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抗血栓的茶油、制备方法和用途与流程

文档序号:28704895发布日期:2022-01-29 13:30阅读:839来源:国知局

1.本发明属于食品技术领域,具体是涉及一种抗血栓的茶油、制备方法和用途。


背景技术:

2.目前,心血管疾病已经严重威胁到人们的健康,影响了人们的生活。因此,治疗易引发脑梗塞、动脉粥样硬化的一种基础的心血管疾病—血栓尤为重要,茶油除具有预防和治疗高血压、冠心病等心血管疾病的功效外,还具有:

传统功效,茶油具有解毒、消炎、镇痛等作用;如出现肝火虚旺、咽喉疼痛、咳嗽等症状,在睡前喝1-2汤匙茶油,次日即可见效。

外用功效。手脚及身体其他部位撞伤破皮、水火烫伤、唇裂时;用茶油涂于患处,有良好治疗功效,用少许茶油梳头还能使秀发更加亮丽。
3.医学研究证明,茶油的特性使它在医药行业应用极为广泛,如:

富含不饱和脂肪酸的茶油对心血管疾病有预防和治疗作用,而且其调节胆固醇、抑制组织过氧化的作用优于富含饱和脂肪酸的油脂;

茶油具有良好的生物膜流动性能滋养和软化血管,预防血管硬化和脆化;

茶油有较强的抗氧化性能,它能激活抗氧化酶sod,清除自由基,保护免疫系统等。
4.申请人在2018年申请过专利cn201810546814.3,其公开一种含茶皂素苷元和黄酮苷元的茶油及其制备方法和用途,其采用的制备方法为,处理茶油本身,以提高茶油有效成分的含量。
5.基于数据挖掘和网络药理学的中药抗血栓用药规律分析,崔琳琳,《中草药》2021年2月,第52卷第4期,其单味中药的使用频率顺序为当归、红花、川芎、赤芍、桃仁、牛膝、黄芪、甘草、地龙、水蛭、茯苓、生地、白术、金银花、薏苡仁、三七、熟地、黄柏、白芍、丹皮、苍术、党参、泽泻、柴胡。其主要的活性成分有槲皮素、β-谷甾醇、黄芩素、木樨草素、山奈酚、豆甾醇。采用一般的抗血栓中药提取后的有效成分加到茶油后,由于茶油是油性物质,且对于色泽外观沉淀物有较高要求,一般的抗血栓中药提取物难以达到要求。


技术实现要素:

6.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抗血栓的茶油、制备方法和用途,无沉淀,相容性好,抗血栓效果好。
7.本发明的内容包括一种抗血栓的茶油,包括茶油,还包括中药提取物,所述中药提取物的原料包括如下重量中药组分,黄芩10~20份、水蛭1~5份、瓜蒌5~15份、红花5~15份、桂圆5~15份、五味子5~15份,所述中药提取物的重量为茶油重量的78.6%。
8.优选的,中药提取物的原料包括如下重量中药组分,黄芩15份、水蛭3份、瓜蒌12份、红花12份、桂圆10份、五味子12份。
9.优选的,中药提取物的原料还包括卵磷脂1~5份。
10.优选的,中药提取物的原料还包括丹参10~20份。
11.优选的,还包括适量的食用香精,以进行风味矫正。
12.本发明提供一种抗血栓的茶油的制备方法,步骤为,将中药提取物的原料混合,粉碎后加入到乙醇溶液中,浸泡后加热,乙醇的体积和中药组分的总重量比为1-3ml:1g,加热温度为78℃,加热一段时间(一般为保持微沸状态30min)后,冷却,得到中药提取物,将中药提取物和茶油混合,得到抗血栓的茶油。
13.优选的,所述茶油的制备方法为超临界co2萃取法,萃取压力为35mpa,温度为45℃,流量为20-60kg/h。
14.茶油的提取方法包括:
15.1、机械压榨法
16.在压榨生产工艺中,茶籽剥壳时一般要求水分在12%~15%之间,采用yb kl250型茶籽剥壳机,处理量为12t/d,整仁率达到90%以上,剥壳率达到90%~95%。
17.2、水酶法
18.水酶法是近年来研究和利用的一种新的提油方法,它以机械和酶为手段降解植物细胞壁的纤维素骨架,使包裹细胞壁内的油脂游离出来,同时也破坏其他的与碳水化合物和蛋白质等分子结合在一起的油脂复合体,从而使油脂释放出来。
19.水酶法提取山茶油的工艺流程:
20.油茶籽

破碎

称量

加入缓冲液

蒸汽处理

冷却

加入酶制剂

酶解

灭酶

抽滤

取出残渣

烘箱烘干

石油醚萃取

抽滤

真空干燥

烘干至恒重

山茶油。
21.与传统工艺相比,水酶法有以下优点:条件温和,出油率高,色泽浅,易于精炼;脱脂后的饼粕蛋白质变性低,可利用性好;油与饼粕易分离,简化工艺,提高设备处理能力,降低生产成本;降低能耗,废水中生化需氧量(bod)与化学需氧量(cod)值大为下降(约35%~75%),易于处理,有利于节能、环保,符合可持续发展的原则。
22.本发明提供一种抗血栓的茶油在制备预防和治疗血栓疾病的食用油方面的用途。
23.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的超临界co2萃取法,采取的萃取压力为35mpa,温度为45℃,流量为20-60kg/h。萃取是在超临界状态下,将超临界co2流体与待分离的物质接触,控制体系的压力和温度,使其有选择性地萃取其中某一组分,然后通过温度或压力的变化,降低超临界流体的密度,对所萃取的物质进行分离,并让超临界流体循环使用。和常规的溶剂萃取法(6h,30.3%)相比,萃取时间缩短,收率、原料的利用率都大大提高。正交试验结果显示,萃取压力35mpa,温度45℃,时间2.5h,为最佳工艺参数;影响萃取产率的因素依次为压力、时间、温度。单因素试验表明,萃取压力和温度升高,萃取率增加。超临界co2萃取的茶油保留了茶香,而且酸价值低,色泽比较浅,无残留溶剂,不需要进一步精炼。超临界co2萃取茶籽油,其操作温度低,不会影响热敏性物质的天然活性,所得到的茶籽油香气更接近天然香味,而且可以省略油脂的精炼工序,出油率在90%以上。
24.本发明的中药组分具有如下效果:
25.丹参:为唇形科植物丹参的干燥根和根茎。味苦,微寒。归心、肝经。具有活血祛瘀,通经止痛,清心除烦,凉血消痈之功效。用于胸痹心痛,脘腹胁痛,症瘕积聚,热痹疼痛,心烦不眠,月经不调,痛经经闭,疮疡肿痛。
26.黄芩:为唇形科、黄芩属植物,又名黄金茶,性寒,入大肠经,常见功效包括泻火清心,凉血活血。具有抗菌、抗病毒、解热镇痛等功效,在治疗心血管疾病及抗血栓等方面也具有显著作用。其作用机制主要有:

通过黄芩素、汉黄芩素、白杨素及黄芩新素抑制血小板
的聚集,

抑制又花生四烯酸引起的血小板的聚集作用,

通过抑制人体内的纤维蛋白原转化为纤维蛋白而阻止由内毒素引起的弥漫性血管内凝血。
27.水蛭素:是水蛭及其唾液腺中已提取出多种活性成分中活性最显著并且研究得最多的一种成分。水蛭素对凝血酶有极强的抑制作用,是迄今为止所发现最强的凝血酶天然特异抑制剂,能高效抗凝血、抗血栓形成,以及阻止凝血酶催化的凝血因子活化和血小板反应等进一步血瘀现象,还能抑制凝血酶诱导的成纤维细胞的增殖和凝血酶对内皮细胞的刺激。
28.瓜蒌:为胡芦科植物栝楼及双边栝楼的果实,甘寒,归肺、胃、大肠经。具有化痰、散结、润肺、滑肠之功效,临床上广泛用于胸痹心痛,痰热咳嗽,大便秘结,痈肿初起等病症,为中医治疗胸痹之要药。瓜蒌有改善血管内皮功能、抗氧化、抗动脉粥样硬化、改善血流动力学等多种作用。
29.红花:菊科植物红花的干燥花。其性味辛、温,归心、肝经。具有活血通经,散瘀止痛之功效。用于经闭,痛经,恶露不行,症瘕痞块,胸痹心痛,瘀滞腹痛,胸胁刺痛,跌扑损伤,疮疡肿痛。
30.桂圆:也叫元肉,元肉性温味甘,归心,脾经。桂圆含有蛋白质、脂肪、糖类、有机酸、粗纤维以及矿物质等。可益心脾,补气血;具有良好有滋养补益,补气血、益智宁心、安神定志的功效,可用于心脾虚损、气血不足所致的失眠、健忘、惊悸、眩晕等症。
31.五味子:是木兰科植物五味子或华中五味子的干燥成熟果实,前者习称北五味子,后者习称南五味子。五味子具有敛肺滋肾,生津敛汗,宁心安神的功效,临床用于久咳虚喘、梦遗滑精、遗尿尿频、自汗、盗汗、津伤口渴、气短脉虚、内热消渴和心悸、失眠等症。现代药理学研究证明,五味子对中枢神经系统、心血管系统、免疫系统等均有调节作用,同时还发现其在抑制肿瘤、保护肝脏、抗氧化、抗衰老等方面也有作用。
32.卵磷脂:卵磷脂被称作血管的“清道夫”,其具有乳化、分解油脂的作用,可增进血液循环,改善血清脂质,清除过氧化物,使血液中胆固醇及中性脂肪含量降低,减少脂肪在血管内壁的滞留时间,促进粥样硬化斑的消散,防止由胆固醇引起的血管内膜损伤。服用卵磷脂对高血脂和高胆固醇具有显著的功效,因而可预防和治疗动脉硬化。
33.综上,本发明利用味苦性寒之黄芩清热止血、凉血解毒;味咸苦性平之水蛭破血逐瘀,活血化瘀。二者相配则通络止痛为君药。红花活血通经、散瘀止痛;瓜蒌清热涤痰、宽胸散结、润燥滑肠。红花与瓜蒌相伍益气活血共为臣药;桂圆滋养补益,补气血、益智宁心、安神定志;五味子敛肺滋肾,生津敛汗,桂圆、五味子滋补气血共为佐药。诸药配伍,生津敛肺以补气血,气血充盈以活血化瘀,散瘀止痛。方中加以卵磷脂以增加其溶解度,提高疗效。
34.本发明采用上述中药组分,除了具有抗血栓作用外,其和茶油混合后,溶解度好,没有沉淀物产生,储存稳定性好,可以有效的提高产品的品质和质量,避免添加一般添加物容易导致的沉淀现象。
35.山茶油适宜储藏在阴凉干燥避光处,最佳温度10-25℃。低温下会有乳白色絮状结晶物,这是正常现象,不影响食用,外界温度高自然会消失(注:精炼山茶油经过冷冻处理不会有此现象)。由于山茶油有大量的抗氧化物,因此在常温下的保质期可长达两年,比一般食用油长得多。
36.每次使用完后要把瓶盖拧紧,减少与空气接触时间,山茶油油要密封好,盖子必须
用力旋紧,使其严格密封。而且,也应尽量减少开盖的次数,以免山茶油过多地接触空气,发生氧化。
具体实施方式
37.实施例1
38.一种抗血栓的茶油,包括茶油,还包括中药提取物,所述中药提取物的原料包括如下重量中药组分,黄芩15份、水蛭3份、瓜蒌12份、红花12份、桂圆10份、五味子12份,卵磷脂12份,丹参12份;所述中药提取物的重量为茶油重量的78.6%。
39.制备方法的步骤为,将上述中药提取物的原料混合,粉碎到40目,粉碎后加入到乙醇溶液中,浸泡后加热,乙醇的体积和中药组分的总重量比为1-3ml:1g,加热温度为78℃,保持微沸状态30min,冷却,得到中药提取物,将中药提取物和茶油混合,得到抗血栓的茶油。
40.所述茶油的制备方法为超临界co2萃取法,萃取压力为35mpa,温度为45℃,流量为20kg/h。
41.中药提取物和茶油混合后,24h后,仍未有分层,说明两者相容性良好,无沉淀物产生。
42.实施例2
43.和实施例1相比,实施例2的中药提取物的原料缺少丹参,其他和实施例1相同。
44.实施例3
45.和实施例1相比,实施例3的中药提取物的原料缺少丹参和卵磷脂,其他和实施例1相同。
46.对比例1
47.中药提取物的原料和实施例1相同,区别在于中药提取物的原料粉碎后,加入到水中,即以水替代乙醇,得到对比例1,其他和实施例1相同。
48.中药提取物和茶油混合后,10min后出现分层,30min后分层明显,下层为提取液上层为油,说明两者相容性不好。
49.对比例2
50.中药提取物的原料和实施例1相比,区别在于,对比例2的原料为黄芩、红花、丹参,重量比为5:2:3。其他同实施例1相同。
51.中药提取物和茶油混合后,分层,但无沉淀物。
52.实验例1
53.取体重150-200g,健康wistar大鼠90只,适应性饲养一周后,按每组15只分为6组,分别标记:
54.正常动物空白对照组(组别ⅰ):生理盐水灌胃2ml/只。
55.实施例3组(组别ⅱ):15只大鼠,本产品灌胃2ml/只。
56.实施例2组(组别ⅲ):15只大鼠,本产品灌胃2ml/只。
57.实施例1组(组别ⅳ):15只大鼠,本产品灌胃2ml/只。
58.对比1组:山茶油组(组别

):15只大鼠,普通山茶油灌胃2ml/只。山茶油采用实施例1的茶油的制备方法得到。
59.对比2组(组别ⅵ):15只大鼠,灌胃2ml/只。
60.每日按要求灌服40min后,将每组大鼠放入水温(43
±
0.5℃)水深35cm水槽中(40cm*60cm*50cm)游泳,当每组大鼠出现7只出现下沉时,立即捞出,共14天。于第15天断颈取血,测定血液流变学参数(血浆黏度)。在实验过程中,随时观察试验大鼠行为、饮食、外观、排泄、体重、死亡等情况,如有死亡,立即解剖,观察脏器情况。
61.表1不同组别的血浆粘度值
62.组别动物只数血浆粘度(mpa
·
s)ⅰ151.57
±
0.23ⅱ151.50
±
0.74ⅲ151.47
±
0.45ⅳ151.43
±
0.72

151.61
±
0.41ⅵ151.52
±
0.68
63.p《0.05,在α=0.05水平线,有显著性差异。
64.结果显示:用本产品灌胃的小鼠血浆粘度均有降低的效果,说明本产品具有一定的抗血栓作用。采用这种独特的成分优势结合各种保健药材使用,其突出的保健功效更加明显。
65.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以上任何实施例的讨论仅为示例性的,并非旨在暗示本公开的范围(包括权利要求)被限于这些例子;在本公开的思路下,以上实施例或者不同实施例中的技术特征之间也可以进行组合,步骤可以以任意顺序实现,并存在如上所述的本技术中一个或多个实施例的不同方面的许多其它变化,为了简明它们没有在细节中提供。
66.本技术中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旨在涵盖落入所附权利要求的宽泛范围之内的所有这样的替换、修改和变型。因此,凡在本技术中一个或多个实施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做的任何省略、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公开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