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中医定向透药治疗仪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7541587发布日期:2021-11-23 00:33阅读:233来源:国知局
一种中医定向透药治疗仪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治疗仪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中医定向透药治疗仪。


背景技术:

2.常规口服中药治疗方式,药物首先被病人口服并经消化道吸收后发挥功效,这种口服中药的疗效会差很多。中医定向透药治疗即应用热传导的方式使皮肤毛孔张开,使中药能够尽快地从皮肤渗入体内,通过局部敷中药,使中药进入体内。这种方式可以用于治疗耳鼻喉科,康复科、神经内科、消化内科、骨科、妇科、儿科,甚至美容科等,都可以来进行辅助治疗,其疗效过程中会使相关的症状好转。现有技术中在给病人进行中医定向透药治疗时,由于人体皮肤98.7%是致密砖墙结构的角质层,一般情况下药物很难突破通过,缺乏有效给药动力,药物无法突破皮下毛细血管进入血液循环,难以实现局部靶向用药。
3.现有的中医定向治疗仪存在给药动力不足、给药部位不精准、给药效率低下、治疗效果参差不齐且存在容易交叉感染的问题,如何设计一种新的中医定向透药治疗仪以克服上述缺陷是目前亟待解决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4.为此,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中医定向透药治疗仪,以解决现有中医定向治疗仪存在给药动力不足、给药部位不精准以及容易交叉感染的问题。
5.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6.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中医定向透药治疗仪,所述中医定向透药治疗仪包括治疗仪主机、治疗盘和医用浸药膜敷料,所述治疗仪主机和所述治疗盘之间通过输气管路和输电管路相连接,所述治疗仪主机设置有负压动力盒,所述负压动力盒与所述治疗盘相连通,所述医用浸药膜敷料贴附于所述治疗盘底部,所述治疗盘外边缘通过负压吸合于人体皮肤;所述治疗盘设置有治疗盘底座、软胶治疗盘、发热保护片以及用于给所述医用浸药膜敷料加热的发热片,所述发热片嵌入于所述治疗盘底座底部,所述发热保护片贴合地连接于所述发热片且与所述治疗盘底座连接为一体,所述软胶治疗盘可拆卸地连接于所述治疗盘底座且位于所述发热保护片前侧,所述医用浸药膜敷料可拆卸地连接于所述软胶治疗盘前侧。
7.进一步地,所述治疗盘还设置有控制板、治疗盘底盖、储液过滤罐、治疗盘上盖和治疗盘面板;所述治疗盘底座、所述治疗盘底盖、所述治疗盘上盖和所述治疗盘面板由前至后依次相连接;所述控制板设置于所述治疗盘底座和所述治疗盘底盖之间;所述储液过滤罐设置于所述治疗盘底盖和所述治疗盘上盖之间。
8.进一步地,所述治疗盘底座前侧外沿形成有凸柱,所述软胶治疗盘为阶梯双凸环结构,所述软胶治疗盘设置有内凸环和外凸环,所述内凸环内沿设置有用于套设于所述凸柱的槽体,所述治疗盘底座套设于所述内凸环中。
9.进一步地,所述软胶治疗盘中部间隔设置有三个用于定位所述医用浸药膜敷料的
定位柱,所述内凸环和所述外凸环之间开设有与所述储液过滤罐流体连通的通气孔。
10.进一步地,所述储液过滤罐设置有过滤罐入口和过滤罐出口,所述过滤罐出口通过气路与所述负压动力盒相连通,所述过滤罐入口通过气路与所述通气孔相连通。
11.进一步地,所述负压动力盒包括动力盒上盖、动力盒底板、气压开关、动力盒控制板、四通接头、电子泄气阀、弹簧卡槽和负压泵,所述动力盒上盖连接于所述动力盒底板上,所述气压开关、动力盒控制板、四通接头、电子泄气阀、弹簧卡槽和负压泵均设置于所述动力盒上盖和所述动力盒底板之间的容纳空间中;所述气压开关、所述负压泵和所述电子泄气阀通过所述四通接头流体连通,所述气压开关、所述负压泵和所述电子泄气阀均与所述动力盒控制板相连接。
12.进一步地,所述治疗仪主机包括lcd屏幕、屏面板、上盖板、主控板、电源开关、前面板、底板、机身和后盖板;所述上盖板、底板、前面板和后盖板分别连接于所述机身的上侧、下侧、前侧和后侧,所述屏面板连接于所述上盖板上方,所述lcd屏幕嵌入连接于所述屏面板中,所述主控板连接于所述前面板和所述机身之间,所述电源开关连接于所述主控板并暴露于所述前面板外侧;所述弹簧卡槽的两端分别连接所述动力盒底板与所述底板,所述主控板与所述动力盒控制板相连接。
13.进一步地,所述主控板设置有用于连接所述治疗盘的气路接口和电路接口,所述前面板开设有用于暴露所述气路接口和电路接口的开口;所述治疗盘通过输气管连接所述气路接口,所述治疗盘通过电路连接所述电路接口。
14.进一步地,所述治疗盘可取下地挂设于所述机身的一侧;所述治疗盘、所述气路接口、所述电路接口和所述负压动力盒为四组。
15.进一步地,所述发热片、所述控制板通过电路连接所述主控板;所述发热片为陶瓷发热片,所述发热保护片为导热不锈钢片。
16.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优点:
17.本实用新型中医定向透药治疗仪设置有治疗仪主机和治疗盘,通过治疗仪主机的lcd屏幕可以方便地对加热医用浸药膜敷料的温度以及负压动力盒的负压力进行选择设置,能够持续产生足够大的给药动力,通过治疗盘加热可以准确地将医用浸药膜敷料汽化透皮于待用药部位,给药效率高,创新地实现了软胶治疗盘嵌入式可拆卸地连接于治疗盘底座,便于更换软胶治疗盘,有效避免交叉感染。
附图说明
18.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示例性的,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提供的附图引伸获得其它的实施附图。
19.本说明书所绘示的结构、比例、大小等,均仅用以配合说明书所揭示的内容,以供熟悉此技术的人士了解与阅读,并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可实施的限定条件,故不具技术上的实质意义,任何结构的修饰、比例关系的改变或大小的调整,在不影响本实用新型所能产生的功效及所能达成的目的下,均应仍落在本实用新型所揭示的技术内容能涵盖的范围内。
20.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中医定向透药治疗仪的结构示意图;
21.图2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中医定向透药治疗仪中治疗盘200的结构示意图;
22.图3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中医定向透药治疗仪中治疗盘底座与软胶治疗盘的结构示意图;
23.图4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中医定向透药治疗仪中负压动力盒的结构示意图
24.图中:
25.100、治疗仪主机;200、治疗盘;10、负压动力盒;11、lcd屏幕;12、屏面板;13、上盖板;14、主控板;15、电源开关;16、前面板;17、底板;18、机身;19、后盖板;21、软胶治疗盘;22、发热保护片;23、发热片;24、治疗盘底座;25、控制板;26、治疗盘底盖;27、储液过滤罐;28、治疗盘上盖;29、治疗盘面板;101、动力盒上盖;102、气压开关;103、动力盒控制板;104、动力盒底板;105、四通接头;106、电子泄气阀;107、弹簧卡槽;108、负压泵;211、内凸环;212、外凸环;213、槽体;214、定位柱;241、凸柱。
具体实施方式
26.以下由特定的具体实施例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熟悉此技术的人士可由本说明书所揭露的内容轻易地了解本实用新型的其他优点及功效,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27.实施例1
28.本实施例提供一种中医定向透药治疗仪,如图1和2所示,所述中医定向透药治疗仪包括治疗仪主机100、治疗盘200和医用浸药膜敷料,所述治疗仪主机100和所述治疗盘200之间通过输气管路和输电管路相连接,所述治疗仪主机100设置有负压动力盒10,所述负压动力盒10与所述治疗盘200相连通,所述医用浸药膜敷料贴附于所述治疗盘200底部,所述治疗盘200外边缘通过负压吸合于人体皮肤;所述治疗盘200设置有治疗盘底座24、软胶治疗盘21、发热保护片22以及用于给所述医用浸药膜敷料加热的发热片23,所述发热片23嵌入于所述治疗盘底座24底部,所述发热保护片22贴合地连接于所述发热片23且与所述治疗盘底座24连接为一体,所述软胶治疗盘21可拆卸地连接于所述治疗盘底座24且位于所述发热保护片22前侧,所述医用浸药膜敷料可拆卸地连接于所述软胶治疗盘21前侧。
29.本实施例中医定向透药治疗仪在使用时,首先,将治疗盘200与治疗仪主机100相连接包括输气管路和输电管路,并打开治疗仪主机100,然后,将医用浸药膜敷料贴合或放置于治疗盘200上,最后,将带有医用浸药膜敷料的治疗盘200置于患病位置的皮肤上,比如腿部、后背或脖颈处皮肤处,负压动力盒10与治疗盘200之间通过输气管路相连通,在负压动力盒10的作用下,带有医用浸药膜敷料的治疗盘200会保持紧密地贴合于患病皮肤处,且发热片23会给医用浸药膜敷料加热使其药物成分更好更快地汽化渗透至患者皮肤中,直达病灶以更好地发挥疗效。本实施例的中医定向透药治疗仪能够准确地对患病部位给药、给药动力足且给药效率高,能取得非常好的治疗效果。
30.本实施例的中医定向透药治疗仪在结构上进行了创新,所述发热保护片22、发热片23、治疗盘底座24三个配件通过嵌入式结构组合为一个整体,软胶治疗盘21可拆卸地连
接于治疗盘底座24,这样软胶治疗盘21可以设置为一次性软胶盘,避免中医定向透药治疗仪在对不同患者进行治疗时造成交叉感染,中医定向透药治疗仪有更好的安全卫生性。
31.实施例2
32.如实施例1所述的中医定向透药治疗仪,所述治疗盘200还设置有控制板25、治疗盘底盖26、储液过滤罐27、治疗盘上盖28和治疗盘面板29;所述治疗盘底座24、所述治疗盘底盖26、所述治疗盘上盖28和所述治疗盘面板29由前至后依次相连接;所述控制板25设置于所述治疗盘底座24和所述治疗盘底盖26之间;所述储液过滤罐27设置于所述治疗盘底盖26和所述治疗盘上盖28之间。
33.通过设置所述治疗盘底座24、所述治疗盘底盖26、所述治疗盘上盖28和所述治疗盘面板29使得治疗盘200所有组成部件之间能够稳固地连接为一体。本实施例的中医定向透药治疗仪结构设计巧妙,通过设置所述发热保护片22和所述发热片23能够很好地对医用浸药膜敷料加热,以使其所含有的中药成分更好更快地汽化传输至人体发挥治疗功效;另外,在进行治疗的过程中,罩设于本实施例治疗盘200下的患者皮肤处于密封状态,避免了中药芳香烃类药物成分四散逃逸,使得药物多组分之间能够更好地协同作用。
34.实施例3
35.如实施例2所述的中医定向透药治疗仪,如图3所示,所述治疗盘底座24前侧外沿形成有凸柱241,所述软胶治疗盘21为阶梯双凸环结构,所述软胶治疗盘21设置有内凸环211和外凸环212,所述内凸环211内沿设置有用于套设于所述凸柱241的槽体213,所述治疗盘底座24套设于所述内凸环211中。
36.在本实施例的中医定向透药治疗仪中,治疗盘底座24采用阶梯双凸环结构,所述内凸环211内沿设置的槽体213可以为凹型定位槽孔,所述治疗盘底座24前侧外沿形成的凸柱241可以为槽形定位柱,槽体213与凸柱241的形状相匹配切可以密切咬合式的嵌入式连接,进而首次实现了软胶治疗盘21与治疗盘底座24之间的可拆卸连接,软胶治疗盘21与硬质比如abs等硬体材料的治疗盘底座24的可拆卸嵌入式定位连接,这种直连方式,首次实现了软胶材质的软胶治疗盘21与治疗盘底座24(abs等硬体材料)之间的无粘胶、无连接件等需要第三种配件固定的连接方式。在保证治疗盘200整体可以多次使用的前提下,实现了与人体表面接触的软胶治疗盘21的一次性使用,在防止使用者交叉感染方面是一个里程碑式的进步,即保证了使用者的卫生安全,又达到了治疗盘200的多次重复使用,节约了生产成本。
37.实施例4
38.如实施例3所述的中医定向透药治疗仪,所述软胶治疗盘21中部间隔设置有三个用于定位所述医用浸药膜敷料的定位柱214,所述内凸环211和所述外凸环212之间开设有与所述储液过滤罐27流体连通的通气孔。
39.所述医用浸药膜敷料可以开设有三个用于套设于定位柱214的定位孔,这样医用浸药膜敷料能够稳定地连接于软胶治疗盘21上;通过在软胶治疗盘21前表面设置三个定位柱214能够方便地将医用浸药膜敷料连接于软胶治疗盘21前表面,并且能方便地取下医用浸药膜敷料,医用浸药膜敷料可以为圆片状,所述软胶治疗盘21开设有通气孔,这样在负压的作用下连接有医用浸药膜敷料的治疗盘200能在负压作用下稳固地吸合于人体皮肤表面,具体地,所述外凸环212或者说软胶治疗盘21的外缘在负压下吸合于人体皮肤。所述医
用浸药膜敷料为一次性用品,防止交叉感染。
40.实施例5
41.如实施例4所述的中医定向透药治疗仪,所述储液过滤罐27设置有过滤罐入口和过滤罐出口,所述过滤罐出口通过气路与所述负压动力盒10相连通,所述过滤罐入口通过气路与所述通气孔相连通。
42.过滤罐入口的直径大于过滤罐出口,过滤罐的进、出入口直径大小的差异,能有效的防止透皮药液回流到气管内,同时可以定期倾倒积累的残留药液。
43.优选地,所述储液过滤罐27内设置有液体吸收层,比如活性炭,在定向透药治疗的过程中,医用浸药膜敷料所携带的中药液在发热片23的加热作用下,中药活性成分基本被所接触的病患皮肤所吸收,通过设置储液过滤罐27可以进一步避免液体反向流入治疗仪主机100,进而中医定向透药治疗仪能够保持更加稳定有效的运转。
44.实施例6
45.如实施例5所述的中医定向透药治疗仪,所述负压动力盒10包括动力盒上盖101、动力盒底板104、气压开关102、动力盒控制板103、四通接头105、电子泄气阀106、弹簧卡槽107和负压泵108,所述动力盒上盖101连接于所述动力盒底板104上,所述气压开关102、动力盒控制板103、四通接头105、电子泄气阀106、弹簧卡槽107和负压泵108均设置于所述动力盒上盖101和所述动力盒底板104之间的容纳空间中;所述气压开关102、所述负压泵108和所述电子泄气阀106通过所述四通接头105流体连通,所述气压开关102、所述负压泵108和所述电子泄气阀106均与所述动力盒控制板103相连接。
46.开机后,负压泵108工作,提供压力,气压开关102的作用是根据压力大小进行启动。当负压达到设定最高值时,气压开关102关闭气阀,负压降至设定最小值时,气压开关102打开,负压泵108工作。如果使用者需要人为降低压力,通过电子泄气阀106的泄气来实现。电子泄气阀106、气压开关102、负压泵108由特制的四通接头105通过气管连接,彼此实现气流流通。动力盒控制板103是电源连接线板,负压泵108、气压开关102及电子泄气阀106连接在动力盒控制板103上,同时动力盒控制板103有与主机电源线相连的连接线。弹簧卡槽107也可称连接锁,与主机底座卡扣链接。部件气压开关102、动力盒控制板103、四通接头105、电子泄气阀106、弹簧卡槽107和负压泵108整体固定在由动力盒上盖101和所述动力盒底板104组成的动力盒内。
47.中医定向透药治疗仪整机的动力由动力盒提供,内部组件属于核心件,中医定向透药治疗仪可以设置有多组负压动力盒10和治疗盘200,如果整机通道一组气路管路故障没有吸附功能,就可以判定该组通道动力部分故障,整体更换该组负压动力盒10即可,维修过程方便快捷。
48.实施例7
49.如实施例6所述的中医定向透药治疗仪,所述治疗仪主机100包括lcd屏幕11、屏面板12、上盖板13、主控板14、电源开关15、前面板16、底板17、机身18和后盖板19;所述上盖板13、底板17、前面板16和后盖板19分别连接于所述机身18的上侧、下侧、前侧和后侧,所述屏面板12连接于所述上盖板13上方,所述lcd屏幕11嵌入连接于所述屏面板12中,所述主控板14连接于所述前面板16和所述机身18之间,所述电源开关15连接于所述主控板14并暴露于所述前面板16外侧;
50.所述弹簧卡槽107的两端分别连接所述动力盒底板104与所述底板17,所述主控板14与所述动力盒控制板103相连接。
51.通过所述电源开关15可以方便地开启和关闭所述治疗仪主机100,所述lcd屏幕11与所述主控板14相连通,触摸点击所述lcd屏幕11即可方便地对透药治疗仪过程中发热片23对医用浸药膜敷料的加热温度以及负压动力盒10抽负压的压力大小进行设置。本实施例的中医定向透药治疗仪可调温控压,操作方便。
52.实施例8
53.如实施例7所述的中医定向透药治疗仪,所述主控板14设置有用于连接所述治疗盘200的气路接口和电路接口,所述前面板16开设有用于暴露所述气路接口和电路接口的开口;
54.所述治疗盘200通过输气管连接所述气路接口,所述治疗盘200通过电路连接所述电路接口。
55.所述治疗盘200可以设置有气路和电路连接线,气路和电路连接线的插头连接所述气路接口和电路接口后即可完成治疗盘200与治疗仪主机100之间的连接;治疗盘200与治疗仪主机100之间连接、断开操作方便快捷。
56.实施例9
57.如实施例8所述的中医定向透药治疗仪,所述治疗盘200可取下地挂设于所述机身18的一侧;
58.所述治疗盘200、所述气路接口、所述电路接口和所述负压动力盒10为四组。这样一台中医定向透药治疗仪可以同时对多个患病部位或者同时给多个病人进行治疗,有更高的治疗效率。
59.实施例10
60.如实施例9所述的中医定向透药治疗仪,所述发热片23、所述控制板25通过电路连接所述主控板14;所述发热片23为陶瓷发热片,所述发热保护片22为导热不锈钢片。
61.所述发热片23、所述控制板25通过电路连接所述主控板14;所述发热片23为陶瓷发热片,所述发热保护片22为导热不锈钢片。
62.所述主控板14与所述lcd屏幕11相连接,通过触摸点击lcd屏幕可以对发热片23的加热温度进行设定,通过设置导热不锈钢片作为发热保护片22可以防止陶瓷发热片直接接触医用浸药膜敷料而温度过高,有更好的安全稳定性。
63.在以上实施例的中医定向透药治疗仪中,控制板25为温度控制板,型号可以为yt

1212

112d,主控板14是mcu控制板,型号为tm32f103c8t6stm32 arm

based 32

bit。
64.虽然,上文中已经用一般性说明及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了详尽的描述,但在本实用新型基础上,可以对之作一些修改或改进,这对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是显而易见的。因此,在不偏离本实用新型精神的基础上所做的这些修改或改进,均属于本实用新型要求保护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