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膝关节韧带重建术后的复健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8033894发布日期:2021-12-15 12:33阅读:133来源:国知局
一种用于膝关节韧带重建术后的复健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膝关节复健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用于膝关节韧带重建术后的复健装置。


背景技术:

2.膝盖韧带损伤,急性期应该静卧修养为主,待疼痛明显缓解以后应该及时进行康复训练,以缓解局部炎症;
3.在静卧修养过程中,或者是手术后,需要将受伤的腿部进行抬高,以提高腿部血液流通性,进而降低受伤部位肿胀情况;目前主要通过被褥或枕头的方式进行腿部抬高;在实际操作过程中,由于患者在静卧过程中会出现挪动情况,就会导致在挪动时对受伤的腿部进行移动;韧带损伤若修养过程中不进行制动,移动情况较多的时候就会导致患位错位的情况;
4.因此,缺少一种既能够对患位进行固定的装置,进一步降低因移动过程中出现患处错位的情况。


技术实现要素:

5.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用于膝关节韧带重建术后的复健装置,用以实现对韧带损伤的患处进行抬高的目的,实现抬高后能降低患处肿胀的情况;进一步降低因抬高的患处在病人进行卧床活动的时候,能够降低活动时患位不会因移动导致错位的情况。
6.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用于膝关节韧带重建术后的复健装置,包括:底板和抬高垫,
7.所述底板的上方对称并间隔设置有两组收纳槽,各所述收纳槽中分别设置有抬高垫,所述抬高垫的上方设置有第一凹槽,所述抬高垫位于第一凹槽两侧的上表面设置有绑带。
8.优选地,所述底板的中心设置有铰接轴,所述铰接轴用于所述底板折叠;
9.所述底板的两端下表面分别对称设置有第一槽口,所述第一槽口用于活动连接限位杆,所述限位杆设为l结构,所述限位杆的上表面和所述底板的下表面形成卡设空间,所述卡设空间用于卡设在床板和床架上。
10.优选地,所述限位杆靠近所述底板的一端设置有转轴,所述限位杆和所述转轴之间设置有拉伸杆,所述拉伸杆靠近所述限位杆的一端设置有第三槽口,所述第三槽口的槽底部设置有弹簧,所述弹簧的另一端连接限位杆;
11.所述限位杆的周向外壁设置有多个滑块,所述第三槽口的周向内壁设置有多个滑槽,所述滑槽和所述滑块相互配合;所述限位杆远离l开口端的一侧设置有把手;所述转轴的周向外壁设置有轴承,所述轴承的周向外壁嵌设在所述第三槽口内。
12.优选地,所述底板的上表面设置有粘贴层,所述粘贴层用于所述绑带上的粘贴面相互配合。
13.优选地,所述底板的左右两侧上表面分别设置有向上凸起的卡杆,所述卡杆上分
别套设并卡接管状结构的第一立杆和第二立杆,所述第一立杆远离卡杆的一端通过铰接轴铰接横杆,所述第二立杆远离卡杆的一端设置也u型架;
14.所述u型架的u型槽内用于卡设所述横杆远离所述第一立杆的一端。
15.优选地,所述卡杆靠近底板边沿的一侧设置有第二槽口,所述第二槽口的槽底部连接弹簧,所述弹簧的另一端连接卡块;
16.所述第一立杆和所述第二立杆与所述卡杆配合的一端周向外壁间隔设置有多个卡槽,各所述卡槽沿所述第一立杆或第二立杆的轴线方向延伸设置。
17.优选地,所述横杆上间隔设置有两个支杆,各所述支杆靠近所述横杆的一端设置有活动框,所述活动框设为环形架体结构,所述环形架体结构套设在所述横杆上,并在所述横杆上往复运动。
18.优选地,所述横杆和所述活动框的环形结构内壁均设为方形结构;
19.所述支杆的周向外壁间隔设置有多个弧形结构的第二凹槽,各所述第二凹槽分别用于卡设绑带。
20.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和有益效果如下:
21.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用于膝关节韧带重建术后的复健装置,包括:底板和抬高垫,所述底板的上方对称并间隔设置有两组收纳槽,各所述收纳槽中分别设置有抬高垫,所述抬高垫的上方设置有第一凹槽,所述抬高垫位于第一凹槽两侧的上表面设置有绑带。
22.使用时,将所述底板固定在床上,所述床优选为护理床;首先将所述底板放置在护理床上,所述抬高垫设为气囊结构,当需要使用的时候,利用充气泵或充气枪对所述抬高垫的气囊气口进行充气,使得所述抬高垫能被气体进行鼓起,实现利用鼓起的气囊抬高垫对受伤的腿部进行抬高;
23.由于所述抬高垫在充气之后,气体就会将所述抬高垫的气囊内部进行充盈,实现抬高垫的第一凹槽形成,进而利用第一凹槽对病人的患肢进行抬高的目的;
24.所述抬高垫的上表面还设置有绑带,所述绑带用于将患肢进行固定,既能够实现患肢固定在所述抬高垫的第一凹槽中,还能够实现气囊结构的抬高垫与绑带对患肢进行加压;
25.实现膝关节韧带在术后能够对其进行固定的目的,降低因患肢出现活动导致韧带部位二次受伤或错位的情况。
26.本实用新型的其它特征和优点将在随后的说明书中阐述,并且,部分地从说明书中变得显而易见,或者通过实施本实用新型而了解。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和其他优点可通过在所写的说明书以及附图中所特别指出的结构来实现和获得。
27.下面通过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做进一步的详细描述。
附图说明
28.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在附图中:
29.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30.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转轴和限位杆连接结构示意图;
31.图3为本实用新型第一立杆和第二立杆的结构示意图;
32.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卡杆结构示意图;
33.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卡杆和第一立杆结构示意图;
34.图6为本实用新型的支杆结构示意图;
35.图7为本实用新型的滑槽和滑块结构示意图;
36.图8为本实用新型的调节杆和u型架连接结构示意图;
37.图9为本实用新型的绑带和支杆使用状态示意图。
38.其中,1

底板,2

铰接轴,3

收纳槽,4

抬高垫,5

第一凹槽,6

绑带,7

转轴,8

轴承,9

第一槽口,10

限位杆,11

把手,12

粘贴层,13

第一立杆,14

横杆,15

第二立杆,16

u型架,17

卡杆,18

第二槽口,19

卡块,20

弹簧,21

卡槽,22

第二凹槽,23

支杆,24

活动框,25

拉伸杆,26

第三槽口,27

滑槽,28

滑块,29

调节孔,30

调节杆,31

顶块,32

拉环,33

患肢。
具体实施方式
39.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进行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优选实施例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40.根据图1

9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用于膝关节韧带重建术后的复健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底板1和抬高垫4,所述底板1的上方对称并间隔设置有两组收纳槽3,各所述收纳槽3中分别设置有抬高垫4,所述抬高垫4的上方设置有第一凹槽5,所述抬高垫4位于第一凹槽5两侧的上表面设置有绑带6。
41.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用于膝关节韧带重建术后的复健装置,用以实现对韧带损伤的患处进行抬高的目的,实现抬高后能降低患处肿胀的情况;进一步降低因抬高的患处在病人进行卧床活动的时候,能够降低活动时患肢33不会因移动导致错位的情况。
42.使用时,将所述底板1固定在床上,所述床优选为护理床;首先将所述底板1放置在护理床上,所述抬高垫4设为气囊结构,当需要使用的时候,利用充气泵或充气枪对所述抬高垫4的气囊气口进行充气,使得所述抬高垫4能被气体进行鼓起,实现利用鼓起的气囊抬高垫4对受伤的腿部进行抬高;
43.由于所述抬高垫4在充气之后,气体就会将所述抬高垫4的气囊内部进行充盈,实现抬高垫4的第一凹槽5形成,进而利用第一凹槽5对病人的患肢33进行抬高的目的;所述抬高垫4的上表面还设置有绑带6,所述绑带6用于将患肢33进行固定,既能够实现患肢33固定在所述抬高垫4的第一凹槽5中,还能够实现气囊结构的抬高垫4与绑带6对患肢33进行加压;实现膝关节韧带在术后能够对其进行固定的目的,降低因患肢33出现活动导致韧带部位二次受伤或错位的情况。
44.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底板1的中心设置有铰接轴2,所述铰接轴2用于所述底板1折叠;所述底板1的两端下表面分别对称设置有第一槽口9,所述第一槽口9用于活动连接限位杆10,所述限位杆10设为l结构,所述限位杆10的上表面和所述底板1的下表面形成卡设空间,所述卡设空间用于卡设在床板和床架上。
45.该实施例中,所述底板1设为折叠结构,能够利于将所述底板1在不使用的时候进行折叠并收纳的目的,减少因底板1尺寸较长不易收纳的情况;所述限位杆10用于对所述底板1和护理床进行固定,实现将所述底板1卡设在所述护理床上的目的,减少所述底板1在使
用过程中出现窜动的情况;
46.具体使用时,首先将所述底板1展开,所述底板1的下表面放在护理床上,将所述限位杆10分别拨动,并使得所述限位杆10的l结构转向所述底板1的外侧;当所述底板1的下表面完全贴合所述护理床的上表面时,将所述限位杆10进行再次拨动,并使得所述限位杆10和所述底板1的卡设空间能够将所述护理床的床垫和床板进行卡设的目的;由此实现了将底板1和护理床进行限位的目的;进而降低了在使用过程中所述底板1出现窜动导致患肢33出现移位的情况。
47.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限位杆10靠近所述底板1的一端设置有转轴7,所述限位杆10和所述转轴7之间设置有拉伸杆25,所述拉伸杆25靠近所述限位杆10的一端设置有第三槽口26,所述第三槽口26的槽底部设置有弹簧20,所述弹簧20的另一端连接限位杆10;所述限位杆10的周向外壁设置有多个滑块28,所述第三槽口26的周向内壁设置有多个滑槽27,所述滑槽27和所述滑块28相互配合;所述限位杆10远离l开口端的一侧设置有把手11;所述转轴7的周向外壁设置有轴承8,所述轴承8的周向外壁嵌设在所述第三槽口26内。
48.该实施例中,所述转轴7通过轴承8在所述底板1下表面设置的第一槽口9内进行转动,从而实现所述限位杆10能够进行转动的目的,进一步实现所述限位杆10在转动的过程中进行调节所述卡设空间的目的;
49.由于护理床的床垫厚度不一致,因此通过所述拉伸杆25实现将所述限位杆10进行拉伸的目的,由此实现了所述限位杆10的卡设空间的高度进行调节的目的;
50.具体工作时,首先拉动所述限位杆10或所述把手11,由于所述限位杆10上设置的滑块28在所述拉伸杆25上第三槽口26内壁的滑槽27中进行限制,使得所述限位杆10在随着把手11进行转动的时候,所述拉伸杆25一起进行转动,进而通过所述轴承8实现转轴7在第一槽口9内进行转动的目的;
51.当所述底板1位于护理床的上方时,再次通过把手11拉动所述限位杆10,使得所述限位杆10的卡设空间拉长,并同时转动所述把手11,使得把手11带着限位杆10进行转动,最后实现将限位杆10和底板1之间的卡设空间将床板和床垫进行卡设的目的;当送卡把手11或者限位杆10的时候,由于弹簧20作用,所述限位杆10就会朝向床板的下表面进行移动,从而实现卡紧的目的。
52.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底板1的上表面设置有粘贴层12,所述粘贴层12用于所述绑带6上的粘贴面相互配合。
53.该实施例中,当不需要使用所述复健装置时,首先将抬高垫4的气囊进行放气,实现所述抬高垫4进行收纳到所述收纳槽3的目的,接着拉动所述收纳槽3靠近底板1的铰接轴2一侧的绑带6,使得绑带6上的粘贴面能够粘贴在所述收纳槽3另一侧底板1的上表面设置的粘贴层12上,从而实现将所述抬高垫4进行收纳并固定的目的;最后再将所述底板1经由铰接轴2进行折叠,实现收纳的目的,以及实现所述抬高垫4进行保护的目的,降低抬高垫4在不使用的时候被刺破或沾染污渍的情况。
54.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底板1的左右两侧上表面分别设置有向上凸起的卡杆17,所述卡杆17上分别套设并卡接管状结构的第一立杆13和第二立杆15,所述第一立杆13远离卡杆17的一端通过铰接轴2铰接横杆14,所述第二立杆15远离卡杆17的一端设置也u型架16;所述u型架16的u型槽内用于卡设所述横杆14远离所述第一立杆13的一端。
55.所述卡杆17靠近底板1边沿的一侧设置有第二槽口18,所述第二槽口18的槽底部连接弹簧20,所述弹簧20的另一端连接卡块19;所述第一立杆13和所述第二立杆15与所述卡杆17配合的一端周向外壁间隔设置有多个卡槽21,各所述卡槽21沿所述第一立杆13或第二立杆15的轴线方向延伸设置。
56.所述横杆14上间隔设置有两个支杆23,各所述支杆23靠近所述横杆14的一端设置有活动框24,所述活动框24设为环形架体结构,所述环形架体结构套设在所述横杆14上,并在所述横杆14上往复运动。
57.所述横杆14和所述活动框24的环形结构内壁均设为方形结构;所述支杆23的周向外壁间隔设置有多个弧形结构的第二凹槽22,各所述第二凹槽22分别用于卡设绑带6。
58.该实施例中,当患肢33固定期结束后,就需要及时的对患肢33进行康复训练;此时,将患肢33从所述抬高垫4进行松绑,使得患肢33能够脱离开抬高垫4;接着,将所述第一立杆13和第二立杆15分别卡设在所述底板1上方两侧设置的卡杆17上,利用所述卡杆17上的卡块19卡设住所述第一立杆13和第二立杆15的卡槽21内,使得所述第一立杆13和第二立杆15能够固定在所述底板1上表面;
59.根据图8所示,将所述横杆14远离第一立杆13的一端搭设在所述第二立杆15的u型架16上,所述u型架16上设置有调节杆30,所述调节杆30螺纹连接在u型架16的其中一侧,所述u型架16的另一侧设置有调节孔29,所述调节孔29用于和所述调节杆30相互配合,并实现所述u型架16能够形成一个封闭的固定口,该固定口用于将所述横杆14进行固定,实现所述第一立杆13、第二立杆15、底板1和横杆14形成一个固定的方形架体;
60.所述横杆14靠近所述第二立杆15的一侧设置有顶块31,所述顶块31用于限制所述横杆14和所述第二立杆15的卡设位置,并实现所述横杆14和第二立杆15的连接更加稳固。
61.根据图9所示,此时,所述支杆23就会架设在所述底板1的上方,另取一根单独的绑带6,挂设在所述支杆23的第二凹槽22处,所述第二凹槽22为圆形截面,将绑带6位于第二凹槽22的一端进行交叉绕设,将绑带6远离第二凹槽22的一端所形成的u型挂设患肢33,拉动所述绑带6两端的拉环32,就会实现将患肢33进行提起的目的;松开所述绑带6就会实现患肢33落下的目的,以此实现将患肢33进行上下活动的目的;从而对患肢33进行肌肉锻炼的目的;减少患肢33在固定期结束后,复健不及时导致肌肉松弛,肌肉力量不足的情况。加快了膝关节韧带受伤或者重建后能够快速康复的目的。
62.当锻炼结束后,利用拉环32将患肢33轻放至抬高垫4上,撤下用于抬高或落下进行锻炼的绑带6;松开所述横杆14和所述u型架16的连接;接着,按压所述卡杆17上的卡块19,使得所第一立杆13、第二立杆15能够脱开底板1,并将所述第一立杆13和第二立杆15进行单独收纳;此时,底板1和抬高垫4就作为单独抬高患肢33的目的放置在护理床上。当病人完全康复后,松开所述底板1两侧的限位杆10,同时将所述抬高垫4气囊中的气体进行排放,将抬高垫4收回在收纳槽3内,利用抬高垫4上的绑带6与底板1上表面的粘贴层12进行固定,实现抬高垫4固定在收纳槽3中;最后将所述底板1经由铰接轴2进行折叠,实现收纳目的。
63.显然,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本实用新型进行各种改动和变型而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这样,倘若本实用新型的这些修改和变型属于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及其等同技术的范围之内,则本实用新型也意图包含这些改动和变型在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