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T对比剂外渗监测中断装置及系统

文档序号:28034555发布日期:2021-12-15 12:36阅读:112来源:国知局
CT对比剂外渗监测中断装置及系统
ct对比剂外渗监测中断装置及系统
技术领域
1.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领域,尤其涉及一种ct对比剂外渗监测中断装置。


背景技术:

2.ct、磁共振增强在检查前,需要将留置针植入到病人血管,再通过留置针将对比剂药物输入到血管,到达指定部位,增加正常组织和病变组织的对比,便于诊断,为确保短时间对比剂到达病灶部位,需要使用高压注射器采用流速2

7ml/秒的速度推注对比剂,并且对比剂本身具有高粘滞性、高渗透压的理化性质,非常容易出现药物渗漏到血管外面的问题,对比剂渗漏20ml及以下,为轻度渗漏,一般不良反应较少,20

40ml为中度外渗,40ml以上为重度外渗,中度及重度对比剂渗漏后会出现肢体肿胀,局部皮肤水泡、疼痛等不良反应,严重的出现骨筋膜室综合征,增加了病人痛苦。目前发现外渗时基本是中度以上,亟需能够早期识别对比剂外渗的装置或方法。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就在于: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ct对比剂外渗监测中断装置,能够有效降低对比剂渗漏的发生,还能及时发现对比剂渗漏并阻止对比剂继续注入,减轻病人痛苦。
4.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出的技术方案为:
5.一种ct对比剂外渗监测中断装置,包括穿戴装置、控制终端和电动阀门,所述穿戴装置设置于被监测的手臂上的留置针头的针尖方向,所述穿戴装置包括微型摄像头、处理器单元、数据收发单元、外壳和两根腕带,所述处理器单元和数据收发单元分别设置于外壳内腔,所述微型摄像头设置于外壳顶部,所述外壳两侧分别和一根腕带连接,所述微型摄像头朝向留置针头,所述电动阀门设置于留置针头的进液端,所述微型摄像头通过处理器单元及数据收发单元和控制终端的输入端连接,所述控制终端的输出端和电动阀门的控制端连接。
6.进一步的,所述穿戴装置还包括距离传感器和两个支架腿,所述支架腿分别设置于外壳底部,所述腕带和支架腿一一对应,每根腕带分别和对应的支架腿的端部连接,所述距离传感器设置于外壳底部且设置于两个支架腿之间,所述距离传感器的输出端通过处理器单元和数据收发单元的输入端连接。
7.进一步的,所述穿戴装置还包括第一压力传感器和设置于两根腕带之间的弹性带,所述弹性带两端和两个支架腿的端部分别连接,所述第一压力传感器设置于弹性带的底部,所述第一压力传感器的输出端通过处理器单元和数据收发单元的输入端连接。
8.进一步的,所述穿戴装置还包括电热片、继电器和供电单元,所述电热片设置于弹性带的顶部,所述继电器和供电单元分别设置于外壳内腔,所述电热片的供电端通过继电器和供电单元连接,所述处理器单元的输出端和继电器的控制端连接。
9.进一步的,所述穿戴装置还包括电机和设置于外壳前端的凸台,所述电机设置于
凸台上,所述电机的转动轴和微型摄像头连接,所述处理器单元的输出端和电机的控制端连接。
10.进一步的,所述外壳的顶部设有凹槽,所述微型摄像头设置于凹槽中。
11.进一步的,所述腕带远离外壳的另一端分别设有绑带、扣具或者魔术贴。
12.进一步的,所述弹性带为橡胶带或者硅胶带。
13.本实用新型还提出一种ct对比剂外渗监测中断系统,包括ct对比剂外渗监测中断装置以及依次连接的留置针头、高压连接管和高压注射器,所述ct对比剂外渗监测中断装置任一所述的ct对比剂外渗监测中断装置,所述ct对比剂外渗监测中断装置的电动阀门套设于高压连接管的外侧。
14.进一步的,所述ct对比剂外渗监测中断装置还包括第二压力传感器,所述第二压力传感器设置于高压注射器输出端,所述第二压力传感器和控制终端的输入端连接,所述控制终端的输出端和高压注射器的控制端连接。
15.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
16.1.本实用新型包括微型摄像头,医护人员通过控制终端观察微型摄像头所拍摄的留置针头附近的图像,能够及时判断是否发生对比剂渗漏的情况,同时本实用新型还包括电动阀门,再发生对比剂渗漏的情况下,医护人员通过控制终端使能电动阀门关闭,可以阻止对比剂继续注入,避免渗漏情况更加严重,减轻患者痛苦;
17.2.本实用新型包括设置于穿戴装置的外壳底部的距离传感器,能够根据参考物相对距离的变化实时反映留置针头注射区域的肿胀情况,避免微型摄像头拍摄区域之外存在肿胀无法进行监测的情况,完善了监测的范围;
18.3.本实用新型包括设置于穿戴装置的外壳底部的弹性带,弹性带的底部设有第一压力传感器,可以实时传递留置针头注射区域表皮的压力信息,医护人员可以根据压力信息调整对比剂注射的流速,从而减小病人不适感并防止出现对比剂渗漏;
19.4.本实用新型在弹性带顶部设置电热片,注射过程中,处理器单元使能继电器接通,电热片的供电端和供电单元导通后发热,从而对留置针头注射区域进行热敷,使得注入的对比剂经过加温降低粘滞度,减小对于血管产生的压力,降低对比剂渗漏的发生率。
附图说明
20.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系统结构图。
21.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穿戴装置的主视图。
22.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穿戴装置的俯视图。
23.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使用状态下穿戴装置的侧视图。
24.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电气元件连接关系方框图。
25.图例说明:1

穿戴装置、2

控制终端、3

电动阀门、11

外壳、12

腕带、13

支架腿、14
‑ꢀ
弹性带、15

电机、16

凸台、101

微型摄像头、102

处理器单元、103

数据收发单元、104

距离传感器、105

第一压力传感器、106

电热片、107

继电器、108

供电单元。
具体实施方式
26.以下结合说明书附图和具体优选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描述,但并不因
此而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27.如图1至图4所示,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ct对比剂外渗监测中断装置,包括穿戴装置1、控制终端2和电动阀门3,所述穿戴装置1设置于被监测的手臂上的留置针头的针尖方向,所述穿戴装置包括微型摄像头101、处理器单元102、数据收发单元103、外壳11和两根腕带12,所述处理器单元102和数据收发单元103分别设置于外壳11内腔,所述微型摄像头 101设置于外壳11顶部,所述外壳11两侧分别和一根腕带12连接,所述微型摄像头101朝向留置针头,具体的,所述微型摄像头101和留置针头之间距离为0.5厘米,所述电动阀门3 设置于留置针头连接高压输送管的进液端,如图5所示,所述微型摄像头101通过处理器单元102及数据收发单元103和控制终端2的输入端连接,所述控制终端2的输出端和电动阀门3的控制端连接。
28.通过上述结构,本实施例中,微型摄像头101拍摄的留置针头附近的图像,并将拍摄的图像数据发送给处理器单元102,处理器单元102收到图像数据后转发给数据收发单元103,数据收发单元103再将图像数据转发给控制终端2,医护人员通过控制终端2查看留置针头附近的图像,若发现存在颜色改变、发生肿胀和毛孔增大这些情况,则通过控制终端2向电动阀门3控制端发出信号,从而使能电动阀门3关闭,阻止对比剂继续注入,避免渗漏情况更加严重,减轻患者痛苦。
29.如图4所示,对比剂出现渗漏时,可能肿胀区域在微型摄像头101拍摄区域之外,因此,如图2所示,本实施例中所述穿戴装置1还包括距离传感器104和两个支架腿13,所述支架腿13分别设置于外壳11底部,所述腕带12和支架腿13一一对应,每根腕带12分别和对应的支架腿13的端部连接,所述距离传感器104设置于外壳11底部且设置于两个支架腿13之间,如图5所示,所述距离传感器104的输出端通过处理器单元102和数据收发单元103的输入端连接。通过设置于外壳11底部的距离传感器104,能够根据参考物相对距离的变化实时反映留置针头注射区域的肿胀情况,避免微型摄像头101拍摄区域之外存在肿胀无法进行监测的情况,完善了监测的范围。
30.如图2和图4所示,本实施例中所述穿戴装置1还包括第一压力传感器105和设置于两根腕带12之间的弹性带14,所述弹性带14两端和两个支架腿13的端部分别连接,所述第一压力传感器105设置于弹性带14的底部,如图5所示,所述第一压力传感器105的输出端通过处理器单元102和数据收发单元103的输入端连接。弹性带14压住第一压力传感器105 紧贴被监测的手臂的表皮,从而第一压力传感器105可以监测留置针头注射区域表皮的压力信息并依次通过处理器单元102和数据收发单元103发送给控制终端2,医护人员通过控制终端2查看压力信息,根据压力信息可以调整对比剂注射的流速,从而减小病人不适感并防止出现对比剂渗漏,同时根据不同时段压力信息的变化,医护人员也可以判断是否出现对比剂渗漏的情况,从而及时进行处理。
31.如图2至图4所示,本实施例中所述穿戴装置1还包括电热片106、继电器107和供电单元108,所述电热片106设置于弹性带14的顶部,所述继电器107和供电单元108分别设置于外壳11内腔,如图5所示,所述电热片106的供电端通过继电器107和供电单元108连接,所述处理器单元102的输出端和继电器107的控制端连接。为减小病人的不适感,本实施例中通过上述结构对留置针头注射区域进行热敷,使得注入的对比剂经过加温降低粘滞度,减小对于血管产生的压力,降低对比剂渗漏的发生,但是若发生对比剂渗漏,继续热敷将加重
肿胀的情况,因此本实施例中在电热片106和供电单元108之间设置继电器107,当出现对比剂渗漏情况时,医护人员通过控制终端2向数据收发单元103发送指令,数据收发单元 103将指令转发给处理器单元102,处理器单元102收到指令后停止使能继电器107。
32.如图2至图4所示,本实施例中所述穿戴装置1还包括电机15和设置于外壳11前端的凸台16,所述电机15设置于凸台16上,所述电机15的转动轴和微型摄像头101连接,如图5所示,所述处理器单元102的输出端和电机15的控制端连接。通过上述结构,医护人员可以通过控制终端2向数据收发单元103发送指令,数据收发单元103将指令转发给处理器单元102,处理器单元102收到指令后使能电机15进行正转或反转,电机15转动则带动微型摄像头101转动,因此扩大了微型摄像头101所能够监测的范围,医护人员可以按照实际需求调整微型摄像头101的角度,从而得到合适的图像。
33.本实施例中,供电单元108可分别连接电机15、微型摄像头101、处理器单元102、数据收发单元103、距离传感器104、第一压力传感器105的供电端,为这些电气元件进行供电。
34.本实施例中控制终端2为pc机,处理器单元102为plc。
35.本实施例中弹性带14为橡胶带或者硅胶带,厚度为0.5~1.5mm。
36.本实施例中所述外壳11的顶部设有凹槽,所述微型摄像头101设置于凹槽中,避免微型摄像头101与外壳11的顶部发生碰撞。
37.本实施例中所述腕带12远离外壳的另一端分别设有绑带、扣具或者魔术贴。
38.本实施例还提出一种ct对比剂外渗监测中断系统,如图1所示,包括ct对比剂外渗监测中断装置以及依次连接的留置针头、高压连接管和高压注射器,所述ct对比剂外渗监测中断装置为任一所述的ct对比剂外渗监测中断装置,所述ct对比剂外渗监测中断装置的电动阀门3套设于高压连接管的外侧。
39.如图1所示,所述ct对比剂外渗监测中断装置还包括第二压力传感器,所述第二压力传感器设置于高压注射器输出端,所述第二压力传感器和控制终端2的输入端连接,所述控制终端2的输出端和高压注射器的控制端连接。通过上述结构,医护人员可以通过控制终端 2查看高压注射器的注射压力,当电动阀门3关闭或者高压连接管出现堵塞时,第二压力传感器返回的压力值不断增加,因此避免高压注射器损坏医护人员通过控制终端2发出指令停止高压注射器工作。
40.下面对于本实施例的ct对比剂外渗监测中断装置的具体工作过程进行说明:
41.注射开始前,处理器单元102通过微型摄像头101获取当前图像,通过距离传感器104 获取当前距离信息,通过第一压力传感器105获取当前压力信息,并通过数据收发单元103 发送给控制终端2,医护人员查看控制终端2收到的当前图像、当前距离信息和当前压力信息,若当前图像符合要求,将当前图像作为原始图像,将当前距离信息作为原始距离信息,将当前压力信息作为原始压力信息,否则操作控制终端2向数据收发单元103发送电机指令,数据收发单元103将电机指令发送给处理器单元102,处理器单元102根据电机指令使能电机15进行正转或反转,然后获取当前图像、当前距离信息和当前压力信息并通过数据收发单元103发送给控制终端,直到当前图像符合要求;
42.注射开始后,医护人员操作控制终端2向数据收发单元103发送加热指令,数据收发单元103将加热指令发送给处理器单元102,处理器单元102根据加热指令使能继电器107接通供电单元108和电热片106,微型摄像头101获取当前图像,距离传感器104获取当前距
离信息,压力传感器105获取当前压力信息并发送给处理器单元102,处理器单元102分别将当前图像、当前距离信息和当前压力信息通过数据收发单元103发送给控制终端2,医护人员在控制终端2将当前图像与原始图像、当前距离信息与原始距离信息、当前压力信息与原始压力信息进行比较,若当前图像相对于原始图像中同一部位的颜色改变或发生肿胀或毛孔增大,或者当前距离信息相对原始距离信息的变化值超过0.1~0.5cm,或者当前压力信息相对原始压力信息的变化值超过预设的第一阈值,则医护人员操作控制终端2使能电动阀门3 关闭,同时操作控制终端2向数据收发单元103发送停止加热指令,数据收发单元103将停止加热指令发送给处理器单元102,处理器单元102根据停止加热指令停止使能继电器107,还操作控制终端2关闭高压注射器。
43.上述只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非对本实用新型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虽然本实用新型已以较佳实施例揭露如上,然而并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因此,凡是未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内容,依据本实用新型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做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及修饰,均应落在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保护的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