固定箱的后侧位于底板下侧的位置开设有出气孔。
11.优选的,所述肩带的下端缠绕在转块的外壁。
12.优选的,所述肩带的下端贯穿固定箱并延伸至固定箱的内部。
13.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可遥控操作的便携超声诊断装置。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14.(1)、该可遥控操作的便携超声诊断装置,在使用时将超声诊断装置以及遥控装置的核心部件进行安装在固定箱的内部,将卡条进行锁死,使压板对部件进行稳定,并且将遥控装置安装在第一固定盒的内部,将第一固定盒通过固定绑带固定在手臂上,将超声探头安装至第二固定盒处,人员通过肩负肩带进行移动,达到了便于医护人员携带功能较完善的超声诊断设备进行移动的目的。
15.(2)、该可遥控操作的便携超声诊断装置,在医护人员进行走动时,会使固定箱进行颠簸,底板与压板对超声诊断部件进行弹性支撑使其不会损坏,并且在底板被上下挤压时会使固定箱内部的空气被从出气孔进行吸进与排出,对医护人员的后背进行通风,放置肩负时间较长,后背积汗较多不适。
16.(3)、该可遥控操作的便携超声诊断装置,在医护人员需要快速转移奔跑时,由于奔跑振动幅度较大,会使底板进行下压使推板向下将气腔内的空气挤压出,由于出气槽排气时伸出,随后因为弹片复位使出气槽进行吸气速度慢,则会使推板短时间不能复位,所以底板也不会复位,便会使超声诊断核心部件在固定箱的内部陷的较深,并且由于压板的弹力使部件不会因为颠簸被甩出,达到了使人员在正常走动时部件可进行弹性支撑节省体力,在跑动时将部件进行一定程度的稳定,保证部件安全的效果。
17.(4)、该可遥控操作的便携超声诊断装置,在跑动时底板下移被锁住会使橡胶块被迫下移压住转块表面的肩带,使转块不能旋转,使肩带在跑动过程中被锁死,不能进行弹性伸长缩短,使跑动时更加稳定,正常走动时因为转块与固定杆通过发条弹簧连接使肩带勒肩膀的痛感减小。
附图说明
18.图1为本发明立体结构示意图;
19.图2为本发明正视剖面结构示意图;
20.图3为本发明图2中a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21.图4为本发明图3中b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22.图5为本发明转块处侧视图;
23.图6为本发明出气槽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24.图中:1固定箱、2走线管、3第一固定盒、4第二固定盒、5固定绑带、6肩带、7卡条、8第一弹簧、9压板、10支撑机构、101底板、102第二弹簧、103橡胶块、104固定杆、105转块、107限位机构、701连接桩、702气腔、703推板、704第三弹簧、705出气槽、706弹片、707固定桩。
具体实施方式
25.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26.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
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发明,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27.请参阅图1

6,本发明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可遥控操作的便携超声诊断装置,包括固定箱1,其特征在于:固定箱1的左侧与右侧侧壁分别连通设置有两个走线管2,两个走线管2的远离固定箱1的一端分别固定连接有第二固定盒4、第一固定盒3,第一固定盒3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有固定绑带5,固定箱1的后侧固定连接有肩带6,固定箱1的前侧铰接有卡条7,卡条7的下端通过自锁扣与固定箱1连接,卡条7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有第一弹簧8,第一弹簧8的下端固定连接有压板9,固定箱1的内部设置有支撑机构10,肩带6的下端贯穿固定箱1并延伸至固定箱1的内部。
28.支撑机构10包括底板101、第二弹簧102、橡胶块103、固定杆104、转块105、限位机构107,底板101的外壁与固定箱1的内壁滑动连接,底板101的下表面通过第二弹簧102与固定箱1的内壁底部连接,橡胶块103的上表面与底板101的下表面固定连接,固定杆104的一端与固定箱1的内侧壁固定连接,固定杆104的外壁与转块105的内壁通过发条弹簧连接,转块105的外壁与肩带6的下端固定连接,限位机构107设置在底板101的下侧,橡胶块103位于转块105的上侧,固定箱1的后侧位于底板101下侧的位置开设有出气孔,肩带6的下端缠绕在转块105的外壁。
29.限位机构107包括连接桩701、气腔702、推板703、第三弹簧704、出气槽705、弹片706、固定桩707,连接桩701的上端固定连接在底板101的下表面,连接桩701的下端贯穿气腔702并延伸至气腔702的内部与推板703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推板703的外壁与气腔702的内壁滑动连接,气腔702的外壁与固定桩707的外壁固定连接,推板703的下表面通过第三弹簧704与气腔702的内壁底部连接,出气槽705的下端贯穿气腔702并与气腔702的内壁滑动连接,出气槽705的上侧下表面通过弹片706与气腔702的内壁连接,出气槽705的下侧与侧壁均开设有气孔,固定桩707的下端固定连接在固定箱1的内壁底部。
30.使用时,将超声诊断装置以及遥控装置的核心部件进行安装在固定箱1的内部,随后将卡条7向下偏转将卡条7通过自锁扣与固定箱1连接,使第一弹簧8进行形变,压板9接触到核心部件的上侧,将核心部件与安装在第一固定盒3上侧遥控装置与第二固定盒4处的超声探头通过电路连接,电路从走线管2的内部走线,随后将肩带6进行肩负移动,在进行走动时由于核心部件的重力与走路的颠簸双重作用会使底板101被部件施压在固定箱1内部上下滑动,从而使底板101下侧的空气被从固定箱1后侧的出气孔中进行吸进挤出,从而对医护人员的后背进行吹拂,在需要人员紧急转移奔跑的情况下,由于奔跑颠簸较大,受到惯性的影响,部件会向下挤压底板101,使底板101向下移动继而使第二弹簧102进行大幅收缩,同时连接桩701向下移动挤压推板703使推板703向下挤压气腔702内部的空气,使气腔702内部气压增高将出气槽705推出气腔702并且使弹片706进行形变,由于出气槽705伸出气腔702的内部,其侧壁与下侧的气孔同时排气,使其排气速度较快,在跑动向上颠颤时,由于连接桩701向下的压力消失,使弹片706进行回弹将出气槽705收回气腔702的内部,使气腔702只能通过出气槽705底部的气孔进行进气,使气腔702内部的气体回充速度减慢,限制住底板101的移动,使底板101移动范围减小,使超声部件被第一弹簧8通过压板9按压在固定箱1的内部,使其在跑动过程中超声部件基本不移动,与此同时底板101被限制位移会使橡胶块103向下挤压转块105限制其旋转,使肩带6无法进行移动,在跑动结束后,由于气腔702内部
的气体通过出气槽705的底部缓缓进入,使推板703被第三弹簧704与第二弹簧102的弹力复位,使底板101进行复位。
31.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及其发明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