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治疗肾阴亏损、骨蒸潮热的中药滴丸制剂的制备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34669438发布日期:2023-07-05 15:57阅读:35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属于中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于治疗肾阴亏损、骨蒸潮热的中药滴丸制剂的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1、六味地黄丸由熟地黄、山茱萸、山药、泽泻、茯苓、牡丹皮六味中药材组成,源于宋代医学家钱乙的《小儿药证直诀》,是滋补肾阴的基础方剂,配伍组方上具有“三补三泻”的特点。 六味地黄丸是中医滋阴补肾的代表方剂,历经数百年医家的运用,其疗效确切,组方严谨合理,成为滋补肾阴的代表名方。滴丸采用固体分散技术,以无任何毒副作用的聚乙二醇为基质,以甲基硅油为冷却剂,制成滴丸,具有药物在胃肠道表面分布面积增大,可减少刺激性,提高生物利用度,不受胃排空因素影响,药物体内吸收均匀,个体差异小,有效成份高,是一般中成药的10~20倍,保证药物稳定性,掩盖不良味道,圆整度高,硬度高,载药量高、颗粒均匀等特点。但其在生产过程中,存在工艺不稳定,产品批间差异很大等问题。

2、超微粉碎技术目前在各个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但是在中药生产中应用还不多见。药材和浸膏通过无尘超微粉碎,可以大大提高有效成分的释放,可以提高有效成分的吸收,提高患者用药水平。大量研究表明,经过超微粉碎的药材或者浸膏,大约原药材1/2-1/3的服用量即可以达到普通粉碎的药材。而且安全性研究也表明,通过超微粉碎,用药的安全性没有任何降低。无尘超微粉碎还可以大大减少粉碎损耗,避免环境污染。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发明为了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采用水提醇沉、醇提等技术提取有效药用成分,提取液经浓缩、减压干燥后,进行超微粉碎。通过现代固体分散制剂技术滴制,显著提高浸膏粉收率、改善口感、减少有效成分损失,提高产品质量、提高药效。

2、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3、本发明提供一种用于治疗肾阴亏损、骨蒸潮热的中药滴丸制剂的制备方法,该方法包括步骤1、将熟地黄1408份,牡丹皮528份,山药704份,山茱萸704份,泽泻528份和茯苓528份用乙醇提取两次,水沉,浓缩至相对密度为1.30的浸膏;

4、步骤2、将步骤1所得的浸膏减压干燥,用贝利微粉机将干浸膏进行超微粉碎,细度10~50um;

5、步骤3、将提取物采用固体分散技术,加入分散基质中,以甲基硅油为冷却剂,制成滴丸,所述的基质为peg6000、甘油、水。

6、进一步的,上述制备方法中,所述的步骤(2)中的超微粉粹细度为10-25um。

7、进一步的,上述制备方法中,所述的步骤(3)中的提取物:peg6000:甘油:水=1:1.55:0.1:0.2。

8、本发明有益效果

9、六味地黄滴丸具有更好的生物利用度、起效迅速,有利于患者服用。滴丸与六味地黄丸相比,具有以下优点:采用超微粉粹技术和固体分散制剂技术,有利于提高生物利用度,起效迅速,有利于患者服用;独特的固体分散释放基质,可以舌下含服,起效迅速。其中采用固体分散技术,以无任何毒副作用的聚乙二醇为基质,以甲基硅油为冷却剂,制成滴丸,具有药物在胃肠道表面分布面积增大,可减少刺激性,提高生物利用度,不受胃排空因素影响,药物体内吸收均匀,个体差异小,有效成份高,是一般中成药的10~20倍,保证药物稳定性,掩盖不良味道,圆整度高,硬度高,载药量高、颗粒均匀等特点。

10、实施例:

11、实施例1、

12、1、取熟地黄1408g,牡丹皮528g,山药704g,山茱萸704g,泽泻528g和茯苓528g;

13、2、取茯苓110g粉碎成细粉,筛余部分与剩余茯苓加水煎煮三次,每次30分钟,滤过,合并滤液,浓缩至稠膏状;山茱萸加乙醇回流提取二次,每次1小时,滤过,药渣备用,滤液回收乙醇,浓缩至稠膏状;牡丹皮用水蒸气蒸馏,并在收集的蒸馏液中加入1mol/l盐酸溶液使结晶,滤过,结晶用水洗涤,低温干燥,研成细粉;蒸馏后的水溶液及牡丹皮药渣、山茱萸药渣与熟地黄、山药和泽泻加水煎煮三次,每次1小时,滤过,合并滤液,通过大孔吸附树脂,用70%乙醇洗脱,收集洗脱液,回收乙醇,浓缩至稠膏状,加入上述茯苓稠膏、山茱萸稠膏及茯苓细粉,混合,减压干燥,用超微粉粹计粉碎成细粉,加入上述牡丹皮提取物细粉,混匀即得六味地黄提取物粉末,超微粉粹细度为30um。

14、3、按照1:1的比例添加六味地黄提取物和基质,并混匀,基质选用聚乙二醇6000(重均分子量),该种聚乙二醇的粘度为13.6%,且分子量为6000的聚乙二醇重量百分比含量为40%;

15、4、将混合物料加热至熔融,搅拌均匀;

16、5、将上述物料加入滴丸机,保持温度为88℃,滴制速度80滴/min。滴入15~10℃的甲基硅油中,待收缩成型后取出,去掉甲基硅油,干燥即得。成品为棕褐色滴丸,气香,味苦,每丸含牡丹皮酚计,不小于0.16mg。

17、实施例2、

18、1、取熟地黄1408g,牡丹皮528g,山药704g,山茱萸704g,泽泻528g和茯苓528g;

19、2、取茯苓110g粉碎成细粉,筛余部分与剩余茯苓加水煎煮三次,每次30分钟,滤过,合并滤液,浓缩至稠膏状;山茱萸加乙醇回流提取二次,每次1小时,滤过,药渣备用,滤液回收乙醇,浓缩至稠膏状;牡丹皮用水蒸气蒸馏,并在收集的蒸馏液中加入1mol/l盐酸溶液使结晶,滤过,结晶用水洗涤,低温干燥,研成细粉;蒸馏后的水溶液及牡丹皮药渣、山茱萸药渣与熟地黄、山药和泽泻加水煎煮三次,每次1小时,滤过,合并滤液,通过大孔吸附树脂,用70%乙醇洗脱,收集洗脱液,回收乙醇,浓缩至稠膏状,加入上述茯苓稠膏、山茱萸稠膏及茯苓细粉,混合,减压干燥,用超微粉粹计粉碎成细粉,加入上述牡丹皮提取物细粉,混匀即得六味地黄提取物粉末,超微粉粹细度为10um。

20、3、按照1:1的比例添加六味地黄提取物和基质,并混匀,基质选用聚乙二醇6000(重均分子量),该种聚乙二醇的粘度为13.6%,且分子量为6000的聚乙二醇重量百分比含量为40%;

21、4、将混合物料加热至熔融,搅拌均匀;

22、5、将上述物料加入滴丸机,保持温度为90℃,滴制速度80滴/min。滴入15~10℃的甲基硅油中,待收缩成型后取出,去掉甲基硅油,干燥即得。成品为棕褐色滴丸,气香,味苦,每丸含牡丹皮酚计,不小于0.16mg。

23、实施例3、

24、1、取熟地黄1408g,牡丹皮528g,山药704g,山茱萸704g,泽泻528g和茯苓528g;

25、2、取茯苓110g粉碎成细粉,筛余部分与剩余茯苓加水煎煮三次,每次30分钟,滤过,合并滤液,浓缩至稠膏状;山茱萸加乙醇回流提取二次,每次1小时,滤过,药渣备用,滤液回收乙醇,浓缩至稠膏状;牡丹皮用水蒸气蒸馏,并在收集的蒸馏液中加入1mol/l盐酸溶液使结晶,滤过,结晶用水洗涤,低温干燥,研成细粉;蒸馏后的水溶液及牡丹皮药渣、山茱萸药渣与熟地黄、山药和泽泻加水煎煮三次,每次1小时,滤过,合并滤液,通过大孔吸附树脂,用70%乙醇洗脱,收集洗脱液,回收乙醇,浓缩至稠膏状,加入上述茯苓稠膏、山茱萸稠膏及茯苓细粉,混合,减压干燥,用超微粉粹计粉碎成细粉,加入上述牡丹皮提取物细粉,混匀即得六味地黄提取物粉末,超微粉粹细度为25um。

26、3、按照1:1的比例添加六味地黄提取物和基质,并混匀,基质选用聚乙二醇6000(重均分子量),该种聚乙二醇的粘度为13.6%,且分子量为6000的聚乙二醇重量百分比含量为40%;

27、4、将混合物料加热至熔融,搅拌均匀;

28、5、将上述物料加入滴丸机,保持温度为90℃,滴制速度80滴/min。滴入15~10℃的甲基硅油中,待收缩成型后取出,去掉甲基硅油,干燥即得。成品为棕褐色滴丸,气香,味苦,每丸含牡丹皮酚计,不小于0.16mg。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