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次性无菌胸腔引流管固定器

文档序号:27998443发布日期:2021-12-15 07:16阅读:287来源:国知局
一次性无菌胸腔引流管固定器

1.本实用新型属于医疗器械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一次性无菌胸腔引流管固定器。


背景技术:

2.胸腔引流是呼吸内科治疗气胸或胸腔积液的常规治疗方法,目前,临床上在给病人进行胸腔引流时,大多用胶布固定引流管,对于医护人员,为了避免引流管滑脱往往需要多处采用胶布反复缠绕,操作复杂,增加了医务人员的工作量,病人也感觉不便。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缺点和不足,而提供一种一次性无菌胸腔引流管固定器。
4.本实用新型所采取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一次性无菌胸腔引流管固定器,包括一次性无菌自粘敷贴,所述一次性无菌自粘敷贴的底面上均匀铺设有自粘胶层;
5.所述一次性无菌自粘敷贴上设有供胸腔引流管穿过的通孔以及在通孔边缘处的一次性无菌自粘敷贴固连有柔性材质制成的长条状贴纸;
6.还包括有管道固定件,所述管道固定件包括锁紧头和扎带条,所述扎带条上设有多个第一卡齿,且多个第一卡齿沿第一的长度方向间隔设置,所述锁紧头设在所述扎带条的第一端且底部固定于所述一次性无菌自粘敷贴的上表面,所述锁紧头上设有适用于所述扎带条的第二端穿过的锁孔,所述锁孔内具有可与所述第一卡齿相卡持用于锁紧所述扎带条的第二卡齿。
7.所述通孔为与长条状贴纸形状相同的长条状,所述长条状贴纸为在一次性无菌自粘敷贴上切割形成通孔的同时形成的与主体一端相连的分体。
8.所述长条状贴纸与一次性无菌自粘敷贴相连接的部位位于通孔远离管道固定件的一端。
9.所述一次性无菌自粘敷贴在通孔的一侧设有供胸腔引流管进入通孔的开口以及在开口处设有可分离贴纸,所述可分离贴纸一端与一次性无菌自粘敷贴相连且另一端与一次性无菌自粘敷贴可分离粘连,当所述可分离贴纸另一端相对一次性无菌自粘敷贴粘连时封闭开口以及可分离贴纸另一端相对一次性无菌自粘敷贴离时打开开口。
10.所述第一卡齿为在扎带条外周面上开设凹槽形成,所述第一卡齿内表面包括第一导向斜面和第一卡持面,所述第二卡齿为锁孔内相对于扎带条外周面的一侧表面凸起的三角凸块,所述第二卡齿两侧分别为与第一导向斜面相配合第二导向斜面和与第一卡持面相配合的第二卡持面。
11.所述锁孔的高度大于所述扎带条的厚度,所述锁孔内相对设有第二卡齿的另一侧表面上凸起形成压块,所述压块接近第二卡齿的第二卡持面设置。
12.所述锁紧头的上表面设有v型凹槽。
13.所述扎带条的内周面上设有硅胶防滑层。
14.所述一次性无菌自粘敷贴为t型结构,其包括小头端部分和大头端部分;所述通孔和长条状贴纸设置于小头端部分上,所述管道固定件设置于大头端部分上表面。
15.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如下:本实用新型适用于胸腔闭式引流管固定,使用时,将一次性无菌自粘敷贴粘贴于病人体表,通孔对准穿刺口,然后通过柔性材质制成的长条状贴纸呈螺旋状缠绕于对穿刺口外的胸腔引流管外周,避免引流管随着患者呼吸或其他运动而在穿刺口内移动,避免胸腔伤口的感染,并进一步通过锁紧头和扎带条构成的管道固定件对胸腔引流管按照与胸部表面平行方向固定引流管,且可适配多种不同口径的胸腔引流管。
附图说明
16.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仍属于本实用新型的范畴。
17.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18.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实施例使用时的俯视示意图;
19.图3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实施例使用时管道固定件固定胸腔引流管的结构示意图;
20.图4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实施例中扎带条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21.图5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实施例中锁紧头的三视图;
22.图6为本实用新型另一种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23.图中,1,一次性无菌自粘敷贴;101,通孔;102,可分离贴纸;2,长条状贴纸;3,管道固定件;301,锁紧头;302,扎带条;303,第一卡齿;304,锁孔;305,第二卡齿;306,压块;307,v型凹槽;308,硅胶防滑层;309,硅胶垫层;4,胸腔引流管;5,吸收垫层。
具体实施方式
24.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地详细描述。
25.需要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有使用“第一”和“第二”的表述均是 为了区分两个相同名称非相同的实体或者非相同的参量,可见“第一”“第二
”ꢀ
仅为了表述的方便,不应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限定,后续实施例对此不再 一一说明。
26.本实用新型所提到的方向和位置用语,例如「上」、「下」、「前」、「后」、「左」、「右」、「内」、「外」、「顶部」、「底部」、「侧面」等,仅是参考附图的方向或位置。因此,使用的方向和位置用语是用以说明及理解本实用新型,而非对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的限制。
27.如图1所示,一种一次性无菌胸腔引流管固定器,包括一次性无菌自粘敷贴1,所述一次性无菌自粘敷贴1的底面上均匀铺设有自粘胶层;
28.所述一次性无菌自粘敷贴1上设有供胸腔引流管穿过的通孔101以及在通孔101边缘处的一次性无菌自粘敷贴1固连有柔性材质制成的长条状贴纸2;
29.还包括有管道固定件3,所述管道固定件3包括锁紧头301和扎带条302,所述扎带条302上设有多个第一卡齿303,且多个第一卡齿303沿第一的长度方向间隔设置,所述锁紧
头301设在所述扎带条302的第一端且底部固定于所述一次性无菌自粘敷贴1的上表面,所述锁紧头301上设有适用于所述扎带条302的第二端穿过的锁孔304,所述锁孔304内具有可与所述第一卡齿303相卡持用于锁紧所述扎带条302的第二卡齿305。
30.使用时,如图2所示,将一次性无菌自粘敷贴粘贴于病人体表,通孔对准穿刺口,然后通过柔性材质制成的长条状贴纸呈螺旋状缠绕于对穿刺口外的胸腔引流管外周,避免引流管随着患者呼吸或其他运动而在穿刺口内移动,避免胸腔伤口的感染,并进一步通过锁紧头和扎带条构成的管道固定件对胸腔引流管按照与胸部表面平行方向固定引流管,且可适配多种不同口径的胸腔引流管。建议使用时,如图2所示,在穿刺口部位一次性无菌自粘敷贴和体表之间放置无菌的吸收垫层5,吸收垫层5可以吸收穿刺口渗出的液体,吸收垫层5可以采用纱布等常见的医用吸收材料。
31.其中,一次性无菌自粘敷贴优选采用透明不易过敏的具有较佳粘性的医用自粘敷贴,如目前市场上常见的有pu膜,透明材质便于医护人员对患者伤口情况的观察。
32.其中,扎带条302的宽度设置宽度需较宽,可以设置宽度为0.5

2cm,这样可有效避免胸腔引流管左右摆动。
33.优选地,所述通孔101为与长条状贴纸2形状相同的长条状,所述长条状贴纸2为在一次性无菌自粘敷贴1上切割形成通孔101的同时形成的与主体一端相连的分体。如图所示,长条状贴纸2与一次性无菌自粘敷贴1为一体的,长条状贴纸2为一次性无菌自粘敷贴1上切割形成,便于生产,成本更低,且固定效果更好。
34.所述长条状贴纸2与一次性无菌自粘敷贴1相连接的部位位于通孔101远离管道固定件3的一端。
35.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次性无菌胸腔引流管固定器也可以如图6所示,所述一次性无菌自粘敷贴1在通孔101的一侧设有供胸腔引流管进入通孔101的开口以及在开口处设有可分离贴纸102,所述可分离贴纸102一端与一次性无菌自粘敷贴1相连且另一端与一次性无菌自粘敷贴1可分离粘连,当所述可分离贴纸102另一端相对一次性无菌自粘敷贴1粘连时封闭开口以及可分离贴纸102另一端相对一次性无菌自粘敷贴1离时打开开口。如图1所示的一次性无菌胸腔引流管固定器固定时,需使胸腔引流管穿过通孔,穿过过程中,需注意长条状贴纸2不能与胸腔引流管有接触,因此操作相对繁琐,如图6所示的一次性无菌胸腔引流管固定器操作相对更简便。
36.如图3

5所示,所述第一卡齿303为在扎带条302外周面上开设凹槽形成,所述第一卡齿303内表面包括第一导向斜面和第一卡持面,所述第二卡齿305为锁孔304内相对于扎带条302外周面的一侧表面凸起的三角凸块,所述第二卡齿305两侧分别为与第一导向斜面相配合第二导向斜面和与第一卡持面相配合的第二卡持面。
37.所述锁孔304的高度大于所述扎带条302的厚度,这样便于扎带条302穿过,所述锁孔304内相对设有第二卡齿305的另一侧表面上凸起形成压块306,所述压块306接近第二卡齿305的第二卡持面设置,用于对位于锁孔304内的扎带条302形成向设有第二卡齿305的一侧表面方向的作用力,防止扎带条302松动。
38.进一步的压块306的表面为光滑的圆柱面,在拉紧扎带条302过程中,扎带条302内周面相对压块306的表面滑移。
39.如图2、图4所示,所述锁紧头301的上表面设有v型凹槽307。v型凹槽307的两个斜
面可以对不同口径的胸腔引流管形成向圆心方向的作用力,结合扎带条302的紧固作用,可以对胸腔引流管形成固定,且胸腔引流管不易左右摆动。
40.如图4所示,所述扎带条302的内周面上设有硅胶防滑层308,硅胶防滑层308表面设有防滑纹路,在扎带条302的紧固作用下,硅胶防滑层308轻微挤压胸腔引流管,即可固定胸腔引流管,又可避免胸腔引流管变形。扎带条302的本体为具有一定硬度的可弯曲的塑料材质。
41.所述锁紧头301与一次性无菌自粘敷贴1的上表面相连接的底面为硅胶垫层309。锁紧头301本体为具有一定硬度的塑料材质制成,硅胶垫层309与锁紧头301本体固连,硅胶垫层309柔性可变形,可适应体表曲度,患者使用感更好。硅胶垫层309与一次性无菌自粘敷贴1的上表面可采用胶黏剂连接固定。
42.如图所示,本实施例所采用的一次性无菌自粘敷贴1为t型结构,其包括小头端部分和大头端部分;所述通孔101和长条状贴纸2设置于小头端部分上,所述管道固定件3设置于大头端部分上表面。大头端部分的设置用于增加管道固定件3设置区域的与体表的贴合面积。
43.其中,扎带条302的内周面指代的是如图3所示的接近胸腔引流管的面积,即远离一次性无菌自粘敷贴1的一侧表面,扎带条302的外周面指代的是相对内周面的另一侧表面。
44.以上所揭露的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而已,当然不能以此来限定本实用新型之权利范围,因此依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所作的等同变化,仍属本实用新型所涵盖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