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瘫修复面罩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7960581发布日期:2021-12-12 21:49阅读:238来源:国知局
面瘫修复面罩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面罩技术领域,具体为面瘫修复面罩。


背景技术:

2.面瘫分为中枢性面瘫和周围性面瘫。中枢性面瘫,受损部位位于面神经核以上。周围性面瘫,受损部位在面神经核及核以下,即平常所说面瘫,又称周围性面神经麻痹,是指面神经核以下病变所致的面部肌肉瘫痪,尤指茎乳孔内急性非化脓性面神经炎引起的周围性面神经瘫痪,临床以突然发生的一侧面部瘫痪、口眼歪斜为主症,常发生于一侧,双侧少见。面瘫一直是侵扰人们的一大重要病症,故而针对这一病症创造了一种可有效治疗面瘫的面罩。
3.现有的面瘫修复面罩不能够根据所需自主调整调节松紧度,因此不能够满足不同脸型面瘫人群的需要,且外形结构无法与患者面部轮廓紧密贴合,从而使舒适性大打折扣,同时储药仓的药物更换极为不便,不能很好的满足人们的使用需求,针对上述情况,在现有的面瘫修复面罩基础上进行技术创新。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面瘫修复面罩,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现有的面瘫修复面罩不能够根据所需自主调整调节松紧度,因此不能够满足不同脸型面瘫人群的需要,且外形结构无法与患者面部轮廓紧密贴合,从而使舒适性大打折扣,同时储药仓的药物更换极为不便,不能很好的满足人们的使用需求问题。
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面瘫修复面罩,包括修复面罩本体和魔术贴二,所述修复面罩本体的右侧连接有连接带,且连接带的外部设置有调节带限位圈,所述连接带的一侧安装有调节母扣,且调节母扣的上方设置有调节子扣,所述调节子扣的一侧连接有辅助带,且辅助带的下方设置有松紧带,所述松紧带的两端连接有下颌折返罩,且下颌折返罩的内部设置有下颚弹力带,所述修复面罩本体的前端设置有防护盖,且防护盖的一侧连接有魔术贴一,所述魔术贴二设置于魔术贴一的后端,且魔术贴二的内部设置有储药仓,所述储药仓的内部安装有红外热磁贴。
6.优选的,所述连接带和辅助带与修复面罩本体之间均为缝合连接,且连接带通过调节母扣和调节子扣与辅助带之间构成扣合结构,并且调节子扣沿辅助带的表面等距均匀分布。
7.优选的,所述调节带限位圈与连接带之间为活动连接,且连接带贯穿于调节带限位圈的内部。
8.优选的,所述下颌折返罩与松紧带之间为缝合连接,且修复面罩本体与下颌折返罩之间构成一体式结构,并且下颌折返罩关于下颚弹力带呈对称分布。
9.优选的,所述防护盖通过魔术贴一和魔术贴二与储药仓之间为粘合连接,且魔术贴一与魔术贴二的外形结构相吻合,并且防护盖与修复面罩本体之间为缝合连接。
10.优选的,所述修复面罩本体的内侧中部设置有鼻梁弹力带,且鼻梁弹力带的下方设置有正中弹力带,所述修复面罩本体与鼻梁弹力带之间为缝合连接,且修复面罩本体与正中弹力带之间为缝合连接。
11.优选的,所述修复面罩本体的内部设置有通孔,所述通孔贯穿于修复面罩本体的内部,且通孔的深度等于修复面罩本体的厚度。
12.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如下:
13.1、通过设置后的连接带能够通过调节母扣与辅助带上对应的调节子扣相互扣合,如此能够使患者可以自主调节调节松紧度,如此满足不同脸型面瘫人群的需要,增加面罩弹性和伸缩性;通过设置后的调节带限位圈与连接带之间套接,如此能够便于对扣合后多余的辅助带进行收纳,提高实用性;
14.2、通过设置后的下颌折返罩与松紧带的相互配合下能够使修复面罩本体与患者面部轮廓更加贴合,提高使用舒适性;通过设置后的防护盖能够通过魔术贴一和魔术贴二的相互配合下与储药仓粘合连接,如此能够便于对修复药进行及时添加,避免散落,同时凸起部位为面瘫主治穴位的对应点,使得药物能在穴位上充分发挥作用,达到最佳治疗效果;
15.3、通过设置后的鼻梁弹力带与正中弹力带的配合下能够利用弹力适应不同脸型的人群使用,增加灵活性;通过设置后的通孔及修复面罩本体外部造型结构设计避开了人的五官,穿戴方便,可满足正常生活需要,面罩构图的轮廓基本与头面部轮廓一致,使得面罩完全贴合于患处,不至于让患者出现不适感。
附图说明
16.图1为本实用新型立体结构示意图;
17.图2为本实用新型侧视结构示意图;
18.图3为本实用新型后视结构示意图;
19.图4为本实用新型防护盖与储药仓分离状态下结构示意图。
20.图中:1、修复面罩本体;2、鼻梁弹力带;3、正中弹力带;4、下颚弹力带;5、下颌折返罩;6、松紧带;7、连接带;8、调节带限位圈;9、调节母扣;10、调节子扣;11、辅助带;12、通孔;13、防护盖;14、魔术贴一;15、魔术贴二;16、储药仓;17、红外热磁贴。
具体实施方式
21.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22.请参阅图1

4,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面瘫修复面罩,包括修复面罩本体1和魔术贴二15,修复面罩本体1的右侧连接有连接带7,且连接带7的外部设置有调节带限位圈8,连接带7的一侧安装有调节母扣9,且调节母扣9的上方设置有调节子扣10,调节子扣10的一侧连接有辅助带11,且辅助带11的下方设置有松紧带6,松紧带6的两端连接有下颌折返罩5,且下颌折返罩5的内部设置有下颚弹力带4,修复面罩本体1的前端设置有防护盖13,且防护盖13的一侧连接有魔术贴一14,魔术贴二15设置于魔术贴一14的后端,且魔术贴二
15的内部设置有储药仓16,储药仓16的内部安装有红外热磁贴17。
23.本实用新型中:连接带7和辅助带11与修复面罩本体1之间均为缝合连接,且连接带7通过调节母扣9和调节子扣10与辅助带11之间构成扣合结构,并且调节子扣10沿辅助带11的表面等距均匀分布;通过设置后的连接带7能够通过调节母扣9与辅助带11上对应的调节子扣10相互扣合,如此能够使患者可以自主调节调节松紧度,如此满足不同脸型面瘫人群的需要,增加面罩弹性和伸缩性。
24.本实用新型中:调节带限位圈8与连接带7之间为活动连接,且连接带7贯穿于调节带限位圈8的内部;通过设置后的调节带限位圈8与连接带7之间套接,如此能够便于对扣合后多余的辅助带11进行收纳,提高实用性。
25.本实用新型中:下颌折返罩5与松紧带6之间为缝合连接,且修复面罩本体1与下颌折返罩5之间构成一体式结构,并且下颌折返罩5关于下颚弹力带4呈对称分布;通过设置后的下颌折返罩5与松紧带6的相互配合下能够使修复面罩本体1与患者面部轮廓更加贴合,提高使用舒适性。
26.本实用新型中:防护盖13通过魔术贴一14和魔术贴二15与储药仓16之间为粘合连接,且魔术贴一14与魔术贴二15的外形结构相吻合,并且防护盖13与修复面罩本体1之间为缝合连接;通过设置后的防护盖13能够通过魔术贴一14和魔术贴二15的相互配合下与储药仓16粘合连接,如此能够便于对修复药进行及时添加,避免散落,同时凸起部位为面瘫主治穴位的对应点,使得药物能在穴位上充分发挥作用,达到最佳治疗效果。
27.本实用新型中:修复面罩本体1的内侧中部设置有鼻梁弹力带2,且鼻梁弹力带2的下方设置有正中弹力带3,修复面罩本体1与鼻梁弹力带2之间为缝合连接,且修复面罩本体1与正中弹力带3之间为缝合连接;通过设置后的鼻梁弹力带2与正中弹力带3的配合下能够利用弹力适应不同脸型的人群使用,增加灵活性。
28.本实用新型中:修复面罩本体1的内部设置有通孔12,通孔12贯穿于修复面罩本体1的内部,且通孔12的深度等于修复面罩本体1的厚度;通过设置后的通孔12及修复面罩本体1外部造型结构设计避开了人的五官,穿戴方便,可满足正常生活需要,面罩构图的轮廓基本与头面部轮廓一致,使得面罩完全贴合于患处,不至于让患者出现不适感。
29.该面瘫修复面罩的工作原理:首先将松紧带6在外力的施加下撑开,拉大,随后将松紧带6从患者头部上方套接在脖颈处,随后通过辅助带11上的调节子扣10与连接带7上的调节母扣9对应扣合,调节带限位圈8能够对扣合后多余的辅助带11进行收纳,多个调节子扣10的设置能够使患者可以自主调节调节松紧度,进而满足不同脸型面瘫人群的需要,增加面罩弹性和伸缩性,其次下颌折返罩5在下颚弹力带4的弹力作用下与患者的下颌骨两侧紧密贴合,如此能够使修复面罩本体1与患者面部轮廓更加贴合,然后将鼻梁弹力带2放置在鼻梁处以及正中弹力带3放置在人中位置,此时患者可以通过通孔12观看周围,不会对视线造成限制,如此设计避开了人的五官,穿戴方便,可满足正常生活需要,且面罩构图的轮廓基本与头面部轮廓一致,使得面罩完全贴合于患处,不至于让患者出现不适感,其次当需要加药时,可对防护盖13施加拉力,此时能够带动魔术贴一14与魔术贴二15两者相脱离,从而将储药仓16打开,对内部及时添药,其次凸起部位为面瘫主治穴位的对应点,此时可利用中药对应面部穴位进行治疗改善,其次可启动另一种作用,美容疗效,利用红外热磁贴17,使用电流模仿针灸理疗,使得药物能在红外热磁贴17的配合下在穴位上充分发挥作用,对
穴位进行加热,从而促进血液循环,达到最佳治疗效果,同时凸起的设计可以防止红外热磁贴17因日常运动而发生错位,在治疗的同时又能够保证稳定性,在整个修复面罩本体1内部添加微电流装置与各个红外热磁贴17电性相接,如此可根据患者需要自主调节微电流频率(基本为100hz以下的脉冲电流),根据不同程度面瘫患者设定有不同梯度的微电流,在药物的基础上添加另一种模式,利用红外热磁贴17的微电流装置可以增强疗效,唤醒本体感觉,调节神经肌肉的兴奋性,促进血液循环,改善血液循环和局部组织营养。
30.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