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颈内静脉临时血透双腔导管固定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8404090发布日期:2022-01-08 01:44阅读:232来源:国知局
一种颈内静脉临时血透双腔导管固定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属于医疗辅助用品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颈内静脉临时血透双腔导管固定装置。


背景技术:

2.颈内静脉起始于颅底颈静脉孔后部,在胸锁关节处与锁骨下静脉汇合成头臂静脉而入上腔静脉,因颈内静脉穿刺容易,并发症少,颈内静脉临时血透双腔导管是危重及急救血液透析的首选血管通路。然而,双腔导管的自身重量影响,导管固定后其体外段容易出现下垂、移位,致使导管部分脱出,需要重新置管,并引发感染风险,给患者增加痛苦,同时增加医务人员的工作量。目前临床上通常将网布环绕固定于患者颈部,将网布一端缠绕于导管远端,但该方式存在一些弊端,如:患者下床活动后网布易发生松散,使导管体外段脱出,固定不牢固;网布易绕患者颈部转动,带动导管移位;另外,该固定方法固定操作步骤繁琐,固定后仍需不断调整,使用不方便。因此,临床上亟需一种可固定颈内静脉临时血透双腔导管远端的装置。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实用新型为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而提出,其目的是提供一种颈内静脉临时血透双腔导管固定装置,通过将导管远端置于固定于颈环的袋体中,可固定导管体外段位置,降低导管体外段移位、脱出的发生机率,同时可简化操作。
4.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提供了一种颈内静脉临时血透双腔导管固定装置,所述固定装置包括固定袋组件和环绕颈部的颈环,其中,所述固定袋组件包括:
5.第一连接带,其一端设有第一连接件,所述第一连接件包括所述第一连接件的母件和第一连接件的子件,所述第一连接件的母件和第一连接件的子件设于所述第一连接带的同一侧面,所述第一连接件的母件连接所述第一连接件的子件时,所述第一连接带一端围合成固定环,所述固定环可移动的固定设置于所述颈环;
6.固定袋,所述固定袋设于所述第一连接带另一端,所述固定袋用于承载颈内静脉临时血透双腔导管远端。
7.进一步,所述固定装置还包括第二连接件,所述第二连接件包括第二连接件的母件和第二连接件的子件;
8.所述颈环前部的外表面设有所述第二连接件的母件,
9.所述第一连接带的所述固定环的内表面设有所述第二连接件的子件。
10.进一步,所述颈环包括:
11.第三连接件,包括第三连接件的母件和第三连接件的子件;
12.颈环带,其一端设有所述第三连接件的母件,所述颈环带另一端设有所述第三连接件的子件,所述第三连接件的母件连接第三连接件的子件时,所述颈环带围合成环绕于
颈部的封闭圆环。
13.进一步,所述第一连接件和/或第二连接件和/或第三连接件采用魔术贴和/或钮扣和/或按扣。
14.进一步,所述固定袋包括袋体,所述袋体的患者侧设有用于放入颈内静脉临时血透双腔导管远端的开口。
15.进一步,所述固定袋采用网格材料制成。
16.进一步,所述固定装置还包括至少一臂环组件,所述臂环组件包括:
17.第二连接带,其一端设于所述颈环左侧或右侧;
18.臂环,其设于所述第二连接带另一端,所述臂环用于穿过患者一手臂。
19.进一步,所述颈环带、所述臂环和所述第一连接带均采用纯棉布料制成,所述第二连接带采用弹性材料制成。
20.本实用新型的颈内静脉临时血透双腔导管固定装置中,颈内静脉临时血透双腔导管远端置于固定于颈环的袋体中,固定袋通过第一连接带连接于颈环,可将第一连接件的母件连接于第一连接件的子件的合适位置,使固定袋的固定位置与颈内静脉临时血透双腔导管远端位置相适应,可降低导管体外段移位、脱出的发生机率,同时可简化操作。
附图说明
21.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颈内静脉临时血透双腔导管固定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22.图2是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提供的颈内静脉临时血透双腔导管固定装置的主视图;
23.图3是图2中的颈内静脉临时血透双腔导管固定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24.其中:1、颈环;11、第三连接件;12、颈环带;2、第一连接带;21、固定环;3、固定袋;31、袋体;32、开口;4、第二连接件;5、臂环组件;51、第二连接带;52、臂环。
具体实施方式
25.以下,参照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说明:
26.如图1至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颈内静脉临时血透双腔导管固定装置,固定装置包括固定袋组件和环绕颈部的颈环1,固定袋组件包括第一连接带2和固定袋3,其中:第一连接带的一端设有第一连接件,第一连接件包括第一连接件的母件和第一连接件的子件,第一连接件的母件和第一连接件的子件设于第一连接带2的同一侧面,第一连接件的母件连接第一连接件的子件时,第一连接带一端围合成固定环21,固定环可移动的固定设置于颈环1上;固定袋3设于第一连接带2另一端,固定袋用于承载颈内静脉临时血透双腔导管远端。与目前使用的网布相比,本实用新型的固定袋3可缝合或压合而成,连接牢固,不会松散;导管远端置于固定于颈环1的固定袋中,固定袋通过第一连接带2连接于颈环,可将第一连接件的母件连接于第一连接件的子件的合适位置,使固定袋3的固定位置与颈内静脉临时血透双腔导管远端位置相适应,可降低导管体外段移位、脱出的发生机率,同时可简化操作。
27.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至图3所示,固定装置还包括第二连接件4,第二连接件4包
括第二连接件的母件和第二连接件的子件,第二连接件的母件设于颈环1前部的外表面,第二连接件的母件沿颈环1长度方向设置,第二连接件的子件可设于第一连接带2的固定环21的内表面第一连接件的母件和第一连接件的子件之间。第一连接带2通过第二连接件4可拆卸的固定连接颈环1,通过调节第一连接带2连接于颈环1的位置,使本实用新型可适应于不同患者的置管位置需要。
28.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图3所示,颈环1包括第三连接件11和颈环带12,第三连接件11包括第三连接件的母件和第三连接件的子件,颈环带12的一端设有第三连接件的母件,颈环带12另一端设有第三连接件的子件,第三连接件的母件连接第三连接件的子件时,使颈环带12围合成能够环绕于颈部的封闭圆环,便于将颈环1固定于患者颈部,及将颈环1从患者颈部取下。另外,通过调节第三连接件的母件和第三连接件的子件的连接位置,可使颈环1适应于不同颈部直径的患者,使本实用新型具有通用性。
29.具体的,第一连接件和/或第二连接件4和/或第三连接件11采用魔术贴和/或钮扣和/或按扣。
30.进一步,如图1、图3所示,固定袋3包括袋体31,袋体31的患者侧设有开口32,颈内静脉临时血透双腔导管体外段可从开口32处放入袋体31,颈内静脉临时血透双腔导管体外段不易从袋体31中脱出,且简化了操作步骤。
31.优选的,固定袋3可采用弹力网格绷带制成,使固定袋3具有透气性和延展性,便于观察固定袋3内部的导管情况。
32.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2、图3所示,固定装置还包括至少一臂环组件5,臂环组件5包括第二连接带51和臂环52,第二连接带的一端设于颈环1左侧或右侧,第二连接带另一端设于臂环52,臂环用于穿过患者一手臂。本设计中,臂环52通过第二连接带51连接颈环1,可防止颈环绕颈部转动而带动固定袋3移动,进一步固定颈内静脉临时血透双腔导管体外段,避免导管体外段发生移位、脱出。
33.优选的,颈环带12、臂环52、第一连接带2均采用纯棉布料制成,具有透气性和吸汗性,可提高患者的使用舒适度,第二连接带51采用弹性材料制成,第二连接带51拉伸后可提升其对颈环1的固定性,并使其可适用于不同体型的患者。
34.使用本实用新型的颈内静脉临时血透双腔导管固定装置时,可以按照以下使用过程:先将臂环52佩戴于患者一臂,颈环1通过第三连接件11佩戴于患者颈部,使颈环1固定于患者颈部,避免颈环绕患者颈部转动,将包裹纱布的颈内静脉临时血透双腔导管体远端由固定袋开口32置入固定袋3中;再将第一连接带2的一端环绕颈环带12,第一连接件的母件连接于第一连接件的子件的合适位置,使第一连接带2的一端形成固定环21,将固定环21通过第二连接件4固定于颈环带12的合适位置,使固定袋3的固定位置与颈内静脉临时血透双腔导管远端位置相适应,可降低导管体外段移位、脱出的发生机率,同时可简化医务人员操作步骤。
35.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