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射线机C臂红外定位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7877562发布日期:2021-12-08 15:39阅读:359来源:国知局
X射线机C臂红外定位装置的制作方法
x射线机c臂红外定位装置
技术领域
1.本实用新型属于医疗诊断装置,具体涉及一种移动式x射线机的c臂红外定位装置。


背景技术:

2.目前,随着医疗器械技术的不断发展,各种用途的医用诊断x射线机不断涌现,在移动式医用诊断x射线装置方面,医用诊断x射线机也开始向结构紧凑的方向发展,可以视病人的情况和要求,不受地点和电源电网限制,可进行床旁摄影发展。高频逆变技术,结构紧凑,计算机程序控制,无线遥控摄影,蓄电池供电,可以获得稳定的电源输出,充电过程自动控制,能够有高效率、低剂量和产生高质量的成像质量,灵活便捷进行诊断摄像。
3.c形臂x射线机是高压发生器给x射线管灯丝和金属靶两端提供高电压,x射线管阴极灯丝(钨丝)上产生大量电子在真空管内高速运动,撞击金属靶,由此产生x射线。在工作时,x射线发生装置发出x射线穿透人体骨骼、肌肉等组织密度不同的部位,将透过人体组织载有影像信息的x射线通过影像接收器等影像接收装置,显示出密度不同的人体组织的影像,根据影像进行临床诊断。但是,目前的x射线在dr板上产生的影像不能够符合诊断要求,诊断失误还是时有发生,多次诊断,x射线会对患者造成附加伤害。


技术实现要素:

4.为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移动式的x射线机的c臂红外定位装置,定位精度高,失误率低,稳定性好。
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x射线机c臂红外定位装置,包括底架,底架的底部装有两个前底轮支架和两个后底轮支架,每个前底轮支架上均装有万向轮,每个后底轮支架上均装有导向轮,底架通过两个万向轮和两个导向轮支撑,既能够控制车辆的运行方向,又能够保证车辆的运行稳定性。
6.底架的一端装有刹车踏板,刹车踏板通过中间轴与刹车片相连,刹车片布置在导向轮的一侧,通过脚向下踩刹车踏板,刹车片制动导向轮,整个底架不会随意移动。
7.底架的一侧装有主机体,主机体的顶部装有操纵屏幕,主机体通过支撑轴与机架的一端相连,机架的另一端与c臂支架相连,c臂支架可绕支撑轴转动,以适应不同的摄影需求。
8.c臂支架的顶部装有顶架,顶架的下部开口端内装有dr成像板,c臂支架的底部装有x射线发生器,x射线发生器的顶部装有联板,联板通过多根螺栓定位在x射线发生器上,联板的顶部装有第一支架和第二支架,第一支架上沿长度方向开有第一条形孔,第二支架上沿长度方向开有第二条形孔,第一定位螺栓依次穿过第二条形孔和第一条形孔后通过定位螺母锁止。在第一条形孔和第二条形孔的作用下,松开定位螺母,通过调整第一支架与第二支架的位置,调整好位置后,锁紧定位螺母,快捷方便。
9.第二支架布置在第一支架的外侧,第二支架的顶部装有限光板,第二支架的顶部
开有第三条形孔,第二定位螺栓穿过第三条形孔并将限光板定位在第二支架上,通过调节定位螺栓在第三条形孔上的锁止位置,以调节限光板在第二支架上的位置
10.综上,通过调整第一支架和第二支架的安装位置,并调整限光板的安装位置,进而可以调整x射线中心与红外光中心一致;另外,通过旋转红外光发生器,调节红外光发生器的发光方向,以保证影像的稳定性。
11.x射线发生器上装有发生器外壳,发生器外壳内装有红外光发生器,红外光发生器的底部固定,红外光发生器的发射端朝向dr成像板布置。
12.x射线发生器、第一支架和第二支架组成c型容纳结构,发生器外壳、红外光发生器均置于c型容纳结构内。
13.其中,主机体的顶部还装有把手,方便操控主机体移动。
14.其中,c臂支架的下部装有第一柔性拉手,c臂支架的上部装有第二柔性拉手,通过第一柔性拉手和第二柔性拉手来操控c臂支架的运行方向。
15.在保证机架强度的前提下,为了进一步减轻机架的重量,在机架的顶端设有减重槽;为了保证机架与c臂支架的连接稳定性,机架呈包覆性地连接在c臂支架外侧的下部。
16.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体有益效果体现在:本实用新型上装有第一支架与第二支架,能够调整限光板在第二支架上的位置,通过旋转红外光发生器的方向,进而可以调整红外光的中心与x射线的中心保持一致,红外线对诊断部位进行定位,确保x射线在dr板上产生的影像更能符合诊断要求,减少诊断失误,减少x射线对患者的多次伤害。
附图说明
17.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18.图2为图1中红外调整装置的连接结构示意图。
19.图中,1为底架,2为前底轮支架,3为后底轮支架,4为万向轮,5为导向轮,6为刹车踏板,7为主机体,8为机架,9为c臂支架,10为顶架,11为dr成像板,12为红外调整装置,13为x射线发生器,14为联板,15为第一支架,16为第二支架,17为第一定位螺栓,18为定位螺母,19为限光板,20为第二定位螺栓,21为发生器外壳,22为红外光发生器,23为把手,24为第一柔性拉手,25为第二柔性拉手,26为减重槽。
具体实施方式
20.为了使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及有益效果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21.如图1

2所示,x射线机c臂红外定位装置,包括底架1,底架1的底部装有两个前底轮支架2和两个后底轮支架3,每个前底轮支架2上均装有万向轮4,每个后底轮支架3上均装有导向轮5,底架1通过两个万向轮4和两个导向轮5支撑,既能够控制车辆的运行方向,又能够保证车辆的运行稳定性。
22.底架1的一端装有刹车踏板6,刹车踏板6通过中间轴与刹车片相连,刹车片布置在导向轮5的一侧,通过脚向下踩刹车踏板6,刹车片制动导向轮5,整个底架1不会随意移动。
23.底架1的一侧装有主机体7,主机体7的顶部装有操纵屏幕,主机体7通过支撑轴与
机架8的一端相连,机架8的另一端与c臂支架9相连,c臂支架9可绕支撑轴转动,以适应不同的摄影需求。
24.c臂支架9的顶部装有顶架10,顶架10的下部开口端内装有dr成像板11,c臂支架9的底部装有x射线发生器13,x射线发生器13的顶部装有红外调整装置12,红外调整装置12包括固定在x射线发生器13顶部的联板14,联板14通过多根螺栓定位在x射线发生器13上,联板14的顶部装有第一支架15和第二支架16,第一支架15上沿长度方向开有第一条形孔,第二支架16上沿长度方向开有第二条形孔,第一定位螺栓17依次穿过第二条形孔和第一条形孔后通过定位螺母18锁止。在第一条形孔和第二条形孔的作用下,松开定位螺母18,通过调整第一支架15与第二支架16的位置,调整好位置后,锁紧定位螺母18,快捷方便。
25.第二支架16布置在第一支架15的外侧,第二支架16的顶部装有限光板19,第二支架16的顶部开有第三条形孔,第二定位螺栓20穿过第三条形孔并将限光板19定位在第二支架16上,通过调节定位螺栓在第三条形孔上的锁止位置,以调节限光板19在第二支架16上的位置。
26.综上,通过调整第一支架15和第二支架16的安装位置,并调整限光板19的安装位置,进而可以调整x射线中心与红外光中心一致;另外,通过旋转红外光发生器22,调节红外光发生器22的发光方向,以保证影像的稳定性。
27.x射线发生器13上装有发生器外壳21,发生器外壳21内装有红外光发生器22,红外光发生器22的底部固定,红外光发生器22的发射端朝向dr成像板11布置。
28.x射线发生器13、第一支架15和第二支架16组成c型容纳结构,发生器外壳21、红外光发生器22均置于c型容纳结构内。
29.其中,主机体7的顶部还装有把手23,方便操控主机体7移动。
30.其中,c臂支架9的下部装有第一柔性拉手24,c臂支架9的上部装有第二柔性拉手25,通过第一柔性拉手24和第二柔性拉手25来操控c臂支架9的运行方向。
31.在保证机架8强度的前提下,为了进一步减轻机架8的重量,在机架8的顶端设有减重槽26;为了保证机架8与c臂支架9的连接稳定性,机架8呈包覆性地连接在c臂支架9外侧的下部。
32.本实用新型上装有第一支架15与第二支架16,能够调整限光板19在第二支架16上的位置,通过旋转红外光发生器的方向,进而可以调整红外光的中心与x射线的中心保持一致,红外线对诊断部位进行定位。在具体使用过程中,红外光发生器22通电后,后外发生器发出线性红外光,线性红外光通过限光板19照射到dr板的接收面上,十字交叉的两组红外光发生器22产生两条红外线,两条红外线的交点就是x射线的中心,保证影像的稳定性,确保x射线在dr板上产生的影像更能符合诊断要求,减少诊断失误,减少x射线对患者的多次伤害。
33.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在本实用新型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