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开口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7805812发布日期:2021-12-04 12:03阅读:来源:国知局

技术特征:
1.一种开口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用于分离患者上牙和下牙的咬合部,所述咬合部构造为弧形,并具有所设定的厚度;所述咬合部的上表面和下表面分别构造有用于隔离牙齿与脸颊的第一隔离部,所述咬合部的上表面和下表面分别构造有用于隔离牙齿与舌头的第二隔离部,且咬合部的上表面、第一隔离部及第二隔离部共同围成用于容纳患者上牙的第一凹槽,咬合部的下表面、第一隔离部及第二隔离部共同围成用于容纳患者下牙的第二凹槽,所述咬合部的内侧面构造有斜向下凸出的第三隔离部,所述第三隔离部为弧状结构,且第三隔离部的横截面为d形,所述第三隔离部用于卡入舌头与下牙槽骨之间,以分隔舌头与下牙槽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开口装置,其特征在于,从咬合部中间到两端的方向,所述第一隔离部和第二隔离部的高度逐渐减小。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开口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咬合部的厚度为2

5cm。4.根据权利要求1

3任一所述的开口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隔离部背离所述咬合部的位置处构造有用于约束舌尖的约束槽。5.根据权利要求1

3任一所述的开口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咬合部还构造有若干通气孔,所述通气孔贯穿咬合部的内侧面和外侧面,且所述通气孔分别位于所述第一凹槽与第二凹槽之间。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开口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通气孔分别构造于靠近咬合部中间的位置处,且各通气孔分别沿咬合部的轮廓均匀分布;和/或,所述通气孔为圆孔或方孔。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开口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咬合部、第一隔离部、第二隔离部以及第三隔离部为一体结构;和/或,所述咬合部、第一隔离部、第二隔离部以及第三隔离部采用塑料制成。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开口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咬合部包括支架、包覆于支架外侧的包覆层以及填充于包覆层内的水,所述支架包括第一支撑板、第二支撑板以及若干支撑件,所述第一支撑板位于所述第二支撑板的上方,并与第二支撑板平行,所述支撑件分别设置于第一支撑板与第二支撑板之间,用于连接第一支撑板和第二支撑板,第一支撑板与第二支撑板的结构相同,且均为弧形板;和/或,所述第三隔离部包括囊体和填充于囊体内的水,且所述囊体固定于所述咬合部或与咬合部相连通。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开口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包覆层采用硅胶制成;和/或,所述第一隔离部采用硅胶制成;和/或,所述第二隔离部采用硅胶制成;或,所述囊体采用硅胶制成。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开口装置,其特征在于,沿咬合部的弧形轮廓还构造有刻度线,所述刻度线为条状结构,刻度线内构造有条状空腔,且所述条状空腔内填充有显影剂;所述刻度线采用塑料或硅胶制成。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开口装置,包括用于分离患者上牙和下牙的咬合部;咬合部的上表面和下表面分别构造有用于隔离牙齿与脸颊的第一隔离部,咬合部的上表面和下表面分别构造有用于隔离牙齿与舌头的第二隔离部,且咬合部的上表面、第一隔离部及第二隔离部共同围成用于容纳患者上牙的第一凹槽,咬合部的下表面、第一隔离部及第二隔离部共同围成用于容纳患者下牙的第二凹槽,咬合部的内侧面构造有第三隔离部,第三隔离部用于分隔舌头与下牙槽骨;本开口装置,结构设计更加合理,不仅可以有效分离口腔内的各组织,便于医生在核磁检查图像中对各组织进行快速、有效的区分,而且可以有效降低图像伪影干扰。低图像伪影干扰。低图像伪影干扰。


技术研发人员:陈晓丽 樊芮娜 解超莲 林礼波 郭玲 王丹 邓和平 王闽 任静 周鹏 许国辉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四川省肿瘤医院
技术研发日:2021.05.19
技术公布日:2021/12/3
当前第2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