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医学影像用CT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7942717发布日期:2021-12-11 13:22阅读:504来源:国知局
一种医学影像用CT机的制作方法
一种医学影像用ct机
技术领域
1.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医学影像用ct机。


背景技术:

2.ct(computed tomography),即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它是利用精确准直的x线束、y射线、超声波等,与灵敏度极高的探测器一同围绕人体的某一部位作一个接一个的断层扫描,具有扫描时间快,图像清晰等特点,可用于多种疾病的检查。
3.现有的医疗领域ct机都不具备带有辅助患者躺下或起身的装置,在对于有腰部疾病的患者或者是不便于自行躺下的患者都造成了问题,同时ct机本身因为高度限制,对于部分身高较矮的患者造成不便,因此,有必要提供一种新的医学影像用ct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4.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是提供一种可辅助具有腰部疾病的患者和不便于自行躺下的患者轻松躺下和起身的医学影像用ct机。
5.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医学影像用ct机包括:主体机、底板、底柱、床体和滑动板,所述主体机底部一侧固定有底板,所述底板顶部远离主体机的一端固定有底柱,所述底柱顶部固定有床体,所述床体顶部设置有滑动板,且滑动板与床体为滑动连接,所述床体顶部靠近主体机的一端设置有可辅助患者躺下或起身的升降机构,所述床体另一端的底部设置有可辅助患者登上ct机的多功能扶梯机构,所述升降机构包括升降板和容纳槽,所述滑动板顶部靠近主体机的一端开设有容纳槽,所述容纳槽内部通过转轴转动连接有升降板。
6.优选的,所述升降机构包括长固定条、撑杆、电动伸缩杆、驱动轴、主固定板和微型电机,所述升降板底部两侧对称固定有长固定条,两个所述长固定条中部固定有撑杆,所述容纳槽内部固定有主固定板,两个所述主固定板中部通过转轴转动连接有驱动轴,所述驱动轴一端穿过主固定板转动连接有微型电机,所述驱动轴中部固定有电动伸缩杆,且电动伸缩杆的另一端与撑杆转动套接。
7.优选的,所述升降板底部靠近长固定条的两侧固定有短固定条,所述短固定条与长固定条相对侧面对称开设有凹槽,所述容纳槽内部靠近主固定板的一端对称固定有副固定板,两个所述副固定板一侧均设置有辅助杆,所述辅助杆一端与副固定板转动套接,且辅助杆另一端转动套接有转接轴,所述转接轴两端对称设置有滑轮,且滑轮与转接轴为转动连接,所述滑轮与凹槽为滑动连接。
8.优选的,所述升降板底部远离短固定条的一侧固定有连接块,所述连接块一侧固定有辅助伸缩杆,且辅助伸缩杆另一端与转接轴套接,所述辅助伸缩杆外壁套接有弹簧,所述弹簧一端与连接块固定,且弹簧另一端与辅助伸缩杆顶端外壁固定。
9.优选的,所述扶梯机构包括外壳、抽盒、扶手和卡槽,所述床体底部远离底柱的一侧固定有下接杆,所述下接杆底部设置有卡槽,且下接杆与卡槽卡接,所述卡槽底部固定有
外壳,所述外壳一侧固定有扶手,所述外壳内壁通过线性滑轨等距滑动连接有抽盒。
10.优选的,所述升降板两侧外壁均固定有橡胶垫。
11.与相关技术相比较,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医学影像用ct机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12.本实用新型提供医学影像用ct机:
13.1、通过升降机构的作用,患者后背倚靠在升降板上,从而实现了辅助患者缓缓平躺,待检查完成后,升降板慢慢升起,将患者缓缓抬起,对有腰部疾病的患者或行动不方便的患者起到了很大的帮助,在微型电机的作用下,带动驱动轴转动,电动伸缩杆也会进行升降,在电动伸缩杆的作用下,电动伸缩杆伸出时顶起转动套接的撑杆,同时也带动辅助杆一起升降,从而实现了带动升降板升降的功能,在辅助杆和辅助伸缩杆的作用下,辅助杆在升降时,辅助伸缩杆也会随之拉升,从而形成一种相对的力,最后使升降板可以缓慢平稳的匀速升降;
14.2、通过扶梯机构的作用,对于身高较矮的患者,可以利用扶梯更方便的登上床体,在不需要时,也可以直接拆卸,设置的抽盒也可以方便医务人员存储一些有关的医用器材。
附图说明
15.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16.图2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升降机构结构示意图;
17.图3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滑轮结构示意图;
18.图4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辅助伸缩杆结构示意图;
19.图5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扶梯机构结构示意图;
20.图6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橡胶垫结构示意图。
21.图中标号:1、主体机;2、底板;3、底柱;4、床体;41、下接杆;42、滑动板;5、升降机构;51、升降板;52、长固定条;53、短固定条;54、撑杆;55、电动伸缩杆;56、辅助杆;57、容纳槽;58、驱动轴;59、主固定板;511、微型电机;512、副固定板;513、连接块;514、弹簧;515、辅助伸缩杆;516、橡胶垫;561、凹槽;562、转接轴;563、滑轮;6、扶梯机构;61、外壳;62、抽盒;63、扶手;64、卡槽。
具体实施方式
22.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23.请结合参阅图1、图2、图3、图4、图5和图6,其中,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升降机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滑轮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辅助伸缩杆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扶梯机构结构示意图;图6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橡胶垫结构示意图。医学影像用ct机包括:主体机1、底板2、底柱3、床体4和滑动板42。
24.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如图1所示,所述主体机1底部一侧固定有底板2,所述底板2顶部远离主体机1的一端固定有底柱3,所述底柱3顶部固定有床体4,所述床体4顶部设置有滑动板42,且滑动板42与床体4为滑动连接,床体4与现有ct机相同,患者平躺在滑动板42上,滑动板42滑动进入主体机1内。
25.参考图1和图2所示,所述床体4顶部靠近主体机1的一端设置有可辅助患者躺下或
起身的升降机构5,所述床体4另一端的底部设置有可辅助患者登上ct机的多功能扶梯机构6,所述升降机构5包括升降板51和容纳槽57,所述滑动板42顶部靠近主体机1的一端开设有容纳槽57,所述容纳槽57内部通过转轴转动连接有升降板51,在升降机构5的作用下,患者后背靠在升降板51上,从而实现辅助患者缓缓平躺,待检查完成后,升降板51慢慢升起,将患者缓缓抬起,对有腰部疾病的患者或行动不便的患者起到了很大的帮助,在扶梯机构6的作用下,实现了对于身高较矮的患者更方便使用。
26.参考图2所示,所述升降机构5包括长固定条52、撑杆54、电动伸缩杆55、驱动轴58、主固定板59和微型电机511,所述升降板51底部两侧对称固定有长固定条52,两个所述长固定条52中部固定有撑杆54,所述容纳槽57内部固定有主固定板59,两个所述主固定板59中部通过转轴转动连接有驱动轴58,所述驱动轴58一端穿过主固定板59转动连接有微型电机511,所述驱动轴58中部固定有电动伸缩杆55,且电动伸缩杆55的另一端与撑杆54转动套接,在微型电机511的作用下,带动驱动轴58转动,电动伸缩杆55也随之向上缓缓抬起,在电动伸缩杆55的作用下,电动伸缩杆55伸出时顶起转动套接的撑杆54,从而达到升降的功能。
27.参考图2和图3所示,所述升降板51底部靠近长固定条52的两侧固定有短固定条53,所述短固定条53与长固定条52相对侧面对称开设有凹槽561,所述容纳槽57内部靠近主固定板59的一端对称固定有副固定板512,两个所述副固定板512一侧均设置有辅助杆56,所述辅助杆56一端与副固定板512转动套接,且辅助杆56另一端转动套接有转接轴562,所述转接轴562两端对称设置有滑轮563,且滑轮563与转接轴562为转动连接,所述滑轮563与凹槽561为滑动连接,在辅助杆56的作用下,使得整个升降机构5保持平稳,患者靠在升降板51上时不会倾斜,从而实现了更平稳的升降,在滑轮563的作用下,使辅助杆56可以更轻松的在凹槽561内滑动,同时也起到了不会脱轨的作用。
28.参考图4所示,所述升降板51底部远离短固定条53的一侧固定有连接块513,所述连接块513一侧固定有辅助伸缩杆515,且辅助伸缩杆515另一端与转接轴562套接,所述辅助伸缩杆515外壁套接有弹簧514,所述弹簧514一端与连接块513固定,且弹簧514另一端与辅助伸缩杆515顶端外壁固定,在辅助伸缩杆515和弹簧514的作用下,可以使升降装置的运动速度受限制,从而使得升降都可以缓慢平稳的匀速运动。
29.参考图5所示,所述扶梯机构6包括外壳61、抽盒62、扶手63和卡槽64,所述床体4底部远离底柱3的一侧固定有下接杆41,所述下接杆41底部设置有卡槽64,且下接杆41与卡槽64卡接,所述卡槽64底部固定有外壳61,所述外壳61一侧固定有扶手63,所述外壳61内壁通过线性滑轨等距滑动连接有抽盒62,在扶梯机构6的作用下,可以使身高偏矮的患者更方便的登上床体4,在不需要时,也可以直接拆卸,设置的抽盒62也可以方便医务人员存储一些有关的医用器材。
30.参考图6所示,所述升降板51两侧外壁均固定有橡胶垫516,在橡胶垫516的作用下,升降板51下降到容纳槽57内时,可以避免长时间使用对边缘的磨损。
31.本方案中,装置使用时,患者可以利用扶梯机构6轻松的登上床体4,患者平坐在滑动板42上,后背倚靠在升降板51上,当升降机构5运行时,微型电机511带动驱动轴58进行转动,带动固定在驱动轴58上的电动伸缩杆55进行升降,在电动伸缩杆55的作用下,电动伸缩杆55伸出的一端顶起转动套接的撑杆54,在电动伸缩杆55升降时,带动两侧的辅助杆56一起升降,辅助杆56利用滑轮563在凹槽561内部滑动,同时转动套接在转接轴562上的辅助伸
缩杆515随着辅助杆56的升降而拉伸,套接在辅助伸缩杆515上的弹簧514也一起拉伸,从而形成一种相对的力,最后使升降板51可以缓慢平稳的匀速升降。
32.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它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