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复支具及锁紧组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4005110发布日期:2023-04-29 20:09阅读:24来源:国知局
康复支具及锁紧组件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医疗保健器械,特别是涉及一种康复支具及锁紧组件。


背景技术:

1、韧带患者,具体例如后交叉韧带损伤患者与前交叉韧带患者等等,在康复期一般采用普通的康复支具、绑带等等保健器材进行简单固定。传统的普通康复支具通常只是确保韧带患者小腿正面部位的正常支撑,韧带患者小腿的背面部位并无支撑;传统的采用绑带或其他简单的保健器材对小腿固定方式,绕设支撑于小腿的整个外围区域,但是对小腿固定不牢靠,容易松脱,同时因为提供的固定力不足导致容易在活动中失位,此外松脱调节操作较为繁琐,调节操作不方便。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发明提供一种康复支具及锁紧组件,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一个或者多个技术问题。

2、其技术方案如下:一种锁紧组件,所述锁紧组件包括:支架,所述支架用于与康复支具相配合;锁紧件,所述锁紧件为长条形状,所述锁紧件可移动地与所述支架连接,所述锁紧件设有沿其长度方向设置的多个锁紧部,所述锁紧件的一端为自由端,所述锁紧件的另一端用于与所述康复支具相配合;解锁件,所述解锁件可活动地设置于所述支架上,所述解锁件能够锁定所述锁紧部以及松开所述锁紧部;驱动件,所述驱动件转动地设置于所述支架上,所述驱动件设有第一施力部与第二施力部,所述第一施力部能够与所述锁紧部相抵靠,以带动所述锁紧件沿着其长度方向相对于所述支架移动,所述第二施力部用于供外力操作。

3、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施力部与所述驱动件在所述支架上的转动轴心的间距为第一距离,所述第二施力部与所述驱动件在所述支架上的转动轴心的间距为第二距离,所述第一距离小于所述第二距离。

4、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锁紧部为设置于所述锁紧件的其中一侧面上的限位槽,所述解锁件能够移入到所述限位槽中以锁定所述锁紧件,且能够从所述限位槽中向外移出以松开所述锁紧件。

5、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限位槽为单向槽,所述限位槽设有沿着所述锁紧件的长度方向依次设置的第一内壁与第二内壁;所述第一内壁、所述第二内壁均与所述锁紧件的另一侧面呈夹角设置,所述第一内壁与所述锁紧件的另一侧面的夹角为a,所述第二内壁与所述锁紧件的另一侧面的夹角为b,a<b。

6、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解锁件转动地设置于所述支架上;所述解锁件设有锁止部;当所述解锁件转动时,所述锁止部能够移入到所述限位槽中以锁定所述锁紧件,且能够从所述限位槽中向外移出以松开所述锁紧件。

7、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锁止部设有呈夹角设置的两个抵靠面,两个所述抵靠面的夹角为r,两个所述抵靠面分别用于与所述限位槽的第一内壁、所述第二内壁相抵靠;所述第一内壁与所述第二内壁呈夹角设置,所述第一内壁与所述第二内壁的夹角为t,r<t。

8、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锁紧组件还包括第一复位件;所述解锁件通过所述第一复位件与所述支架相连,所述第一复位件用于驱动所述解锁件转动,以使所述锁止部移入到所述限位槽中。

9、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驱动件包括第一驱动板、转动部与第二驱动板;所述第一驱动板、所述第二驱动板分别与所述转动部相连;所述转动部转动地设置于所述支架上,所述第一施力部设置于所述第一驱动板上,所述第二施力部设置于所述第二驱动板上。

10、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二驱动板上设置有能够露出所述解锁件的避让口。

11、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锁紧组件还包括第二复位件;所述驱动件通过所述第二复位件与所述支架相连,所述第二复位件用于驱动所述驱动件转动复位。

12、一种康复支具,所述康复支具包括所述的锁紧组件,所述康复支具还包括第一固定部与护垫;所述第一固定部用于固定于小腿上,所述支架设置于所述第一固定部上,所述锁紧件的端部与所述护垫相连。

13、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康复支具还包括护垫,所述锁紧件的端部用于与所述护垫相连。

14、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锁紧组件为两个或更多,两个所述锁紧组件分别设置于所述第一固定部的两侧,其中一个所述锁紧组件的所述锁紧件与所述护垫的其中一侧相连,另一个所述锁紧组件的所述锁紧件与所述护垫的另一侧相连。

15、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固定部包括两个第一框边以及连接两个所述第一框边的第一连接板;两个所述第一框边分别用于贴合于小腿的左侧面与右侧面;所述第一连接板为弧形板,用于贴合于所述小腿的正面;两个所述锁紧组件分别设置于两个所述第一框边上。

16、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固定部还包括至少一个第一绑带,所述第一绑带的两端分别与两个所述第一框边相连。

17、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康复支具还包括第二固定部与活动组件;所述第二固定部用于固定于大腿上,所述第二固定部通过所述活动组件与所述第一固定部相连。

18、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活动组件包括第一转动板、第二转动板、第一连接件、第二连接件、第三连接件与第四连接件;所述第一连接件及所述第二连接件经所述第一转动板可转动地连接于第一固定部及第二固定部的一侧;所述第三连接件及所述第四连接件经所述第二转动板可转动地连接于所述第一固定部及第二固定部的另一侧;所述第一连接件所在的转动中心与所述第二连接件所在的转动中心的连线为o,所述第三连接件所在的转动中心与所述第四连接件所在的转动中心的连线为p,连线o与连线p交叉设置。

19、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活动组件还包括限位件;所述限位件设置于所述第一转动板或所述第二转动板上,所述限位件用于在所述第一固定部相对于所述第二固定部转动至预设角度时,与所述第一连接件、所述第二连接件、所述第三连接件、所述第四连接件、所述第一固定部或所述第二固定部抵靠配合。

20、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限位件位置可调地设置于所述第一转动板上,所述限位件用于在所述第一固定部相对于所述第二固定部转动至预设角度时,与所述第四连接件抵靠配合。

21、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限位件为两个,两个所述限位件分别位于所述第四连接件的两侧。

22、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转动板上设有弧形状的缺口,所述缺口沿着所述第四连接件的移动路径设置,并能露出所述第四连接件;所述限位件设有挡块,所述挡块穿设于所述缺口并能够与所述第四连接件相抵靠。

23、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缺口的口壁上设有台阶,所述限位件位置可调地设置于所述台阶上。

24、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转动板上设有弧形状的安装孔,所述安装孔的弧形设置方向与所述缺口的弧形设置方向相对应,所述限位件通过紧固件穿过所述安装孔装设于所述第一转动板上,所述紧固件沿着所述安装孔的弧形设置方向位置可调地设置于所述安装孔上。

25、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转动板的板面上设置有多个角度标记,所有所述角度标记沿着所述缺口依次设置;所述第一连接件经所述第一转动板可转动地连接于第一固定部端部的一侧,所述第一连接件经所述第一转动板可转动地连接于所述第二固定部端部的一侧;所述第三连接件经所述第二转动板可转动地连接于所述第一固定部端部的另一侧,所述第四连接件经所述第二转动板可转动地连接于第二固定部端部的另一侧。

26、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固定部包括两个第二框边以及连接两个所述第二框边的第二连接板;两个所述第二框边分别用于贴合于大腿的左侧面与右侧面;所述第二连接板为弧形板,用于贴合于所述大腿的背面。

27、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固定部还包括至少一个第二绑带,所述第二绑带的两端分别与两个所述第二框边相连。

28、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活动组件为两个,所述第一固定部其中一侧通过其中一个所述活动组件与所述第二固定部其中一侧相连,所述第一固定部另一侧通过另一个所述活动组件与所述第二固定部另一侧相连。

29、上述的锁紧组件调整护垫贴紧于小腿背面的松紧度时,使解锁件松开锁紧部,并同时外力作用于第二施力部带动驱动件转动,驱动件转动时通过第一施力部抵靠锁紧件的锁紧部并带动锁紧件沿着其长度方向相对于支架移动,锁紧件移动过程中带动护垫移动,使得护垫贴紧于小腿背面。当护垫的位置调整到位后,解锁件锁定锁紧部。当需要使护垫松开小腿背面时,使解锁件松开锁紧部,并移出锁紧件即可。如此可见,外力推动第二施力部时,第一施力部带动锁紧件向前移动,从而能实现护垫对小腿固定牢靠,不容易松脱,避免活动中失位,松脱调节操作较为方便快捷。

30、上述的康复支具,使解锁件松开锁紧部,并同时外力作用于第二施力部带动驱动件转动,驱动件转动时通过第一施力部抵靠锁紧件的锁紧部并带动锁紧件沿着其长度方向相对于支架移动,锁紧件移动过程中带动护垫移动,使得护垫贴紧于小腿背面。当护垫的位置调整到位后,解锁件锁定锁紧部。当需要使护垫松开小腿背面时,使解锁件松开锁紧部,并移出锁紧件即可。如此可见,外力推动第二施力部时,第一施力部带动锁紧件向前移动,从而能实现护垫对小腿固定牢靠,不容易松脱,避免活动中失位,松脱调节操作较为方便快捷。此外,护垫能紧贴韧带患者小腿背面部位,能确保韧带患者小腿背面部位的正常支撑,保证较好的康复效果。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