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自动浮针扫散器

文档序号:27981539发布日期:2021-12-15 05:18阅读:181来源:国知局
一种自动浮针扫散器

1.本技术涉及医疗的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自动浮针扫散器。


背景技术:

2.浮针是浮针疗法的简称,也是其专用工具一次性使用浮针的简称;浮针疗法是突破传统针灸理论,是针灸史上的革命,是一种操作简便易学的疗法,用浮针针具特定位置皮下组织扫散以治疗疼痛,由于取效迅速,常快于麻醉,在北美被誉为“神针”,该疗法取效快捷确切,安全。
3.浮针疗法一般认为有两大原理,第一首先是对皮下的疏松结缔组织给予一个机械刺激,也就是浮针的水平扫散运动,会刺激组织产生一种生物电的信号,这种信号沿着皮下的疏松结缔组织和人体的无处不在的浅筋膜、深筋膜进行传导,会产生放松效应,特别是对肌肉的放松效应;第二是在浮针治疗的过程当中配合了一种叫做再灌注活动的手法,这种手法可以快速的将原来组织当中循环不好的血液逼迫出去,然后让新鲜的富含养分和养料的动脉血快速的进入到肌肉组织和其它的器官当中,从而改善局部组织的血液循环。
4.现有的浮针治疗一般是通过治疗师手动控制浮针的工作,其操作过程中浮针的扫散幅度以及频率无法达到治疗的标准,也可能由于治疗师的操作不当引起病人的疼痛,且治疗师一人操作扫散的同时,很难兼顾对患者进行抗阻的再灌注活动。


技术实现要素:

5.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自动浮针扫散器,旨在解决人工操作过程中浮针的扫散幅度以及范围无法达到治疗的标准,也可能引起病人的疼痛,且治疗师一人操作扫散的同时,很难兼顾对患者进行抗阻的再灌注活动的问题。
6.为达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7.提供一种自动浮针扫散器,包括:固定装置;摆动组件,可转动连接于所述固定装置上,所述摆动组件分布的方向上设有浮针,且所述浮针凸设于所述摆动组件的一端;驱动装置,设于所述固定装置上且与所述摆动组件连接,所述驱动装置用于驱动所述浮针沿垂直于所述驱动装置的转轴分布方向上摆动。
8.进一步地,所述摆动组件包括连接于所述固定装置上的摆动件以及连接于所述固定装置上的擒纵组件,所述擒纵组件的一端与所述驱动装置连接,另一端与所述摆动件抵接。
9.进一步地,所述擒纵组件以及所述驱动装置连接于所述固定装置的同侧。
10.进一步地,所述摆动件远离所述驱动装置的一侧设置有一容纳腔,所述摆动件的侧壁设置有卡接槽,所述卡接槽沿垂直于所述容纳腔的长度方向延伸,所述容纳腔通过所述卡接槽连接有所述浮针。
11.进一步地,所述摆动件靠近所述擒纵组件的一侧设置有至少两个凸起,两个所述凸起沿垂直于所述摆动件分布的方向延伸,用于与所述擒纵组件的另一端抵接。
12.进一步地,所述固定装置包括壳体以及设于所述壳体内的固定件,所述固定件上设置有与所述摆动件连接的连接件,所述摆动件通过所述连接件相对于所述固定装置摆动。
13.进一步地,所述连接件包括嵌合于所述固定件上的第一转盘以及通过游丝嵌合于所述摆动件上的第二转盘,所述第二转盘卡接于所述第一转盘上,且所述第二转盘可相对于所述第一转盘转动。
14.进一步地,所述壳体内设置有所述摆动件、所述擒纵组件以及所述驱动装置,所述浮针裸露在所述壳体的外侧。
15.进一步地,所述驱动装置的输出端套设有与所述擒纵组件抵接的擒纵轮且所述驱动装置的输出端沿靠近所述摆动件的方向设置。
16.进一步地,所述擒纵组件包括通过连接轴连接于所述壳体上的擒纵叉以及连接于所述擒纵叉上的进瓦和出瓦,所述进瓦以及所述出瓦均位于所述擒纵叉远离所述凸起的一侧,所述进瓦以及所述出瓦均用于与所述擒纵轮抵接。
17.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为:本方案在摆动组件上设置有浮针,并通过驱动装置驱动摆动组件摆动,进而带动浮针沿垂直于驱动装置的转轴分布方向上摆动,实现驱动装置控制浮针的扫散幅度以及频率,减少患者疼痛感;治疗师可以空出手为患者进行再灌注活动。
附图说明
18.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技术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使用者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
19.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公开的一种自动浮针扫散器的固定装置内部结构示意图。
20.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公开的一种自动浮针扫散器的结构示意图。
21.图3是本技术实施例公开的一种自动浮针扫散器的摆动件与壳体连接示意图。
22.附图标记
23.100、固定装置;101、壳体;102、固定件;200、摆动组件;201、擒纵组件;2011、擒纵叉;2012、进瓦;2013、出瓦;202、摆动件;2021、卡接槽;300、擒纵轮;400、连接件;401、第一转盘;402、第二转盘。
具体实施方式
24.为使本技术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通常在此处附图中描述和示出的本技术实施例的组件可以以各种不同的配置来布置和设计。
25.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技术的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技术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技术的选定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使用者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
范围。
26.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或者是该实用新型产品使用时惯常摆放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等仅用于区分描述,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27.此外,术语“水平”、“竖直”等术语并不表示要求部件绝对水平或悬垂,而是可以稍微倾斜。如“水平”仅仅是指其方向相对“竖直”而言更加水平,并不是表示该结构一定要完全水平,而是可以稍微倾斜。
28.在本技术的描述中,还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设置”、“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使用者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技术中的具体含义。
29.现有的浮针治疗一般是通过治疗师手动控制浮针的工作,其操作过程中浮针的扫散幅度以及频率无法达到治疗的标准,也可能由于治疗师的操作不当引起病人的疼痛,且治疗师一人操作扫散的同时,很难兼顾对患者进行抗阻的再灌注活动。
30.本方案在摆动组件200上设置有浮针,并通过驱动装置驱动摆动组件200摆动,进而带动浮针沿垂直于驱动装置的转轴分布方向上摆动,实现驱动装置控制浮针的扫散幅度以及频率,减少患者疼痛感;治疗师可以空出手为患者进行再灌注活动。
31.实施例一
32.如图1所示,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公开的自动浮针扫散器的固定装置100内部结构示意图。提供一种自动浮针扫散器,包括:固定装置100、摆动组件200以及驱动装置,所述固定装置100可用于治疗时放置于患者的患肌处,且所述固定装置100上设置有所述摆动组件200以及所述驱动装置。
33.如图3所示,图3是本技术实施例公开的一种自动浮针扫散器的摆动件202与壳体101连接示意图。所述固定装置100包括壳体101以及设于所述壳体101内的固定件102,所述固定件102上设置有与所述摆动件202连接的连接件400,所述摆动件202通过所述连接件400相对于所述固定装置100摆动。
34.示例性的,所述壳体101包括左侧板、与所述左侧板连接的前侧板、与所述左侧板连接的后侧板以及与所述左侧板连接的顶板,所述左侧板的内侧通过所述固定件102以及所述连接件400设置有摆动组件200,所述顶板的内侧设置有驱动装置,所述摆动组件200位于所述驱动装置的下方,浮针位于所述壳体101的右侧,用于给患者进行治疗。
35.进一步地,所述连接件400包括嵌合于所述固定件102上的第一转盘401以及通过游丝嵌合于所述摆动件202上的第二转盘402,所述第二转盘402卡接于所述第一转盘401上,且所述第二转盘402可相对于所述第一转盘401转动。
36.需要说明的是,所述第二转盘402设于所述摆动件202的连接端,所述第二转盘402设于所述第一转盘401的上方或下方,所述摆动件202通过所述第二转盘402与所述第一转
盘401卡接,实现与所述左侧板的连接。
37.如图1所示,示例性的,所述摆动件202的摆动原理为现有技术中的擒纵机构往复运行的原理,所述摆动件202在所述驱动装置的作用进行摆动,以摆动件202向右摆动为例,摆动件202往右摆动,游丝在第二转盘402的带动下储存弹性势能,一定时间后,通过游丝储存的弹性势能将摆动件202往左摆动,如此往复,摆动件202就可实现相对于壳体101左右摆动。
38.进一步地,所述壳体101内设置有所述摆动件202、所述擒纵组件201以及所述驱动装置,所述浮针裸露在所述壳体101的外侧。
39.示例性的,所述擒纵组件201通过连轴组件连接于所述顶板的内侧,且所述擒纵组件201在所述驱动装置的驱动作用下,可沿着所述连接轴的轴心进行摆动,其中,所述连轴组件与所述擒纵组件201的连接位置再此不做限定,只要满足通过驱动装置使得所述擒纵组件201带动所述摆动件202摆动即可。
40.摆动组件200,可转动连接于所述固定装置100上,所述摆动组件200分布的方向上设有浮针,且所述浮针凸设于所述摆动组件200的一端。
41.如图2所示,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公开的自动浮针扫散器的结构示意图。所述摆动组件200包括连接于所述固定装置100上的摆动件202以及连接于所述固定装置100上的擒纵组件201,所述擒纵组件201的一端与所述驱动装置连接,另一端与所述摆动件202抵接;所述擒纵组件201以及所述驱动装置连接于所述固定装置100的同侧。
42.示例性的,擒纵组件201通过连轴组件固定连接于所述固定装置100的顶板上,且通过所述擒纵组件201使得所述摆动件202摆动的原理与现有技术中擒纵结构原理一致。
43.进一步地,所述摆动件202远离所述驱动装置的一侧设置有一容纳腔,所述摆动件202的侧壁设置有卡接槽2021,所述卡接槽2021沿垂直于所述容纳腔的长度方向延伸,所述容纳腔通过所述卡接槽2021连接有所述浮针。
44.示例性的,所述容纳腔用于容纳所述浮针,并通过所述卡接槽2021对所述浮针进行卡接,在本方案实施例中,所述卡接槽2021设置有两个,两个所述卡接槽2021对称分布于所述摆动件202的侧壁上,且所述卡接槽2021的开口宽度略大于所述浮针的厚度,实现对所述浮针的卡接。
45.如图3所示,为了方便治疗,在本技术优选的一方案中,位于所述卡接槽2021右侧的所述摆动件202底端低于位于所述卡接槽2021左侧的所述摆动件底端;需要说明的是,所述摆动件的底端还可以是其他形式,比如位于所述卡接槽2021右侧的所述摆动件202底端与位于所述卡接槽2021左侧的所述摆动件底端平齐,再此不一一赘述。
46.在本方案中,所述摆动件202靠近所述擒纵组件201的一侧设置有至少两个凸起,两个所述凸起沿垂直于所述摆动件202分布的方向延伸,用于与所述擒纵组件201的另一端抵接。
47.驱动装置,设于所述固定装置100上且与所述摆动组件200连接,所述驱动装置用于驱动所述浮针沿垂直于所述驱动装置的转轴分布方向上摆动;所述驱动装置的输出端套设有与所述擒纵组件201抵接的擒纵轮300且所述驱动装置的输出端沿靠近所述摆动件202的方向设置;所述擒纵组件201包括通过连接轴连接于所述壳体101上的擒纵叉2011以及连接于所述擒纵叉2011上的进瓦2012和出瓦2013,所述进瓦2012以及所述出瓦2013均位于所
述擒纵叉2011远离所述凸起的一侧,所述进瓦2012以及所述出瓦2013均用于与所述擒纵轮300抵接。
48.本技术方案工作原理:治疗师先寻找患者的患肌,将自动浮针扫散器通过所述固定装置100固定在患肌的附近位置,浮针进针,并通过所述固定装置100上的控制按钮以及固定装置100内的控制电板将驱动装置调整至合适的频率以及时间,按下控制开关后,自动浮针扫散器进行扫散工作,治疗师可进行再灌注活动。
49.实施例二
50.所述自动浮针扫散器包括所述固定装置100、所述摆动组件200以及所述驱动装置,所述固定装置100上设置有所述摆动组件200以及所述驱动装置,所述驱动装置与所述摆动组件200连接,以驱动所述摆动组件200上的浮针沿垂直于所述驱动装置的转轴分布方向上摆动。
51.示例性的,所述固定装置100包括壳体101,所述壳体101具有左侧板、前侧板、后侧板以及顶板,所述顶板的内侧设置有连接轴,且所述连接轴沿垂直于所述顶板的分布方向延伸,所述连接轴远离所述顶板的一端连接于所述摆动组件200的一侧,所述摆动组件200内卡接有浮针,所述浮针沿所述摆动组件200的长度方向分布且凸设于所述摆动组件200的另一侧。
52.所述连接轴以及所述驱动装置连接于所述顶板的内侧,所述驱动装置的转轴沿靠近所述摆动组件200的方向分布,且所述驱动装置的转轴上套设有轴套,所述轴套固定连接有转动轴,所述转动轴呈l型状,所述转动轴远离所述轴套的一端与所述摆动组件200连接。
53.示例性的,所述摆动组件200包括浮针壳以及连接板,所述浮针壳内设置有浮针,连接轴连接于所述浮针壳上,所述浮针壳靠近所述顶板的一侧连接有所述连接板,所述连接板沿所述浮针壳的长度方向分布,且所述连接板上设置有连接槽,所述连接槽沿所述连接板的分布方向延伸设置,且所述连接槽贯穿所述连接板;其中所述转动轴远离所述轴套的一端卡接于所述连接槽内,当所述驱动装置带动所述转动轴旋转时,所述转动轴可沿所述连接槽的长度方向上运动,进而实现所述浮针壳沿着所述连接轴的轴心左右摆动。
54.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技术,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使用者来说,本技术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技术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