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便携式颈椎按摩仪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8255999发布日期:2021-12-29 17:30阅读:203来源:国知局
一种便携式颈椎按摩仪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属于颈椎按摩仪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便携式颈椎按摩仪。


背景技术:

2.颈椎按摩仪是用于对人体颈椎进行按摩保健的理疗设备。现有颈椎按摩仪具有如下缺陷: 1、现有颈椎理疗仪的颈扣部件一般采用硬塑胶或软塑胶制作而成,舒适度不好并且不能适应不同的使用者颈部特征;2、现有颈椎理疗仪的电极片一般为平板结构,不能紧密贴合人体的颈椎部位,理疗效果有待改善;3、现有颈椎理疗仪的电极片一般均为固定安装模式,不能左右上下调整以适应不同的使用者。


技术实现要素:

3.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便携式颈椎按摩仪,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
4.本实用新型为解决其技术问题而提供的便携式颈椎按摩仪为:
5.一种便携式颈椎按摩仪,包括按摩仪主体、第一颈部扣带和第二颈部扣带,按摩仪主体和第一颈部扣带以及第二颈部扣带之间固定连接,其特征在于:第一颈部扣带和第二颈部扣带均为硅胶磁吸扣带,能够通过柔韧变形适应不同规格的颈椎结构并且能够通过磁吸作用将按摩仪主体扣紧到人体的颈椎部位。
6.作为优选,第一颈部扣带包括第一硅胶本体和设置在第一硅胶本体上的第一磁吸部件;第二颈部扣带包括第二硅胶本体和设置在第二硅胶本体上的第二磁吸部件。
7.作为优选,按摩仪主体包括壳体、第一电极片、第二电极片、储能部件、控制单元、控制开关和充电口;第一电极片、第二电极片、储能部件、控制单元、控制开关和充电口均设置在壳体上和/或壳体内。
8.作为优选,按摩仪主体还包括第一弹性部件和第二弹性部件,第一弹性部件和第二弹性部件分别设置在壳体的内壁和第一电极片以及第二电极片之间。
9.作为优选,第一电极片、第二电极片均包括第一弧面和第二弧面,第一弧面和第二弧面之间圆弧过渡连接。
10.作为优选,储能部件为锂离子电池组。
11.作为优选,控制单元为控制电路板。
12.作为优选,充电口为usb接口。
13.作为优选,控制开关设置在按摩仪主体的外部中央部位。
14.作为优选,第一颈部扣带、第二颈部扣带和按摩仪主体之间均为可拆卸连接。
15.有益的技术效果:
16.1、本技术通过采用硅胶磁吸扣带,能够灵活适应各种不同的颈椎结构,具有使用和调节方便以及适用性强等技术优势。
17.2、本技术通过采用符合人体结构特征的电极片结构,能够和人体颈椎部位做到自
然贴合,减轻对人体的硬性压迫,提高颈椎保健时候的舒适性和保健效果。
18.3、本技术通过采用具有缓冲作用的电极片结构,能够在颈椎保健时候根据人体颈椎部位的不同身体特征主动调整电极片的方位,对人体的颈椎部位进行主动适应,有利于增加颈椎理疗的舒适度和理疗效果。
19.4、本技术通过在按摩仪主体和第一颈部扣带以及第二颈部扣带之间采用可拆卸连接,还具有更换方便、利于包装运输等技术效果。
20.以下结合说明书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和技术效果进行详细介绍。
附图说明
21.图1:便携式颈椎按摩仪第一维度结构示意图;
22.图2:便携式颈椎按摩仪第二维度结构示意图;
23.图3:便携式颈椎按摩仪缓冲机构结构爆炸图;
24.标识说明:
25.10

按摩仪主体,20

第一颈部扣带,30

第二颈部扣带;
26.110

壳体,120

第一电极片,130

第二电极片,140

控制开关,150

充电口,160

第一弹性部件,170

第二弹性部件,180

第一弧面,190

第二弧面;
27.210

第一硅胶本体,220

第一磁吸部件;
28.310

第二硅胶本体,320

第二磁吸部件。
具体实施方式
29.请参阅图1

图3,本技术提供的便携式颈椎按摩仪,包括按摩仪主体10、第一颈部扣带 20和第二颈部扣带30。按摩仪主体10和第一颈部扣带20以及第二颈部扣带30之间固定连接,第一颈部扣带20和第二颈部扣带30均为硅胶磁吸扣带,能够通过柔韧变形适应不同规格的颈椎结构并且能够通过磁吸作用将按摩仪主体10扣紧到人体的颈椎部位。
30.第一颈部扣带20包括第一硅胶本体210和设置在第一硅胶本体210上的第一磁吸部件 220,第二颈部扣带30包括第二硅胶本体310和设置在第二硅胶本体310上的第二磁吸部件 320。第一磁吸部件220和第二磁吸部件320的极性相反。第一颈部扣带20、第二颈部扣带 30和按摩仪主体10之间采用紧固件建立可拆卸连接。通过采用硅胶磁吸扣带,能够灵活适应各种不同的颈椎结构,具有使用和调节方便以及适用性强等技术优势。
31.按摩仪主体10包括壳体110、第一电极片120、第二电极片130、储能部件(图中未示出)、控制单元(图中未示出)、控制开关140、充电口150、第一弹性部件160和第二弹性部件170。第一电极片120、第二电极片130、储能部件、控制单元、控制开关140、充电口150、第一弹性部件160和第二弹性部件170均设置在壳体110上和/或壳体110内。
32.第一弹性部件160和第二弹性部件170分别设置在壳体110的内壁和第一电极片120 以及第二电极片130之间,能够通过弹性力实现两个电极片的自适应调整功能。通过采用具有缓冲作用的电极片结构,能够在颈椎保健时候根据人体颈椎部位的不同身体特征主动调整电极片的方位,对人体的颈椎部位进行主动适应,有利于增加颈椎理疗的舒适度和理疗效果。
33.第一电极片120、第二电极片130具有相似的结构,均包括第一弧面180和第二弧面190,第一弧面180和第二弧面190之间圆弧过渡连接。通过采用符合人体结构特征的电极片结构,能够和人体颈椎部位做到自然贴合,减轻对人体的硬性压迫,提高颈椎保健时候的舒适性和保健效果。
34.储能部件为锂离子电池组。制单元为控制电路板。充电口150为usb接口。控制开关 140设置在按摩仪主体10的外部中央部位。
35.原理说明:使用时候将便携式颈椎按摩仪佩戴在脖颈上,并通过第一颈部扣带20和第二颈部扣带30的形变和磁吸作用令两个电极片分别和对应的颈椎贴近。按动控制开关启动便携式颈椎按摩仪即可进行颈椎按摩。按摩过程中,电极片通过符合人体结构特征的两个弧形面自然和人体颈椎紧密贴合,同时缓冲机构还可以根据不同的颈椎特征主动的调整方位实现对颈椎特征的良好适应。因而,本技术提供的便携式颈椎按摩仪具有舒适度高、适用性强和保健效果好等技术优势。
36.以上结合说明书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和技术效果进行了详细阐述,应该说明的是,说明书中公开的具体实施方式仅是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实施例而已,所述领域的技术人员还可以在此基础上开发出其他的实施例;任何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创新理念的简单变形和等同替换均涵盖于本实用新型,属于本专利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