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腹腔镜穿刺孔感染用引流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7929987发布日期:2021-12-11 12:08阅读:112来源:国知局
一种腹腔镜穿刺孔感染用引流器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腹腔镜手术应用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腹腔镜穿刺孔感染用引流器。


背景技术:

2.现代医学的发展,微创外科已经是当今外科手术的发展方向,微创外科具有创伤小、恢复快、痛苦少,已经成为现代医学共同追求的目标和方向。在某些方面腹腔镜技术渐渐取代传统手术,微创手术操作过程为,在患者腹壁上根据手术部位需要,通过穿刺套管建立外界与患者腹部内的连接,手术医生通过患者腹壁上的穿刺套管的孔内径,使用腹腔镜手术器械,进行患者病变部位的手术操作,手术结束后,取出手术器械,移除患者腹壁上所建立的穿刺套管孔,最后再将患者腹壁上的穿刺套管孔进行缝合关闭,结束手术;手术器械是通过穿刺套管器的孔内进行手术器械的放置和取出的,当患者病变部位感染严重,腹腔内脓性液体较多,或者患者腹壁上放置了负压引流器,脓性感染的液体就有可能通过患者腹壁上所建立的穿刺套管孔进入患者腹壁处,引起穿刺套管孔处的伤口感染,由于感染处为患者穿刺套管孔,通常孔径较深、较小,脓性液体会引流不畅,出现穿刺伤口处,经久不愈合或者脓性液体向周围扩散,形成炎性包块,甚至患者出现发热,感染加重,被迫行伤口扩大切开引流治疗,即增加患者痛苦,又给手术医生增加了不必要的烦恼。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腹腔镜穿刺孔感染用引流器,它能有效的解决背景技术中存在的问题。
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腹腔镜穿刺孔感染用引流器,包括:吸水海绵、吸水孔、膨胀球、膨胀球孔、膨胀球管、固定大贴膜、膨胀球口、吸引口、吸引管、药物注射口、药物管、药物孔、固定小贴膜;其特征在于:所述吸引管头端固定有吸水海绵;所述吸水海绵后方吸引管上有吸水孔;所述膨胀球固定在吸引管上;所述膨胀球口通过膨胀球管和膨胀球孔与膨胀球相连;所述药物注射口通过药物管与药物孔相连;所述吸引口通过吸引管与吸水海绵相连;所述固定大贴膜套在吸引管上。
5.进一步,所述吸水海绵为固定在橡胶材质的、呈网状结构的吸引管头端,球形结构,可吸水的海绵材料。
6.进一步,所述吸水孔为吸引管壁上,位于膨胀球和吸水海绵之间的与吸引管内相通的圆孔状结构。
7.进一步,所述膨胀球为吸水孔后方,固定在吸引管上,具有充气后可膨胀的,橡胶材质的气球状结构。
8.进一步,所述膨胀球管位于吸引管内部,一端与膨胀球口密闭相连,一端通过吸引管上的膨胀球孔与膨胀球密闭相连。
9.进一步,所述药物管位于吸引管内部,一端与药物注射口密闭相连,一端与药物孔
相连通。
10.进一步,所述固定大贴膜位于吸引管上,膨胀球侧面带有粘性材料的薄膜。
11.进一步,所述固定小贴膜为中间有圆孔,部分被剪开的且一侧带有粘性材料的薄膜。
12.进一步,所述膨胀球口和药物注射口均为自然状态下,封闭的孔口,吸引口可与医用负压吸引设备相通连。
13.与现有技术相比,该一种腹腔镜穿刺孔感染用引流器,采用本实用新型手术器械可方便的当患者腹壁的穿刺套管孔出现感染时,在不扩大孔径的基础上,进行穿刺孔内脓性液体引流治疗,减少扩大患者伤口,缩短患者住院时间。当患者在腹腔镜下行手术治疗后,如阑尾炎时,行腹腔镜下阑尾切除术,胆囊炎时,行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患者术中发现炎症较重时,有些患者会出现术后,患者穿刺套管感染,脓性液体在患者穿刺套管伤口处流出,此时,可使用本一种腹腔镜穿刺孔感染用引流器,进行穿刺套管感染伤口的引流治疗,将本引流器的吸水海绵端放入患者感染的穿刺套管孔内,根据需要,放置相应的深度,通过固定大贴膜和固定小贴膜将吸引管封闭并固定在患者腹壁处,将吸引口与负压吸引器装置连接在一起,脓性液体即可通过吸引管被吸除,同时在吸除脓性液体过程中,定期通过药物注射口,向感染的穿刺孔内注射消毒药物,起到边消毒,边引流,可加快感染伤口的愈合,当长期对感染的穿刺套管孔吸引过程中,感染的穿刺套管孔内,周围坏死组织堵塞吸水海绵以及吸水孔时,通过向膨胀球口内注入空气,使膨胀球膨胀变大,扩展吸水孔与吸水海绵之间的空间距离,再次引流脓性液体,本一种腹腔镜穿刺孔感染用引流器,在不扩大原来穿刺伤口大小的基础上,方便脓性液体排出,减少医生换药次数,减少患者疼痛感,加快患者感染伤口愈合速度。
附图说明
14.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15.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固定小贴膜结构示意图;
16.附图标记中:吸水海绵1、吸水孔2、膨胀球3、膨胀球孔4、膨胀球管5、固定大贴膜6、膨胀球口7、吸引口8、吸引管9、药物注射口10、药物管11、药物孔12、固定小贴膜13。
具体实施方式
17.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18.请参阅图1、图2;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腹腔镜穿刺孔感染用引流器,包括:吸水海绵1、吸水孔2、膨胀球3、膨胀球孔4、膨胀球管5、固定大贴膜6、膨胀球口7、吸引口8、吸引管9、药物注射口10、药物管11、药物孔12、固定小贴膜13;其特征在于:所述吸引管9头端固定有吸水海绵1;所述吸水海绵1后方吸引管上有吸水孔2;所述膨胀球3固定在吸引管9上;所述膨胀球口7通过膨胀球管5和膨胀球孔4与膨胀球3相连;所述药物注射口10通过药物管11与药物孔12相连;所述吸引口8通过吸引管9与吸水海绵1相连;所述固定大贴
膜6套在吸引管9上。
19.进一步,所述吸水海绵1为固定在橡胶材质的、呈网状结构的吸引管9头端,为球形结构,可吸水的海绵材料。
20.进一步,所述吸水孔2为吸引管壁9上,位于膨胀球3和吸水海绵1之间的与吸引管9内相通的圆孔状结构。
21.进一步,所述膨胀球3为吸水孔2后方,固定在吸引管9上,具有充气后可膨胀的,橡胶材质的气球状结构。
22.进一步,所述膨胀球管5位于吸引管9内部,一端与膨胀球口7密闭相连,一端通过吸引管9上的膨胀球孔4与膨胀球3密闭相连。
23.进一步,所述药物管11位于吸引管9内部,一端与药物注射口10密闭相连,一端与药物孔12相连通。
24.进一步,所述固定大贴膜6位于吸引管9上,膨胀球3侧面带有粘性材料的薄膜。
25.进一步,所述固定小贴膜13为中间有圆孔,部分被剪开的且一侧带有粘性材料的薄膜。
26.进一步,所述膨胀球口7和药物注射口10均为自然状态下,封闭的孔口,吸引口8可与医用负压吸引设备相通连。
27.本一种腹腔镜穿刺孔感染用引流器的益处为:在不需要扩大原穿刺孔径大小的基础上,将感染的穿刺孔内脓性液体进行有效的引流,同时可通过药物注射口10,方便对感染的穿刺孔伤口进行消毒,其所带有的膨胀球3膨胀变化,可以防止引流过程中吸水海绵1和吸水孔2堵塞,加快感染伤口的愈合。在腹腔镜下行感染手术时,如阑尾炎患者,行腹腔镜阑尾切除术时,当术中腹腔内脓性液体较多,术后出现穿刺套管感染时,穿刺套管内有脓性液体流出时,不需要清创、不需要扩大原穿刺套管伤口孔径、也不需要每天换药,使用本一种腹腔镜穿刺孔感染用引流器即可对穿刺套管感染伤口清洗换药。首先将吸引管9的吸水海绵1侧,放入患者感染穿刺套管所致的感染伤口内,调整吸引管9放置深度后,将吸引管9上的固定大贴膜6固定在患者感染伤口周围的皮肤上,然后再用固定小贴膜13将固定大贴膜6与吸引管9予以固定封闭,吸引口8与医用负压装置建立连接,感染穿刺孔内的脓性液体即可通过吸水海绵1

吸水孔2

吸引管9被吸引出来,同时可使用带有消毒液的注射器向药物注射口10内注射消毒药物,药物即可通过药物注射口10

药物管11

药物孔12,将消毒药液排进感染伤口周围处,再通过吸水海绵1

吸水孔2

吸引管9被吸引出来,起到循环对感染伤口消毒治疗,当长时间吸引状态下,出现腐烂的组织碎片将吸水海绵1和吸水孔2堵塞时,可使用注射器,通过向膨胀球口7内注射气体,气体即可通过膨胀球口7

膨胀球管5

膨胀球孔4

进入膨胀球3,将膨胀球进行扩张,顶开吸水海绵1与吸水孔2周围的堵塞组织,可继续引流脓液治疗。本腹腔镜穿刺孔感染用引流器,可明显促进穿刺孔感染伤口愈合,减少换药时间,促进伤口内脓性液体排出,避免在目前临床上出现穿刺孔感染时,需切开感染穿刺套管孔的闭端,或者每天换药填塞引流纱布闭端,填补了临床空白。
[0028] 本一种腹腔镜穿刺孔感染用引流器的具体连接结构为:本一种腹腔镜穿刺孔感染用引流器为腹腔镜用感染伤口术后引流器械,其结构为:引流管9为感染穿刺管伤口内,脓性液体主要引流的通道,引流管9为稍软的橡胶材质,引流管9的前端有网格状的结构,包绕球形吸水海绵1,防止吸水海绵1脱落、滑脱;吸水海绵1后方,膨胀球3前方的吸引管9上,
有可与吸引管9内部相通的吸水孔2结构,通过吸水孔2可吸除穿刺孔内的脓性液体,在吸引孔2的后方有可充气后膨胀的膨胀球3,膨胀球3为类似充气后可膨胀变大的气球状橡胶材质结构,膨胀球3固定在吸水孔2后方的吸引管9周围(充气后膨胀变大,不充气时,缩小消失,类似于导尿管的球囊),膨胀球管5位于引流管9内,一端与膨胀球口7密闭相连,一端通过吸引管9上的开口膨胀球孔4与膨胀球3密闭相连,膨胀球口7为可使用医用注射器单向注射的封闭口端(其结构类似于现有的导尿管充水球囊口,其结构原理为公开的、常用的结构,非本专利所要表达的技术要点和难点,也非本专利所要达到的关键技术指标,在此专利材料中不做详述),膨胀球3充气膨胀后可将膨胀球3周围的组织顶开;固定大贴膜6为预先套在吸引管9上的圆形贴膜,固定大贴膜6的吸水海绵1侧有可粘贴在患者皮肤上的粘性材料涂层,使用前被防粘纸保护着(现临床上粘贴材料都是这种结构,非本专利所要表达的技术要点和难点,也非本专利所要达到的关键技术指标,在此专利材料中不做详述),使用时,可将固定大贴膜6的吸水海绵1侧的保护纸撕除后,固定大贴膜6即可粘贴在患者皮肤上,固定小贴膜13为圆形,具有内孔的开口贴膜,同样具有固定大贴膜6的粘贴涂层结构和保护纸结构,使用时,可将固定小贴膜13的内圆形套在吸引管9上,移除固定小贴膜13的保护纸,通过固定小贴膜13,将吸引管9与固定大贴膜6粘贴、封闭的固定在一起;吸引口8为可与医用负压吸引器械相连通的接口;药物管11为吸引管9内部,一端与药物注射口10封闭相连,药物注射口可以与现有的注射器相联通,其原理与导尿管球的注射口相同,(其结构类似于现有的导尿管充水球囊口,其结构原理为公开的、常用的结构,非本专利所要表达的技术要点和难点,也非本专利所要达到的关键技术指标,在此专利材料中不做详述),另一端与药物孔12相连通,使用带有消毒药物的注射器,通过药物注射口10

药物管11

药物孔12这条通路,可向感染伤口内注射消毒药液,注射的消毒药物连同感染的脓性液体,通过吸水海绵1

吸水孔2

吸引管9被吸引出来。
[0029]
本一种腹腔镜穿刺孔感染用引流器的具体使用方法为:在腹腔镜下行感染类手术时,如阑尾炎时,行腹腔镜阑尾切除术,胆囊炎时,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时,手术中如患者伤口内脓性液体较多,手术后,有些患者会出现穿刺孔感染情况发生,即患者表现为发热,穿刺伤口疼痛,穿刺伤口红肿伴有脓性液体流出,穿刺伤口周围出现质硬包块,这时,可使用本腹腔镜穿刺孔感染用引流器,进行感染伤口引流治疗;使用方法为:首先消毒患者穿刺套管口后,取本腹腔镜穿刺孔感染用引流器,将膨胀球3内气体吸除掉,确保膨胀球3缩小状态下,将吸引管9的吸水海绵1端,放入感染穿刺孔伤口通道内,根据伤口感染的严重程度,及脓性所处位置的具体情况,选择吸水海绵1端放入不同深度,然后将固定大贴膜6吸水海绵1侧的防粘贴纸撕除掉后,将固定大贴膜6固定在患者伤口皮肤上,然后选择固定小贴膜13,将固定小贴膜13的放贴纸撕除后,把吸引管9与固定大贴膜6封闭固定在一起,此时,再将吸引口8与医用负压吸引器相连通,患者穿刺伤口内的脓性液体以及少量坏死组织碎片,即可通过吸水海绵1

吸水孔2

吸引管9

吸引口8被吸除,医护人员,可定期使用带有消毒药液的注射器,通过药液注射口10

药物管11

药物孔12这条通路向感染伤口内注入消毒药液,帮助患者伤口消毒治疗,加快伤口的组织愈合;当长期吸引后出现患者伤口内坏死组织碎片堵塞吸水海绵1和吸水孔2时,可使用医用注射器,向膨胀球口7内注射空气,气体即可通过膨胀球口7

膨胀球管5

膨胀球孔4

膨胀球3这条通路,将膨胀球3充气后膨胀变大,堵塞在吸水海绵1和吸水孔2周围的坏死组织即可被膨胀球3顶开,起到疏通引流管道作用。本一种
腹腔镜穿刺孔感染用引流器,在不扩大原来穿刺伤口孔径大小的基础上,方便脓性液体快速排出,减少医生换药次数,减少患者疼痛感,加快患者伤口愈合时间。弥补临床上无类似医疗器械的空白。
[0030]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