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血液科抽血用多功能稳定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9318532发布日期:2022-03-19 22:18阅读:125来源:国知局

1.本发明涉及一种稳定器,尤其涉及一种血液科抽血用多功能稳定器。


背景技术:

2.目前,无论是普通患者还是精神患者在抽血时都是直接将手臂伸出,将手臂放在桌面上或悬空进行抽血,在抽血的过程中可能无相关医疗设施,患者手臂支撑不便或无法支撑,造成患者的舒适度降低,或者精神病患者抽血不将其手臂固定,患者误动,造成患者误伤,另外市面上出现的一些抽血用手部稳定装置不能自动挤出医用棉和喷洒消毒药水,需要医护人员手动操作,费时费力。
3.专利申请cn210056045u,公开日为2020.02.14,公开了一种抽血用手部舒适固定装置,包括有支撑机构、固定机构、放置机构和限制机构等,通过在抽血时将患者的手臂放置在所述支撑板的表面,将肱二头肌一段放置在所述侧板的顶部,所述侧板的顶部靠近所述第一转轴的一端的表面开设呈弧形结构的所述手肘槽,方便患者的手臂的放置,增加抽血的舒适度,然后,患者将手臂放在所述支撑板的表面,若是精神病患者抽血时医护人员将呈弧形结构的所述限制板通过所述卡片与所述固定座表面的所述卡槽进行卡合,实现了对精神病患者手部的固定,最后,若是长时间为抽取出患者的血液,患者可以根据自己的舒适度调节所述限位螺栓的高度,且所述支撑板的表面粘接所述海绵垫,增加患者抽血时的舒适度,然而该装置不能自动挤出医用棉和喷洒消毒药水,较为不便。
4.因此,亟待设计和研发一种能够自动挤出医用棉、自动喷洒消毒药水且能够增加舒适度的血液科抽血用多功能稳定器。


技术实现要素:

5.为了克服现有的抽血用手部稳定装置舒适度不高、不能自动挤出医用棉且不能自动喷洒消毒药水的缺点,本发明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自动挤出医用棉、自动喷洒消毒药水且能够增加舒适度的血液科抽血用多功能稳定器。
6.本发明的目的采用以下技术方案实现:一种血液科抽血用多功能稳定器,包括有底座、第一支撑座、第二支撑座、软板、抬起机构和绷直机构,底座上设有抬起机构,抬起机构上设有第一支撑座,底座上设有绷直机构,绷直机构与第一支撑座连接,绷直机构上设有第二支撑座,第二支撑座内侧设有软板。
7.优选地,第一支撑座底部设有限位块,底座上设有滑轨,滑轨与第一支撑座和限位块滑动式连接,滑轨上绕有第一弹簧,第一弹簧连接在滑轨与第一支撑座之间,底座上转动式设有转动组件,转动组件与限位块配合。
8.优选地,第一支撑座上设有安装块,安装块内侧转动式设有转动轴,转动轴与第二支撑座连接,底座上设有第一导套,第一导套内侧滑动式设有两根第一导杆,第一导杆与第二支撑座连接。
9.优选地,转动组件顶部设有连接杆,连接杆与滑轨转动式连接,连接杆顶部设有第
一凸轮,滑轨上部内侧设有第二导杆,第二导杆上滑动式设有滑块,滑块与第一凸轮配合,第二导杆上绕有第二弹簧,第二弹簧连接在滑块与滑轨之间,滑轨上部内侧设有第二导套,第二导套内侧滑动式设有第一楔形块,第一楔形块与滑轨滑动式连接,第一楔形块与第一支撑座配合,第一楔形块与滑块之间连接有第三弹簧。
10.优选地,第二支撑座上设有第三导套,第三导套内侧滑动式设有夹块,夹块上设有两块卡块,第三导套上设有两个第四导套,第四导套内侧滑动式设有第二楔形块,第二楔形块与卡块配合,第二楔形块与第四导套之间连接有两根第四弹簧,第四导套内侧滑动式设有活动块,活动块与第二楔形块配合,活动块上绕有第五弹簧,第五弹簧连接在活动块与第四导套之间。
11.优选地,夹块内侧设有连接块,连接块与第三导套滑动式连接,连接块内侧设有气囊,气囊与第三导套滑动式连接,第三导套上设有连接管,连接管与气囊滑动式连接,第一支撑座上设有第三支撑座,第三支撑座内侧设有加压阀,加压阀与连接管之间连接有第一软管。
12.优选地,第一支撑座上设有料箱,第一支撑座上设有第一送料管,第一支撑座上设有第二送料管,第二送料管与料箱连接,第一支撑座上设有下料台,下料台与第一送料管配合,第一送料管内侧与第二送料管内侧之间转动式连接有螺旋叶组件,转动轴上设有齿条,齿条与第一支撑座滑动式连接,螺旋叶组件中部设有单向齿轮,单向齿轮与齿条啮合,料箱上转动式设有第一盖板,第一盖板上绕有两根第六弹簧,第六弹簧连接在第一盖板与料箱之间。
13.优选地,第二支撑座下部内侧设有水箱,水箱上滑动式设有第二盖板,第二支撑座上设有压水阀,压水阀与水箱之间连接有导管,导管与第二支撑座连接,压水阀与下料台之间连接有第二软管,第二支撑座上转动式设有转轴,转轴上设有两个直齿轮,直齿轮与夹块配合,转轴上设有第二凸轮,第二凸轮与压水阀配合。
14.优选地,底座上设有第五导套,第五导套内侧滑动式设有活动杆,活动杆与第一支撑座配合,活动杆与底座之间连接有第七弹簧。
15.相比现有技术,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1、本发明通过设有抬起机构和绷直机构,医护人员使抬起机构运转,进而使第一支撑座上移,使得绷直机构运转,从而使患者的手部绷直,如此方便医护人员进行抽血,同时能够提高患者的舒适度;2、本发明通过设有锁定机构,锁定机构运转并锁住第一支撑座,如此能够防止患者抽血时手臂随意晃动,进而使抽血过程更加稳定;3、本发明通过设有夹紧机构和加压机构,夹紧机构运转带动加压机构运转,医护人员使夹紧机构将患者的手部上臂夹紧,再使加压机构对患者的手部上臂进行加压,如此能够使患者手部的血管更加明显,从而方便医护人员对患者进行抽血工作;4、本发明通过设有医用棉下料机构和酒精添加机构,医用棉下料机构运转并挤出医用棉,然后酒精添加机构间歇性将消毒药水喷洒在医用棉上,医护人员再对患者手部进行抽血,从而达到了自动挤出医用棉和自动喷洒消毒药水的目的;5、本发明通过设有辅助支撑机构,辅助支撑机构对第一支撑座起到支撑作用,达到了辅助支撑的目的,如此能够进一步增加患者手部放置的稳定性。
附图说明
16.图1为本发明的第一种立体结构示意图。
17.图2为本发明的第二种立体结构示意图。
18.图3为本发明抬起机构的第一种立体结构示意图。
19.图4为本发明抬起机构的第二种立体结构示意图。
20.图5为本发明绷直机构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21.图6为本发明锁定机构的第一种立体结构示意图。
22.图7为本发明锁定机构的第二种立体结构示意图。
23.图8为本发明夹紧机构的第一种立体结构示意图。
24.图9为本发明夹紧机构的第二种立体结构示意图。
25.图10为本发明夹紧机构的第三种立体结构示意图。
26.图11为本发明加压机构的第一种立体结构示意图。
27.图12为本发明加压机构的第二种立体结构示意图。
28.图13为本发明医用棉下料机构的第一种立体结构示意图。
29.图14为本发明医用棉下料机构的第二种立体结构示意图。
30.图15为本发明医用棉下料机构的第三种立体结构示意图。
31.图16为本发明酒精添加机构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32.图17为本发明医用辅助支撑机构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33.其中,上述附图包括以下附图标记:1、底座,2、第一支撑座,3、第二支撑座,4、软板,5、抬起机构,51、限位块,52、滑轨,53、第一弹簧,54、转动组件,6、绷直机构,61、安装块,62、转动轴,63、第一导套,64、第一导杆,7、锁定机构,71、连接杆,72、第一凸轮,73、第二导杆,74、第二导套,75、第二弹簧,76、滑块,77、第一楔形块,78、第三弹簧,8、夹紧机构,81、第三导套,82、夹块,83、卡块,84、第四导套,85、第二楔形块,86、第四弹簧,87、活动块,88、第五弹簧,9、加压机构,91、连接块,92、气囊,93、连接管,94、第一软管,95、加压阀,96、第三支撑座,10、医用棉下料机构,101、料箱,1021、第一送料管,1022、第二送料管,103、下料台,104、螺旋叶组件,105、齿条,106、单向齿轮,107、第一盖板,108、第六弹簧,11、酒精添加机构,111、水箱,112、第二盖板,113、导管,114、压水阀,115、第二软管,116、转轴,117、直齿轮,118、第二凸轮,12、辅助支撑机构,121、第五导套,122、活动杆,123、第七弹簧。
具体实施方式
34.下面,结合附图以及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做进一步描述:如图1-17所示的一种血液科抽血用多功能稳定器,包括有底座1、第一支撑座2、第二支撑座3、软板4、抬起机构5、限位块51、滑轨52、第一弹簧53、转动组件54、绷直机构6、安装块61、转动轴62、第一导套63、第一导杆64、锁定机构7、连接杆71、第一凸轮72、第二导杆73、第二导套74、第二弹簧75、滑块76、第一楔形块77、第三弹簧78、夹紧机构8、第三导套81、夹块82、卡块83、第四导套84、第二楔形块85、第四弹簧86、活动块87、第五弹簧88、加压机构9、连接块91、气囊92、连接管93、第一软管94、加压阀95、第三支撑座96、医用棉下料机构10、料箱101、第一送料管1021、第二送料管1022、下料台103、螺旋叶组件104、齿条105、单向齿轮106、第一盖板107、第六弹簧108、酒精添加机构11、水箱111、第二盖板112、导管113、压水
阀114、第二软管115、转轴116、直齿轮117、第二凸轮118、辅助支撑机构12、第五导套121、活动杆122和第七弹簧123,底座1上左部设有抬起机构5,抬起机构5上设有第一支撑座2,底座1上右部设有绷直机构6,绷直机构6与第一支撑座2连接,绷直机构6上设有第二支撑座3,第二支撑座3内侧设有软板4。
35.当医护人员需要对患者进行抽血时,首先医护人员使患者的手部上臂放在软板4内,并使患者的手部前臂放在第一支撑座2上,然后医护人员使抬起机构5运转,进而使第一支撑座2向上移动,从而将患者的手部前臂抬起,同时第一支撑座2移动使绷直机构6运转,使得第二支撑座3向右移动,从而使软板4向右移动,同时第二支撑座3与软板4向水平方向转动,从而使患者手臂绷直,同时对患者手臂起到稳定支撑的作用,医护人员再对患者手部进行抽血,待抽血结束后,医护人员使患者手臂离开第一支撑座2和软板4,同时使第一支撑座2和软板4移回原位,进而使抬起机构5与绷直机构6恢复原位,若再次使用本设备,重复上述步骤即可。
36.作为一个优选的实施方式,第一支撑座2底部设有限位块51,底座1上左侧设有滑轨52,滑轨52与第一支撑座2和限位块51滑动式连接,滑轨52上绕有第一弹簧53,第一弹簧53连接在滑轨52与第一支撑座2之间,底座1上左部内侧转动式设有转动组件54,转动组件54与限位块51配合,转动组件54由转轴、连接块、卡块和手柄组成,转轴转动式连接在底座1上,连接块转动式连接在底座1内侧,转轴与连接块连接,手柄滑动式连接在底座1内侧,手柄与连接块连接,卡块连接在手柄上,卡块与限位块51配合。
37.作为一个优选的实施方式,第一支撑座2右侧设有安装块61,安装块61内侧转动式设有转动轴62,转动轴62与第二支撑座3连接,底座1上右侧设有第一导套63,第一导套63内侧滑动式设有两根第一导杆64,第一导杆64与第二支撑座3连接。
38.作为一个优选的实施方式,转动组件54顶部设有连接杆71,连接杆71与滑轨52转动式连接,连接杆71顶部设有第一凸轮72,滑轨52上部内侧设有第二导杆73,第二导杆73上滑动式设有滑块76,滑块76与第一凸轮72配合,第二导杆73上绕有第二弹簧75,第二弹簧75连接在滑块76与滑轨52之间,滑轨52上部内侧设有第二导套74,第二导套74内侧滑动式设有第一楔形块77,第一楔形块77与滑轨52滑动式连接,第一楔形块77与第一支撑座2配合,第一楔形块77与滑块76之间连接有第三弹簧78。
39.作为一个优选的实施方式,第二支撑座3右侧设有第三导套81,第三导套81内侧滑动式设有夹块82,夹块82底侧前部左右两侧均设有卡块83,第三导套81顶侧前部左右两侧均设有第四导套84,第四导套84内侧滑动式设有第二楔形块85,第二楔形块85与卡块83配合,第二楔形块85与第四导套84之间连接有两根第四弹簧86,第四导套84内侧滑动式设有活动块87,活动块87与第二楔形块85配合,活动块87上绕有第五弹簧88,第五弹簧88连接在活动块87与第四导套84之间。
40.作为一个优选的实施方式,夹块82内侧设有连接块91,连接块91与第三导套81滑动式连接,连接块91内侧设有气囊92,气囊92与第三导套81滑动式连接,第三导套81前侧上部内侧设有连接管93,连接管93与气囊92滑动式连接,第一支撑座2前侧左部上侧设有第三支撑座96,第三支撑座96内侧设有加压阀95,加压阀95与连接管93之间连接有第一软管94。
41.作为一个优选的实施方式,第一支撑座2前侧右部上侧设有料箱101,第一支撑座2后侧右部内侧设有第一送料管1021,第一支撑座2前侧右部内侧设有第二送料管1022,第二
送料管1022与料箱101连接,第一支撑座2后侧右部上侧设有下料台103,下料台103与第一送料管1021配合,第一送料管1021内侧与第二送料管1022内侧之间转动式连接有螺旋叶组件104,转动轴62左侧设有齿条105,齿条105与第一支撑座2滑动式连接,螺旋叶组件104中部设有单向齿轮106,单向齿轮106与齿条105啮合,螺旋叶组件104由转轴、螺旋叶和转套组成,转轴转动式连接在第一送料管1021与第二送料管1022之间,螺旋叶连接在转轴上,螺旋叶与第一送料管1021与第二送料管1022转动式连接,转套连接在螺旋叶中部,转套与单向齿轮106连接,料箱101前侧上部内侧转动式设有第一盖板107,第一盖板107上绕有两根第六弹簧108,第六弹簧108连接在第一盖板107与料箱101之间。
42.作为一个优选的实施方式,第二支撑座3下部内侧设有水箱111,水箱111右部内侧滑动式设有第二盖板112,第二支撑座3后侧左部内侧设有压水阀114,压水阀114与水箱111之间连接有导管113,导管113与第二支撑座3连接,压水阀114与下料台103之间连接有第二软管115,第二支撑座3后侧上部内侧转动式设有转轴116,转轴116上设有两个直齿轮117,直齿轮117与夹块82配合,转轴116左侧设有第二凸轮118,第二凸轮118与压水阀114配合。
43.作为一个优选的实施方式,底座1上右部设有第五导套121,第五导套121内侧滑动式设有活动杆122,活动杆122与第一支撑座2配合,活动杆122与底座1之间连接有第七弹簧123。
44.初始状态下,由于限位块51与转动组件54配合,第一弹簧53处于压缩状态,人们手动使转动组件54转动,待转动组件54与限位块51分开,第一弹簧53复位,使得第一支撑座2在滑轨52上向上滑动,进而使限位块51向上移动,同时第一支撑座2上移并将患者的手部前臂抬起,从而方便医护人员进行抽血,待抽血结束后,第一支撑座2带动限位块51向下移回原位,第一弹簧53被压缩,然后人们手动将转动组件54转回原位,限位块51与转动组件54再次配合,进而将限位块51和第一支撑座2卡住。
45.第一支撑座2向上移动会带动安装块61向上移动,进而使转动轴62向上移动并转动,继而使第二支撑座3向右移动并向水平方向转动,使得第一导杆64在第一导套63内向右滑动,同时第二支撑座3使软板4向右移动并向水平方向转动,如此使患者的手臂绷直,待抽血结束后,第一支撑座2向下移回原位,使得第一导杆64和转动轴62恢复原位。
46.转动组件54转动会带动连接杆71转动,进而使第一凸轮72转动,随后第一凸轮72的凸起部分与滑块76接触,并使滑块76在第二导杆73上向右滑动,第二弹簧75被压缩,第三弹簧78被压缩,第三弹簧78的弹力使第一楔形块77在第二导套74内向右滑动,同时第一支撑座2向上移动,随后第一楔形块77插进第一支撑座2中,进而将其卡住,如此能够防止患者抽血时手臂随意晃动,进而使抽血过程更加稳定,待抽血结束后,医护人员使转动组件54继续转动,待第一凸轮72的凸起部分与滑块76分开,第二弹簧75复位,使得滑块76移回原位,第三弹簧78先被拉伸再复位,弹力使第一楔形块77移回原位,随后医护人员使第一支撑座2移回原位,然后医护人员使转动组件54反向转回原位,使得第一凸轮72反向转回原位。
47.当患者放好手臂后,医护人员手动拉出夹块82,并使夹块82盖在第三导套81上,夹块82移动带动卡块83移动,当卡块83移至与第二楔形块85接触时,卡块83下移使第二楔形块85在第四导套84内向前滑动,第四弹簧86被压缩,待卡块83与第二楔形块85分开,第四弹簧86复位,使得第二楔形块85移回原位,进而将卡块83卡住,此时夹块82与第四导套84接触,同时夹块82夹住患者的手臂,从而能够防止患者手臂在抽血过程中随意晃动,较为安
全,待抽血结束后,医护人员手动向下按压活动块87,第五弹簧88被拉伸,进而使第二楔形块85向前移动,然后医护人员使夹块82与卡块83移回原位,随后松开活动块87,第五弹簧88复位,使得活动块87移回原位,然后第四弹簧86使第二楔形块85移回原位,患者再抽出手臂。
48.当夹块82从第三导套81内逐渐滑出时,夹块82移动会使连接块91从第三导套81内逐渐滑出,进而使气囊92逐渐滑出第三导套81,当夹块82与第四导套84接触时,连接管93插进气囊92中,然后医护人员按压加压阀95,使得加压阀95内的气体依次通过第一软管94和连接管93流至气囊92内,气囊92逐渐鼓起,进而压住患者的上臂,如此能够使患者手部的血管更加明显,从而方便医护人员对患者进行抽血工作,待抽血结束后,医护人员停止按压加压阀95,并使夹块82移回原位,使得连接块91与气囊92移回原位,同时气囊92内的气体逐渐流出,使得气囊92不再鼓起。
49.医护人员手动使第一盖板107向上转动,第六弹簧108被压缩,然后医护人员在料箱101内放入医用棉,料箱101内的医用棉由于重力向下移动,部分医用棉落至第二送料管1022内,然后医护人员松开第一盖板107,第六弹簧108复位,使得第一盖板107转回原位,当第一支撑座2向上移动时,第一支撑座2使转动轴62转动,进而会使齿条105向上移动,由于齿条105与单向齿轮106啮合,使得单向齿轮106转动,进而使螺旋叶组件104转动,使得第二送料管1022内的医用棉逐渐移至第一送料管1021内,第一送料管1021内的医用棉逐渐增加并向上移动,随后第一送料管1021内的医用棉逐渐被挤出,然后挤出的医用棉由于重力掉落至下料台103内,达到了自动下料的目的,医护人员再将消毒药水喷洒在下料台103内的医用棉上,随后将沾有消毒药水的医用棉擦拭在患者的手部皮肤上,再对患者进行抽血,当第一支撑座2向下移回原位时,转动轴62与齿条105恢复原位,此时螺旋叶组件104空转,同时第一送料管1021停止流出医用棉。
50.当夹块82从第三导套81内向上滑出时,由于夹块82与直齿轮117配合,使得直齿轮117转动,进而使转轴116转动,继而使第二凸轮118转动,第二凸轮118转动并反复向下按压压水阀114,使得水箱111内的消毒药水间歇性通过导管113流至压水阀114内,压水阀114再喷出消毒药水,喷出的消毒药水再通过第二软管115流出,随后消毒药水喷洒在下料台103内的医用棉上,达到了自动喷洒消毒药水的效果,医护人员再将沾有消毒药水的医用棉擦拭在患者手部的皮肤上,随后对患者进行抽血,待抽血结束后,医护人员使夹块82移回原位,由于直齿轮117为单向的齿轮,此时直齿轮117空转,同时第二软管115不会流出消毒药水,另外当水箱111内的消毒药水使用完后,医护人员向右拔出第二盖板112,再向水箱111内添加消毒药水,然后将第二盖板112插回原位。
51.初始状态下,由于活动杆122与第一支撑座2配合,第七弹簧123处于压缩状态,当第一支撑座2向上移动时,第七弹簧123仍处于压缩状态,弹力使得活动杆122在第五导套121内向上滑动,进而对第一支撑座2起到支撑作用,达到了辅助支撑的目的,如此能够使患者的抽血过程更加稳定地进行,待第一支撑座2向下移回原位时,第一支撑座2推动活动杆122向下移回原位,第七弹簧123进一步被压缩。
52.对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可根据以上描述的技术方案以及构思,做出其它各种相应的改变以及形变,而所有的这些改变以及形变都应该属于本发明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