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鼻假体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9707637发布日期:2022-04-16 16:12阅读:118来源:国知局
一种鼻假体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鼻假体,具体的讲,涉及一种取出后新生的组织可以令鼻子仍具有一定高度的鼻假体。


背景技术:

2.鼻假体植入是指通过在鼻部填充自体、异体组织或组织代用品以垫高外鼻,达到改善鼻部容貌的手术。鼻植入体是常用的美容材料,现有鼻植入体一般用实心的硅橡胶、聚四氟乙烯等材料制成。
3.现有技术中,中国专利01258164.x公开了一种植入鼻部内的鼻植入体,其由根部及尖部组成,尖部中空成空腔。
4.中国专利201520668668.3公开了一种硅胶鼻假体,鼻假体为l型,且鼻假体包括鼻梁、鼻尖和鼻小柱,从鼻梁上设有若干个横向切口。
5.中国专利01237585.3公开了一种鼻整形手术植入物,它是在l型成形固体硅橡胶植入体的成角部位,被覆膨体聚四氟乙烯,遮盖长臂和短臂的外表面和两侧面,硅橡胶鼻模与被覆的膨体聚四氟乙烯紧密相贴,并采用外科手术缝线缝合或粘合剂粘合固定,两者之间组合成一个整体。
6.中国专利201520127993.9公开了一种新型鼻假体,包括由鼻背、鼻尖和鼻小柱组成的l型的平滑整体,鼻背中间部位设有若干第一盲孔,边缘部位设有若干通孔。
7.现有技术中鼻假体的鼻背部分均具有较厚的厚度,在将鼻假体从使用者鼻部取出后,使用者的鼻部将出现塌陷的现象而不能保持较高的高度,需要再次进行植入鼻假体才能维持鼻部高度。


技术实现要素:

8.针对现有技术的缺陷,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鼻假体,其鼻背部分整体厚度较薄,适应性强,并且产品取出后新生组织可以令鼻子仍然具有一定的高度。
9.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鼻假体,包括鼻背部分,鼻背部分的内侧面以鼻背部分的外侧面为基准向内凹陷形成一凹坑,其中在凹坑内具有支撑部。
10.作为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种具体实施方案,支撑部设置为不超出凹坑,可以方便植入和组织生长。
11.作为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种具体实施方案,支撑部具有长支撑筋,长支撑筋沿鼻背部分的前后方向延伸。
12.作为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种具体实施方案,进一步包括鼻尖部分和鼻小柱部分,鼻背部分通过鼻尖部分与鼻小柱部分连接,其中长支撑筋延伸至鼻小柱部分。
13.作为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种具体实施方案,长支撑筋上设有在左右方向上贯通的缺口和/或小孔,以供组织生长。
14.作为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种具体实施方案,支撑部具有短支撑筋,短支撑筋沿鼻背
部分的左右方向延伸。
15.作为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种具体实施方案,短支撑筋上设有在前后方向上贯通的缺口和/或小孔。
16.作为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种具体实施方案,鼻背部分设有贯穿其内侧面和外侧面的通道/通孔,以供组织生长形成稳固结构。
17.作为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种具体实施方案,鼻背部分的外侧面上设有防滑凸起/防滑凹槽,使得鼻背部分与鼻部组织之间连接具有紧密性和一体性,具有良好的稳固性,在植入鼻部后不会发生移位。
18.作为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种具体实施方案,鼻背部分的内侧面与外侧面之间的间距不超过5mm,这里鼻背部分的内侧面与外侧面之间的间距不包含凹坑内的支撑部的厚度,再具体的,这里鼻背部分的内侧面为凹坑的壁。
19.本实用新型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20.本实用新型鼻假体的鼻背部分内侧面形成有凹坑,不仅可以减少鼻假体的重量,还可以增加鼻假体的变形能力,改善鼻假体的柔软度;此外,组织可以生长到凹坑内形成稳固的连接和支撑,在取出后新生组织可以令鼻子仍然具有一定的高度。
21.本实用新型设置有缺口、小孔和/或通孔、通槽等结构,这部分结构中可以让组织充分生长以使得鼻假体具有良好的稳固性,在植入鼻部后不会发生移位。
22.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附图说明
23.图1是本实用新型鼻假体实施例1的结构示意图;
24.图2是图1另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25.图3是本实用新型鼻假体实施例1中显示凹坑的示意图;
26.图4是本实用新型鼻假体实施例2的结构示意图;
27.图5是图4另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28.为了能够更清楚地理解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的详细描述。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技术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29.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实用新型,但是,本实用新型还可以采用其他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他方式来实施,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限于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30.实施例1
31.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鼻假体,如图1-3所示,包括鼻背部分10、鼻尖部分20和鼻小柱部分30,鼻背部分10通过鼻尖部分20与鼻小柱部分30连接为一体。
32.鼻背部分10的内侧面10a以鼻背部分10的外侧面10b为基准向内凹陷形成一凹坑11,其中在凹坑11内具有支撑部40。
33.具体的,鼻背部分10形成为厚度均匀或者接近均匀的弧片形状,并实现均匀过渡,
鼻背部分10的内侧面10a与外侧面10b之间的间距不超过5mm,例如为3mm,这里鼻背部分10的内侧面10a与外侧面10b之间的间距不包含凹坑11内的支撑部40的厚度,主要是指形成鼻背部分10的薄薄弧片的厚度,而非鼻背部分10在各投影上的厚度,本实施例具有较薄的鼻背部分10,大大减少鼻假体的重量,使得鼻假体具有更优良的变形能力,改善了鼻假体的柔软度。
34.本实施例中支撑部40优选设置为不超出凹坑11,可以方便植入和组织生长。
35.支撑部40具有长支撑筋41,长支撑筋41沿鼻背部分10的前后方向延伸,长支撑筋41优选延伸至鼻小柱部分30,以形成稳固连接。
36.其中,长支撑筋41上还设有在左右方向上贯通的缺口42(和/或小孔),以供鼻部组织生长形成稳固。
37.支撑部40具有短支撑筋43,短支撑筋43沿鼻背部分10的左右方向延伸,在短支撑筋43上也可以设有在前后方向上贯通的缺口(和/或小孔),以供鼻部组织生长形成稳固连接。
38.进一步的,鼻背部分10的外侧面10b上设有防滑凸起12(防滑凹槽),以便于鼻部组织更好的生长,使得鼻背部分10与鼻部组织之间连接具有紧密性和一体性,具有良好的稳固性,在植入鼻部后不会发生移位。
39.实施例2
40.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鼻假体,如图4-5所示,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鼻背部分10设有贯穿其内侧面10a和外侧面10b的通孔13,以供组织生长形成稳固结构。
41.相应的,在鼻尖部分20上也可以设有通孔13。
42.以上未涉及之处,均适用于现有技术。
43.本实用新型中的鼻背部分10可以单独进行使用,例如与传统鼻尖支撑架配合,依旧可以实现本实用新型的的技术效果。
44.虽然本实用新型以较佳实施例揭露如上,但并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实施的范围。任何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发明范围内,当可作些许的改进,即凡是依照本实用新型所做的同等改进,应为本实用新型的范围所涵盖。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