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卧床病人用可移动的体位转换椅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9209958发布日期:2022-03-12 04:25阅读:142来源:国知局
一种卧床病人用可移动的体位转换椅的制作方法
一种卧床病人用可移动的体位转换椅
【技术领域】
1.本发明涉及医疗器材的技术领域,特别是一种卧床病人用可移动的体位转换椅的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2.定期的体位转换,可以促进血液循环,有助于预防由长期卧床所导致的各种并发疚,如压疮、坠积性肺炎、肌肉萎缩、关节挛缩和深静脉血栓等。目前,卧床病人通常由医护人员手动摆动,以进行体位的转换,整个过程较为耗费体力,有的时候甚至需要多人配合才能完成,十分不便。此外,部分病人在被调整成坐姿等特定体位后,还可能因重力等因素而在病床上逐渐侧偏直至滑倒,较为危险。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发明的目的就是解决现有技术中的问题,提出一种卧床病人用可移动的体位转换椅,能够将座椅转移至病床之上,同时设置高度调节器以调节坐板与推车的间距,实现夹缝的大小变化,又设置体位调节器以调节背板与坐板之间以及坐板与腿板之间的夹角大小,实现病人体位的变化,结构简单,使用便捷。
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出了一种卧床病人用可移动的体位转换椅,包括推车、座椅、高度调节器、体位调节器和控制器,所述座椅包括前后依次铰接的背板、坐板和腿板,所述坐板位于推车之上并与推车之间形成可供病床的床板伸入的夹缝,所述夹缝的高度由高度调节器所调节,所述背板与坐板之间以及坐板与腿板之间的夹角大小由体位调节器所调节,所述控制器分别与高度调节器和体位调节器电连接。
5.作为优选,所述推车包括支撑架、机箱和万向轮,所述机箱安装在支撑架的顶面,所述控制器位于机箱的箱体内腔之中,若干个所述万向轮分别安装在支撑架的腿部底端。
6.作为优选,所述座椅还包括扶手,所述扶手可拆卸安装在坐板的顶面边缘。
7.作为优选,所述高度调节器包括顶座、底座、形变杆组、支撑块、高度调节电机、丝杆和丝母,所述顶座与坐板相连接,所述顶座和底座一上一下设置,两组所述形变杆组分别设置在顶座和底座之间,所述形变杆组包括上边杆和下边杆,一组所述形变杆组的上边杆和下边杆的一端于支撑块之外相铰接而另一端分别与顶座和底座相铰接,另一组所述形变杆组的上边杆和下边杆的一端于丝母之外相铰接而另一端分别与顶座和底座相铰接,所述高度调节电机安装在支撑块的外壁上且输出轴端部与丝杆的一端同心连接,所述丝母螺纹连接在丝杆之外。
8.作为优选,所述丝杆的另一端安装有限位块。
9.作为优选,还包括换位电机,所述换位电机安装在推车之上且输出轴端部与底座的底面同心连接。
10.作为优选,所述体位调节器为气缸,两个所述气缸的缸体分别与坐板相铰接,两个所述气缸的伸缩杆端部分别与坐板和腿板相铰接。
11.作为优选,还包括若干条将病人束缚在座椅之上的束缚带。
12.作为优选,所述束缚带包括弹力带和网带,所述弹力带和网带的端部相连接并包围成封闭的带圈。
13.作为优选,所述束缚带还包括绳子、环体和扣件,两个所述环体分别安装在弹力带的两端,两根所述绳子的一端分别安装在网带的两端而另一端先后穿过环体和扣件设置,所述扣件位于环体远离网带的一侧,所述扣件可拆卸安装在绳子的任意绳段处且无法穿过环体的环孔。
14.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本发明通过设置前后依次铰接的背板、坐板和腿板构成座椅,使坐板位于推车之上并形成可供病床的床板伸入的夹缝,能够将座椅转移至病床之上,同时设置高度调节器以调节坐板与推车的间距,实现夹缝的大小变化,又设置体位调节器以调节背板与坐板之间以及坐板与腿板之间的夹角大小,实现病人体位的变化,结构简单,使用便捷;通过设置换位电机驱动座椅转动,从而能够与高度调节器和体位调节器相配合,将放平至躺板状的座椅安放在床板之上,方便病人的转移,令使用更为省力;通过在坐板上设置可拆卸连接的扶手,既方便病人撑扶,又不影响病人在床板与座椅之间的转移;通过设置弹力带和网带构成束缚带,能够在防止病人从座椅之上掉落的同时,提供了一定的弹力缓冲,并增强了透气性,从而有效提高使用舒适性;通过设置绳子、环体和扣件,方便根据病人的和体型,调节带圈的尺寸。
15.本发明的特征及优点将通过实施例结合附图进行详细说明。
【附图说明】
16.图1是本发明一种卧床病人用可移动的体位转换椅在去除束缚带后的主视图;
17.图2是本发明一种卧床病人用可移动的体位转换椅的推车的主视图;
18.图3是本发明一种卧床病人用可移动的体位转换椅的座椅和体位调节器的装配示意图;
19.图4是本发明一种卧床病人用可移动的体位转换椅的高度调节器和换位电机的装配示意图;
20.图5是本发明一种卧床病人用可移动的体位转换椅的束缚带的俯视图。
21.图中:1-推车、11-支撑架、12-机箱、13-万向轮、2-座椅、21-背板、22-坐板、23-腿板、24-扶手、3-高度调节器、31-顶座、32-底座、33-上边杆、34-下边杆、35-支撑块、36-高度调节电机、37-丝杆、38-丝母、39-限位块、4-体位调节器、5-换位电机、6-束缚带、61-弹力带、62-网带、63-绳子、64-环体、65-扣件。
【具体实施方式】
22.参阅图1至图5,本发明一种卧床病人用可移动的体位转换椅,包括推车1、座椅2、高度调节器3、体位调节器4和控制器,所述座椅2包括前后依次铰接的背板21、坐板22和腿板23,所述坐板22位于推车1之上并与推车1之间形成可供病床的床板伸入的夹缝,所述夹缝的高度由高度调节器3所调节,所述背板21与坐板22之间以及坐板22与腿板23之间的夹角大小由体位调节器4所调节,所述控制器分别与高度调节器3和体位调节器4电连接。
23.所述推车1包括支撑架11、机箱12和万向轮13,所述机箱12安装在支撑架11的顶
面,所述控制器位于机箱12的箱体内腔之中,若干个所述万向轮13分别安装在支撑架11的腿部底端。
24.所述座椅2还包括扶手24,所述扶手24可拆卸安装在坐板22的顶面边缘。
25.所述高度调节器3包括顶座31、底座32、形变杆组、支撑块35、高度调节电机36、丝杆37和丝母38,所述顶座31与坐板22相连接,所述顶座31和底座32一上一下设置,两组所述形变杆组分别设置在顶座31和底座32之间,所述形变杆组包括上边杆33和下边杆34,一组所述形变杆组的上边杆33和下边杆34的一端于支撑块35之外相铰接而另一端分别与顶座31和底座32相铰接,另一组所述形变杆组的上边杆33和下边杆34的一端于丝母38之外相铰接而另一端分别与顶座31和底座32相铰接,所述高度调节电机36安装在支撑块35的外壁上且输出轴端部与丝杆37的一端同心连接,所述丝母38螺纹连接在丝杆37之外。
26.所述丝杆37的另一端安装有限位块39。
27.还包括换位电机5,所述换位电机5安装在推车1之上且输出轴端部与底座32的底面同心连接。
28.所述体位调节器4为气缸,两个所述气缸的缸体分别与坐板22相铰接,两个所述气缸的伸缩杆端部分别与坐板22和腿板23相铰接。
29.还包括若干条将病人束缚在座椅2之上的束缚带6。
30.所述束缚带6包括弹力带61和网带62,所述弹力带61和网带62的端部相连接并包围成封闭的带圈。
31.所述束缚带6还包括绳子63、环体64和扣件65,两个所述环体64分别安装在弹力带61的两端,两根所述绳子63的一端分别安装在网带62的两端而另一端先后穿过环体64和扣件65设置,所述扣件65位于环体64远离网带62的一侧,所述扣件65可拆卸安装在绳子63的任意绳段处且无法穿过环体64的环孔。
32.本发明工作过程:
33.首先,控制两个气缸分别伸长伸缩杆,直至背板21与坐板22之间以及坐板22与腿板23之间的夹角均呈180
°
,即背板21、坐板22与腿板23位于同一水平面上并呈躺板状。接着,推动推车1逐渐靠近病床,直至病床的床板的长边侧伸入位于座椅2与推车1之间的夹缝内。接着,换位电机5驱动座椅2转动90
°
,使呈躺板状的座椅2的长边与床板的长边相平行。随后,高度调节电机36驱动丝杆37转动,使丝母38沿着丝杆37向靠近限位块39的一侧移动,并使两组形变杆组的上边杆33与下边杆34的夹角逐渐减小,从而带动顶座31和座椅2向下运动并慢慢靠近床板。接下来,将病人从床板之上推动至呈躺板状的座椅2之上,将扶手24安装在坐板22的顶面,再利用多根束缚带6将病人与座椅2相固定。此时,可根据所需,将扣件65安装在绳子63的指定绳段处,调节扣件65与网带62的间距,进而调节带圈的大小。然后,利用高度调节器3、体位调节器4和换位电机5驱动座椅恢复初始状态,从而将病人的体位从躺位调节至坐位。此时,还可利用体位调节器4调节背板21与坐板22之间以及坐板22与腿板23之间的夹角,从而实现病人上半身与大腿之间以及大腿与小腿之间的夹角的调节。此外,还可设置与控制器通信连接的遥控器,从而方便各个部件的远程控制。
34.本发明通过设置前后依次铰接的背板、坐板和腿板构成座椅,使坐板位于推车之上并形成可供病床的床板伸入的夹缝,能够将座椅转移至病床之上,同时设置高度调节器以调节坐板与推车的间距,实现夹缝的大小变化,又设置体位调节器以调节背板与坐板之
间以及坐板与腿板之间的夹角大小,实现病人体位的变化,结构简单,使用便捷;通过设置换位电机驱动座椅转动,从而能够与高度调节器和体位调节器相配合,将放平至躺板状的座椅安放在床板之上,方便病人的转移,令使用更为省力;通过在坐板上设置可拆卸连接的扶手,既方便病人撑扶,又不影响病人在床板与座椅之间的转移;通过设置弹力带和网带构成束缚带,能够在防止病人从座椅之上掉落的同时,提供了一定的弹力缓冲,并增强了透气性,从而有效提高使用舒适性;通过设置绳子、环体和扣件,方便根据病人的和体型,调节带圈的尺寸。
35.上述实施例是对本发明的说明,不是对本发明的限定,任何对本发明简单变换后的方案均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