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次性医疗采样拭子及其加工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28595011发布日期:2022-01-22 10:10阅读:1145来源:国知局
一次性医疗采样拭子及其加工方法与流程

1.本发明涉及医疗物品,更具体的说是一次性医疗采样拭子及其加工方法。


背景技术:

2.拭子检查是一种医学的检测方法,用医用的拭子从人体的咽部或鼻腔内蘸取少量分泌物,置于特制的培养皿中,放置在可以控制温度的设备内进行培养的过程,可以了解患者病情、鼻腔、口腔黏膜和咽部感染情况。
3.随着新冠病毒疫情的扩散,气温降低,病毒传播性增强,拭子检查量庞大,根据需要多采用临时搭建,基础扩建,经常出现检查环境恶劣,如北方冬季温差大,保护拭子的瓶内容易产生水露影响精度;且排队人数量大,集中检查现象多,拭子的调运与保护也面临问题。
4.例如公开号为cn213430240u一种医用拭子,包括拭子头、拭子杆、以及连接拭子头与拭子杆的拭子连接部,所述拭子头固定于试子连接部顶端,拭子连接部底端与拭子杆顶端连接,拭子连接部与拭子杆顶端为采用可拆卸的连接结构实现连接;所述拭子头包括拭子头支架及植绒层,植绒层包裹于拭子头支架外,所述拭子头分为咽喉部试子头、口腔拭子头。可以根据实际使用情况更换拭子头,拆装方便,转换灵活;但该拭子容易受到水露影响。


技术实现要素:

5.本发明提供一次性医疗采样拭子及其加工方法,目的是可以降低水露对拭子采样头部的影响。
6.上述目的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
7.一次性医疗采样拭子,包括外筒,外筒内部底端设有插槽,外筒顶部设有连接管,连接管上设有肩部,插槽内插固有内管,连接管上插固有盖,盖的底部固接有杆部,所述杆部的底部固接有拭子头。
8.一种加工上述一次性医疗采样拭子的方法:
9.s1、将外筒开口朝上布制在流水线上逐一运输,运输时依次经过指定位置ⅰ至ⅳ;
10.s2、将内管的底部覆涂胶液;
11.s3、将内管进行定点投放至指定位置ⅱ,使内管纵向下落插装在外筒的插槽内;
12.s4、将装配好的盖、杆部和拭子头从指定位置ⅲ投放,使盖插装在连接管上获得所述一次性医疗采样拭子;
13.s5、在指定位置ⅳ使一次性医疗采样拭子脱离流水线。
14.上述是通过一种拭子加工装置来完成的,所述加工装置包括支撑台,支撑台上设有落口,所述落口位于指定位置ⅳ,支撑台的上端固接有圆壁,支撑台旁设有减速电机,减速电机的输出轴上固接有齿轮ⅰ,环架的内圈固接有轴承的外圈,轴承的内圈固接在圆壁上,环架的外圈固接有齿圈,齿圈与齿轮ⅰ啮合传动,环架上周向均匀固接四个外筒套管,外筒套管上下导通,外筒的外壁与外筒套管的内壁能够滑动贴合,外筒到达指定位置ⅳ后能
够从落口处下落。
附图说明
15.图1显示了一次性医疗采样拭子加工流程图;
16.图2显示了一次性医疗采样拭子;
17.图3至5为图2所示结构的局部;
18.图6和7显示了一种拭子加工装置的整体结构;
19.图8显示了支撑台、落口和圆壁;
20.图9显示了环架、齿圈、轴承和外筒套管;
21.图10显示了支撑架;
22.图11显示了半包壳、操作口、轴承座、辊子、皮带、橡胶板、电机ⅰ、;
23.图12显示了图11显示内容的局部;
24.图13显示了下放管、进入口、齿条和导轨;
25.图14显示了容器、导入管和托圈;
26.图15显示了电机座、电机ⅱ和齿轮ⅱ;
27.图16显示了图6内容的局部。
具体实施方式
28.根据图2至5所示,一次性医疗采样拭子,包括外筒11、插槽12、连接管13、内管21、盖31、外杆32、内杆33、拭子头34和半圆槽35;
29.具体的,插槽12设置在外筒11内部的底端,连接管13一体连接或固接在外筒11的上端,连接管13上设有供盖31扣抵的肩部,内管21能够插装在插槽12内,盖31插固在连接管13的上端,盖31的底部固接有杆部,所述杆部的底部固接有拭子头34;
30.通过将拭子头34保护在内管21的内部,减少因温差使外筒11产生水露对拭子头34产生影响,避免水露影响检测精度。这种牢固的保护方式,便于个人携带外出或隔离情况下自测使用,保存性得到保障。
31.进一步的,杆部包括外杆32和内杆33,外杆32和内杆33的材质可以采用纸杆,内杆33插接在外杆32的内部实现二者的距离调节,内杆33插接在外杆32内时使外杆32产生一定形变撑起,实现定位的效果,外杆32固接在盖31的底部。
32.外杆32和内杆33通过拉扯可以改变长度,以减少整体长度,便于初始状态下的收纳和便携,短状态时便于鼻拭子,拉长状态便于咽拭子。
33.所述半圆槽35位于拭子头34的底部和周向外表面处;底部的半圆槽35便于接触咽喉尽头处以保留最深处的样本,周向的便于刮取路径上的样本。
34.进一步的,在内管上设置放大镜,放大镜的位置为拭子头34初始长度下的位置,以便于观察拭子头34的状态,在缺少标签的情况下容易判断是否已经使用过。
35.一种加工上述一次性医疗采样拭子的方法:
36.s1、将外筒11开口朝上布制在流水线上逐一运输,运输时依次经过指定位置ⅰ至ⅳ;
37.s2、将内管21的底部覆涂胶液;
38.s3、将内管21进行定点投放至指定位置ⅱ,使内管21纵向下落插装在外筒11的插槽12内;
39.s4、将装配好的装配件即盖31、杆部和拭子头34从指定位置ⅲ投放,使盖31插装在连接管13上获得所述一次性医疗采样拭子;
40.s5、在指定位置ⅳ使一次性医疗采样拭子脱离流水线;
41.根据图6至9所示,所述加工装置包括支撑台41、落口42、圆壁43、减速电机44、齿轮ⅰ45、环架51、齿圈52、轴承53和外筒套管54;
42.具体的,落口42设置在支撑台41上,落口42位置为所述指定位置ⅳ处,圆壁43固接在支撑台41上端的中心,减速电机44安装在支撑台41附近处,齿轮ⅰ45固接在减速电机44的输出轴上,轴承53的外圈与环架51的内圈固接,轴承53的内圈固接在圆壁43上,齿圈52固接在环架51的外圈上,齿圈52与齿轮ⅰ45啮合传动,环架51上周向均匀固接四个外筒套管54,外筒套管54的轴线处于一个虚拟的圆上,指定位置ⅰ、指定位置ⅱ、指定位置ⅲ和指定位置ⅳ均在所述虚拟的圆上,外筒套管54上下导通,外筒11的外壁与外筒套管54的内壁能够滑动贴合;
43.初始状态下,参考图9,左前方的外筒套管54的位置为指定位置ⅰ,顺时针下去的外筒套管54的位置分别为指定位置ⅱ、指定位置ⅲ和指定位置ⅳ,在指定位置ⅰ处的外筒套管54用于放置外筒11,当启动减速电机44带动齿轮ⅰ45转动,齿轮ⅰ45带动齿圈52转动,齿圈52使环架51带动外筒套管54顺时针转动,那么外筒11可以运动至指定位置ⅱ处,在指定位置ⅱ处将内管21插入外筒11内的插槽12上,插入前在内管21的底部覆涂胶液,当外筒11运动至指定位置ⅲ时,将携带杆部和拭子头34的盖31插装在连接管13上,最后外筒11移动至指定位置ⅳ时会自动从落口42掉落,便于将装配好的拭子输送至下一个流水线上进行下一工序,如包装,在每个位置进行相应的工步时,应当停止外筒11的转动,完成后继续转动,以实现定点的逐一操作,便于流水线作业。
44.参看图10至13以及图15所示,所述加工装置还包括支撑架61、半包壳71、下放管91、进入口92、齿条93、导轨94、电机座1101、电机ⅱ1102和齿轮ⅱ1103;
45.具体的,半包壳71固接在支撑架61的上端,半包壳71上方、左侧和右下角为开口结构,下放管91滑动连接在半包壳71内部的右端,下放管91上部的左侧设有供内管21进入下放管91内的进入口92,齿条93固接子下放管91上端的前侧,导轨94固接在齿条93的后端,导槽设置在半包壳71的前端,导轨94滑动连接在所述导槽内,以使齿条93限位实现上下滑动,电机座1101固接在支撑架61上,电机ⅱ1102固接在电机座1101上,齿轮ⅱ1103固接在电机ⅱ1102的输出轴上,齿轮ⅱ1103与齿条93啮合传动。
46.其中,启动电机ⅱ1102带动齿轮ⅱ1103转动,齿轮ⅱ1103带动齿条93升降;
47.在半包壳71内由左至右放置内管21,内管21轴线竖直设置,通过给内管21向右运动移动的力,可以使内管21向右运动,当齿条93下降带动下放管91下降,那么进入口92下降直至使内管21能够进入进入口92,从而内管21通过下放管91的引导掉落,此时下放管91也插入指定位置ⅱ的外筒11内,使得内管21可以准确的插在插槽12内,插槽12的设置使得内管21便于利用胶液粘接,增加与胶液的接触面积,当胶液固化使得固接更加牢固,且降低对接精确度,即插槽12的大小略大于内管21的下端。
48.所述加工装置还包括轴承座81、辊子82、皮带83、橡胶板84和电机ⅰ85;
49.具体的,辊子82设有两个,每个辊子82的两端分别转动连接有两个轴承座81,轴承座81固接在半包壳71上,半包壳71的后端结构部分开放供皮带83安装,皮带83套装在两个辊子82上,皮带83上均匀分布有纵向延伸的橡胶板84,橡胶板84位于半包壳71内,皮带83的前端面与半包壳71后侧的内壁面重合,电机ⅰ85固接在半包壳71上,电机ⅰ85的输出轴与其中一个辊子82固接。
50.当启动电机ⅰ85使辊子82转动,辊子82利用橡胶板84可以推送内管21向右移动直至通过进入口92进入下放管91。
51.所述加工装置还包括容器1001、导入管1002和托圈1003;
52.具体的,容器1001内用于储存胶液,容器1001可以利用泵将胶液通过导入管1002吸出,导入管1002的上端固接并连通有托圈1003,当导入管1002吸出胶液后,胶液可以溢在托圈1003的上端,托圈1003衔接在半包壳71右下角开口结构的左侧,托圈1003的上端面与半包壳71底部的上端面重合,进而使内管21在抵达进入口92前一刻,先接触托圈1003,使得底部携带胶液,避免过早覆涂胶液使得胶液在半包壳71的底部凝固不易维护,半包壳71的后侧设有操作口72,操作口72位于托圈1003的正后方,利用操作口72便于对胶液出现的部分进行观察维护。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