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调整侧孔数量并增强超声显像的引流管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8383714发布日期:2022-01-07 23:29阅读:98来源:国知局
可调整侧孔数量并增强超声显像的引流管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可调整侧孔数量并增强超声显像的引流管。


背景技术:

2.引流管在医疗领域应用广泛,可用于肾造瘘术、脓肿、囊肿、经皮经肝胆和其他脏器引流。在现有技术中,引流管一般带有多个侧孔,但对于较小或较浅病灶引流、或胆囊造瘘,受制于病灶或脏器形态,因带侧孔段导管长度达53-54mm,无法全部置入病灶,不能形成有效引流;也可能将病灶内脓液、胆汁等通过远端侧孔引流至近端侧孔溢出,严重时可形成病灶播散,或者在胆囊造瘘时可能发生胆汁性腹膜炎等。若术中继续用力将引流管推入,将带侧孔段全部推入病灶或脏器内,则可能会导致病灶或脏器张力过大,增加患者痛苦及增加病变脏器(如胆囊)破裂的风险。也有的通过术前将引流管尾端剪断改短,但该方式将导致尾端变钝,使置管阻力增大,增加置管难度且可能损伤相应的身体组织结构。还有的放弃使用多孔引流管,改用单孔且管径较细的中心静脉管进行引流,但中心静脉管引流对于浓稠液体引流效果差且容易堵管,患者往往需要接受二次置管,增加患者的痛苦与经济负担。
3.另一方面,橡胶引流管体在超声下显像模糊、效果差,且高度依赖成像角度,不利于术中精确观察引流管(尤其侧孔位置),不利于判断置管是否准确有效。一般通过术前测量病灶至体表距离,将引导管置入等距长度,但该方式误差较大,不利于保障手术质量。或者是尽可能使用分辨率高的超声设备进行操作引导,但高分辨率彩超售价更高,增加成本。亦或是通过大量操作积累经验,但该方式周期长,成本高。
4.因此,亟需一种可以调节侧孔数量且能够增强引流管在超声下显像的可调整侧孔数量并增强超声显像的引流管。


技术实现要素:

5.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以调节侧孔数量且能够增强引流管在超声下显像的可调整侧孔数量并增强超声显像的引流管。
6.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可调整侧孔数量并增强超声显像的引流管,包括引流管主体,引流管主体沿其长轴方向设置有呈贯穿的引流通道,引流管主体包括头端和呈弯曲设置的弯曲部,弯曲部远离头端,弯曲部上设置有多个呈开启的第一侧孔和多个呈闭合的第二侧孔,引流管主体内还设置有金属环,第一侧孔和第二侧孔在靠近头端的一侧均设置有金属环,可调整侧孔数量并增强超声显像的引流管还包括开孔器,借由开孔器以开启第二侧孔。
7.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可调整侧孔数量并增强超声显像的引流管,包括引流管主体,引流管主体内设置有用于引流的引流通道,引流通道沿着引流管主体的长轴方向贯穿设置。具体地,引流管主体包括头端和弯曲部,引流时头端位于体外,可与其他体外器械连接,并通过体内压力、重力或负压吸引等压力的作用向体外引流。弯曲部插入到体
内进行引流,由于引流管体由橡胶材质制成,橡胶的引流管在超声下显像模糊、效果差,且高度依赖成像角度,不利于术中精确观察引流管的侧孔位置,不利于判断置管的位置是否准确有效。为确保使用的第一侧孔和第二侧孔均位于病灶内,通过在第一侧孔和第二侧孔靠近头端的一侧设置金属环,金属环在超声显像下成呈明显的强回声,与其他结构组织差别明显,能够帮助术中精准观察。且金属环靠近头端,当超声观察到金属环已位于病灶内时,则保证侧孔也全部置入病灶内,实现了术后精确判断。可调整侧孔数量并增强超声显像的引流管,在针对较小病灶时,可直接通过第一侧孔进行操作。在针对较大病灶时,则使用开孔器,划开第二侧孔,按需打开第二侧孔的数量,再进行置管操作。本实用新型的可调整侧孔数量并增强超声显像的引流管,侧孔的数量可以按需开启,且能够增强引流管在超声下显像,更便于操作,适于广泛推广使用。
8.较佳地,第二侧孔未开启之前于引流管主体上呈凹陷结构,第二侧孔包括孔壁和底壁,底壁连接于孔壁的一端。
9.较佳地,底壁的外周均连接于孔壁以使第二侧孔与引流管主体之间密封设置。
10.较佳地,底壁的厚度小于引流管主体的壁厚。
11.较佳地,开孔器包括握把和与底壁配合的刃部,刃部的一端露出握把。
12.具体地,刃部呈弧形结构。
13.较佳地,刃部露出握把的长度小于引流管主体的壁厚。
14.具体地,握把上设置有防滑纹。
15.较佳地,金属环内嵌于引流管主体内并与引流管主体呈一体结构。
16.较佳地,金属环包括由不锈钢材料制成的结构,或所述金属环包括由镍钛合金制成的结构,或所述金属环包括由钴铬合金制成的结构。
附图说明
17.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18.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的可调整侧孔数量并增强超声显像的引流管的结构示意图。
19.图2是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20.图3是图1中金属环位于引流管主体中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21.图4是图1中开孔器的的结构示意图。
22.图5是图4另一角度的结构示意图。
23.附图标记说明:
24.100、可调整侧孔数量并增强超声显像的引流管;
25.10、引流管主体;101、引流通道;11、头端;12、弯曲部;13、第一侧孔;
26.14、第二侧孔;141、孔壁;142、底壁;15、金属环;
27.20、开孔器;21、握把;211、防滑纹;22、刃部。
具体实施方式
28.为了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内容、构造特征,以下结合实施方式并配合附图作进一步说明。
29.请参阅图1,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可调整侧孔数量并增强超声显像的引流管100,包括引流管主体10和开孔器20。引流管主体10沿其长轴方向设置有呈贯穿的引流通道101,引流通道101用于引流。具体地,引流管主体10包括头端11和呈弯曲设置的弯曲部12,弯曲部12远离头端11,即头端11设置于引流管主体10的一端,弯曲部12设置于引流管主体10的另一端。其中,弯曲部12上设置有多个呈开启的第一侧孔13和多个呈闭合的第二侧孔14。在针对较小病灶时,可直接通过第一侧孔13进行操作。在针对较大病灶时,则使用开孔器20,按需打开相应数量的第二侧孔14,再进行置管操作。在引流管主体10内还设置有金属环15,第一侧孔13和第二侧孔14在靠近头端11的一侧均设置有金属环15。由于金属环15在超声显像下成呈明显的强回声,与其他结构组织差别明显,设置金属环15能够帮助术中精准观察。当超声观察到金属环15已位于病灶内时,则保证侧孔也全部置入病灶内,实现了术后精确判断。
30.采用以上技术方案后,本实用新型的可调整侧孔数量并增强超声显像的引流管100,包括引流管主体10和开孔器20。引流管主体10内设置有用于引流的引流通道101,引流通道101沿着引流管主体10的长轴方向贯穿设置。具体地,引流管主体10包括头端11和弯曲部12,引流时头端11位于体外,可与其他体外器械连接,并通过体内压力、重力或负压吸引等压力的作用向体外引流。弯曲部12插入到体内进行引流,由于引流管体由橡胶材质制成,橡胶的引流管在超声下显像模糊、效果差,且高度依赖成像角度,不利于术中精确观察引流管的侧孔位置,不利于判断置管的位置是否准确有效。为确保使用的第一侧孔13和第二侧孔14均位于病灶内,通过在第一侧孔13和第二侧孔14靠近头端11的一侧设置金属环15,金属环15在超声显像下成呈明显的强回声,与其他结构组织差别明显,能够帮助术中精准观察。且金属环15靠近头端11,当超声观察到金属环15已位于病灶内时,则保证侧孔也全部置入病灶内,实现了术后精确判断。可调整侧孔数量并增强超声显像的引流管100,在针对较小病灶时,可直接通过第一侧孔13进行操作。在针对较大病灶时,则使用开孔器20,划开第二侧孔14,按需打开第二侧孔14的数量,再进行置管操作。本实用新型的可调整侧孔数量并增强超声显像的引流管100,侧孔的数量可以按需开启,且能够增强引流管在超声下显像,更便于操作,适于广泛推广使用。
31.请参阅图2,在一些可选的实施例中,引流管包括引流管主体10,引流管主体10包括头端11和弯曲部12,弯曲部12上开设有多个第一侧孔13。引流管引流过程中,在针对较大病灶时,多个第一侧孔13能避免导管堵塞,当引流管尾端带孔段全部置入病灶内时,能起到有效引流。但对于较小或较浅病灶引流、或胆囊造瘘,受制于病灶或脏器形态,因带侧孔段导管长度可达53-54mm,无法全部置入病灶,不能形成有效引流;或将病灶内脓液、胆汁等通过远端侧孔引流至近端侧孔溢出,严重时可形成病灶播散或者胆汁性腹膜炎可能。因此,减少呈开启的第一侧孔13的数量,同时增加多个呈闭合的第二侧孔14。第二侧孔14可以通过开孔器20按需开启,更具实用性。
32.请参阅图3,在一些可选的实施例中,第二侧孔14未开启之前于引流管主体10上呈凹陷结构。具体地,第二侧孔14包括孔壁141和底壁142,底壁142连接于孔壁141的一端,底
壁142在引流通道101内的一面与引流管主体10的内壁光滑过渡。底壁142的外周均连接于孔壁141以使第二侧孔14与引流管主体10之间密封设置,以使第二侧孔14在未开启时,底壁142为引流通道101的一部分且不会影响引流。可以理解的,底壁142的厚度小于引流管主体10的壁厚,底壁142的厚度约为引流管主体10壁厚的三分之一,以使开孔器20能够更好的开启第二侧孔14。
33.请参阅图3,在一些可选的实施例中,每一金属环15与相应的第一侧孔13或相应的第二侧孔14之间的距离可以在1mm至10mm之间。较佳地,两侧孔之间的间隔大约10mm,因此,每金属环15可以分别位于每侧孔头端11侧2mm处。由于金属环15位于侧孔靠近头端11的一侧,当超声观察到金属环15已位于病灶内时,则保证侧孔也全部置入病灶内,实现了术后精确判断。为不影响核磁共振检查,金属环15可以包括由不锈钢材料制成的结构,或金属环15包括由镍钛合金制成的结构,或金属环15包括由钴铬合金制成的结构。金属环15的材质可以为不锈钢、镍钛合金或钴铬合金中的一种或多种,以不影响核磁共振检查。在本实施例中,金属环15内嵌于引流管主体10内并与引流管主体10呈一体结构,金属环15可以在引流管主体10成型时放置于模具内并与引流管主体10一体成型,结构更加稳固可靠。
34.请参阅图4和图5,在一些可选的实施例中,开孔器20包括握把21和与底壁142配合的刃部22,刃部22的一端露出握把21以便于开启第二侧孔14。具体地,刃部22呈弧形结构,弧度与侧孔一致,宽度约为侧孔周长的四分之一。刃部22露出握把的长度小于引流管主体10的壁厚。示例性的,刃部22露出握把的长度约为引流管主体10厚度的二分之一,可以避免因操作不当而导致的引流管损坏,即使刃部22切到引流管主体10也不会影响引流管的使用。其中,握把21上设置有防滑纹211,以能更好的进行握持。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刃部22呈可伸缩的设置于握把21上,在需要开孔时按压握把21上相应的开关,使刃部22露出握把21,并卡合锁定在握把21上;在无需开孔时,按压开关以使刃部22缩回握把21内。可伸缩的开孔器20,更加安全。当然,也可以在开孔器20无需使用时通过盖子罩覆于刃部22上,以免误伤,更加安全。
35.如图1至图5所示,本实用新型的可调整侧孔数量并增强超声显像的引流管100,包括引流管主体10和开孔器20。引流管主体10包括头端11和弯曲部12,引流时头端11位于体外,可与其他体外器械连接,并通过体内压力、重力或负压吸引等压力的作用向体外引流。弯曲部12插入到体内进行引流,由于引流管体由橡胶材质制成,橡胶的引流管在超声下显像模糊、效果差,且高度依赖成像角度,不利于术中精确观察引流管的侧孔位置,不利于判断置管的位置是否准确有效。为确保使用的第一侧孔13和第二侧孔14均位于病灶内,通过在第一侧孔13和第二侧孔14靠近头端11的一侧设置金属环15,金属环15在超声显像下成呈明显的强回声,与其他结构组织差别明显,能够帮助术中精准观察。且金属环15靠近头端11,当超声观察到金属环15已位于病灶内时,则保证侧孔也全部置入病灶内,实现了术后精确判断。可调整侧孔数量并增强超声显像的引流管100,在针对较小病灶时,可直接通过第一侧孔13进行操作。在针对较大病灶时,则使用开孔器20,划开第二侧孔14,按需打开第二侧孔14的数量,再进行置管操作。本实用新型的可调整侧孔数量并增强超声显像的引流管100,侧孔的数量可以按需开启,且能够增强引流管在超声下显像,更便于操作,适于广泛推广使用。
36.以上所揭露的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例而已,不能以此来限定本实用新型之权
利范围,因此依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所作的等同变化,均属于本实用新型所涵盖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