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多功能中医消化内科治疗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9707652发布日期:2022-04-16 16:12阅读:64来源:国知局
一种多功能中医消化内科治疗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消化内科按摩设备领域,具体地讲,涉及一种多功能中医消化内科治疗装置。


背景技术:

2.目前,对于一些患有慢性胃病的病人来说,每日进行适当的外部按摩能够起到养胃、促进胃部蠕动的作用,有利于病人的康复。以往在对患者胃部进行按摩时,只是通过人工按摩,大大增加了医务人员的工作难度,因此需要设计一种能够代替人手对患者进行辅助按摩的装置此为现有技术的不足之处。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多功能中医消化内科治疗装置,方便对患者腹部按摩。
4.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实现发明目的:
5.一种多功能中医消化内科治疗装置,包括u形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u形支架的一侧上部两端分别固定连接斜杆的一端,两个所述斜杆的上端分别固定连接u形杆的两侧一端,所述u形杆内铰接对称的连杆的一端,每个所述连杆的另一端分别铰接t形杆的竖杆两端,所述t形杆的横杆端部通过连接块固定连接支撑槽;
6.所述支撑槽的底部设置有对称的开口,所述支撑槽的内部底端固定连接对称的固定块,每个所述固定块分别轴承连接转轴,每个所述转轴的一端端部分别固定连接按摩轴的一侧边缘位置。
7.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限定,每个所述转轴的另一端分别固定连接转轮的中心,两个个所述转轮通过皮带连接,一个所述转轮的中心固定连接电机的输出轴,所述电机固定连接所述支撑槽。
8.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限定,一个所述连杆的一端铰接u形块,所述u形块固定连接限位轴,所述限位轴穿过套筒,所述套筒的一端两侧分别铰接u形固定杆的两侧一端,所述u形固定杆的另一端固定连接所述u形杆的一侧。
9.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限定,所述套筒对应所述限位轴螺纹连接顶丝。
10.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限定,所述u形支架的下侧四角分别固定有轮子。
11.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和积极效果是:本装置能够对患者的患处进行按摩,通过皮带、转轮、转轴和按摩轴的联动,实现按摩轴的圆周运动,实现对患处按摩;
12.可以方便移动本装置,并且通过连杆、t形杆、套筒、限位杆和u形固定杆等的联动,实现对按摩轴的位置调整。
附图说明
13.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立体图一。
14.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局部立体图。
15.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立体图二。
16.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立体图三。
17.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立体图四。
18.图中:1、按摩轴,2、开口,3、支撑槽,4、u形支架,5、轮子,6、转轮,7、固定杆,8、固定块,9、套筒,10、限位轴,11、u形固定杆,12、u形杆,13、连杆,14、t形杆,15、连接块,16、u形块,17、顶丝,18、电机,19、斜杆,20、转轴。
具体实施方式
19.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描述,但应当理解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受具体实施方式的限制。
20.如图1-图5所示,本实用新型包括包括u形支架4,所述u形支架4的一侧上部两端分别固定连接斜杆19的一端,两个所述斜杆19的上端分别固定连接u形杆12的两侧一端,所述u形杆12内铰接对称的连杆13的一端,每个所述连杆13的另一端分别铰接t形杆14的竖杆两端,所述t形杆14的横杆端部通过连接块15固定连接支撑槽3;
21.所述支撑槽3的底部设置有对称的开口2,所述支撑槽3的内部底端固定连接对称的固定块8,每个所述固定块8分别轴承连接转轴20,每个所述转轴20的一端端部分别固定连接按摩轴1的一侧边缘位置。
22.每个所述转轴20的另一端分别固定连接转轮6的中心,两个个所述转轮6通过皮带7连接,一个所述转轮6的中心固定连接电机18的输出轴,所述电机18固定连接所述支撑槽3。
23.一个所述连杆13的一端铰接u形块16,所述u形块16固定连接限位轴10,所述限位轴10穿过套筒9,所述套筒9的一端两侧分别铰接u形固定杆11的两侧一端,所述u形固定杆11的另一端固定连接所述u形杆12的一侧。
24.所述套筒9对应所述限位轴10螺纹连接顶丝17。
25.所述u形支架4的下侧四角分别固定有轮子5,所述轮子5为具有锁死功能的福马轮。
26.本实用新型的工作流程为:使用本装置时,首先将本装置推动到合适位置,然后把顶丝17拧松,移动支撑槽3带动连接块15、t形杆14和连杆13摆动,连杆13带动u形块16和限位轴10摆动,限位轴10带动套筒9摆动且沿套筒9移动,调节好支撑槽3和按摩轴2的高度,使按摩轴2接触患处,拧紧顶丝17,打开电机18,电机18的输出轴转动带动转轮6转动,转轮6通过皮带7带动另一个转轮6转动,转轮6带动转轴20转动,转轴20带动按摩轴1做圆周运动,实现对患者患处的按摩。
27.以上公开的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具体实施例,但是,本实用新型并非局限于此,任何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能思之的变化都应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技术特征:
1.一种多功能中医消化内科治疗装置,包括u形支架(4),其特征在于:所述u形支架(4)的一侧上部两端分别固定连接斜杆(19)的一端,两个所述斜杆(19)的上端分别固定连接u形杆(12)的两侧一端,所述u形杆(12)内铰接对称的连杆(13)的一端,每个所述连杆(13)的另一端分别铰接t形杆(14)的竖杆两端,所述t形杆(14)的横杆端部通过连接块(15)固定连接支撑槽(3);所述支撑槽(3)的底部设置有对称的开口(2),所述支撑槽(3)的内部底端固定连接对称的固定块(8),每个所述固定块(8)分别轴承连接转轴(20),每个所述转轴(20)的一端端部分别固定连接按摩轴(1)的一侧边缘位置。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功能中医消化内科治疗装置,其特征是:每个所述转轴(20)的另一端分别固定连接转轮(6)的中心,两个个所述转轮(6)通过皮带(7)连接,一个所述转轮(6)的中心固定连接电机(18)的输出轴,所述电机(18)固定连接所述支撑槽(3)。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多功能中医消化内科治疗装置,其特征是:一个所述连杆(13)的一端铰接u形块(16),所述u形块(16)固定连接限位轴(10),所述限位轴(10)穿过套筒(9),所述套筒(9)的一端两侧分别铰接u形固定杆(11)的两侧一端,所述u形固定杆(11)的另一端固定连接所述u形杆(12)的一侧。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多功能中医消化内科治疗装置,其特征是:所述套筒(9)对应所述限位轴(10)螺纹连接顶丝(17)。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功能中医消化内科治疗装置,其特征是:所述u形支架(4)的下侧四角分别固定有轮子(5)。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多功能中医消化内科治疗装置,包括U形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U形支架的一侧上部两端分别固定连接斜杆的一端,两个所述斜杆的上端分别固定连接U形杆的两侧一端,所述U形杆内铰接对称的连杆的一端,每个所述连杆的另一端分别铰接T形杆的竖杆两端,所述T形杆的横杆端部通过连接块固定连接支撑槽,所述支撑槽的底部设置有对称的开口,所述支撑槽的内部底端固定连接对称的固定块,每个所述固定块分别轴承连接转轴,每个所述转轴的一端端部分别固定连接按摩轴的一侧边缘位置。本实用新型涉及消化内科按摩设备领域,具体地讲,涉及一种多功能中医消化内科治疗装置。本装置能够对患者腹部进行按摩。装置能够对患者腹部进行按摩。装置能够对患者腹部进行按摩。


技术研发人员:刘涛 聂光荣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刘涛
技术研发日:2021.06.03
技术公布日:2022/4/1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