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动态葡萄糖监测系统传感器套装组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8664883发布日期:2022-01-26 20:58阅读:259来源:国知局
一种动态葡萄糖监测系统传感器套装组件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属于动态葡萄糖监测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动态葡萄糖监测系统传感器套装组件。


背景技术:

2.糖尿病是一组以高血糖为特征的代谢性疾病,糖尿病目前尚无根治糖尿病的方法,只能通过多种治疗手段对糖尿病进行控制。血糖是诊断糖尿病的惟一标准,对于糖尿病患者来说,可通过市场上主流的家用便携式血糖检测仪采血进行血糖监测,一般采用人体末梢取血的方式进行检测,测量时需要使用采血笔来采血且每次采血只能检测一次,因此,为了实现的血糖的持续监测,用户需要在一天中多次扎针,用户体验不好。目前市面上出现有可粘贴在人体上臂后侧的采血探针组件,如雅培瞬感,该组件包括有刺入皮肤的探针,需要配合检测主机来进行血糖含量的分析,但是在上臂后侧上固定探针由于视野和人体柔韧性受限,通常需要他人帮助进行探针的固定,不容易自己独立完成,且粘贴后的探针壳体经常与衣物摩擦,有脱落的风险。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而提供一种动态葡萄糖监测系统传感器套装组件。
4.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如下:
5.一种动态葡萄糖监测系统传感器套装组件,包括采血传感器、罩设在传感器外的护壳、设置在护壳相对两端用于将护壳绑缚在上肢上的绑带和设置在护壳上用于向皮肤方向挤压传感器的挤压机构,所述绑带可以调节长度或松紧;所述传感器包括底部设置有医用粘胶层的封装壳和向下穿出所述封装壳的电极针,所述护壳包括壳体,所述壳体的中下部设置有能够容置所述封装壳且容置封装壳后顶部仍有空余的空腔,所述空腔的内壁不同时与封装壳的周面接触。
6.进一步的,所述挤压机构包括一端连接在空腔顶部的弹性件,所述弹性件为弹簧件、水平弹性扁筒、弹性弧片、海绵或泡棉中的一种或几种。
7.进一步的,所述挤压机构包括水平设置在壳体一侧的侧孔、穿设在侧孔中的卡板和固定设置在封装壳上表面的顶条,所述顶条可与所述卡板接触且接触面为斜面,所述顶条的高度小于所述卡板的厚度。
8.进一步的,所述侧孔的顶面粗糙,所述卡板的厚度小于所述侧孔的高度且在卡板贴合侧孔的底面时,卡板能够与侧孔的顶面完全脱离。
9.进一步的,所述空腔的相对两侧设置有侧口,所述挤压机构包括装配在所述护壳外周且可上下移动的转环和用于锁定所述转环位置的锁定件,所述转环的下端通过穿过侧口的连接片设置有挤压片,所述挤压片位于所述空腔中且水平设置。
10.进一步的,所述转环螺纹连接或滑动连接在护壳外周。
11.进一步的,所述锁定件包括螺纹贯穿所述转环的转轴、设置在转轴外端的转动块和设置在转轴内端且可容置在转环环体内的末片。
12.本实用新型在使用时,先将传感器粘在上肢上,具体的在手腕、前臂或上臂上,之后再护壳的空腔对准传感器摁在上肢上,再调整绑带的松紧使得护壳的位置固定不动,然后再通过挤压机构抵紧封装壳的上表面;另外还具有与传感器适配的检测主机,通过非接触式通讯的方法,可实现检测主机与传感器的通讯。
13.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4.本实用新型在使用时在上肢采血,用户可以根据自己的方便自行将传感器贴在合适的位置,便于用户单人操作,还通过外周设置护壳将传感器保护起来,能够避免衣物或其他物品碰掉传感器。
附图说明
15.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使用状态示意图。
16.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护壳的侧视图。
17.图3为图2中护壳的俯视图。
18.图4为本实用新型另一个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19.图5为本实用新型另一个实施例中护壳的意图。
20.图中,封装壳1、电极针2、壳体3、连接块4、顶条5、空腔6、卡板7、绑带8、上肢9、转动块10、末片11、转环12、挤压片13、连接片14、卡凸15。
具体实施方式
21.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22.实施例1
23.如图1所示,一种动态葡萄糖监测系统传感器套装组件,包括采血传感器、罩设在传感器外的护壳、设置在护壳相对两端用于将护壳绑缚在上肢9上的绑带8和设置在护壳上用于向皮肤方向挤压传感器的挤压机构,所述绑带8可以调节长度或松紧,绑带8通过连接块4连接在护壳上,;由于手腕的背部一般较为平坦,护壳若是带在手腕处,在护壳的上表面还可以设置表盘,当成手表使用,能够增加本技术的隐蔽性,护壳的相对两侧设置有连接块4,连接块4根据护壳的佩戴位置进行适应性的调整,例如,若目的是戴在手腕上,则,连接块4和绑带8可以做成类似手表的表带及其连接结构,泪滴表带的绑带8通过手表弹簧轴安装在连接块4上;若是佩戴在上臂或是前臂上,连接块4可以设置成凵型,绑带采用带有魔术粘扣或长度调解扣的具有弹性的带体,穿过连接块4进行固定;所述传感器包括底部设置有医用粘胶层的封装壳1和向下穿出所述封装壳1的电极针2;由于上肢各处的达到人体组织能够实现体液采集的皮肤厚度不同,因此对电极针2的长度需要作出适应性的调整,目标设置在手腕处的电极针2具有壁目标设在上臂的更短的长度,由于前臂在日常中肌肉的动作较多,一般而言在前臂上设置传感器的概率较低;所述护壳包括壳体3,所述壳体3的中下部设
置有能够容置所述封装壳1且容置封装壳1后顶部仍有空余的空腔6,所述空腔6的内壁不同时与封装壳1的周面接触,即空腔6是略大于封装壳1的外轮廓的,降低了装配难度,便于用户将空腔6对准传感器。
24.进一步的,如图1所示,一所述挤压机构包括一端连接在空腔6顶部的弹性件,所述弹性件为弹簧件、水平弹性扁筒、弹性弧片、海绵或泡棉中的一种或几种,在护壳罩在传感器外时,传感器能够被弹性件顶向皮肤,弹簧件可以采用压缩弹簧,水平弹性扁筒可以采用塑料筒或橡胶筒,弹性弧片为塑料、金属薄片等材质,弹性弧片的凸弧朝向皮肤,用户更舒适,海绵或泡棉需要具有一定的厚度,且在海绵或泡棉的底面具有封口层,避免海绵或泡棉多孔的部分直接与皮肤接触,造成瘙痒或掉屑。
25.在佩戴后,本技术中的护壳的空腔的顶壁不直接接触到传感器,相比于仅通过调整绑带的松紧或长度来进行传感器的顶紧,通过设置挤压机构能够能够降低绑带对上肢绑缚部位的整体压力,也更能便捷的通过单手进行对传感器顶压程度的调节。
26.实施例2
27.本实施例为基于实施例1的另一种实施方式,对于实施例1相同的技术方案描述将省略,仅对与实施例1不同的技术方案进行说明。
28.如图2至图3所示,所述挤压机构包括水平设置在壳体3一侧的侧孔、穿设在侧孔中的卡板7和固定设置在封装壳1上表面的顶条5,所述顶条5可与所述卡板7接触且接触面为斜面,所述顶条5的高度小于所述卡板7的厚度,侧板的外端能够露出壳体3,用户可以通过抽拉卡板7实现传感器的摁压;优选的,所述卡板7的内端设置有锲形条块,且锲形条块的尺寸大于侧孔的尺寸,使得在护壳佩戴在上肢9上后,卡板7不会从护壳中掉出来。
29.进一步的,如图4所示,所述侧孔的顶面粗糙,所述卡板7的厚度小于所述侧孔的高度且在卡板7贴合侧孔的底面时,卡板7能够与侧孔的顶面完全脱离;这样,当用户需要更换传感器时,取下护壳,由于失去了底部的支撑,卡板7能够自然的落下与粗糙的顶面脱离,卡板7能够回复到初始的位置。
30.进一步的,顶条5可以设置有封装壳1的中部或边缘,中部的顶条5受力更均匀,边缘的顶条5由于设置在靠近侧孔的一侧,因而可以减小卡板7的长度,还可以将封装壳1的一个边楞设置成倒角作为顶条5,卡板7的斜边直接抵在这个倒角上,这样能够减薄护壳的高度。
31.实施例3
32.本实施例为基于实施例1的另一种实施方式,对于实施例1相同的技术方案描述将省略,仅对与实施例1不同的技术方案进行说明。
33.如图4至图5所示,所述空腔6的相对两侧设置有侧口,所述挤压机构包括装配在所述护壳外周且可上下移动的转环12和用于锁定所述转环12位置的锁定件,所述转环12的下端通过穿过侧口的连接片14设置有挤压片13,所述挤压片13位于所述空腔6中且水平设置;所述锁定件包括螺纹贯穿所述转环12的转轴、设置在转轴外端的转动块10和设置在转轴内端且可容置在转环12环体内的末片11;转环12的厚度小于护壳上部的厚度,使得转环12在调整位置过程中不会从护壳上脱落,另外也可以设置相应的限位部件,如在护壳的调整区域上下两端设置卡位块,来限制转换的上下极限位置;转环12的外周可以设置为多边形,在美观的同时防止调整时手指打滑;使用时,在传感器粘在上肢9上,护壳佩戴完成后,上下调
整转环12的位置后通过锁定件锁定,即可使挤压片13以合适的力道推压传感器。
34.进一步的,所述转环12螺纹连接或滑动连接在护壳外周,如在护壳外周和转环12内壁设置相匹配的螺纹实现螺纹连接在,在护壳外周设置竖直或倾斜的滑槽,在转环12内壁设置与滑槽匹配的滑块来实现滑动连接。
35.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