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哮喘药物的吸入系统及方法

文档序号:28488564发布日期:2022-01-15 01:58阅读:137来源:国知局
一种用于哮喘药物的吸入系统及方法

1.本发明涉及医疗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于哮喘药物的吸入系统及方法。


背景技术:

2.支气管哮喘是由多种细胞和细胞组分参与的、以气道慢性炎症为特征的异质性疾病,这种慢性炎症与气道高反应性相关,通常出现广泛而多变的可逆性呼气气流受限,导致反复发作的喘息、气促、胸闷和咳嗽等症状。支气管哮喘如诊治不及时,随病程的延长可产生气道不可逆性缩窄和气道重塑。为了能够早日康复,患者需要根据医嘱定时服用相关药物,但是患者只能靠记忆提醒自己定时、准时服药,容易导致忘记服药。
3.鉴于此,已有中国专利公开相关的技术方案,比如说,在预先设置的药物服用监督时间向患者佩戴的智能终端发送药物服用监控请求,智能终端在预设时间内监测患者是否存在服用药物的服用动作,并将监测结果发送给管理设备,管理设备根据接收到的监测结果确定患者是否已服用药物,若患者未服用药物,则管理设备输出预警消息,从而提高监控效果。但是,这样只能对是否服用药物进行监控,无法监控患者是否服用容易产生冲突的药物,比如说,当患者需要服用的药物品种、数量比较多时,不同的药物的成分之间可能会产生不良的相互作用,从而给患者的身体带来不利的副作用。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发明提供一种用于哮喘药物的吸入系统及方法,解决了现有技术无法监控患者是否服用容易产生冲突的药物的技术问题。
5.本发明提供的基础方案为:一种用于哮喘药物的吸入系统,包括:
6.请求发送模块,用于发送药物服用监控请求;
7.动作监控模块,用于在预设时间内监测患者是否存在服用药物的服用动作;
8.药物监控模块,用于获取患者服用药物的药物信息,药物信息包括服药名称、服药时间与服药数量;
9.冲突判断模块,用于根据药物信息检索服用药物的成分之间的相互作用信息,判断服用药物的成分之间是否产生成分冲突,得到产生成分冲突的服用药物的药物信息;
10.服药调整模块,用于提示患者调整产生成分冲突的服用药物。
11.本发明的工作原理及优点在于:一方面,在预设时间内监测患者是否存在服用药物的服用动作,可以及时提醒患者按时服药;另一方面,还获取患者服用药物的服药名称、服药时间与服药数量等药物信息,根据服用药物的成分之间的相互作用信息判断服用药物之间是否产生成分冲突,并得到产生成分冲突的服用药物的药物信息,提示患者调整产生成分冲突的服用药物,这样可以避免患者服用药物之后由于成分冲突出现不良副作用,从而提高治疗效果。
12.本发明可以提示患者调整产生成分冲突的服用药物,这样可以避免患者服用药物之后由于成分冲突出现不良副作用,解决了现有技术无法监控患者是否服用容易产生冲突
的药物的技术问题。
13.进一步,冲突判断模块还用于根据服用药物的药物信息判断服药时间是否产生时间冲突,并得到产生时间冲突的服用药物的药物信息;服药调整模块还用于提示患者调整产生时间冲突的服用药物。
14.有益效果在于:由于药品的代谢都需要一定的时间,在一定的时间之后才能够代谢完毕,这样可以避免两种及两种以上的药品在相同时间段进行代谢发生生物化学反应而引发副作用。
15.进一步,冲突判断模块还用于根据服用药物的药物信息判断服药数量是否产生数量冲突,并得到产生数量冲突的服用药物的药物信息;服药调整模块还用于提示患者调整产生数量冲突的服用药物。
16.有益效果在于:由于药品的代谢过程是在人体进行的生物化学反应,通常会出现量变引发质变的情况,这样可以降低两种及两种以上的药品进行代谢的相互作用。
17.进一步,药物监控模块还用于获取按照预设时段所检测的患者的健康数据,冲突判断模块还用于根据健康数据和药物信息判断是否产生适应冲突,并得到产生适应冲突的服用药物的药物信息;服药调整模块还用于提示患者调整产生适应冲突的服用药物。
18.有益效果在于:在患者的康复过程中,患者的健康数据会不断发生变化,实质上是相应的病症正在减弱或者消失,故而相应的服用药物也应该减少或者停止,这样可以确保对症下药,针对性地进行服药。
19.进一步,冲突判断模块还用于根据服用药物的药物信息判断是否产生共性冲突,并得到产生共性冲突的服用药物的药物信息;服药调整模块还用于提示患者调整产生共性冲突的服用药物。
20.有益效果在于:有些药品可能存在重复、相同或者交叉的治疗效果,这样可以避免患者重复性服药,适当减少患者的服药量。
21.进一步,药物监控模块还用于获取患者服用药物的剩余药量,冲突判断模块还用于根据剩余药量与服药数量判断是否产生余量冲突,并得到产生余量冲突的服用药物的药物信息;服药调整模块还用于提示患者调整产生余量冲突的服用药物。
22.有益效果在于:当某种服用药物的剩余药量与服药数量不等时,如果剩余药量少于服药数量,极有可能破坏处方的药量配比,及时进行调整可以避免影响治疗效果。
23.进一步,服药调整模块通过语音或文字提示患者调整服用药物。
24.有益效果在于:通过语音或文字显示提示,形象直观、易于引起患者注意。
25.基于上述一种用于哮喘药物的吸入系统,本发明还提供一种用于哮喘药物的吸入方法,包括:
26.s1、发送药物服用监控请求;
27.s2、在预设时间内监测患者是否存在服用药物的服用动作;
28.s3、获取患者服用药物的药物信息,药物信息包括服药名称、服药时间与服药数量;
29.s4、根据药物信息检索服用药物的成分之间的相互作用信息,判断服用药物的成分之间是否产生成分冲突,得到产生成分冲突的服用药物的药物信息;
30.s5、提示患者调整产生成分冲突的服用药物。
31.本发明的工作原理及优点在于:一方面,及时提醒患者按时服药;另一方面,根据服用药物的成分之间的相互作用信息判断服用药物之间是否产生成分冲突,得到产生成分冲突的服用药物的药物信息,提示患者调整产生成分冲突的服用药物,避免患者服用药物之后由于成分冲突出现不良副作用,提高治疗效果。
32.进一步,s4中,根据服用药物的药物信息得到产生时间冲突的服用药物的药物信息,根据服用药物的药物信息得到产生数量冲突的服用药物的药物信息;s5中,提示患者调整产生时间冲突与数量冲突的服用药物。
33.有益效果在于:避免两种及两种以上的药品在相同时间段进行代谢发生生物化学反应而引发副作用,降低两种及两种以上的药品进行代谢的相互作用。
34.进一步,s3中,获取按照预设时段所检测的患者的健康数据;s4中,根据健康数据和药物信息判断是否产生适应冲突,得到产生适应冲突的服用药物的药物信息;s5中,提示患者调整产生适应冲突的服用药物。
35.有益效果在于:确保在患者的康复过程中,能够对症下药,针对性地进行服药。
附图说明
36.图1为本发明一种用于哮喘药物的吸入系统实施例的系统结构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37.下面通过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38.实施例1
39.实施例基本如附图1所示,包括:
40.请求发送模块,用于发送药物服用监控请求;
41.动作监控模块,用于在预设时间内监测患者是否存在服用药物的服用动作;
42.药物监控模块,用于获取患者服用药物的药物信息,药物信息包括服药名称、服药时间与服药数量;
43.冲突判断模块,用于根据药物信息检索服用药物的成分之间的相互作用信息,判断服用药物的成分之间是否产生成分冲突,得到产生成分冲突的服用药物的药物信息;
44.服药调整模块,用于提示患者调整产生成分冲突的服用药物。
45.在本实施例中,请求发送模块、药物监控模块、冲突判断模块均集成在一台管理设备上,管理设备可以是服务器,动作监控模块与服药调整均集成在智能终端上,智能终端可以是智能手机,具体实施过程如下:
46.s1、请求发送模块发送药物服用监控请求。比如说,每个患者均有对应的用于接监控请求的智能终端,管理设备按照预先设置的监督时间向患者佩戴的智能终端发送药物服用监控请求,例如,一天两次、一天三次。
47.s2、动作监控模块在预设时间内监测患者是否存在服用药物的服用动作。比如说,智能终端通过摄像头采集图像,根据图像进行判断,或者通过运动传感器检测患者是否存在服用药物的姿势,进而监测患者是否存在服用药物的服用动作,如果患者存在服用药物的服用动作,就进行下面的步骤。
48.s3、药物监控模块获取患者服用药物的药物信息,药物信息包括服药名称、服药时
间与服药数量。比如说,管理设备储存有每个患者对应的药物信息,药物信息包括服药名称、服药时间与服药数量,例如,对于患者张三来说,药物信息如下:a药品,上午09:00~10:00、1片;b药品,上午11:00~12:00、2片;c药品、下午15:00~16:00、1片。
49.s4、冲突判断模块根据药物信息检索服用药物的成分之间的相互作用信息,判断服用药物的成分之间是否产生成分冲突,得到产生成分冲突的服用药物的药物信息。比如说,管理设备储存有各种药品的详细信息,例如,名称、成份、性状、药理作用、适应症、用法用量、禁忌、注意事项、药物相互作用、不良反应、规格、包装、有效期、贮藏、批准文号、生产单位等。在本实施例中,服用药物的成分之间的相互作用信息主要体现在“药理作用”、“药物相互作用”和“不良反应”三个方面,为了避免服用药物之间产生成分冲突,也即不良的相互作用,需要判断服用药物的成分之间是否产生成分冲突,得到产生成分冲突的服用药物的药物信息。例如,a药品为“新康泰克”,也即“复方盐酸伪麻黄碱缓释胶囊”,b药品为氯霉素,也即左霉素,c药品为酚妥拉明,根据a药品、b药品、c药品的“药理作用”、“药物相互作用”和“不良反应”可知,a药品与b药品不能并用,a药品与c药品不能并用,b药品与c药品可以并用,故而,产生成分冲突的服用药物就为a药品。
50.需要说明的是,服用药物通常是多种药物组成的混合物(比如说,氯霉素酚+酚妥拉明),极少情况是单一的药物(比如说,氯霉素酚)。故而,本实施例中的“成分冲突”与日常所说的“成分冲突”存在差异:前者是指服用药物的多种药物之间发生化学反应产生的冲突,这里的“成分”指代组成服用药物的某种药物,“冲突”是“系统性”的;相反,后者是指某种药物的成分之间发生化学反应产生的冲突,这里的“成分”指代组成服用药物的某种药物的某种成分,“冲突”是“单个性”的。
51.除此之外,“成分冲突”可以具体分为“狭义的成分冲突”与“广义的成分冲突”两种;其中,“狭义的成分冲突”是指服用药物的成分由于同时产生化学反应形成的冲突,主要体现在“药理作用”、“药物相互作用”和“不良反应”三个方面,本实施例中所说的“成分冲突”就是“狭义的成分冲突”;与之对应,“广义的成分冲突”虽然也是指服用药物的成分由于同时产生化学反应形成的冲突,但是,更加强调服用药物时间差异以及配比差异。比如说,时间差异可以体现在药品的代谢时间段上,只有服用药物的多个成分的代谢时间段存在重合,才能同时产生化学反应形成冲突;配比差异可以体现在药品的数量比例上,只有服用药物的多个成分的数量比例处于一定的区间,才能同时产生化学反应形成冲突。
52.s5、服药调整模块提示患者调整产生成分冲突的服用药物。比如说,智能终端通过语音或文字提示患者调整服用药物,患者注意到语音或文字提示之后,将相关情况告知主治医生,由主治医生对a药品进行调整,替换成具有相同功效,但又不与b药品、c药品产生成分冲突的d药品,避免患者服用药物之后,服用药物的成分由于同时产生化学反应形成“狭义的成分冲突”进而从“药理作用”、“药物相互作用”和“不良反应”三个方面对患者不良副作用,从而提高治疗效果。
53.实施例2
54.与实施例1不同之处仅在于,考虑到两种及以上的药品在相同时间段代谢发生生物化学反应可能会引发副作用,s4中冲突判断模块根据服用药物的药物信息判断服药时间是否产生时间冲突,并得到产生时间冲突的服用药物的药物信息,例如,根据a药品和b药品的“药理作用”、“药物相互作用”,a药品和b药品的间隔服药时间必须大于2小时,若两者的
间隔服药时间短于2小时就会产生时间冲突,s5中服药调整模块提示患者确保a药品和b药品的间隔服药时间必须大于2小时。通过这样的方式,虽然a药品和b药品同时产生化学反应也会形成冲突,但是,能够使得a药品和b药品的代谢时间段相互错开,不存在重合,避免发生“广义的成分冲突”,进而避免患者出现不良副作用,提高治疗效果。
55.与此同时,考虑到两种及以上的药品进行代谢的相互作用,可能会出现量变引发质变的情况,s4中冲突判断模块根据服用药物的药物信息判断服药数量是否产生数量冲突,并得到产生数量冲突的服用药物的药物信息,例如,根据a药品和c药品的“药理作用”、“药物相互作用”,a药品和c药品的质量比例必须小于1:50,若两者的质量比例高于1:50就会产生数量冲突,s5中服药调整模块提示患者告知主治医生及时调整a药品和c药品的质量比例。通过这样的方式,虽然a药品和c药品同时产生化学反应也会形成冲突,但是,能够控制a药品和c药品的数量比例小于1:50,避免发生“广义的成分冲突”,进而避免患者出现不良副作用,提高治疗效果。
56.此外,s4中冲突判断模块根据服用药物的药物信息判断是否产生共性冲突,并得到产生共性冲突的服用药物的药物信息,例如,根据b药品和c药品的“药理作用”,b药品和c药品的功效均是消除炎症,两者就会产生共性冲突,s5中服药调整模块提示患者只需要服用b药品和c药品的一种即可。通过这样的方式,考虑到某些药品存在重复、相同的治疗效果,同样可以起到治疗的作用,但是能够减少患者的服药量,提高患者体验感。
57.实施例3
58.与实施例2不同之处仅在于,考虑到随着患者的不断康复,病症也会不断减弱或者消失,相应的服用药物也应该减少或者停止,s3中药物监控模块获取按照预设时段所检测的患者的健康数据,例如,每隔5分钟采集的患者的体温;s4中冲突判断模块根据健康数据和药物信息判断是否产生适应冲突,并得到产生适应冲突的服用药物的药物信息,例如,根据d药品的“药理作用”,其功效是退烧,若患者的体温正常,则d药品就为产生适应冲突的服用药物;s5中服药调整模块提示患者不必再服用d药品,这样可以确保对症下药,针对性地进行服药,减少不必要的服用药物。
59.与此同时,s3中药物监控模块还获取患者服用药物的剩余药量,比如说,a药品为2片,c药品为1片;s4中冲突判断模块根据剩余药量与服药数量判断是否产生余量冲突,并得到产生余量冲突的服用药物的药物信息,例如,a药品和c药品的服用比例以片为单位应为1:1,那么c药品的剩余药量就不足;s5中服药调整模块提示患者增加c药品的数量,防止破坏处方的药量配比,避免影响治疗效果。
60.以上所述的仅是本发明的实施例,方案中公知的具体结构及特性等常识在此未作过多描述,所属领域普通技术人员知晓申请日或者优先权日之前发明所属技术领域所有的普通技术知识,能够获知该领域中所有的现有技术,并且具有应用该日期之前常规实验手段的能力,所属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在本技术给出的启示下,结合自身能力完善并实施本方案,一些典型的公知结构或者公知方法不应当成为所属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实施本技术的障碍。应当指出,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结构的前提下,还可以作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也应该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这些都不会影响本发明实施的效果和专利的实用性。本技术要求的保护范围应当以其权利要求的内容为准,说明书中的具体实施方式等记载可以用于解释权利要求的内容。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