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防水手环式睡眠监测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7495411发布日期:2021-11-22 15:39阅读:107来源:国知局
一种防水手环式睡眠监测设备的制作方法

1.本发明涉及睡眠监测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防水手环式睡眠监测设备。


背景技术:

2.随着现代生活节奏的越来越快,使得人们的睡眠质量受到了很大的影响,而睡眠质量关系到人体正常生长、身体恢复、情绪调节和记忆整理等,充足的睡眠可以补充人体的能量,增强自身抵抗力,促进人体的正常生长发育,使人体得到充分的休息,不足的睡眠则有害于人体健康,增加疾病入侵的风险。
3.为了使得人们的睡眠质量能够有所提高,对于一些患有睡眠障碍的人群进行更加精确的治疗,现代医疗设备常采用睡眠监测仪器对睡眠进行监测,其主要功能用于诊断睡眠呼吸障碍,包括睡眠呼吸暂停综合症、鼾症、上气道阻力综合症,也用于其它睡眠障碍的辅助诊断,如:发作性睡病、不宁腿综合症、失眠分类等,包含:脑电(分析睡眠结构)、眼电、下颌肌电、口鼻气流和呼吸动度、心电、血氧、鼾声、肢动、体位等多个参数。
4.现有的高精度睡眠监测设备常常是使用在大型医院中,用于整体跟踪监测治疗,而对于日常生活中的人群使用来说,费用较高,且不具有日常灵活的使用性,为了使得人们的使用更加的方便,市场上还售卖有相应的手环式便携睡眠质量监测设备,其监测装置仅仅只是通过设置在手环中部的监测模块进行监测,而监测模块通过其底端的传感器与手臂相接触,从而对接触的部位进行各种与睡眠相关的数据进行收集、汇总,但是传感器与手臂的接触面范围较小,同时又需要监测出各种所需的数据,这就导致其在检测的过程中得到的数据会存在有很大误差的,进而降低了睡眠监测的数据精度。


技术实现要素:

5.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防水手环式睡眠监测设备,以解决现有的高精度睡眠监测设备常常是使用在大型医院中,用于整体跟踪监测治疗,对于日常生活中的人群使用来说,费用较高,且不具有日常灵活的使用性,为了使得人们的使用更加的方便,市场上还售卖有相应的手环式便携睡眠质量监测设备,但是其监测装置仅仅只是设置在手环中部的监测模块内,只能使监测模块底端的传感器与手臂相接触,从而对接触的部位进行各种与睡眠监测相关的数据进行收集、汇总,其传感器与手臂的接触面范围较小,但是同时又需要监测出各种所需数据,这就导致其在检测的过程中得到的数据会存在有很大误差的,进而降低了睡眠监测的数据精度的问题。
6.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具体提供下述技术方案:一种防水手环式睡眠监测设备,包括手环防水主体外壳,所述手环防水主体外壳的一侧设置有左腕带,所述手环防水主体外壳的另一侧设置有右腕带,所述左腕带和所述右腕带的中部均设置有滑动空腔,所述左腕带和所述右腕带的末端均设置有第一固定磁力扣;
7.所述手环防水主体外壳上还设置有电源管理单元、通信单元、加速度传感器和用于对用户睡眠质量进行监测的睡眠质量监测机构,所述睡眠质量监测机构包括用于对用户
体内血氧值进行监测的血氧值监测组件、用于对用户血管微循环参数进行监测收集的血管微循环监测组件、以及用于对用户脉搏波形进行收集监测的脉搏波形监测组件,所述血氧值监测组件、血管微循环监测组件、脉搏波形监测组件监测得到的数据均交汇于所述手环防水主体外壳上的通信单元。
8.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血氧值监测组件包括设置在所述手环防水主体外壳内侧的底端固定板,所述底端固定板的下方设置有监测贴合板,所述监测贴合板呈与用户手臂弯曲形状相似的弧形,所述监测贴合板的底侧设置有防水通槽。
9.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防水通槽上均匀设置有若干个血氧值监测传感器,所述底端固定板底端的两侧设置有移动凹槽,所述移动凹槽内滑动设置有血氧值传输装置,所述血氧值传输装置的底端垂直设置有血氧值输送连接杆,所述血氧值输送连接杆的末端与所述监测贴合板相连。
10.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底端固定板的底侧对称设置有两个供力凹槽,所述供力凹槽内水平设置有滑杆,所述供力凹槽内竖直设置有滑套,所述滑杆滑动穿过所述滑套。
11.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滑杆的杆身外侧设置有供力弹簧,所述供力弹簧的一端与所述供力凹槽内壁相连,所述供力弹簧的另一端与所述滑套相连,所述滑套的底端铰接有贴合抵触杆,所述贴合抵触杆的末端与所述监测贴合板铰接相连。
12.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血管微循环监测组件包括设置在所述左腕带和所述右腕带滑动空腔内的若干个血管微循环监测传感器,所述血管微循环监测传感器的外侧设置有若干个滑块,所述滑块嵌合在所述左腕带滑动空腔内设置的滑槽上。
13.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脉搏波形监测组件包括设置在所述左腕带端部的脉搏监测筒,所述左腕带的端部延伸至所述脉搏监测筒内腔,所述脉搏监测筒内腔中设置有脉搏波形监测传感器,所述脉搏监测筒在所述脉搏波形监测传感器的正面设置有检测开口,所述脉搏监测筒内腔中还竖直设置有两个闭合连接板。
14.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闭合连接板的边部设置有第二固定磁力扣,所述第二固定磁力扣与所述脉搏监测筒内壁相连,所述闭合连接板的内侧设置有安装槽,所述脉搏波形监测传感器滑动嵌合在所述安装槽上,所述脉搏波形监测传感器的侧边设置有通电槽。
15.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通电槽的内壁对称设置有两个通电电极,靠近所述通电槽一侧的所述闭合连接板中部设置有通电通孔,所述通电通孔与所述通电槽在同一水平线上,所述闭合连接板的外侧设置有挤压槽,所述挤压槽与所述通电通孔相连通,所述通电通孔内水平设置有通电滑杆,所述通电滑杆的末端垂直设置有通电抵触板。
16.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挤压槽的内壁垂直设置有复位凹槽,所述复位凹槽内设置有复位弹簧,所述复位弹簧的一端与所述复位凹槽内壁相连,所述复位弹簧的另一端与所述通电抵触板垂直相连。
17.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较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18.本发明通过在手环防水主体外壳上设置睡眠质量监测机构,其中睡眠质量监测机构内部的血氧值监测组件、血管微循环监测组件和脉搏波形监测组件,能分别与用户手臂上的不同部位进行贴合监测,使得在不改变手环式睡眠监测设备便携性的同时,又能通过
血氧值监测组件、脉搏波形监测组件与血管微循环监测组件对检测部位进行精准定位,使待监测的手臂的接触面积得到了很大的扩展,且不影响用户手臂的正常动作,从而使得血氧值监测组件、血管微循环监测组件、脉搏波形监测组件的监测精度进一步得到提高,避免了单次接触面积小而引起的监测数据收集误差较大的问题,提高了睡眠监测的数据精准度。
附图说明
19.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示例性的,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提供的附图引伸获得其它的实施附图。
20.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整体的示意图。
21.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主视剖面示意图。
22.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图2中血氧值监测组件的剖面示意图。
23.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图3中贴合抵触杆的放大示意图。
24.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血管微循环监测组件的俯视剖面示意图。
25.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图2中脉搏波形监测组件的剖面示意图。
26.图7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图6中通电滑杆的放大示意图。
27.图中的标号分别表示如下:
[0028]1‑
手环防水主体外壳;2

左腕带;3

右腕带;4

第一固定磁力扣;5

睡眠质量监测机构;
[0029]
50

血氧值监测组件;52

血管微循环监测组件;53

脉搏波形监测组件;
[0030]
501

底端固定板;502

监测贴合板;503

防水通槽;504

血氧值监测传感器;505

移动凹槽;506

血氧值传输装置;507

血氧值输送连接杆;508

供力凹槽;509

滑杆;510

滑套;511

供力弹簧;512

贴合抵触杆;
[0031]
520

血管微循环监测传感器;521

滑槽;522

滑块;
[0032]
530

脉搏监测筒;531

脉搏波形监测传感器;532

闭合连接板;533

第二固定磁力扣;534

安装槽;535

通电槽;536

通电电极;537

挤压槽;538

通电通孔;539

通电滑杆;540

通电抵触板;541

复位凹槽;542

复位弹簧。
具体实施方式
[0033]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0034]
如图1至图7所示,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防水手环式睡眠监测设备,一种防水手环式睡眠监测设备,包括手环防水主体外壳1,手环防水主体外壳1的一侧设置有左腕带2,手环防水主体外壳1的另一侧设置有右腕带3,左腕带2和右腕带3的中部均设置有滑动空腔,左腕带2和右腕带3的末端均设置有第一固定磁力扣4;
[0035]
手环防水主体外壳1上还设置有电源管理单元、通信单元、加速度传感器和用于对用户睡眠质量进行监测的睡眠质量监测机构5,睡眠质量监测机构5包括用于对用户体内血氧值进行监测的血氧值监测组件50、用于对用户血管微循环参数进行监测收集的血管微循环监测组件52、以及用于对用户脉搏波形进行收集监测的脉搏波形监测组件53,血氧值监测组件50、血管微循环监测组件52、脉搏波形监测组件53监测得到的数据均交汇于手环防水主体外壳1上的通信单元。
[0036]
由于现有的手环式睡眠监测设备通常是集中与一处与皮肤的接触面而进行多项不同的体征状况测试,其在使用时,就必须使用户的手臂与监测设备紧紧贴合,且不能发生太大的晃动,而且仅通过一处接触面进行多项体征状况监测,其准确度必定会受到较大的影响,不能真正对用户的睡眠进行准确监测,一般其监测效果远小于医院里专业的设备监测功能,为了提高手环式睡眠监测设备的精确度,做到其与医院里监测设备相靠近,提高睡眠监测精度;
[0037]
在本发明中依然采用手环式设计,满足用户的灵活使用性,对睡眠质量监测机构5中的各项监测仪器进行分散开来,使其与手臂的各个方位的接触面积达到最大化相贴合,从而使获取的监测数据更加的趋于真实状况,通过血氧值监测组件50放置在手环防水主体外壳1的下方与手臂相贴合,使血氧值监测组件50在大范围的监测中只对一种数据进行检测,从而保证其监测灵敏度,还通过血氧值监测组件50内部的贴合组件,使得血氧值监测组件50内部的传感器与用户的手臂贴合的更加紧密,不会因用户的手臂晃动而受到太大影响,在不影响用户正常运动的同时,也能够对用户的体征状况进行实时监测上传至通信单元内部进行处理显示,而血管微循环监测组件52侧设置多个分别通过左腕带2与右腕带3和手臂相接触,带动血管微循环监测组件52与手臂上其它部位相接触,对方位、多角度的对用户的体征状况进行监测,还通过在左腕带2与右腕带3相连接处设置的脉搏波形监测组件53,在左腕带2与右腕带3相闭合对用户的手臂进行固定时,就可以启动脉搏波形监测组件53对用户的脉搏波形进行收集监测,且脉搏波形监测组件53直接处于和脉搏相贴合处,从而更加精准的对用户的脉搏波形进行监测,其得到的监测数据必将更加精准。
[0038]
如图1至图4所示,在本实施方式中,血氧值监测组件50包括设置在手环防水主体外壳1内侧的底端固定板501,底端固定板501的下方设置有监测贴合板502,监测贴合板502呈与用户手臂弯曲形状相似的弧形,监测贴合板502的底侧设置有防水通槽503,防水通槽503上均匀设置有若干个血氧值监测传感器504,底端固定板501底端的两侧设置有移动凹槽505,移动凹槽505内滑动设置有血氧值传输装置506,血氧值传输装置506的底端垂直设置有血氧值输送连接杆507,血氧值输送连接杆507的末端与监测贴合板502相连,底端固定板501的底侧对称设置有两个供力凹槽508,供力凹槽508内水平设置有滑杆509,供力凹槽508内竖直设置有滑套510,滑杆509滑动穿过滑套510,滑杆509的杆身外侧设置有供力弹簧511,供力弹簧511的一端与供力凹槽508内壁相连,供力弹簧511的另一端与滑套510相连,滑套510的底端铰接有贴合抵触杆512,贴合抵触杆512的末端与监测贴合板502铰接相连。
[0039]
有鉴于此,当用户对该手环式睡眠监测设备进行佩戴时,监测贴合板502底端设置的血氧值监测传感器504率先与用户的手臂相接触,且为了避免用户手臂出汗而对血氧值监测传感器504的接触点造成影响,通过在监测贴合板502的底端设置有防水通槽503,使得血氧值监测传感器504在与的手臂接触面之间留有一定的缝隙,从而使得血氧值监测传感
器504在对手臂贴合监测时,又能保证手臂间的通风效果,避免出汗产生的水分对血氧值监测传感器504的监测造成一定的干扰,血氧值监测传感器504监测到的数据通过血氧值输送连接杆507输送至血氧值传输装置506内,血氧值传输装置506通过数据连接线传输到通信单元内部整合处理;
[0040]
为了使得血氧值监测传感器504能与用户手臂紧密贴合且不影响用户的正常运动,通过设置的贴合抵触杆512与监测贴合板502的表面相抵触,在供力凹槽508内部设置的滑杆509,滑杆509上滑动设置有滑套510,通过滑杆509表面套设的供力弹簧511对滑套510提供一定的抵触力,使得滑套510在滑杆509上滑动时,带动贴合抵触杆512与滑套510之间的夹角发生变化,从而使得贴合抵触杆512对监测贴合板502进行抵触,把供力弹簧511的回弹力传递到监测贴合板502上,使得血氧值监测传感器504与用户的手臂贴合的更加紧密,进一步提高血管微循环监测组件52的监测精度。
[0041]
如图1至图5所示,在本实施方式中,血管微循环监测组件52包括设置在左腕带2和右腕带3滑动空腔内的若干个血管微循环监测传感器520,血管微循环监测传感器520的外侧设置有若干个滑块522,滑块522嵌合在左腕带2滑动空腔内设置的滑槽521上。
[0042]
具体地,通过在左腕带2与右腕带3上设置血管微循环监测组件52,血管微循环监测组件52内设置有多个血管微循环监测传感器520,由于血管微循环监测传感器520通过滑块522在滑槽521内滑动,从而使得血管微循环监测传感器520可以在左腕带2与右腕带3对手臂相接触的各个部位进行调节,进一步增大血管微循环监测组件52与手臂之间的接触面积,使得用户在佩戴的同时,更加精准的对用户的体征状况进行监测。
[0043]
如图1至图7所示,在本实施方式中,脉搏波形监测组件53包括设置在左腕带2端部的脉搏监测筒530,左腕带2的端部延伸至脉搏监测筒530内腔,脉搏监测筒530内腔中设置有脉搏波形监测传感器531,脉搏监测筒530在脉搏波形监测传感器531的正面设置有检测开口,脉搏监测筒530内腔中还竖直设置有两个闭合连接板532,闭合连接板532的边部设置有第二固定磁力扣533,第二固定磁力扣533与脉搏监测筒530内壁相连,闭合连接板532的内侧设置有安装槽534,脉搏波形监测传感器531滑动嵌合在安装槽534上,脉搏波形监测传感器531的侧边设置有通电槽535,通电槽535的内壁对称设置有两个通电电极536,靠近通电槽535一侧的闭合连接板532中部设置有通电通孔538,通电通孔538与通电槽535在同一水平线上,闭合连接板532的外侧设置有挤压槽537,挤压槽537与通电通孔538相连通,通电通孔538内水平设置有通电滑杆539,通电滑杆539的末端垂直设置有通电抵触板540,挤压槽537的内壁垂直设置有复位凹槽541,复位凹槽541内设置有复位弹簧542,复位弹簧542的一端与复位凹槽541内壁相连,复位弹簧542的另一端与通电抵触板540垂直相连。
[0044]
进一步地,对用户的脉搏波形进行监测时,先通过左腕带2与右腕带3端部设置的第一固定磁力扣4插设到脉搏监测筒530内,且脉搏监测筒530内竖直设置有闭合连接板532,而闭合连接板532的边部设置有第二固定磁力扣533,由于第二固定磁力扣533与第一固定磁力扣4之间具有磁吸力,从而能够把左腕带2与右腕带3的端部牢固固定在脉搏监测筒530内,使得整体手环能够佩戴到用户的手臂上,在第一固定磁力扣4与第二固定磁力扣533之间因磁吸力相互靠近时,右腕带3的端部同时会对设置在闭合连接板532上的通电抵触板540进行挤压,推动5通电抵触板540带动通电滑杆539在通电通孔538内部滑动,使得通电滑杆539的末端插设在通电槽535内,对通电电极536进行通电,从而启动设置在两个闭合
连接板532之间的脉搏波形监测传感器531,使得脉搏波形监测传感器531只有在手环闭合状态下才能工作,从而大大节约了脉搏波形监测传感器531的能量消耗,使得脉搏波形监测传感器531的使用时间更长,当手环打开时,在复位弹簧542的回弹力作用下,使得通电滑杆539从通电槽535内部脱离,进而对脉搏波形监测传感器531进行断电保护,且由于脉搏波形监测传感器531是通过脉搏监测筒530开设的开口直接与用户手臂上的脉搏处相贴合,从而使得脉搏波形监测传感器531的监测位置更加精准,提高了脉搏波形监测组件53的监测数据准确度。
[0045]
以上实施例仅为本技术的示例性实施例,不用于限制本技术,本技术的保护范围由权利要求书限定。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本技术的实质和保护范围内,对本技术做出各种修改或等同替换,这种修改或等同替换也应视为落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