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定位头枕

文档序号:27717180发布日期:2021-12-01 10:33阅读:100来源:国知局
一种定位头枕

1.本实用新型属于医护用具技术领域,涉及一种定位头枕。


背景技术:

2.ct,即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它是利用精确准直的x线束、γ射线、超声波等,与灵敏度极高的探测器一同围绕人体的某一部位作一个接一个的断面扫描,具有扫描时间快,图像清晰等特点,可用于多种疾病的检查。ct床用于支撑患者保证患者位置稳定,为使扫描结果准确,ct床上往往设置有用于定位患者头颈部位的支架,同时为保证患者舒适性,会在支架内设置定位头枕等。
3.公开号为cn209790621u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放射治疗用定位头枕,包括床体,所述床体上端中部通过转轴活动安装有枕头,所述枕头下端固定安装有第一连接块,所述床体内部一侧上端固定安装有第二连接块,所述第二连接块内部通过转轴活动设置有液压缸,所述液压缸的伸缩杆轴端通过销轴与第一连接块之间活动连接,所述枕头内部上端固定设置有气囊,所述气囊下端两侧分别固定安装有乳胶管,所述乳胶管下端固定设置有第一单向阀,所述第一单向阀下端固定安装有充气乳胶球。
4.上述定位头枕舒适性好,但置于支架内的头枕需要定期取出清洁维护并重新与支架装配,过程往往操作麻烦。


技术实现要素:

5.本实用新型针对现有的技术存在的上述问题,提供一种定位头枕,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高定位头枕的使用便捷性。
6.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可通过下列技术方案来实现:
7.一种定位头枕,包括呈u形的枕体,所述枕体包括气囊一和气囊二,所述气囊一上设有一端能与气囊一内腔连通的通气管,所述通气管另一端连接有用于对通气管充气和放气的充气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气囊一和气囊二均呈开口朝上的u形,该气囊二嵌设于气囊一的开口内缘且气囊一的内缘面与气囊二的外缘面贴合固连,所述气囊一外缘面的材料硬度大于气囊二内缘面的材料硬度。
8.枕体用于放置于ct床头枕区域的支架内,设置枕体呈u形可更好地与支架适配,设置枕体包括气囊一和气囊二,在气囊一上设置通气管,并使通气管与充气组件连接,这样可通过充气组件对枕体充气,调节枕体的支撑效果。通过设置气囊一和气囊二均呈开口朝上的u形并使气囊二嵌设于气囊一的开口内缘且气囊一的内缘面与气囊二的外缘面贴合固连,这样在使用时气囊一和气囊二同时均可为患者的头颈部进行全面支撑,更加安全可靠;此外医护人员可先独立对气囊一充气使枕体的外轮廓充盈起来便于将枕体更便捷地装入u形支架内,而后可再依据患者自身的需要调节与患者直接接触的气囊二的充气支撑效果,满足舒适性和包裹定位的要求,同时设置气囊一外缘面的材料硬度大于气囊二内缘面的材料硬度,这样可使气囊一外缘的部分不会轻易变形,进一步使枕体装入支架时更加顺畅同
时保证枕体对患者舒适度的要求,提高使用便捷性。
9.在上述的定位头枕中,所述气囊二上连接有一端与该气囊二内腔连通的支管,所述支管与所述通气管之间连接有能切换充气组件与气囊一和气囊二之间连通路径的三通阀。通过再气囊二上连接支管,在支管与通气管之间设置有能切换充气组件与气囊一和气囊二之间连通路径的三通阀,这样通过三通阀可切换充气组件对气囊一和气囊二的充气状态,可便捷地满足医护人员和患者对不同气囊的调节需求。
10.作为另一种方案,所述气囊一上设有进气端与该气囊一的内腔连通的泄压阀,所述泄压阀的出气端与所述气囊二连通。在气囊一设置进气端与该气囊一的内腔连通的泄压阀,使泄压阀的出气端与气囊二连通,这样医护人员在将枕体装入u形支架前可先对气囊一进行充气使其具有稳定充盈的形状,以便于装入;当患者需要对气囊二进行充气时可持续对气囊一充气,当气囊一的气压到达泄压阀的阈值时开始对气囊二充气,从而实现调节效果。
11.在上述的定位头枕中,所述气囊二上设有能够将气囊二内气体排出的排气阀。通过在气囊二上设置排气阀,这样便于通过排气阀对气囊二进行降压调节。
12.在上述的定位头枕中,所述充气组件包括可通过收缩对通气管充气的乳胶球,所述乳胶球上设有进气单向阀和出气单向阀,所述出气单向阀的外端与所述通气管连通,所述出气单向阀上具有能连通所述通气管和外界的排气孔。通过设置充气组件包括乳胶球,在乳胶球上设置进气单向阀和出气单向阀,使出气单向阀的外端与通气管连通,这样乳胶球通过不断压缩复位可循环通过出气单向阀将期内的空气派挤入通气管内,并通过进气单向阀从外界吸入空气,实现不断充气的效果;通过在出气单向阀上具有能连通所述通气管和外界的排气孔,这样通过控制出气单向阀上的排气孔即可实现泄压操作,提高结构紧凑性且利于使操作更加快速便捷。
13.在上述的定位头枕中,所述出气单向阀包括阀体、旋杆和压簧,所述旋杆横向贯穿所述阀体且与该阀体密封配合,该旋杆的一端固设有限位部,所述压簧套设于旋杆外围且两端分别与所述限位部和阀体的外表面顶靠,所述排气孔位于所述阀体上,所述旋杆的外周面固连有环形的密封垫,所述密封垫始终具有与阀体内腔侧壁抵靠的趋势且能将所述排气孔封闭,该密封垫的外缘具有缺口,当所述旋杆带动密封垫转动时能使所述缺口与排气孔连通。通过设置出气单向阀包括阀体、旋杆和压簧,使旋杆横向贯穿所述阀体且与阀体密封配合,保证通气管内的空气不会从旋杆和阀体的配合处逃逸,在旋杆的一端设置限位部,使压簧套设于旋杆外围且两端分别与限位部和阀体的外表面顶靠,将排气孔设置在阀体上,并在旋杆的外周面固连环形的密封垫,使密封垫始终具有与阀体内腔侧壁抵靠的趋势且能将排气孔封闭,这样保证排气孔持续的封闭效果,使充气稳定;通过在密封垫的外缘设置缺口,使旋杆带动密封垫转动时能使缺口与排气孔连通,这样通过转动旋杆即可实现排气孔将外界与阀体端部的通气管连通,进而到达泄压排气效果,实现枕体支撑效果的调节,操作便捷。
14.在上述的定位头枕中,所述气囊一或气囊二的顶部两端之间连接有用于约束患者头部的束带。通过在气囊一或气囊二的顶部两端之间连接用于约束患者头部的束带,这样束带可约束患者头部的动作,尤其可减小年幼患者头部的活动范围,保证更准确检测结果。
15.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如下:
16.本定位头枕通过设置气囊一和气囊二均呈开口朝上的u形并使气囊二嵌设于气囊一的开口内缘且气囊一的内缘面与气囊二的外缘面贴合固连,这样在使用时气囊一和气囊二同时均可为患者的头颈部进行全面支撑,更加安全可靠;此外医护人员可先独立对气囊一充气使枕体的外轮廓充盈起来便于将枕体更便捷地装入u形支架内,而后可再依据患者自身的需要调节与患者直接接触的气囊二的充气支撑效果,满足舒适性和包裹定位的要求,同时设置气囊一外缘面的材料硬度大于气囊二内缘面的材料硬度,这样可使气囊一外缘的部分不会轻易变形,进一步使枕体装入支架时更加顺畅同时保证枕体对患者舒适度的要求,提高使用便捷性。
附图说明
17.图1是实施例一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18.图2是实施例一中枕体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19.图3是实施例二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20.图4是实施例二中出气单向阀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21.图5是实施例二中密封垫的正视结构示意图。
22.图中,1、枕体;11、气囊一;12、气囊二;
23.2、通气管;
24.3、充气组件;31、乳胶球;32、进气单向阀;33、出气单向阀;331、排气孔;332、阀体;333、旋杆;334、压簧;335、限位部;336、密封垫;337、缺口;
25.4、支管;5、三通阀;6、泄压阀;7、排气阀;8、束带。
具体实施方式
26.以下是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描述,但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这些实施例。
27.实施例一:
28.如图1、图2所示,本定位头枕,包括呈u形的枕体1,枕体1包括气囊一11和气囊二12,气囊一11上设有一端能与气囊一11内腔连通的通气管2,通气管2另一端连接有用于对通气管2充气和放气的充气组件3,充气组件3可为市售的手动或自动实现充气功能的部件,气囊一11和气囊二12均呈开口朝上的u形,该气囊二12嵌设于气囊一11的开口内缘且气囊一11的内缘面与气囊二12的外缘面贴合固连,气囊一11外缘面的材料硬度大于气囊二12内缘面的材料硬度。枕体1用于放置于ct床头枕区域的支架内,设置枕体1呈u形可更好地与支架适配,设置枕体1包括气囊一11和气囊二12,在气囊一11上设置通气管2,并使通气管2与充气组件3连接,这样可通过充气组件3对枕体1充气,调节枕体1的支撑效果。通过设置气囊一11和气囊二12均呈开口朝上的u形并使气囊二12嵌设于气囊一11的开口内缘且气囊一11的内缘面与气囊二12的外缘面贴合固连,这样在使用时气囊一11和气囊二12同时均可为患者的头颈部进行全面支撑,更加安全可靠;此外医护人员可先独立对气囊一11充气使枕体1的外轮廓充盈起来便于将枕体1更便捷地装入u形支架内,而后可再依据患者自身的需要调节与患者直接接触的气囊二12的充气支撑效果,满足舒适性和包裹定位的要求,同时设置气囊一11外缘面的材料硬度大于气囊二12内缘面的材料硬度,如气囊一11外缘面可附着塑
料材质,而气囊二12内缘面为硅胶材质,这样可使气囊一11外缘的部分不会轻易变形,进一步使枕体1装入支架时更加顺畅同时保证枕体1对患者舒适度的要求,提高使用便捷性。进一步来讲,气囊一11上设有进气端与该气囊一11的内腔连通的市售的泄压阀6,泄压阀6的出气端与气囊二12连通。在气囊一11设置进气端与该气囊一11的内腔连通的泄压阀6,使泄压阀6的出气端与气囊二12连通,这样医护人员在将枕体1装入u形支架前可先对气囊一11进行充气使其具有稳定充盈的形状,以便于装入;当患者需要对气囊二12进行充气时可持续对气囊一11充气,当气囊一11的气压到达泄压阀6的阈值时开始对气囊二12充气,从而实现调节效果。气囊二12上设有能够将气囊二12内气体排出的市售的排气阀7,打开排气阀7可将气囊二12中的空气放出。通过在气囊二12上设置排气阀7,这样便于通过排气阀7对气囊二12进行降压调节。气囊一11或气囊二12的顶部两端之间连接有用于约束患者头部的束带8。通过在气囊一11或气囊二12的顶部两端之间连接用于约束患者头部的束带8,这样束带8可约束患者头部的动作,尤其可减小年幼患者头部的活动范围,保证更准确检测结果。
29.实施例二:
30.如图3

5所示,本实施例与实施例一基本相同,不同之处在于:气囊二12上连接有一端与该气囊二12内腔连通的支管4,支管4与通气管2之间连接有能切换充气组件3与气囊一11和气囊二12之间连通路径的三通阀5。通过再气囊二12上连接支管4,在支管4与通气管2之间设置有能切换充气组件3与气囊一11和气囊二12之间连通路径的市售的三通阀5,这样通过三通阀5可切换充气组件3对气囊一11和气囊二12的充气状态,可便捷地满足医护人员和患者对不同气囊的调节需求。进一步来讲,充气组件3包括可通过收缩对通气管2充气的乳胶球31,乳胶球31上设有进气单向阀32和出气单向阀33,乳胶球31和进气单向阀32均可采用市售产品,出气单向阀33的外端与通气管2连通,出气单向阀33上具有能连通通气管2和外界的排气孔331。通过设置充气组件3包括乳胶球31,在乳胶球31上设置进气单向阀32和出气单向阀33,使出气单向阀33的外端与通气管2连通,这样乳胶球31通过不断压缩复位可循环通过出气单向阀33将期内的空气派挤入通气管2内,并通过进气单向阀32从外界吸入空气,实现不断充气的效果;通过在出气单向阀33上具有能连通通气管2和外界的排气孔331,这样通过控制出气单向阀33上的排气孔331即可实现泄压操作,提高结构紧凑性且利于使操作更加快速便捷。具体来讲,出气单向阀33包括阀体332、旋杆333和压簧334,旋杆333横向贯穿阀体332且与该阀体332密封配合,该旋杆333的一端固设有限位部335,压簧334套设于旋杆333外围且两端分别与限位部335和阀体332的外表面顶靠,排气孔331位于阀体332上,旋杆333的外周面固连有环形的密封垫336,密封垫336始终具有与阀体332内腔侧壁抵靠的趋势且能将排气孔331封闭,该密封垫336的外缘具有缺口337,当旋杆333带动密封垫336转动时能使缺口337与排气孔331连通。通过设置出气单向阀33包括阀体332、旋杆333和压簧334,使旋杆333横向贯穿阀体332且与阀体332密封配合,保证通气管2内的空气不会从旋杆333和阀体332的配合处逃逸,在旋杆333的一端设置限位部335,使压簧334套设于旋杆333外围且两端分别与限位部335和阀体332的外表面顶靠,将排气孔331设置在阀体332上,并在旋杆333的外周面固连环形的密封垫336,使密封垫336始终具有与阀体332内腔侧壁抵靠的趋势且能将排气孔331封闭,这样保证排气孔331持续的封闭效果,使充气稳定;通过在密封垫336的外缘设置缺口337,使旋杆333带动密封垫336转动时能使缺口337与排气孔331连通,这样通过转动旋杆333即可实现排气孔331将外界与阀体332端部的通气管
2连通,进而到达泄压排气效果,实现枕体1支撑效果的调节,操作便捷。
31.本文中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精神作举例说明。本实用新型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做各种各样的修改或补充或采用类似的方式替代,但并不会偏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者超越所附权利要求书所定义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