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注射用紫杉烷类药物脂质体冻干粉剂的制备方法及原料组方与流程

文档序号:34365595发布日期:2023-06-04 20:43阅读:109来源:国知局
一种注射用紫杉烷类药物脂质体冻干粉剂的制备方法及原料组方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一种紫杉烷类药物脂质体注射制剂制备方法及其中脂质体制剂组方,采用膜法制备紫杉烷类药物的脂质体冻干粉剂,属于医药。


背景技术:

1、脂质体是一种类似生物细胞膜结构的脂类双分子层结构,在药剂学领域利用脂质体包裹药物后形成微小的封闭空心囊泡,可以具备人为设定的膜通过特性,从而实现不同的药动力学目的。脂质体可具有单个或多个双层磷脂膜的囊泡,可设定靶向性在体内可被生物降解,免疫原性小。同时,水溶性药物和脂溶性药物都可包埋运载,增加了药物利用的广泛性。通过细胞内吞融合作用,脂质体可直接将药物送入细胞内,避免药物高浓度游离从而降低不良反应,有利于减少给药剂量,降低药物毒性,优秀的脂质体载药技术可调整药物缓释曲线进而影响药效持续时间,目前脂质体相关技术在药物的包载和内环境递送等方面应用价值已被广泛认同。

2、然而,目前世界范围内脂质体制剂实际应用的数量较少,主要存在问题为:①在制剂质量方面:既存在脂质体混悬液不稳定,长期放置易出现聚集、融合及泄露的问题,也存在天然磷脂易氧化、水解的问题,还包括抵御药物包裹后的理化性能干扰的难题等,因此除个别的特定药物制剂外,绝大多数药物的现有技术即使在实验室层面能成功制作出合格制剂,在量产中却难以满足药物制剂特别是注射用脂质体制剂的质量稳定性保障的要求;②在脂质体注射制剂制备领域,一类药物脂质体制剂的工艺和脂质体组份配方无法直接用于另一类药物,每一种药物都需要针对性开发的脂质体配方、工艺流程及参数方案,才能在放大生产后稳定地获得符合该药物临床适应症所需要的注射用产品性能。难溶性化合物由于其溶解性差,体内生物利用度低,临床使用难等问题,限制其使用,如何提高其有效性是药剂学一直研究的热点。脂质体技术虽然可以提高难溶性化合物的溶解度,但也存在质量不稳定、包封率低、难以符合药品上市要求的问题。目前常见的解决方案主要包括制备前体脂质体、优化处方工艺、加入表面活性剂等制备手段,但普遍存在投资巨大、产品质量差、包封率难提高的问题,这是至今本领域可实现商业量产的产品较少的客观原因;③本发明所针对的起效成分紫杉烷类药物本身具有一定毒性,制备脂质体注射制剂,可直接降低毒副作用,但临床应用中对紫杉烷类药物脂质体注射制剂的包封率、粒径和稳定性等产品参数范围有相当高的要求。除一些通用指标外,目前一般认为紫杉烷类药物脂质体注射制剂的成品质量的标准至少同时考察四个指标:①粒径参数:平均粒径不得大于500nm、200nm以下为优,大于1微米的粒子分布不得大于90%,不得出现大于5微米的粒子(包括合理存放的保质期内产品);②包封率 90%以上;③标示量在90~110%范围内(合格即可);④有关物质:总杂不得过1.0%,最大单杂不得过0.5%(总杂0.5%以下为优)。尽管参照其它药物脂质体注射制剂生产经验进行紫杉烷类药物脂质体注射制剂工艺研发活动很多,目前现有技术没有既符合临床产品技术要求、又符合商用成本要求的紫杉烷类药物脂质体注射制剂量产工艺技术方案。

3、本发明针对现有技术问题,经过大量实验研究,成功开发了一种成本适中、质量高、可稳定量产的紫杉烷类药物脂质体组合物配方及其制备工艺。本发明技术方案没有增加复杂的工艺流程,生产成本与一般脂质体冻干制剂生产相近,是针对目标药物研发的特定指标导向工艺和组份配比方案,实现了全部指标均符合临床应用标准的规模工业化生产制剂粒径匀度管控效果,工业放大生产产品的复溶粒度200nm以下比例不低于93%、包封率90%以上,具有很好的临床用药安全性。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发明技术方案包括专门为紫杉烷类药物研发一种可工业化量产的注射用脂质体冻干粉剂的制备工艺以及相关组方,具体如下:

2、所述注射用紫杉类药物脂质体冻干粉剂的制备工艺包括以下步骤:

3、(1)将紫杉烷类药物、磷脂、胆固醇、抗氧剂、冻干保护剂等组份溶于有机溶剂中混合均匀;

4、(2)在保持一定温度(水套温度/水浴温度)条件下减压除去有机溶剂、得到干燥薄膜;

5、(3)在一定物料温度的条件下,加入水化介质水化前述干燥薄膜原料得到脂质体粗体,并通过一定外加作用力实施降低水化后的混悬液粒径的优化操作,然后过滤除菌,得到均匀的脂质体混悬液;

6、(4)所述均匀的脂质体混悬液、分装后冻干处理,即得所述紫杉烷类药物的脂质体冻干粉剂。

7、为确保所制备产品的所有技术参数符合设计要求,以及适于长期储存、复溶后各项理化指标稳定保持在限定范围内等特殊质量要求,所述制备工艺应遵守的操作细则和优选方案包括:

8、①所述紫杉烷类药物成份与磷脂的重量比值范围是1:10~29、优选1:19~22;

9、②紫杉烷类药物以外各组分的用量范围为:磷脂含量3.6%~19%,胆固醇与磷脂的重量比范围1:7~38、优选1:8~11,抗氧剂微量不为零且上限为0.002%(w:v),冻干保护剂 5%~20%(w:v)、优选10%~16%(w:v);

10、③所述冻干保护剂可以采用甘露醇以外的常用原料,优选一种单糖或双糖,或其两种以上混合物,例如葡萄糖、海藻糖、乳糖、蔗糖、麦芽糖中的一种或几种混合,最优选是单一采用海藻糖;

11、④所述抗氧剂可选α-生育酚、ve、苏氨酸、甘氨酸、vc的一种或几种,含量比例范围是0.00005%~0.002%(g/ml)、优选0.0001%~0.001%,其中,优选单一采用α-生育酚或维生素e,单以α-生育酚作抗氧剂时其含量比例范围是0.00005%~0.001%(g/ml)、优选0.0001%~0.0003%(g/ml),单以维生素e作抗氧剂时其含量比例范围是 0.0001%~0.002%(g/ml)、优选0.0008%~0.0012%(g/ml);

12、⑤所述的磷脂可选取天然大豆卵磷脂、蛋黄卵磷脂、鞘磷脂、氢化大豆卵磷脂、二油酰磷脂酰胆碱、二肉豆蔻酰磷脂酰胆碱、1-棕榈酰基-2-油酰基卵磷脂、二硬脂酰磷脂酰甘油、二棕榈酰磷脂酰甘油、二肉豆蔻酰磷脂酰甘油、磷脂酰乙醇胺等的一种或几种混合,优选单一采用天然大豆卵磷脂或蛋黄卵磷脂;

13、⑥所述步骤(2)采用旋蒸或反应釜工艺均可,选用反应釜工艺的情形下应当注意确保消除金属离子的操作效果;

14、⑦所述步骤(2)水套温度/水浴温度和干燥薄膜温度均限于35.5℃-44.5℃区间,同时两者之间实际温度之差≤3.5℃,进一步地,所述步骤(2)干燥薄膜的温度优选限于 38℃-42℃区间,同时水套温度/水浴温度等于或高于干燥薄膜温度且温差≤2℃;

15、⑧所述步骤(3)操作过程中物料温度保持相对恒定,优选35.5℃-44.5℃区间;

16、⑨所述步骤(3)优选进行检测操作,确认所得的脂质体混悬液的有机溶剂残留不大于 0.5%,特别是弃用无水乙醇而选用二氯甲烷或者二氯甲烷与甲醇/乙醇的混合物以提升生产效率的情形下,须控制此环节有机溶剂残存值否则将对产品后续理化指标产生负面影响;

17、⑩优选步骤(3)的优化匀质操作重复2次以上,更优选为3次至6次,优选步骤(3)过滤、除菌操作采用0.5~0.22μm滤过标准且在冻干操作前至少有一次优化匀质操作采用0.22μm滤过标准;

18、步骤(3)所述通过一定外加作用力降低水化后的混悬液粒径的技术方法优选微射流手段;

19、所述步骤(4)冻干操作优选预冻温度不高于-40℃,第一次干燥阶段优选-5~-15℃范围内的温度段;

20、所述冻干保护剂可以在步骤(1)中与其它组份同步加入混合,也可以在步骤(3)实施水化时和降低粒径的优化操作之前加入混合,或者在步骤(3)降低粒径的优化操作之后和过滤除菌之前加入混合,不同添加流程方案须遵循不同的操作要求,具体分别为,若仅在步骤(1)加入冻干保护剂而后续步骤不再添加,则其加入量占比(w:v) 可在5%~20%范围内选取,若在步骤(1)和(3)中都分别加入冻干保护剂则其总量应符合前述5%~20%比例限定范围,若未在步骤(1)加入冻干保护剂而是仅在步骤(3) 加入冻干保护剂则优选在步骤(1)中加入载体材料,此情形下步骤(3)加入冻干保护剂的总量仍应符合前述5%~20%比例限定范围。所述载体材料优选氯化钠、单糖、双糖其中之一或其两种以上混合物,其含量的重量比可为5%~22%、优选10%~20%,同时研究发现,由于本发明技术方案可采用的冻干保护剂原料与载体材料原料可以有部分相同,例如葡萄糖、海藻糖、乳糖、蔗糖、麦芽糖等,在所添加的载体材料中含有该类可用作本发明技术方案所述冻干保护剂成分的情形下,载体材料中该类成分的含量与加入冻干保护剂操作用量的合计总量不超过27%。

21、结合前述技术方案,除紫杉烷类药物成份外,制备所述注射用紫杉烷类药物脂质体冻干粉剂的脂质体成分原料组方包括:1)磷脂;2)胆固醇;3)冻干保护剂(不得包含甘露醇); 4)抗氧剂;5)还可以包括载体材料。相关成分配比及优选用量范围举例说明如下:

22、组方一,脂质体成分的重量百分含量范围:

23、

24、组方二,脂质体成分的重量百分含量范围:

25、

26、所述组方二同时满足:在所添加的载体材料中含有该类可用作本发明技术方案所述冻干保护剂成分的情形下,载体材料中该类成分的含量与冻干保护剂的合计总量不超过27%。

27、结合前述技术方案,本发明技术方案进一步提出一种用于制备注射用紫杉烷类药物脂质体冻干粉剂的原料组方,包括:紫杉烷类药物重量比范围为0.18~0.22%,脂质体组份的成分及比例范围为天然大豆卵磷脂或蛋黄卵磷脂之一含量3.6~4.4%、胆固醇含量0.36~0.44%、海藻糖含量(w:v)10%~16%,以及维生素e含量0.0008~0.0012%(g/ml)或α-生育酚含量 0.0001%~0.0003%(g/ml)两者之一。

28、前述组方及本发明技术方案所指的紫杉烷类药物的基本化学结构如:

29、

30、在实施例中进一步选用的具体药物是紫杉醇或10-(((4-乙酰苯基)氨基甲酰基)氧基)多西紫杉醇之一,或其衍生物,其中:

31、所述紫杉醇为:5β,20-环氧-1,2α,4,7β,10β,13α-六羟基紫杉烷-11-烯-9-酮 -4,10-二乙酸酯-2-苯甲酸酯-13[(2’r,3’s)-n-苯甲酰-3-苯基异丝氨酸酯]

32、【化学结构】

33、

34、所述10-(((4-乙酰苯基)氨基甲酰基)氧基)多西紫杉醇【化学结构】:

35、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