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治疗脂肪肝的中药组方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7684564发布日期:2021-12-01 00:51阅读:403来源:国知局

1.本发明涉及一种中药,具体为一种治疗脂肪肝的中药组方。


背景技术:

2.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的饮食习惯改变,脂肪肝的发病率逐渐上升,且有年轻化的趋势,在肥胖、糖尿病人群中发病率更高,脂肪肝约四分之一患者发生肝纤维化,更甚者发展为肝硬化。目前对脂肪肝的治疗中,西医治疗脂肪肝无特殊方法,疗效不甚满意;中医治疗目前还不成体系。


技术实现要素:

3.针对上述存在的技术不足,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治疗脂肪肝的中药组方,对脂肪肝进行治疗。
4.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5.本发明提供一种治疗脂肪肝的中药组方,由以下组分按重量份数混合配制而成:党参10

30份、白术10

20份、山楂15

25份;柴胡10

20份、枳实10

15份、炒白芍10

30份、决明子10

30份;虎杖10

20份、茵陈10

30份、泽泻10

20份;丹参20

40份、郁金10

20份、枸杞10

30份、墨旱莲10

20份;瓜蒌皮10

20份、山药10

30份、橘红10

20份。
6.优选的,所述各种组分配比量为:党参20份、白术15份、山楂20份、柴胡15份、枳实12份、炒白芍20份、决明子20份、虎杖15份、茵陈20份、泽泻15份、丹参30份、郁金15份、枸杞20份、墨旱莲15份、瓜蒌皮15份、山药20份、橘红15份。
7.优选的,治疗脂肪肝的中药组方的应用,按照比例制成散剂、丸剂或者胶囊剂。
8.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本方临床治疗脂肪肝功效确切;对伴高脂血症的高血压、糖尿病及其他的心脑血管疾病均有明显的效果;本方可制成散剂、丸剂或者胶囊剂服用,非常方便临床使用;无副作用。
具体实施方式
9.下面将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10.实施例1,一种治疗脂肪肝的中药组方,由以下组分按重量份数混合配制而成:党参10

30份、白术10

20份、山楂15

25份、柴胡10

20份、枳实10

15份、炒白芍10

30份、决明子10

30份、虎杖10

20份、茵陈10

30份、泽泻10

20份、丹参20

40份、郁金10

20份、枸杞10

30份、墨旱莲10

20份;瓜蒌皮10

20份、山药10

30份、橘红10

20份。
11.进一步的,所述各种组分配比量为:党参20份、白术15份、山楂20份;柴胡15份、枳实12份、炒白芍20份、决明子20份;虎杖15份、茵陈20份、泽泻15份;丹参30份、郁金15份、枸
杞20份、墨旱莲15份;瓜蒌皮15份、山药20份、橘红15份。
12.进一步的,所述各种组分配比量为:党参20g、白术15g、山楂20g、柴胡15g、枳实12g、炒白芍20g、决明子20g、虎杖15g、茵陈20g、泽泻15g;丹参30g、郁金15g、枸杞20g、墨旱莲15g、瓜蒌皮15g、山药20g、橘红15g。
13.每日1剂,水煎450ml每日分3次、每次150ml口服。7天为一个疗程,4个疗程后效果评价。
14.进一步的,一种治疗脂肪肝的中药组方的应用,按照比例制成散剂、丸剂或者胶囊剂。
15.本专利对脂肪肝病机的认识:脾虚痰阻、肝郁、血瘀、浊毒相互为患,诱发气滞停脂,久则形成脂肪肝。治疗方法:健脾宽胸、疏肝理气活血、解毒泄浊降脂;肺、脾、肝肾同治。
16.方中用瓜蒌皮、橘红入肺宽胸顺气化痰,金克木,肝病从肺治的具体应用;党参、白术、山药、山楂健运脾胃,气血津液运行有常,这也正是肝病实脾法的具体应用;柴胡、枳实、白芍疏肝解郁,草决明清泄肝胆郁热,配以枳实、白芍则本方疏肝解郁之功更佳;山药、枸杞、白芍、墨旱莲养肝肾之阴,肝肾同源,也是肝病从肾治的具体应用;丹参、郁金、山楂、墨旱莲活血化瘀降脂;肝为刚脏,气、血、痰浊等均易化热,配以苦、寒的虎杖,茵陈,墨旱莲、泽泻清热利湿解毒化浊,为脂质、浊毒等提供出路,促使从二便而出。
17.病例选择:
18.临床随机选择80例患者,男40例,女40例,年龄40

65岁;病程最短3个月,最长10年;体形肥胖60例,嗜酒史36例,高血压病史16例,冠心病史22例。
19.诊断标准:
20.(1)西医诊断标准参照叶维法主编≤临床肝胆病学≥中的脂肪肝诊断标准。
21.(2)中医诊断标准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发布的≤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分为气虚型22例,肝郁气滞型8例,肝胆湿热型28例,肾阴不足型12例,阴虚阳亢型8例,痰淤交阻型12例。多数患者不同程度出现神疲乏力,脘腹痞满,食欲不振,倦怠懒言,肝区不适,大便溏薄,舌质暗苔厚腻。
22.疗效判断:
23.临床治愈:临床症状及体征消失,b超检查肝胆形态结构正常,实验室检查正常。
24.显效:临床症状及体征消失,b超检查肝胆形态结构基本恢复正常,实验室检查较治疗前明显改善。
25.有效:临床症状减轻,b超及实验室检查较治疗前明显有改善。
26.无效:临床症状b超及实验室检查无改变。
27.治疗效果:使用本发明治疗80例,四个疗程,结果临床治愈38例,占47.5%,显效25例,占31.25%,有效11例,占13.75%,无效6例,占7.5%,总有效率92.5%。
28.经典病例:
29.患者男,50岁,干部。2012年3月1日初诊,因肝区血不适,胁胀,纳差,伴倦息乏力近6月,患者形体肥胖,舌暗,脉弦滑。b超检查显示脂肪肝。血脂:总胆固醇(tc)7.9mmol/l,甘油三酯(tg)3.3mmol/l,肝功能异常,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86v/l。证属脾虚肝郁,痰瘀内伏。治以健脾疏肝,涤痰化瘀。方药:党参20g、白术15g、山楂20g、柴胡15g、枳实12g、炒白芍20g、决明子20g、虎杖15g、茵陈20g、泽泻15g;丹参30g、郁金15g、枸杞20g、墨旱莲15g、瓜蒌
皮15g、山药20g、橘红15g。
30.每日一剂组方,水煎,分3次服。服药20天后,临床不适全除,守方续服2月,复查b超脂肪肝改善,血脂,肝功能复查正常。嘱低脂饮食,避免不良情绪刺激。随访半年未复发。
31.2、患者女,48岁,教师。2012年12月8日初诊。主诉:胁肋胀痛不适,时有刺痛,伴倦怠乏力半年余,舌质暗,脉弦涩。b超检查:肝脏肿大,表面光滑,肝实质回声增强,增粗,中度脂肪肝。血脂检查:甘油三酯(tg)3.8mmol/l,总胆固醇(tc)7.8mmol/l,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6.8mmol/l,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2.0mmol/l。肝功能: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89v/l,总胆红素(t-bil)20mmol/l。中医诊断:胁痛,证明脾虚肝郁,痰瘀内伏。西医诊断:脂肪肝,高脂血症。治以健脾疏肝,涤痰化瘀。方选:党参20g、白术15g、山楂20g;柴胡15g、枳实12g、炒白芍20g、决明子20g、虎杖15g、茵陈20g、泽泻15g、丹参30g、郁金15g、枸杞20g、墨旱莲15g、瓜蒌皮15g、山药20g、橘红15g。
32.每日一剂组方,水煎,分3次服。服药2周后,患者胁痛减,倦怠乏力除,但仍时有刺痛,故守上方,续服60天。患者无明显不适,舌质淡,脉略弦。b超,血脂,肝功能复查,各项指标均趋于正常,嘱低脂饮食,适当运动,保持心情舒畅。随访半年未再复发。
33.本方临床治疗脂肪肝功效确切;对伴高脂血症的高血压、糖尿病及其他的心脑血管疾病均有明显的效果;本方可制成散剂、丸剂或者胶囊剂服用,非常方便临床使用;无副作用。
34.显然,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本发明进行各种改动和变型而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这样,倘若本发明的这些修改和变型属于本发明权利要求及其等同技术的范围之内,则本发明也意图包含这些改动和变型在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