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通用纹绣针头及纹绣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9001057发布日期:2022-02-23 18:24阅读:100来源:国知局
一种通用纹绣针头及纹绣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纹绣工具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通用纹绣针头及纹绣装置。


背景技术:

2.纹绣是一种破皮着色的美容方法,其使用工具刺破身体皮肤或面部皮肤,并将色料送到达一定深度,以保留一定的时间。目前的市场需求是将这种纹绣的深度更加精准的控制在比较浅的皮肤表层上,以便在2年左右自然代谢或使用激光彻底去除不留红底。
3.现有纹绣工具在上色时可以用来割线上色以及扫雾上色,以获得块状的或者条状的上色,但是在使用过程中,无论用现有纹绣工具进行割线上色还是扫雾上色,都容易发生针丝与针丝之间的弹性震荡,导致色料飞溅影响操作;也容易发生入刺过深,色料在皮下扩散到目标区以外,导致色料变蓝数年残留,即纹绣中的“晕色”事故;还容易发生针尖弯折,增加皮肤损伤,导致上色慢、操作久、修复期延长,从而感染率增加、留色率降低的问题。
4.目前纹绣市场的色料大部分采用小分子液态色料,现有的纹绣装置存在入刺深度不能预先准确控制,造成破皮过深,液态小分子色料在皮下扩散到目标上色区以外,导致色料数年不能彻底代谢的问题,即容易发生纹绣行业中所谓的“晕色”事故。现有的纹绣装置也存在带色过少,容易发生空刺皮肤,形成无效纹绣,徒增皮肤损坏且后期不留色的现象;有些也存在色料在套筒里积压过多且分布不均,有时下色不畅、有时下色过多,导致影响操作观察,纹绣上色不均影响美观的情况。
5.因此,亟需提出一种新的技术方案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6.现有纹绣工具在上色时容易导致针丝与针丝之间的弹性震荡,以至于色料飞溅影响操作,也容易出现入刺过深发生晕色的问题,且现有纹绣工具也存在色料在套筒里积压过多且分布不均,有时下色不畅、有时下色过多,导致影响操作观察,纹绣上色不均影响美观的情况。为了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本实用新型的提供一种通用纹绣针头及纹绣装置,采用的技术方案具体如下:
7.一种通用纹绣针头,其包括套筒、导流体以及设置于所述导流体一端的针刺部,所述针刺部包括至少一个刺凸,所述刺凸包括基板和针齿,所述针齿固定于所述基板的一侧板面上,所述针齿的中心轴线与所述基板的板面相垂直,所述导流体为柱状导流体,所述基板的另一侧板面固定于所述柱状导流体的一端,所述柱状导流体的中心轴线与所述针齿的中心轴线相平行;所述导流体上设置有毛细储液单元,所述毛细储液单元临时储存有液体;所述导流体及所述针刺部沿所述套筒的中心轴线安装于所述套筒内,所述套筒上设置有限位结构,当所述导流体沿所述套筒的中心轴线往复移动时,所述限位结构限制所述导流体在所述套筒的横截面方向上的摆动,以使得所述导流体带动所述针刺部的针齿竖直自所述套筒伸出直至所述针齿入刺至皮肤表层,所述毛细储液单元储存的液体被导入皮肤表层,且使得所述导流体带动所述针刺部的针齿于出针口外竖直回缩至所述套筒内。
8.上述技术方案进一步的,所述导流体包括导流柱及与所述导流柱相连的连接杆,所述连接杆与驱动部相连,所述导流体在所述驱动部的驱动下沿所述导流体的中心轴线往复移动;所述导流柱具有第一端面和第二端面,所述导流柱的中心轴线分别贯穿所述第一端面的中心和所述第二端面的中心,所述基板的另一侧板面固定于所述导流柱的第一端面。
9.更进一步的,所述第一端面的形状和尺寸与所述第二端面的形状和尺寸相同;或,所述第一端面的形状与所述第二端面的形状相同,且所述第一端面的尺寸小于所述第二端面的尺寸;或,所述第一端面的形状与所述第二端面的形状不相同,且所述第一端面的尺寸小于所述第二端面的尺寸。
10.进一步的,所述导流柱的轴向长度大于所述导流柱的第一端面的横截面的长边长度或直径长度。
11.更进一步的,所述导流柱的轴向长度至少是所述导流柱的第一端面的最短边的长度或直径长度的2倍,且所述导流柱的轴向长度大于所述第一端面的最长边的长度或直径长度。
12.进一步的,所述刺凸包括一个基板以及设置在所述基板上的一个或多个针齿,所述基板形成所述针齿入刺的深度限位板,所述基板与所述针齿一体成型;所述针齿为锥形针齿,所述锥形针齿的锥底端与所述基板相连,所述锥形针齿的锥顶端为自由端,所述锥形针齿的高度范围为50μm~1000 μm,所述锥形针齿的锥底端面的直径范围为20μm~500μm;或,所述针齿为塔形针齿,所述塔形针齿包括柱状尾针以及与所述柱状尾针的一端一体成型的锥形顶针,所述柱状尾针的另一端与所述基板固定连接。
13.进一步的,所述套筒为管状筒体,所述套筒具有紧固端、中间连接管和出针端,所述紧固端、中间连接管和出针端依次相连形成供所述导流体往复移动的通道,所述紧固端的中心轴线,以及所述中间连接管的中心轴线分别与所述套筒的中心轴线重合,所述紧固端与外部驱动件可拆卸连接,所述出针端设置有出针口,所述导流体及设置于所述导流体一端的针刺部沿所述套筒的中心轴线安装于所述套筒的中间连接管内,所述针刺部靠近所述出针端,所述导流体于所述中间连接管内往复移动,且所述导流体带动所述针刺部的所述针齿外伸出所述出针口或回缩至所述出针口内。
14.进一步的,所述限位结构设置于所述套筒的中间连接管内和/或所述套筒的紧固端上和/或所述套筒的出针端上,当所述导流体沿所述套筒的中心轴线往复移动时,所述导流体与所述限位结构相抵靠,所述限位结构限制所述导流体在所述套筒的横截面方向上的摆动,以使得所述导流体带动所述针刺部的针齿竖直自所述套筒伸出直至所述针齿入刺至皮肤表层,且使得所述导流体带动所述针刺部的针齿于出针口外竖直回缩至所述套筒内。
15.更进一步的,所述限位结构包括限位孔和/或限位管,所述限位孔具有通孔,当所述导流体沿所述套筒的中心轴线往复移动时,所述导流体与所述通孔相抵靠,所述通孔限制所述导流体在所述套筒的横截面方向上的摆动;所述限位管具有通道,当所述导流体沿所述套筒的中心轴线往复移动时,所述导流体与所述通道相抵靠,所述通道限制所述导流体在所述套筒的横截面方向上的摆动。
16.更进一步的,所述限位结构包括限位支架,所述限位支架设置在所述套筒的一端或内部,所述限位支架包括一个或多个子支架,所述子支架的一边与所述导流体相抵靠,所
述子支架限制所述导流体在所述套筒的横截面方向上的摆动,当所述导流体沿所述套筒的中心轴线往复移动时,所述导流体与所述子支架的一边相抵靠,且所述导流体在所述子支架的抵靠作用下将所述导流体导向至所述套筒的出针口。
17.更进一步的,所述限位结构包括限位挡板,所述限位挡板具有限位板面,所述限位板面所在的平面与所述导流体的中心轴线形成夹角或相互平行,所述导流体沿所述套筒的中心轴线往复移动时,所述导流体与所述限位板面相抵靠,所述限位板面限制所述导流体在所述套筒的横截面方向上的摆动。
18.更进一步的,所述导流柱上设置有所述毛细储液单元,所述毛细储液单元储存的液体被导流至所述针刺部,所述针齿入刺皮肤表层,同时液体随所述针齿被导入皮肤表层;所述毛细储液单元的长度大于所述第一端面的横截面的最长边的长度,且小于50mm。
19.更进一步的,所述导流柱上设置有若干个槽道,所述槽道设置于所述导流柱的外壁和/或所述导流柱的内部,若干个所述槽道共同组成所述毛细储液单元,所述槽道自靠近所述第二端面的导流柱上竖直延伸至所述第一端面,和/或;所述槽道自靠近所述第二端面的导流柱上呈螺旋状延伸至所述第一端面,和/或;所述槽道为设置在所述导流柱外壁上的环状凹槽,若干个所述环状凹槽间隔排列在所述导流柱外壁上;至少有一个所述槽道临时储存有液体,且所述槽道内的液体被导流至所述针刺部的所述针齿上。
20.更进一步的,所述导流柱的外壁上设置有若干个所述槽道,若干个所述槽道组成所述毛细储液单元;或,所述导流柱由若干个平头针丝和/或若干个小柱体组成,若干个所述平头针丝和若干个所述小柱体相邻排列,或若干个所述平头针丝相邻排列,或若干个所述小柱体相邻排列,相邻两个所述平头针丝的排列间隙形成组成所述毛细储液单元的槽道,相邻两个所述小柱体的排列间隙形成组成所述毛细储液单元的槽道,一个所述平头针丝与一个所述小柱体的排列间隙形成组成所述毛细储液单元的槽道。
21.更进一步的,所述导流柱的外壁上设置有储液结构,所述储液结构由一个或多个片状物组成,所述片状物贴附在所述导流柱的外壁上,且与所述导流柱的外壁形成空隙,所述空隙形成所述毛细储液单元,所述毛细储液单元内临时储存有液体,所述液体被导流至所述针刺部的所述针齿上,或;
22.所述储液结构由天然或人造多孔物质切片组成,或;
23.所述储液结构由若干根丝状物组成,所述丝状物包括纤维丝,若干根所述纤维丝之间的空隙,以及所述纤维丝与所述导流柱外壁之间的空隙形成所述毛细储液单元,所述毛细储液单元内临时储存有液体,且所述液体被导流至所述针刺部的所述针齿上;
24.所述纤维丝包括动物毛发、植物纤维丝和化纤丝;
25.所述丝状物还包括金属丝,若干根所述金属丝之间的空隙,以及所述金属丝与所述导流体外壁之间的空隙形成所述毛细储液单元,所述毛细储液单元内临时储存有液体,且所述液体被导流至所述针刺部的所述针齿上。
26.更进一步的,至少有一个所述刺凸的所述基板的一角或一边与所述导流体的外壁边缘基本对齐,以使得设置于所述基板上的所述针齿可自所述导流体上接收液体,或;至少有一个所述刺凸的所述基板设置在所述导流体的一端端面的中部,且所述基板的一角或一边与所述导流体的外壁边缘的距离不超过0.18毫米。
27.更进一步的,其还包括弹性件,所述弹性件的一端与所述套筒相连,另一端与所述
导流体相连,当所述导流体被外力驱动沿所述套筒的中心轴线向所述套筒的出针口方向移动时,所述弹性件发生弹性形变牵引所述导流体回复至初始位置;所述弹性件包括弹簧、硅胶件和橡皮筋。
28.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纹绣装置,其包括上述的通用纹绣针头,及驱动所述通用纹绣针头的导流体运动的外部驱动件;所述外部驱动件包括手动笔杆、电动笔杆和智能臂。
29.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中的一个或多个:
30.1.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通用纹绣针头,所述纹绣针头具有毛细储液单元,且入刺深度可预先准确限定,减少入刺过深发生“晕色”的事故率,且方便临时存储液态色料,并顺畅导流缓释色料,避免操作者纹绣操作中频繁沾色降低效率,也解决了现有纹绣装置下墨不均影响操作影响纹绣质量的问题。
31.2.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纹绣针头在针刺部设置有基板,其可以作为深度限位,预先准确限定入刺深度,避免入刺过深导致色料和血液混合发生变色并蔓延到非需上色区域,提高了上色区域和色彩呈现的准确性。
32.3.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纹绣针头设置有独立于套筒的毛细储液单元,其可以不依赖套筒独立存储色料,毛细储液单元可将色料导流到针刺部,且毛细储液单元在随导流体往复运动时,可将色料缓释至针刺部,避免下色不畅或下色过快;毛细储液单元随导流体往复运动时,突出于套筒且靠近刺凸的端口的最大距差设计,可增加纹绣针头对液态色料的临时存储能力,减少频繁沾色,增加操作效率。
33.4.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纹绣针头在纹绣操作时,纹绣针入刺皮肤的尖端间距稳定、互不触碰,不会发生弹性震荡导致色料飞溅,减少色料污染和清洁频次。
34.5.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纹绣针头无论割线还是扫雾操作,在轴向和径向双向限位结构设计下,可以将色料精准送达皮下目标深度,不仅可以准确控制纹绣形态和边界,而且可以把控每次色料注入的皮层深度,色料被控制在相同的深度,避免部分色料留在较深皮层,导致后期代谢不彻底影响作品美观。
35.6.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所述纹绣针头上设置有基板和限位结构,在使用该线雾两用纹绣针进行扫雾上色或者割线上色时,基板可有效控制破皮深度,限位结构可限制针头的左右晃动,避免色料在非目标区域着色或“晕色”,通过本实用新型所述的结构可以通过轴向和径向的双向限位限制入刺深度,限制针头的左右摆动,提高了上色的精准性,这种结构克服了现有结构中的问题的一个或多个。
36.7.使用本实用新型所述的纹绣针头在纹绣拉划操作时,可以避免入刺偏移导致划线分叉,同时也避免入刺过深发生弯折,进而减少皮肤损伤,提高有效上色效率,缩短修复期降低感染率提高留色率。
37.8.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纹绣针头于针刺部的针齿尾端上设置有基板,该基板形成纹绣针头的深度限位板,使用本实用新型所述的纹绣针头进行纹绣时,下针过程中基板就限定了针齿入刺皮肤的深度,因而本实用新型所述线雾两用纹绣针可以降低现有纹绣技术中对纹绣师经验的依赖,科学控制入刺深度,保证入刺到位。
38.9.应用本实用新型所述的纹绣针完成纹绣后,对破皮的关键部件可进行功能性损毁,减少误伤并杜绝重复使用,提高了工具的安全性和环保性。
附图说明
39.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它附图。
40.图1(a)是现有纹绣工具中的一种一体式纹绣装置的结构分解示意图;图1(b)是图1(a)所示一体式纹绣装置安装后的结构示意图;图1(c)是现有纹绣工具中的一种一体式纹绣装置的使用状态示意图;
41.图2是在一种实施例中使用一体式纹绣装置入刺皮肤的状态示意图;
42.图3是在一种实施例中使用一体式纹绣装置在皮肤上划线的状态示意图;
43.图4是图1(c)所示一体式纹绣装置的侧面结构示意图;
44.图5是在一种实施例中使用一体式纹绣装置在皮肤上划线后针尖折弯的状态示意图;
45.图6(a)是在一种实施例中使用一体式纹绣装置时针丝的针头伸出套筒后针丝针头发生左右晃动的状态示意图;图6(b)是在图6(a)的视角下侧视得到的针丝的针头在套筒前端发生针头前后晃动的状态示意图;
46.图7(a)为在一种实施例中本实用新型所述纹绣针头的结构示意图;图7(b)为一种实施例中本实用新型所述针刺部的结构示意图;图7(c)为另一种实施例中本实用新型所述针刺部的结构示意图;图7(d)为一种实施例中本实用新型所述导流体的结构示意图;
47.图8为在一种实施例中使用本实用新型所述纹绣针头入刺皮肤的剖面示意图;
48.图9为在一种实施例中本实用新型所述纹绣针头的结构示意图;
49.图10(a)为在一种实施例中本实用新型所述针刺部的结构示意图;图10(b)为在一种实施例中本实用新型所述针刺部在一种视角下的截面图;图10(c)为在另一种实施例中本实用新型所述针刺部在一种视角下的截面图;图10(d)为在一种实施例中本实用新型所述针刺部在另一种视角下的截面图;
50.图11(a)为在一种实施例中本实用新型所述纹绣针头的分解结构示意图;图11(b)为在一种视角下本实用新型所述纹绣针头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51.图12(a)是在一种实施例中本实用新型所述纹绣针头的平面结构示意图;图12(b)是在一种实施例中本实用新型所述导流体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52.图13是在一种实施例中使用本实用新型所述纹绣针头吸墨时的使用状态示意图;
53.图14(a)是在一种实施例中本实用新型所述针刺部和导流柱的安装结构示意图;图14(b)是在一种实施例中本实用新型所述基板与导流柱的安装示意图;图14(c)是在另一种实施例中本实用新型所述基板与导流柱的安装示意图;
54.图15是在一种实施例中对使用过的纹绣针头进行损毁的状态示意图;
55.图16(a)是在一种实施例中本实用新型所述纹绣针头的结构示意图;图16(b)是图16(a)中所述针刺部的结构示意图;图16(c)是图16(a)中所述导流体的结构示意图;
56.图17(a)是在一种实施例中所述针刺部在一种视角下的平面结构示意图;图17(b)是在一种实施例中所述导流柱的横截面示意图(也可看做是导流柱的第一端面的平面结构示意图);
57.图18(a)是在一种实施例中所述针刺部装设在所述导流柱的第一端面上的结构示意图;图18(b)是在另一种实施例中所述针刺部装设在所述导流柱的第一端面上的结构示意图;
58.图19是在一种实施例中对使用过的纹绣针头进行损毁的状态示意图;
59.图20(a)是在一种实施例中本实用新型所述纹绣针头的结构示意图;图20(b)是图20(a)中所述的针刺部的截面结构示意图;图20(c)是图20(a) 中的导流体的结构示意图;
60.图21是在一种实施例中本实用新型所述纹绣针头在一种视角下的结构示意图,图中的纹绣针头具有套筒;
61.图22是在图21的基础上去掉套筒出针端的结构示意图;
62.图23是在一种实施例中本实用新型所述套筒的结构示意图;
63.图24(a)-图24(c)分别为在一种实施例中的纹绣针头的结构示意图;图24(d)是图24(c)中所示的纹绣针头的出针端的立体图;图24(e)为在一种实施例中的纹绣针头的结构示意图;
64.图25是在一种实施例中本实用新型所述纹绣针头的结构示意图;
65.图26是在另一种实施例中本实用新型所述纹绣针头的结构示意图;
66.图27是在又一种实施例中本实用新型所述纹绣针头的结构示意图;
67.图28是在再一种实施例中本实用新型所述纹绣针头的结构示意图;
68.图29是在一种实施例中本实用新型所述纹绣针头的结构示意图;
69.图30是在另一种实施例中本实用新型所述纹绣针头的结构示意图;
70.图31是在又一种实施例中本实用新型所述纹绣针头的结构示意图;
71.图32(a)是在再一种实施例中本实用新型所述导流柱伸出套筒出针口的结构示意图;图32(b)是人手拿握纹绣针头入刺皮肤时的使用状态示意图;
72.图33是在一种实施例中使用本实用新型所述纹绣针头入刺皮肤时的使用状态示意图。
73.其中,100-纹绣针头;
74.110-导流体;111-导流柱;1111-第一端面;1112-第二端面;112-连接杆;113-平头针丝;114-小柱体;115-槽道;
75.120-毛细储液单元;
76.130-储液结构;131-纤维丝;
77.140-针刺部;141-刺凸;1411-基板;1412-针齿;
78.150-套筒;151-紧固端;152-中间连接管;153-出针端;1531-出针口;
79.160-限位结构;161-限位孔;162-限位管;163-限位挡板;164-限位支架;
80.170-弹性件;
81.200-纹绣笔杆;201-传动芯轴;
82.300-墨。
具体实施方式
83.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
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84.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者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85.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86.下面结合附图与实施例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要旨。
87.实施例1:
88.为在皮肤上获得高效、精准的上色,尤其在需要获得块状或条状的上色时,现有纹绣装置主要是将单根或多根一端磨尖的金属针丝固定到针柄上,套上弹簧后穿置于套筒中,形成一种一体式纹绣装置,这种一体式纹绣装置,通过套筒一端固定到纹绣笔杆上,在动力传动下,针柄带动针丝,沿着套筒的中心轴线做往复运动,完成破皮上色操作,操作完成后可一体式从纹绣笔杆上取下整体抛弃。采取这种一体式纹绣装置,一般常用上色手法有:1、割线上色,即单排针丝形成纵列,前后依次破皮反复拉划皮肤,可获得条状的上色;2、扫雾上色,即单排针丝形成横列,同时并排运动,反复扫擦破皮皮肤,可获得块状的上色。
89.但使用这种一体式纹绣装置在纹绣上色过程中,无论是割线还是扫雾上色,常常产生弹簧形变卡顿,拉升或者回弹不畅,导致针丝突出壳体过长,而发生入刺过深的安全问题。这种一体式纹绣装置在纹绣上色过程中还容易发生针丝与针丝之间的弹性震荡,导致色料飞溅影响操作;也容易发生入刺过深,色料在皮下扩散到目标区以外,导致色料变蓝数年残留,即纹绣中的“晕色”事故;还容易发生针尖弯折,增加皮肤损伤,导致上色慢、操作久、修复期延长,从而感染率增加、留色率降低的问题。且现有纹绣工具的这种一体式纹绣装置在使用后不容易被毁损,在拆卸和抛弃过程中易误伤他人,产生接触污染,甚至被重复使用,产生血液疾病传播风险。
90.使用现有纹绣工具的这种一体式纹绣装置时,通常是在电动纹绣笔启动的情况下,操作者通过肉眼观察,高速运动的单排针尖形成的拖影,目测拖影突出于护针帽的长度,再靠手工调节纹绣笔的螺距,进而调节出针长短,这种方法全凭人为主观判断误差较大,出针长度不准确;而且在运动中预先调好的长短,也可能随着机械震动产生一定的松动和变化,导致出针不稳定,操作的时容易产生上色和安全问题,即针尖在护针帽内径向往复的高速运动时,容易发生入刺过深或左右晃动,把色料着色到目标上色区以外,进而导致如下问题:1、入刺过深,色料在皮下扩散到目标上色区以外,导致色料数年不能彻底代谢,即纹绣行业中所谓的“晕色”事故;2、容易发生针尖弯折,增加皮肤损伤,导致上色慢、操作久、修复期延长,从而感染率增加、留色率降低的问题;3、单排针高速径向往复运动时,会发生左右晃动,会导致上色不精准,导致纹绣出来的作品跑型,进而引发客诉。
91.下面结合附图说明现有纹绣工具(一体式纹绣装置)的不足:
92.现有纹绣工具中的一体式纹绣装置靠近针尖部处没有入刺深度限位装置,不能预先准确固定出针长短。如图1(a)所示,为现有纹绣工具中的一种一体式纹绣装置01,这种一体式纹绣装置01包括一端磨尖的单排金属针丝011、护针帽012、电动纹绣笔杆013;如图1(b)所示,针尖部即单根金属针丝011的磨尖一端突出于护针帽012的部位,即为出针长度,且记为c011。
93.现有纹绣工具的出针长短和入刺深度全部依靠操作者,凭借主观经验临时把控。如图1(c)所示,调节出针长短时是依靠调节纹绣笔013的螺距 w,通过肉眼判断针尖和护针帽012一端的高度差c011来控制出针长短的:如果在关机状态下,调节针尖突出于护针帽012的高度差,当电动纹绣笔通电工作后,针丝在套筒内沿着l轴做往复运动时,事先调节好的高度差 c011会发生数毫米的误差;若在开机状态下调节,针尖突出于护针帽012 的高度差,则由于针丝在套筒内沿着l轴做往复运动时速度较快,肉眼只能看到针尖高速运动下的拖影ty,凭借经验判断拖影ty和护针帽012一端的高度差,同样会产生较大的误差;另外如果出针过短,会影响操作者的视线,影响精细化上色,如果出针过长,则容易导致破皮过深,发生针尖弯折或“晕色事故”。
94.如图2所示,记皮肤剖面为h,记皮下血管为g,利用现有纹绣工具的一体式纹绣装置01入刺皮肤时,操作者拿握电动纹绣笔杆013,将针尖部沿箭头a方向入刺至皮肤上色,针尖入刺到皮下位置如图所示c、d、e 点的深度不一,容易刺破达皮下较深处的血管网络,导致“晕色”事故。
95.如图3所示,当使用一体式纹绣装置01在表皮p上做扫雾上色,即多个针丝011形成横列,按箭头e方向同时并排运动,反复扫擦破皮皮肤,如图4会导致针丝111在护针帽012的部位,发生偏移,导致所述护针帽 012里的色料分布不均,导致有时下色不畅、有时下色过快。
96.如图5所示,图示了一种现有纹绣工具的单针装置01,使用其在表皮 p上做割线上色,即单排针丝011形成纵列,按箭头m方向,前后依次破皮反复拉划操作,会受到皮肤的阻力作用,针丝的针尖部会发生较大的弯曲s,针尖之间的间距加大,导致针丝之间有限的色料,下色过快;由于每次操作的力度大小有差、每个针丝的粗细也有误差,丝会发生不同程度的弯曲,导致下墨不均。
97.现有纹绣装置中用以入刺皮肤的纹绣针的高度一般在50-400微米,但其依赖套筒存储液态色料,当纹绣针在往复运动入刺皮肤时,突出于套筒较远距离的时候,套筒里的色料距离皮肤较远,会导致下色不畅。
98.继续参见图6(a),现有一体式纹绣装置01在电动纹绣笔杆013开机启动后,即动力源启动的情况下,一端磨尖的单排金属针丝011沿护针帽012 轴向y做往复运动,由于缺乏径向限位装置,所述单排金属针丝011在护针帽012外,会如箭头l方向,发生左右摆动,影响上色的准确位置。如图6(b)所示,在图6(a)的基础上从另一角度,即侧面观察,所述单排金属针丝011在护针帽012内,会如图示箭头m方向,发生左右(侧视视角中箭头m方向为左右摆动,相较图6(a)中的箭头l方向,箭头m方向也可理解为是前后摆动)摆动,影响上色的准确位置。
99.现有纹绣工具的这种一体式纹绣装置,由于其结构和金属材质的特点,使用后拆
卸的过程中,容易误伤操作人员,且也不容易被毁损,在抛弃过程中更易误伤他人,产生接触污染,甚至被重复使用,产生血液疾病传播风险。
100.科学数据表明,人的面部表皮平均厚度为0.2-1.0mm,眉部表皮平均厚度为0.5mm,眼睑表皮平均厚度0.33mm,一张常规80g a4纸的厚度为 0.11mm,即人面部表皮较薄的表皮厚度大约为2-3张常规a4纸的厚度。通过现有的一体式纹绣装置在这种厚度上入刺是很难根据主观经验来控制入刺深度的。发明人对大量案例进行分析后发现,纹绣行业中“晕色”事故频发,就是由于现有纹绣工具的一体式纹绣装置缺乏入刺深度限制,操作者仅靠主观判断产生较大的人为误差。因此,纹绣的入刺深度,应当根据不同操作部位的表皮层厚度来预先固定控制,以减少出血率来防止“晕色”发生。
101.发明人根据行业数据积累和实验分析,人的眉部皮肤入刺0.05-1.0mm 深度的平均留色时间为3个月至10年,入刺越深留色越久,入刺深度超过1.0mm,平均留色期则超过10年,目前纹眉市场的主流需求是半永久纹绣,半永久纹绣是指1-2年的留色期,入刺皮肤的深度应控制在 0.3-0.6mm范围之内,即大约为2-4张常规80ga4纸的厚度。
102.为了验证现有纹绣工具中的一体式纹绣装置的入刺深度与留色期的关系,发明人进行了如下验证实验:
103.选用现有纹绣工具一体式纹绣装置中的常用型号(即针丝直径0.30mm 针尖长3mm的一体式纹绣装置)对相同规格的仿真人硅胶皮经行点刺实验,针尖离开所述硅胶皮的平均高度为5mm,平均速度为每秒2次,平均入刺深度0.7mm需要约0.06千克力,平均入刺深度0.3mm需要约0.04千克力,即相差0.02千克力入刺深度就可以发生0.4mm的误差,区别0.02千克力的差别,相当于区别大约4-5张常规a4纸的重量,这种精度靠人工经验主观很难把控,以眉毛部位为例,入刺深度0.3-0.6mm范围内可获得留色期1-2年,仅0.02千克力的力度误差,就会入刺过深导致留色期过长,不符合目前纹眉市场留色1-2年的主流需求易引发客怨。
104.由上可知,现有纹绣工具中的一体式纹绣装置的入刺深度无法得到精确控制,易引发“晕色”事故,且入刺深度与色素的留色期息息相关,入刺深度不一且深度不可控无疑会影响纹绣效果。
105.因此,为了解决现有纹绣装置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旨在提供一种一体线式可预先准确限定的单排纹绣针头,该纹绣针头可割线、扫雾、点刺多用,不仅可以防止针丝震荡喷色,也可限制入刺过深,发生“晕色”,还可减少针尖弯折,减少皮肤损伤,增加上色的均匀度和有效上色率,从而提高纹绣效率和良率,同时增加纹绣工具用后易损毁设计,防止重复使用和抛弃污染。
106.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所述纹绣针头的限位作用进行说明:
107.在一种实施例中,如图25所示,所述纹绣针头100具有导流体110,可于导流体110的连接杆上连接弹性件170(所述弹性件170可以是弹簧) 的一端,在将弹性件170的另一端与套筒连接,将导流体穿设于套筒150 内部,所述套筒150一端设有螺口紧固结构,可连接到带相应紧固结构的电动纹刺笔杆200上,所述导流体110的连接杆112可与电动纹刺笔杆200 的传动芯轴201可拆卸连接。
108.如图26所示,在动力驱动和所述弹性件170发生弹性形变的共同作用下,所述导流体110可沿着套筒150轴向做往复运动。其上设置的限位结构160,在一种情况下,限位结构
160可以包含限位孔161,该限位孔 161可以是方孔状,该限位孔161置于套筒150的一端靠近刺凸141。在另一种情况下,限位结构160包含的限位孔161可以为圆孔状,置于套筒 150内部且靠近连接杆112,当所述导流体110沿着套筒150轴向做往复运动时,一个所述限位孔161对所述导流体110形成抵靠,限定其发生径向摆动,形成径向限位x1;另一个所述限位孔161,对所述导流体110形成抵靠,限定其发生径向摆动,形成径向限位x2;所述x1、x2两点一线,在径向限位x1、x2的控制下,所述导流体110沿着套筒150轴向做往复运动时,运动轨迹在同一直线t上。
109.在另一种实施例中,参见图27,所述导流体110的连接杆上可以设置有弹性件170,所述弹性件170可以为弹簧,可将导流体110的连接杆112 与弹簧的一端相连,套筒(或与套筒固定连接的部件)与弹簧的另一端相连,然后通过外力驱动使得弹簧发生弹性形变,所述导流体110沿着套筒 150轴向向出针端运动时,在弹性形变力作用下复位,从而在所述套筒150 内,形成往复运动。所述套筒150一端可以设有螺口紧固结构,可连接到电动纹刺笔杆200上;所述导流体110的连接杆112可与电动纹刺笔杆200 的传动芯轴201可拆卸连接。
110.在又一种实施例中,参见图28,所述导流体110套设弹性件170,所述弹性件170可以为弹簧,所述导流体110穿设于套筒150内部,所述套筒150一端设螺口紧固结构ka,其可连接到带相应紧固结构ka1的电动纹刺笔杆200上,所述导流体110的连接杆112可与电动纹刺笔杆200的传动芯轴201可拆卸连接。
111.如图29所示,在动力驱动和所述弹性件170发生弹性形变的共同作用下,所述导流体110可沿着套筒150轴向做往复运动。在一种情况下,限位结构160可以包括三面挡板(见图10中套筒的出针口处形成有3面挡板),其置于套筒150的一端向外延伸,在所述导流体110沿着套筒150 轴向做往复运动时,所述限位结构160的挡板内壁与所述导流体110形成抵靠,限定其发生径向摆动,从而减少针刺部140入刺皮肤的径向误差,形成径向限位x2,所述导流体110沿着套筒150轴向做往复运动时,运动轨迹在同一直线l2上。
112.如图30所示,其示出了一种纹绣针100,图中所述导流体110包括连接杆112,所述连接杆112可连接电动纹绣笔杆,使得导流体110穿置于套筒150中,所述套筒150的紧固端151可连接电动纹绣笔杆。在动力驱动下,所述导流体110可沿着套筒150的轴向做往复运动;限位结构160 置于套筒150的出针端153处,所述限位结构160包括多个限位挡板,图中示出了3个限位挡板(163-1、163-2和163-3),由于视图视角的原因,其中有一个限位挡板在该视图中被导流体挡住了,3个限位挡板可以在出针口1531处呈120度夹角三角状排布。在所述导流体110沿着套筒150的轴向做往复运动时,所述3个限位挡板对所述导流体110形成抵靠,限定所述导流体110的径向摆动,形成径向限位x3,在所述3个限位挡板的限制下,所述导流体110沿着套筒150轴向做往复运动时,运动轨迹在同一直线l3上。
113.参见图13,所述纹绣针头100蘸取色料(本文所述的色料、墨均代指可以对皮肤着色的染料)时,其上设有的毛细储液单元120利用毛细原理将色料吸起,并经行临时存储,色料沿着毛细储液单元120的槽道上升,形成色料液柱的高度为记为g300。根据发明人数据收集与分析,常温下现有纹绣色料的密度大约为0.7-1.3 1g/ml,常温下色料液体的表面张力接近于水的表面张力大约是72mn/m;毛细公式:毛细液柱上升高度h=2*表面张力系数*cosθ/(液体密度*重力加速度g*毛细管半径r),θ为液面与毛细管壁的交角,所设的毛细储液单元120的槽道半径(或槽道深度和/或宽度)对应于毛细公式中毛细管半径r;根据发明人的
实验测试和毛细公式验证,毛细储液单元120的槽道半径(或槽道深度和/或宽度)越小,g300数值越大。即所述毛细储液单元120的槽道115越细,所述的色料液柱就可以被吸起越高,携带的的色料越多,不需要反复沾色,利于连续操作提高效率。本实施例中例举的纹绣针头100的导流体110采取塑料材质,以现有主流生产工艺的精度,所述毛细储液单元120的槽道半径可以精确到0.1mm左右,则色料液柱的高度g300可超过100mm。
114.参见图32(a),当图示的弹性件170被压缩后,导流体110可突出于套筒150的近刺凸一端的部分可记为111-1,所述111-1的最大长度记为 h111-1。
115.继续参见图32(a),根据发明人的实验测试和毛细公式验证,毛细储液单元120的长度越长,纹绣工具临时存储色料的量越大,为获得较好的导流缓释效果,毛细储液单元120的长度大于导流体110的第一端面1111 的横截面的最长边的长度。
116.根据毛细原理,虽然色料液柱的高度g300可超过100mm,但是,毛细储液单元120的长度并不宜设置为100mm,因为,在纹绣操作过程中,常需用到多种色彩来完成一个作品的操作,因此需要清理纹绣工具上残存的色料,再蘸取另一种颜色的色料继续操作,如图32(a)所示,导流体110 突出于套筒150的出针口1531部分,更有利于彻底清洁,所以,用于临时存储色料的毛细储液单元120的长度l120不大于h111-1。
117.另外,如图32(b),根据操作者手握纹绣工具的常规方式,以及人手部的常规尺寸的测算,手抵触纹绣工具的最低位置k距刺凸141的距离l10 不大于50mm,更有利于操作者拿握纹绣工具的稳定性,所以本实施例所述的111-1的长度不大于50mm,即h111-1≤50mm。
118.综上所述,毛细储液单元120的长度l120大于导流体110的第一端面1111的横截面的最长边的长度,且,横截面最大边长l1111,且不大于 50mm,即l1111《l120≤50mm。
119.如图33所示,记皮肤剖面为h,皮下血管为g,图示了一种入刺深度可预先准确限定的一体式纹绣针头100,在动力驱动和所述弹性件170发生弹性形变的共同作用下,所述导流体110沿着套筒150轴向做往复运动,反复点刺皮肤上色时,无论所述导流体110突出于所述套筒150的长度是多少,预先固定入刺长度的4尖齿a、b、c、d入刺到皮下,如图所示1、 2、3点深度可控并且一致,安装所述针齿的基板1411接触皮肤形成阻挡,限定了入刺深度,可防止入刺过深刺破皮下血管,若皮肤阻力过大,尖端所受力矩过大易发生弯折。
120.下面结合图7(a)-7(d)对本实用新型所述纹绣针头的具体结构进行说明:
121.如图7(a)所示,为一种单排入刺深度可预先准确限定的纹绣针头100,设有针刺部140和导流体110。如图7(b)所示,在一种实施例中,所述针刺部140包括一个刺凸141,一个所述刺凸141可包含预先固定入刺长度的4个针齿1412,以及安装所述针齿1412的一个基板1411,所述基板1411 形成入刺的深度限位,所述针齿1412与所述基板1411一体成型。如图7(c) 所示,在另一种实施例中,所述针刺部140包括4个刺凸141,一个所述刺凸141可包含预先固定入刺长度的1个针齿1412,以及安装所述针齿1412 的1个基板1411,所述基板1411形成入刺的深度限位,所述针齿1412与所述基板1411一体成型。
122.如图7(d)所示,所述导流体110为条状物,包括导流柱111和连接杆 112,所述导流柱111为一段上下等大的柱状体,所述导流柱111和连接杆112组合固定成一体,所述导流柱111与刺凸141固定连接,所述连接杆112可与纹绣笔杆连接操作,操作者也可直接拿握连接杆进行操作。
123.如图8所示,为在一种实施例中使用本实用新型所述纹绣针头入刺皮肤的剖面示
意图,其包括单排入刺深度可预先准确限定的纹绣针头100,入刺皮肤p上色时,所述基板1411形成入刺的深度限位下,每次入刺皮肤的深度f1、f2、f3可控制在同样深度。
124.实施例2:
125.参见图9,图9中的纹绣针头包括针刺部140、导流体110,以及设置在导流体110外壁上的毛细储液单元120。继续参见图10(a),图中的刺凸141包含预先固定入刺长度的4个针齿1412,以及安装所述针齿1412 的1个基板,如图所述针齿1412为锥形,所述基板1411与所述针齿a、 b、c、d一体成型,所述基板1411形成入刺的深度限位。继续参见图10(b),图中的刺凸141包含预先固定入刺长度的4个针齿1412,以及安装所述针齿1412的4个基板。继续参见图10(c),为在一种实施例中的针刺部的截面图,4个针齿a、b、c、d等高且等间距排列,针齿a、b间的中心间距为d1,针齿b、c间的中心间距为d2,针齿c、d间的中心间距为d3, d1=d2=d3。
126.图10(d)为在一种实施例中所述刺凸所在基板短边的截面图,参见图 10(d),所述刺凸上任意1个针齿底部直径为d4,高度为h4,经发明人反复实验,为获得更好色料导流效果,20μm≤d4≤500μm,50μm≤h4≤ 1000μm,且d4《h4。
127.继续参见图10(d),在一种实施例中,本实用新型所述基板1411可以是任意多边形,所述针齿1412设置在基板1411的一侧板面上,为获得更好色料导流效果,记所述基板1411的最小边长为d1411,当d1411》d4 时,可以获得更好色料导流效果,使得色料可以自较粗的导流柱111上流至基板1411,再由基板导流至针齿1412上。
128.如图11(a)所示,所述导流体110为条状物,包括导流柱111和连接杆112,所述导流柱111靠近刺凸141,其为一段上下等大的方柱体,导流柱 111和连接杆112固定连接,所述导流柱111可与刺凸141的基板1411粘贴固定。
129.如图11(b)所示,所述导流体110外壁设有若干条槽道c1、c2、c3
……ꢀ
cn,所述若干条槽道115的毛细储液空间构成毛细储液单元120,所述若干条槽道c1、c2、c3
……
cn,均可将色料导向所述刺凸141方向如图11(b) 中的箭头所示。
130.如图12(a)和图12(b)所示,所述刺凸141所设基板1411的短边长度记为d1411,所述导流体110的导流柱111的高度为g111,导流柱111的第一端面1111的最短边长为d1111,经发明人反复实验,为具有一定的刚性, 180
μm
≤d1111≤1800μm,为获得更好色料导流效果d1111≥d1411,本实施例为了获得更多的带墨量,且可持续缓释供墨则g111》2
×
d1111,即所述导导流柱111的高度g111大于2倍的所述导流体110近刺凸141的最短边长d1111。当然,所述刺凸141所在基板1411的横截面可为任意多边形,比如三角形、四边形、五边形等规则或不规则多边形,若基板1411的形状为多边形时,所述导流柱111的轴向长度至少是所述导流柱111的第一端面 1111的最短边的长度的2倍,且所述导流柱111的轴向长度大于所述第一端面1111的最长边的长度。
131.如图14(a)所示,刺凸141可粘贴在导流柱的第一端面1111上,得到如图14(b)、14(c)所示的结构图,为获得更好色料导流效果,本实施例所述刺凸141所在基板1411的至少一边(y1、y2)和所述导流体110的第一端面1111的外壁边缘对齐(或无限接近)。
132.在一种实施例中,至少有一个所述刺凸141的所述基板1411设置在所述导流体110的一端端面的中部,且所述基板的一角或一边与所述导流体的外壁边缘的距离不超过0.18毫米。即在一种情况下,基板可以居中设置在第一端面上,但为了获得更好的导流效果,基
板的一角或一边与所述导流体的外壁边缘的距离不超过0.18毫米。
133.如图15所示,本实施例所述的纹绣针头100,其导流体110和刺凸 141具有黏贴缝隙,在使用完毕后,可用利器分离导流体110和刺凸141,对使用后的纹绣针头100做出功能性损毁。
134.实施例3:
135.在一种实施例中,如图16(a)所示,为一种单排入刺深度可预先准确限定的纹绣针头100,其包括刺凸141,导流体110和毛细储液单元120。
136.如图16(b)所示,所述刺凸141包括预先固定入刺长度的3针齿,以及安装所述针齿1412的一个基板1411,所述3针齿可以为塔形也可为锥形,图示为锥形,所述基板1411与3尖齿针齿一体成型,所述基板1411 形成入刺的深度限位。
137.如图16(c)所示,所述导流体110为条状物,包括导流柱111和连接杆112,所述导流柱111靠近刺凸141,其为一段上下等大的柱状体,所述导流柱111包含12根切平的金属丝(图示的金属丝仅是示意性的展示了所述导流柱的一种结构形式,所述的金属丝也可以指代为平头针丝113 或小柱体114)c1、c2、c3
……
c12,所述金属丝c1、c2、c3
……
c12,相邻而非固定连接,之间的缝隙具有毛细作用形成毛细储液单元120,所述导流柱111和连接杆112固定焊接。
138.如图17(a)和图17(b)所示,为获得更好色料导流效果,所述基板 1411的横截面的长边l1411,小于或等于导流柱111的第一端面1111的长边l111,即l1411≤l111;所述基板1411的横截面的短边d1411小于或等于导流柱111的第一端面1111的短边d1111。
139.如图18(a)、18(b)所示,刺凸141的基板1411其中一长边p1与所述导流柱111外壁边缘对齐(无限接近)。或如图18(b)所示,刺凸141 的基板1411的两长边m1、m2与所述导流柱111外壁边缘对齐(无限接近)。
140.如图19所示,本实施例所述的纹绣针头100,其导流体110和刺凸 141焊接固定,刺凸141采用单晶硅材质,使用完毕后可用利器敲断所述的针齿,对所述的纹绣针头做出功能性损毁。
141.实施例4:
142.在一种实施例中,如图20(a)所示,为一种单排入刺深度可预先准确限定的纹绣针头100,设有刺凸141,导流体110和毛细储液单元120,所述导流体110与刺凸141连接固定。如图20(b)所示,所述刺凸141包括,预先固定入刺长度的4针齿,以及安装所述针齿的基板1411,所述4 针齿为塔形,所述基板1411与4针齿一体成型,所述基板1411形成入刺的深度限位。如图20(c)所示,在一种实施例中,所述导流体110为条状物,包括导流柱111和连接杆112,所述导流柱111近刺凸141为一段柱体,所述导流柱111外壁或一侧贴附纤维状物质,纤维状物质本体的空隙,以及所述纤维状物质本体与所述导流柱111外壁之间的空隙,形成毛细储液单元120。
143.实施例5:
144.继续参见图7(a)至图7(d),在一种实施例中,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纹绣针头100,其大体可以包括导流体110以及设置于所述导流体110一端的针刺部140,所述针刺部140包括至少一个刺凸141,所述刺凸141包括基板1411和针齿1412,所述针齿1412固定于所述基板1411的一侧板面上,所述针齿1412的中心轴线与所述基板1411的板面相垂直,在下
针入刺时,该基板1411可以形成下针的深度限位,基板1411与皮肤相贴,以此限制针齿1412的刺入深度。图7(b)中示出的针刺部包括一个刺凸141,该刺凸141 包括一个基板1411和设置在该基板1411上的4个针齿1412。图7(c)中示出的针刺部包括四个刺凸141,每个刺凸141包括一个基板1411和设置在该基板1411上的一个针齿1412(或多个针齿,图示中基板上设置一个针齿)。所述导流体110为柱状导流体110,所述基板1411的另一侧板面固定于所述柱状导流体110的一端,所述柱状导流体110的中心轴线与所述针齿1412 的中心轴线相平行。这样的结构类似钢笔,导流体110类似笔杆,针刺部 140类似笔头,竖直下笔保证下针位置不偏移、不打滑、不造成多余创口。
145.继续参见图7(a)至图7(d),在一种实施例中,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导流体110可以包括导流柱111及与所述导流柱111相连的连接杆112,即将导流体110分为两个部分,一部分导流,另一部分连接驱动,所述连接杆112 与驱动部相连,所述导流体110在所述驱动部的驱动下沿所述导流体110 的中心轴线往复移动。在一种情况下,所述的驱动部可以是电动笔杆,即将导流体110的连接杆112直接与电动笔杆相连(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非固定连接(包含抵接、挂接、触接)),电动笔杆直接驱动导流体110运动。在另一种情况下,所述的驱动部可以是弹性件170,比如弹簧,将导流体110的连接杆112与弹簧的一端相连,套筒(或与套筒固定连接的部件) 与弹簧的另一端相连,然后通过外力驱动使得弹簧发生弹性形变,所述导流体110沿着套筒150轴向向出针端运动时,在弹性形变力作用下复位,从而在所述套筒150内,形成往复运动。在另一种情况下,操作者也可直接拿握连接杆112直接进行纹绣操作。
146.为了适应不同的纹绣花样及纹绣位置,本实施例提供一种刺凸141,可参见图7(b),所述刺凸141可以包括一个基板1411以及设置在所述基板1411 上的4个针齿1412,所述基板1411形成所述针齿1412入刺的深度限位板,所述基板1411与所述针齿1412可以一体成型也可以分体式固定连接,相对而言基板1411与针齿1412一体成型连接能够增强针齿1412的连接强度及稳定性,下针入刺过程中针齿1412的安全性更高,更适宜高频的入刺过程。
147.下面将结合图5和图8说明本实用新型所述纹绣针头相对现有一体式纹绣装置的优越性:
148.见图5,当单一体式纹绣装置1000入刺皮肤反复扫雾上色时,所述单一体式纹绣装置1000的每根针丝遇到的阻力不同,针尖m会发生不同程度的弯折,针丝间距也会发生改变。再参见图8,当使用本实用新型所述的纹绣针头进行反复扫雾上色或者拉划点刺等操作时,针齿入刺皮肤的深度通过基板1411可控,各个针齿间不会发生挤压或者弹性形变,在使用过程中可以保持各个针齿不相影响,控制入刺深度,不弯折,因此,本实用新型所述纹绣针头无论从使用效果上还是结构设计上均优越于现有一体式纹绣装置。
149.实施例6:
150.继续参见图9,在一种实施例中,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导流柱111可以具有第一端面1111和第二端面1112,所述导流柱111的中心轴线分别贯穿所述第一端面1111的中心和所述第二端面1112的中心,所述导流柱111可以是任意柱状体,比如圆柱体、四方柱体、类锥状柱体或称为圆台、异形柱体等。所述基板1411的一侧板面固定于所述导流柱111的第一端面1111(基板可与第一端面粘贴固定),所述导流柱111的第二端面1112上固定连接或可拆卸
连接有连接杆112,该连接杆112可以是柱状体也可以是其他形状,其主要用于连接导流柱111和驱动部。
151.在一种实施例中,本实用新型所述导流柱111的形状可以是任意的,其只需满足以下任意一个条件即可:
152.条件1:所述第一端面1111的形状和尺寸与所述第二端面1112的形状和尺寸相同;
153.条件2:所述第一端面1111的形状与所述第二端面1112的形状相同,且所述第一端面1111的尺寸小于所述第二端面1112的尺寸;
154.条件3:所述第一端面1111的形状与所述第二端面1112的形状不相同,且所述第一端面1111的尺寸小于所述第二端面1112的尺寸。
155.结合上述3个条件可以看出,其实导流体110的最基本的特征即是一个柱状体,其能够满足在竖直状态下的导流、引流即可,至于形状则是任意的,可根据用户需求自行设计使用,附图中主要体现的是形状是柱体状和类锥状,仅在于说明导流体的结构,不可理解为对导流体形状的限制。
156.在一种实施例中,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导流柱111的轴向长度大于所述导流柱111的第一端面1111的横截面的长边长度或直径长度。即本实用新型所述导流柱111最好是细长型的柱体结构。
157.在一种实施例中,所述导流柱111的轴向长度至少是所述导流柱111 的第一端面1111的最短边的长度或直径长度的2倍,且所述导流柱111的轴向长度大于所述第一端面1111的最长边的长度或直径长度。满足这一长径比则进一步规范了导流体110的外形比例,竖直状态下细长的导流体110 具有良好的导流及储液作用。
158.实施例7:
159.纹绣过程中需要将纹绣用墨300(或称染料)通过纹绣工具导入到皮肤浅表层,现有的纹绣工具每次浸润墨300后吸附的墨300不多,在高频次的入刺过程中,纹绣工具上的墨量达不到一个阶段入刺过程中的墨量,导致纹绣下针的空针率较高。为了改善现有纹绣工具的上述缺点,本实用新型提出的纹绣针头对导流体110进行了改进,以满足纹绣过程中的吸墨量。
160.下面具体说明本实用新型所述导流体110的结构:
161.参见图11(a)、11(b)和图12(a)、12(b),以及图13,于本实用新型所述导流柱111上设置毛细储液单元120,所述毛细储液单元120 反重力吸附液体后临时储存液体,液体(在重力作用下或其它力的作用下) 被导流至所述针刺部140,所述针齿1412入刺皮肤表层,同时液体随所述针齿1412被导入皮肤表层。这种毛细储液单元120可以临时储墨300,将导流体110浸润于墨瓶中,导流体110上的毛细储液单元120会吸附墨汁,且对吸附的墨汁进行临时存储,当导流体110带着针刺部140的针齿1412 入刺皮肤时,毛细储液单元120内储存的墨300会逐渐被导流至针齿1412 尖端,本实用新型通过毛细储液单元120实现了导流体110的逐步输墨,保障了持续供墨,降低了空针率。
162.由上述可见,纹绣针头在用于纹绣过程中是需要透皮的,因此,已被使用过的纹绣针头是需要被损毁掉的,以防止二次利用后引起病菌微生物的传播,而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纹绣针头也已考虑到这个问题。因此,见图 15和图19,可以将纹绣针头的针齿1412毁掉也可将纹绣针头的针刺部140 直接毁掉,如此一来剩余的导流柱111还可进一步重复使用。
163.请继续参见图11(b),在一种实施例中,本实用新型所述导流柱111上设置有若干个槽道115,所述槽道115沿所述导流体110的轴向方向设置于所述导流柱111的外壁和/或所述导流柱111的内部,若干个所述槽道115 共同组成所述毛细储液单元120。毛细储液单元120主要是为了持续向针齿 1412尖端供墨300,因此,至少有一个所述槽道115临时储存有液体,且所述槽道115内的液体在重力作用下能被导流至所述针刺部140的所述针齿1412上。本实施例所述的槽道115可以通过蚀刻、切割、刻磨或者注塑等方法于导流体110外壁一体成型。
164.在一种实施例中,本实用新型所述导流柱111的外壁上设置有若干个所述槽道115,若干个所述槽道115组成所述毛细储液单元120。本实施例所述的槽道115可以是外接至导流柱111的针丝或针管等可以形成间隙的物体。
165.继续参见图16(a)至图16(c),在一种实施例中,本实用新型所述导流柱111可以由若干个平头针丝113和/或若干个小柱体114组成,若干个所述平头针丝113和若干个所述小柱体114相邻排列,或若干个所述平头针丝 113相邻排列,或若干个所述小柱体114相邻排列,相邻两个所述平头针丝 113的排列间隙形成组成所述毛细储液单元120的槽道115,相邻两个所述小柱体114的排列间隙形成组成所述毛细储液单元120的槽道115,一个所述平头针丝113与一个所述小柱体114的排列间隙形成组成所述毛细储液单元120的槽道115。本实施例所述的针丝或小柱体114可以是实心的也可以是空心的,可以通过拼接形成的缝隙形成毛细作用,也可以在此基础上通过空心针丝或空心小柱体114的管道形成辅助毛细作用。
166.实施例8:
167.继续参见图20(a),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毛细储液单元120还可以通过外部贴附实现,本实施例提供一种储液结构130,所述储液结构130由一个或多个片状物组成,所述片状物贴附在所述导流柱111的外壁上,且与所述导流柱111的外壁形成空隙,所述空隙形成所述毛细储液单元120,所述毛细储液单元120内临时储存有液体,所述液体被导流至所述针刺部140的所述针齿1412上。
168.在一种实施例中,所述储液结构130由天然或人造多孔物质切片组成。
169.在另一种实施例中,所述储液结构130由若干根丝状物组成,所述丝状物包括纤维丝131,若干根所述纤维丝131之间的空隙,以及所述纤维丝 131与所述导流柱111外壁之间的空隙形成所述毛细储液单元120,所述毛细储液单元120内临时储存有液体,且所述液体被导流至所述针刺部140 的所述针齿1412上。
170.在一种实施例中,所述纤维丝131可以包括动物毛发、植物纤维丝131 和化纤丝等。
171.在一种实施例中,所述丝状物还可以包括金属丝,若干根所述金属丝之间的空隙,以及所述金属丝与所述导流体110外壁之间的空隙形成所述毛细储液单元120,所述毛细储液单元120内临时储存有液体,且所述液体被导流至所述针刺部140的所述针齿1412上。
172.在一种实施例中,储液结构130的贴附位置及贴附面积可以根据储液结构130的单位储墨量、导流体110的目标储墨量进行决定,有需要还可根据用墨量对储液结构130的层数、面积等进行自定义修改。
173.实施例9:
174.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纹绣针头作为一种纹绣工具可以将纹绣用墨300导入至皮肤浅表层,因此,导流体110上吸附的墨300与针齿1412之间应该能够形成一个导流通路,确保导流体110上的墨300可以流至针齿1412尖端,以被导入皮肤。因此,本实用新型所述的纹绣针头中,应至少有一个所述刺凸141的所述基板1411的一角或一边靠近所述导流体110的外壁边缘,以使得设置于所述基板1411上的所述针齿1412可自所述导流体110 上接收液体。这样的结构设计才能有效形成液体通路,降低下针空针率。可参见图18(a)及图18(b),自图中可以看出刺凸141的基板1411的外边缘与导流柱111的外边缘有基本对齐的部分,而这对齐的部分则可以保证导流柱111上的墨可以顺利流至针齿1412的尖端。
175.在一种实施例中,所述刺凸141的所述基板1411的一角或一边与所述导流体110的外壁边缘基本对齐。
176.在另一种实施例中,所述刺凸141的所述基板1411设置在所述导流体 110的一端端面的中部,且所述基板1411的一角或一边与所述导流体110 的外壁边缘的距离不超过0.18毫米。
177.实施例10:
178.参见图21至图23,还可以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纹绣针头配备一个套筒 150,将导流体110装设至套筒150内部,导流体110可以在套筒150内往复运动完成下针动作。
179.在一种实施例中,本实用新型所述套筒150可以是一个管状筒体,见图23,所述套筒150可以具有紧固端151、中间连接管152和出针端153,所述紧固端151、中间连接管152和出针端153依次相连形成供所述导流体 110往复移动的通道,所述紧固端151的中心轴线,以及所述中间连接管152的中心轴线分别与所述套筒150的中心轴线重合。
180.在一种实施例中,本实用新型所述紧固端151可与外部驱动件可拆卸连接(易于更换纹绣针头),所述出针端153设置有出针口1531,针齿1412 在出针口1531附近往复运动。所述导流体110及设置于所述导流体110一端的针刺部140沿所述套筒150的中心轴线安装于所述套筒150的中间连接管152内,所述导流体110靠近所述紧固端151,所述针刺部140靠近所述出针端153,所述导流体110于所述中间连接管152内往复移动,且所述导流体110带动所述针刺部140的所述针齿1412外伸出所述出针口1531 或回缩至所述出针口1531内。
181.在一种实施例中,本实用新型所述套筒150的出针端153可以是管筒状。
182.所述出针口1531可以是平头端口,也可以是坡形端口。
183.若出针口1531是平头端口,则当所述导流体110于所述套筒150的出针端153的所述出针口1531处自由往复移动时,所述导流体110的外壁与所述出针端153的内壁之间的空隙形成组合毛细空间,针头吸液时所述组合毛细空间内临时储存有液体,且所述组合毛细空间临时储存的液体在重力作用下被导流至所述针刺部140,且在所述针刺部140的所述针齿1412 的入刺过程中被导入皮肤表层200。
184.若出针口1531是坡形端口,则当所述导流体110于所述套筒150的出针端153的所述出针口1531处自由往复移动时,所述导流体110的外壁与坡形端口的内壁之间的空隙形成组合毛细空间,针头吸液时所述组合毛细空间内临时储存有液体,且所述组合毛细空间临时储存的液体被导流至所述针刺部140,且在所述针刺部140的所述针齿1412的入刺过程中被导入皮肤表层。且所述导流体110的外壁与坡形端口的内壁之间可以发生抵靠,坡形端口此时则形成了导流柱的限位板,使得导流柱竖直入刺皮肤表层。在一种实施例中,坡形端
口的板面所在平面可以与套筒的中心轴线形成夹角,当导流体运动时坡形端口可以形成导流体的抵靠。
185.实施例11:
186.实际纹绣过程中纹绣针头基本是处在一个相对高频的作业环境中,因此下针过程中容易发生偏移、歪斜造成滑针,因此,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纹绣针头,以对导流体110形成限位,辅助导流体110在下针过程中直进直出,精准入刺。
187.参见图24(a)至图24(e),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通用纹绣针头的套筒150内设置有限位结构160,所述限位结构160设置于套筒150的中间连接管152 内和/或所述套筒150的紧固端151上和/或所述套筒150的出针端153上,当所述导流体110沿所述套筒150的中心轴线往复移动时,所述导流体110 与所述限位结构160可以发生抵靠,所述限位结构160限制所述导流体110 在所述套筒150的横截面方向上的摆动,以使得所述导流体110带动所述针刺部140的针齿1412竖直自所述套筒150伸出直至所述针齿1412入刺至皮肤表层200,且使得所述导流体110带动所述针刺部140的针齿1412 于出针口1531外竖直回缩至所述套筒150内。
188.在一种实施例中,本实用新型所述限位结构160可以是限位孔161。所述限位孔161具有一个通孔,所述通孔的中心轴线与所述导流体110的中心轴线可以重合也可以不重合,优选不重合。通孔的内径与导流体110的外径相适应(所述中心通孔的形状与尺寸与所述导流体110的最大横截面的形状与尺寸相适应,此处的适应并不是指通孔的形状与尺寸与所述导流体的最大横截面的形状与尺寸一致,而是为了保证导流体可以自通孔内穿过。在一种情况下,圆柱状的导流体也可以配合一个方形的通孔,此时圆柱状的导流体与方形通孔的间隙也可以形成毛细作用用于储液),保证导流体 110可于中心通孔内直进直出(限位结构形成抵靠作用有利用限制导流柱的横向摆动,更有利于保证导流体稳定的直进直出),中心通孔对导流体110 形成限位作用。所述中心通孔的形状可以是圆孔,也可以是异形孔,比如图11(a),若是异形孔,则可以适应多种形状的导流体。
189.在一种实施例中,本实用新型所述限位结构160可以是限位管162。所述限位管162具有一个通道,所述通道的中心轴线与所述导流体110的中心轴线可以重合也可以不重合。通道的内径与导流体110的外径相适应(所述通道的形状与尺寸与所述导流体110的最大横截面的形状与尺寸相适应,此处的适应并不是指通道的形状与尺寸与所述导流体的最大横截面的形状与尺寸一致,而是为了保证导流体可以自通道内穿过。在一种情况下,圆柱状的导流体也可以配合一个截面为方形的通道,此时圆柱状的导流体与方形通道的间隙也可以形成毛细作用用于储液),保证导流体110可于中心通道内直进直出,中心通道对导流体110形成限位作用。
190.在一种实施例中,参见图24(e),本实用新型所述限位结构160可以是限位挡板164。所述限位挡板164具有限位板面,所述限位板面所在的平面与所述导流体110的中心轴线形成夹角(在一种情况下限位板面所在的平面与所述导流体110的中心轴线也可以相平行),所述导流体110沿所述套筒 150的中心轴线往复移动时,所述导流体110与所述限位板面相抵靠,所述限位板面限制所述导流体110在所述套筒150的横截面方向上的摆动。本实用新型所述限位挡板164可以设置在套筒150的出针端153的出针口1531 处,该限位挡板164可以是一个也可以是多个,若是有多个限位挡板164 其可以在出针口1531均匀排布围
成一个通道,针刺部140可在该通道内直进直出。
191.参见图24(c)、24(d),在一种实施例中,本实用新型所述限位结构160 可以是限位支架163,所述限位支架163设置在所述套筒150的一端(也可以设置在套筒内部),所述限位支架163包括一个或多个子支架,所述子支架的一边与所述导流体110相抵靠,所述子支架限制所述导流体110在所述套筒150的横截面方向上的摆动,当所述导流体110沿所述套筒150的中心轴线往复移动时,所述导流体110与所述子支架的一边相抵靠,且所述导流体110在所述子支架的抵靠作用下将所述导流体110导向至所述套筒 150的出针口1531。
192.本实施例所述的限位结构160可以有效限位,为导流体110进行限位、导向,保证下针位置精准、不歪斜打滑。
193.实施例12:
194.继续参见图24(a)至图24(c),本实用新型所述的通用纹绣针头100还可以包括一个弹性件170,比如弹簧、硅胶件或橡皮筋。所述弹性件170的一端与套筒150相连,另一端与导流体110的连接柱相连(弹性件与套筒或导流体的连接方式多样,可以抵接、套接或者挂接等),套筒150与电动笔杆相连,则当所述导流体110被外力驱动(电动笔杆的电机启动后给导流体110 一个驱动力)沿所述套筒150的中心轴线向所述套筒150的出针口1531方向移动时,所述弹性件170发生弹性形变牵引所述导流体110回复至初始位置。
195.实施例13:
196.不同的纹绣图案及纹绣位置会用到不一样的纹绣针头,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纹绣针头100,该纹绣针头的刺凸141包括一个基板1411以及设置在所述基板1411上的单个针齿1412。单个针齿的纹绣针头更适合单点小范围点刺形成纹绣图案。
197.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多个排列成排的针头可以用来纹线性较长且过渡弧度较小的图案,相比单个针齿的针头来说,这种多个针齿的针头对这种特定图案由这效率上的优势。当然,对于点状的、或者线性过渡较大的图案还是单个针齿的针头更有优势。
198.实施例14:
199.在本实用新型所述的纹绣针头的基础上,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纹绣装置,该纹绣装置包括上述任一所述的纹绣针头100,及驱动所述纹绣针头 100的导流体110运动的外部驱动件。
200.在一种实施例中,所述外部驱动件包括手动笔杆、电动笔杆和智能臂。
201.结合上述实施例,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纹绣针头及纹绣装置相比现有技术具有如下优势:
202.1.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通用纹绣针头,所述纹绣针头具有毛细储液单元,且入刺深度可预先准确限定,减少入刺过深发生“晕色”的事故率,且方便临时存储液态色料,并顺畅导流缓释色料,避免操作者纹绣操作中频繁沾色降低效率,也解决了现有纹绣装置下墨不均影响操作影响纹绣质量的问题。
203.2.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纹绣针头在针刺部设置有基板,其可以作为深度限位,预先准确限定入刺深度,避免入刺过深导致色料和血液混合发生变色并蔓延到非需上色区域,提高了上色区域和色彩呈现的准确性。
204.3.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纹绣针头设置有独立于套筒的毛细储液单元,其可以不依赖套筒独立存储色料,毛细储液单元可将色料导流到针刺部,且毛细储液单元在随导流体往
复运动时,可将色料缓释至针刺部,避免下色不畅或下色过快;毛细储液单元随导流体往复运动时,突出于套筒且靠近刺凸的端口的最大距差设计,可增加纹绣针头对液态色料的临时存储能力,减少频繁沾色,增加操作效率。
205.4.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纹绣针头在纹绣操作时,纹绣针入刺皮肤的尖端间距稳定、互不触碰,不会发生弹性震荡导致色料飞溅,减少色料污染和清洁频次。
206.5.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纹绣针头无论割线还是扫雾操作,在轴向和径向双向限位结构设计下,可以将色料精准送达皮下目标深度,不仅可以准确控制纹绣形态和边界,而且可以把控每次色料注入的皮层深度,色料被控制在相同的深度,避免部分色料留在较深皮层,导致后期代谢不彻底影响作品美观。
207.6.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所述纹绣针头上设置有基板和限位结构,在使用该线雾两用纹绣针进行扫雾上色或者割线上色时,基板可有效控制破皮深度,限位结构可限制针头的左右晃动,避免色料在非目标区域着色或“晕色”,通过本实用新型所述的结构可以通过轴向和径向的双向限位限制入刺深度,限制针头的左右摆动,提高了上色的精准性,这种结构克服了现有结构中的问题的一个或多个。
208.7.使用本实用新型所述的纹绣针头在纹绣拉划操作时,可以避免入刺偏移导致划线分叉,同时也避免入刺过深发生弯折,进而减少皮肤损伤,提高有效上色效率,缩短修复期降低感染率提高留色率。
209.8.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纹绣针头于针刺部的针齿尾端上设置有基板,该基板形成纹绣针头的深度限位板,使用本实用新型所述的纹绣针头进行纹绣时,下针过程中基板就限定了针齿入刺皮肤的深度,因而本实用新型所述线雾两用纹绣针可以降低现有纹绣技术中对纹绣师经验的依赖,科学控制入刺深度,保证入刺到位。
210.9.应用本实用新型所述的线雾两用纹绣针完成纹绣后,对破皮的关键部件可进行功能性损毁,减少误伤并杜绝重复使用,提高了工具的安全性和环保性。
211.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必针对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此外,本领域人员可以将本说明书中描述的不同实施例或示例进行接合和组合。
212.尽管上面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可以理解的是,上述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内可以对上述实施例进行变化、修改和变型。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