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气管套管封管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7701589发布日期:2021-12-01 08:51阅读:331来源:国知局
一种气管套管封管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设备领域,具体为一种气管套管封管装置。


背景技术:

2.气管切开术系切开颈段气管,加入金属气管套管和硅胶套管,是解除喉源性呼吸困难,呼吸功能失常或下呼吸道分泌物潴留所致呼吸困难的常见手术。当患者病情稳定,呼吸功能恢复、可自行咳嗽和咳痰时考虑拔出气管套管,此时需先试堵管,通过暂时堵住或切断气管套管的通路,观察患者是否可以自行正常呼吸。
3.堵管时拔出气管套管前的一个过渡性措施,选择合适的堵管方法和堵管材料有助于提高气管套管堵管的成功率。目前临床上还没有专门用于气管套管的堵管装置,在堵管过程中常使用肝素帽、瓶塞、试管塞、延长管头端和输液贴等,其中有些材料吸入气管后有造成窒息的危险,同时这些材料制作堵管器时制作程序复杂,且消毒不严,容易继发感染,且不能对不同型号的气管套管封管。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上述背景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提供一种气管套管封管装置,包括有可以直接连接在气管套管上的封管器,通过旋转封管器可以切换气管套管的气路通断状态,从而方便地观察和判断患者的呼吸功能是否恢复。
5.为了实现上述实用新型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以下技术方案:
6.一种气管套管封管装置,包括与所述气管套管相连接的封管器,所述封管器包括固定件和旋转件,所述旋转件与固定件旋转连接,固定件和旋转件的内部均设有通腔,固定件的通腔中设有第一镂空板,旋转件的通腔中设有第二镂空板,所述第一镂空板紧贴第二镂空板,第一镂空板上设有多个周向等距排布的第一通孔,第二镂空板上设有至少一个第二通孔。
7.优选的,第二通孔的数量、形状和大小均与第一通孔相同。
8.优选的,旋转件远离固定件的一端设有用于连接人工鼻的接头。
9.优选的,旋转件外壁设有便于手指旋动旋转件的防滑结构。
10.优选的,旋转件与固定件之间设有旋转调节结构。
11.优选的,旋转调节结构包括有定位凸起和两倍于第一通孔数量的定位槽,多个定位槽于第一镂空板外周或固定件外壁周向等距排列,所述定位凸起设于旋转件上与所述定位槽对应的位置处。
12.优选的,固定件与气管套管可拆卸连接,固定件配备有多个规格不同的垫圈,固定件可通过不同垫圈与不同规格的气管套管密封连接。
13.优选的,固定件与气管套管连接处的内侧设有可适配多种型号气管套管的阶梯孔。
14.优选的,气管套管固定连接有底座,所述底座在气管套管两侧分别设有一个固定
孔;所述固定件侧壁上设有两个绑带,所述两个绑带可分别穿过底座的两个固定孔中系紧固定。
15.与现有技术相比,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的气管套管封管装置,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16.一、通过旋转封管器的旋转件便可以切换气管套管的气路通断状态,相对于现有的使用肝素帽、瓶塞或试管塞等堵管方式,本方案操作更加方便,且无需考虑肝素帽、瓶塞、试管塞等物品的收纳与取用问题,节省了人力,还可以防止丢失,有利于更方便地观察和判断患者的呼吸功能是否恢复。
17.二、采用两个可以相对旋转的镂空板切换气路通断状态,可以仅在旋转很小角度的情况下使气路完全打开或隔断,操作快速且便捷。
18.三、通过旋转调节结构,可以保证每次使旋转件转动一定角度后停在特定的位置,在该位置处,第一通孔与第二通孔完全对齐或完全错开,从而保证气管套管处于通路状态时的气路通畅,保证气管套管处于断路状态时的气路完全隔断。
19.四、固定件可通过不同规格的垫圈与不同规格的气管套管密封连接,提高封管器的通用性。
附图说明
20.图1为本实用新型气管套管封管装置实施例1的结构示意图。
21.图2为实施例1中封管器的结构示意图。
22.图3为实施例1中封管器的工作方式示意图。
23.图4为实施例1中各部件的连接方式示意图。
24.图5为实施例1的结构示意图(安装完成状态)。
25.图6为实施例1中固定件的结构示意图。
26.图7为实施例2中固定件的剖面示意图。
27.附图标记:1、气管套管;2、封管器;20、固定件;200、旋转槽;201、第一镂空板;2010、第一通孔;202、垫圈;203、阶梯孔;204、绑带;21、旋转件;210、环形凸起;211、第二镂空板;2110、第二通孔;212、接头;22、定位槽;23、定位凸起;3、人工鼻;4、底座;40、固定孔。
具体实施方式
28.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描述。
29.实施例1:
30.如图1至图3所示的气管套管封管装置,包括与气管套管1相连接的封管器2,封管器2包括固定件20和旋转件21,旋转件21与固定件20旋转连接,固定件20外壁靠近上端处设有一圈旋转槽200,旋转件21内壁设有一圈环形凸起210,旋转件21套设在固定件20上,且旋转件21的环形凸起210嵌入固定件20的旋转槽200中。
31.固定件20和旋转件21的内部均设有通腔,固定件20的通腔中设有第一镂空板201,旋转件21的通腔中设有第二镂空板211,第一镂空板201紧贴第二镂空板211,第一镂空板201上设有10个周向等距排布的第一通孔2010,第二镂空板211上设有10个第二通孔2110,第二通孔2110的数量、形状和大小均与第一通孔2010相同。
32.旋转件21与固定件20的连接处设有旋转调节结构,旋转调节结构包括有定位凸起
23和20个定位槽22,20个定位槽22于第一镂空板201外周周向等距排列,即每个第一通孔2010对应一个定位槽22,相邻的两个第一通孔2010之间也有一个定位槽22;定位凸起23设于旋转件21上与定位槽22对应的位置处,定位凸起23尾部设有瘫痪,在旋转件21转动的过程中,定位凸起23可以依次自动弹入和脱离每个定位槽22。
33.当定位凸起23弹入两个第一通孔2010之间的定位槽22时,第一通孔2010与第二通孔2110完全错开,此时气管套管1的气路处于隔断状态;转动旋转件21使定位凸起23弹入下一个定位槽22时,第一通孔2010与第二通孔2110完全对齐,此时气管套管1的气路处于通畅状态。
34.如图4至图6所示,固定件20与气管套管1可拆卸连接,固定件20配备有多个规格不同的垫圈202,垫圈202呈环形且采用具有弹性的硅胶材料,多个垫圈202的外径一致,但规格不同的垫圈202内径不同,垫圈202可安装在固定件20与气管套管1的接口处,固定件20可通过不同垫圈202与不同规格的气管套管1密封连接。
35.旋转件21远离固定件20的一端还设有用于连接人工鼻3的接头212,通过连接人工鼻3可以对吸入的空气或氧气进行过滤和湿润;旋转件21外壁还设有便于手指旋动旋转件21的防滑结构,防滑结构为周向排布在旋转件21外壁上的纹路。
36.实施例2:
37.如图7所示,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的技术内容基本相同,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的区别技术点在于:
38.气管套管1固定连接有底座4,底座4在气管套管1两侧分别设有一个固定孔40,两个固定孔40用于将底座4连同气管套管1固定在患者的脖颈上,固定件20侧壁上设有两个绑带204,两个绑带204可分别穿过底座4的两个固定孔40中系紧,以将固定件20牢固地固定在气管套管1上,防止脱落;固定件20与气管套管1连接处的内侧设有可适配多种型号气管套管1的阶梯孔203。
39.以上所述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型和改进,这些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