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中医针灸取针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8636538发布日期:2022-01-26 17:14阅读:143来源:国知局
一种中医针灸取针器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中医取针器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中医针灸取针器。


背景技术:

2.针灸是针法和灸法的总称,针法是指在中医理论的指导下把针具,通常指毫针,按照一定的角度刺入患者体内,运用捻转与提插等针刺手法来对人体特定部位进行刺激从而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刺入点称为人体腧穴,简称穴位。根据最新针灸学教材统计,人体共有361个正经穴位,灸法是以预制的灸炷或灸草在体表一定的穴位上烧灼、熏熨,利用热的刺激来预防和治疗疾病,通常以艾草最为常用,故而称为艾灸,另有隔药灸、柳条灸、灯芯灸、桑枝灸等方法,如今人们生活中也经常用到的多是艾条灸,针灸由“针”和“灸”构成,是东方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其内容包括针灸理论、腧穴、针灸技术以及相关器具,在形成、应用和发展的过程中,具有鲜明的中华民族文化与地域特征,是基于中华民族文化和科学传统产生的宝贵遗产。
3.在实现本实用新型过程中,发明人发现现有技术中存在如下问题没有得到解决:在取出针灸针时,需工作人员单手使用棉签下压人体取针处,以免针灸拔出期间人体肉部产生弹动较大形变,使人体肉部接近于平面,并沿直线外拔,但是当针灸针部过长时,针灸针朝向外侧延伸,由于针灸针较软,不便于掌控针灸朝向,极易出现针灸针头刮伤人体组织引发的出血疼痛状况,人性化程度低等等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中医针灸取针器,解决了背景技术中所提出的问题。
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中医针灸取针器,包括导向杆;
6.所述导向杆内中部开设有通口,所述通口内放置有接触管,且接触管内中空结构,所述导向杆右端外侧垂直固定安装有环形板,所述导向杆右端外侧固定安装有凸沿,所述环形板靠近凸沿的左侧开设有凹台,且凸沿卡位于凹台内。
7.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导向杆顶部左侧固定安装有挂环。
8.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导向杆外壁开设有防滑纹路。
9.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接触管外壁贴合于导向杆内壁。
10.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接触管的内径为5mm。
11.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如下:
12.1.本实用新型一种中医针灸取针器,通过设置有环形板和导向杆,将接触管套设在待取的针灸针外侧,可通过朝向人体挤压环形板,使人体部接近于平面,并配合接触管限制针灸针取针的朝向,使针灸针平直的取出,有效避免因针灸针非平直取出引起的针灸针头刮伤人体组织出血,同时环形板可增加接触面,以免挤压人体引起不适,避免造成不必要
的疼痛感。
13.2.本实用新型一种中医针灸取针器,通过设置有凸沿和凹台,可通过凸沿卡位在凹台内,以免针灸针拔出期间带动接触管移动,起到接触管制动状况,同时针灸针的针部取针期间只与接触管接触,在单个患者完全拔出针灸后,可单独丢弃接触管即可,使外侧支撑组件可回收多次利用,在避免交叉感染的前提下有效降低针灸取针成本。
附图说明
14.通过阅读参照以下附图对非限制性实施例所作的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其它特征、目的和优点将会变得更明显:
15.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中医针灸取针器的整体主视结构示意图;
16.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种中医针灸取针器的主视截面结构示意图。
17.图中:1、导向杆;2、挂环;3、环形板;4、通口;5、接触管;6、凸沿;7、凹台;8、防滑纹路。
具体实施方式
18.为使本实用新型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
19.请参阅图1-2,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中医针灸取针器,包括导向杆1;
20.所述导向杆1内中部开设有通口4,所述通口4内放置有接触管5,且接触管5内中空结构,所述导向杆1右端外侧垂直固定安装有环形板3,所述导向杆1右端外侧固定安装有凸沿6,所述环形板3靠近凸沿6的左侧开设有凹台7,且凸沿6卡位于凹台7内,通过设置有环形板3和导向杆1,将接触管5套设在待取的针灸针外侧,可通过朝向人体挤压环形板3,使人体部接近于平面,并配合接触管5限制针灸针取针的朝向,使针灸针平直的取出,有效避免因针灸针非平直取出引起的针灸针头刮伤人体组织出血,同时环形板3可增加接触面,以免挤压人体引起不适,避免造成不必要的疼痛感,通过设置有凸沿6和凹台7,可通过凸沿6卡位在凹台7内,以免针灸针拔出期间带动接触管5移动,起到接触管5制动状况,同时针灸针的针部取针期间只与接触管5接触,在单个患者完全拔出针灸后,可单独丢弃接触管5即可,使外侧支撑组件可回收多次利用,在避免交叉感染的前提下有效降低针灸取针成本。
21.本实施例中(如图1和图2所示),所述导向杆1顶部左侧固定安装有挂环2,用于取针器的挂置置放,便于后期取放使用。
22.本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所述导向杆1外壁开设有防滑纹路8,可通过防滑纹路8增加手部摩擦力,防止手部拿捏导向杆1出现打滑状况。
23.本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所述接触管5外壁贴合于导向杆1内壁,以防止接触管5在导向杆1内晃动摆动,保证接触管5的稳定。
24.本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所述接触管5的内径为5mm,符合针灸针套设需求。
25.工作原理:需要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为一种中医针灸取针器,包括导向杆1、挂环2、环形板3、通口4、接触管5、凸沿6、凹台7、防滑纹路8,部件均为通用标准件或本领域技术人员知晓的部件,其结构和原理都为本技术人员均可通过技术手册得知或通过常规试验方
法获知,在一种中医针灸取针器使用的时候,通过设置有环形板3和导向杆1,将接触管5套设在待取的针灸针外侧,可通过朝向人体挤压环形板3,使人体部接近于平面,并配合接触管5限制针灸针取针的朝向,使针灸针平直的取出,有效避免因针灸针非平直取出引起的针灸针头刮伤人体组织出血,同时环形板3可增加接触面,以免挤压人体引起不适,避免造成不必要的疼痛感,通过设置有凸沿6和凹台7,可通过凸沿6卡位在凹台7内,以免针灸针拔出期间带动接触管5移动,起到接触管5制动状况,同时针灸针的针部取针期间只与接触管5接触,在单个患者完全拔出针灸后,可单独丢弃接触管5即可,使外侧支撑组件可回收多次利用,在避免交叉感染的前提下有效降低针灸取针成本,使用效果较为理想。
26.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和主要特征和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实用新型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实用新型。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囊括在本实用新型内。不应将权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图标记视为限制所涉及的权利要求。
27.此外,应当理解,虽然本说明书按照实施方式加以描述,但并非每个实施方式仅包含一个独立的技术方案,说明书的这种叙述方式仅仅是为清楚起见,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将说明书作为一个整体,各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也可以经适当组合,形成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其他实施方式。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