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腔镜手术用缝合装置

文档序号:29457526发布日期:2022-03-30 13:06阅读:236来源:国知局
腹腔镜手术用缝合装置

1.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腹腔镜手术用缝合装置。


背景技术:

2.腹腔镜手术是一门新发展起来的微创方法,是未来手术方法发展的一个必然趋势。随着工业制造技术的突飞猛进,相关学科的融合为开展新技术、新方法奠定了坚定的基础,加上医生越来越娴熟的操作,越来越多的手术可以通过腹腔镜等微创手术完成。腹腔镜手术传统方法是在病人腹部作小切口,插入腹腔镜穿刺器(trocar)的管道状工作通道,以后一切操作均通过管道进行;再用特制的加长手术器械在显示器监视下完成与开放手术同样的步骤,达到同样的手术效果。
3.常见的trocar切口相关并发症有切口感染、切口出血及切口疝等。切口疝是其中最为严重的并发症之一。由于腹腔镜手术trocar切口直径为0.5~1cm,切口深度有4~5cm,切口狭窄、深邃,致使腹腔内容物或腹膜外脂肪组织突入缺损的切口间隙造成腹膜存在缺损而出现切口疝,总发生率为1%~6%;缝合不确切也容易导致出血、感染等并发症。缝合不确切也容易导致出血、感染等并发症。尤其是切口疝,多数需要再次手术治疗,有的甚至需要急诊,这不但给患者增加了再次手术的病痛,也加重了患者的经济负担,甚至可能造成不必要的医疗纠纷。


技术实现要素:

4.针对传统trocar切口缝合无法完整缝合腹膜导致切口疝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腹腔镜手术用缝合装置。
5.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腹腔镜手术用缝合装置,包括钳子,钳子包括钳柄和钳杆,钳杆的端部设置有壳体,钳杆上设置有沿钳杆轴向布置的第一通道,壳体内设置有与第一通道平行的第二通道,第一通道与壳体连通,第二通道贯穿壳体的顶部,第一通道内活动布置有l形的拉杆,拉杆的端部设置有穿刺针,穿刺针的端部设置有挂线孔,穿刺针布置在第二通道内,第二通道上设置有让拉杆通行的滑槽,通过拉动拉杆可驱动穿刺针伸出至壳体的外部。可以看出,本实用新型的缝合装置可更加完整的缝合切口内的腹膜,还具有小巧、灵活、使用便捷的特点,减少了缝合时间,提高了手术效率,降低了缝合风险和缝合难度,减少切口疝或切口出血等并发症的发生,减轻了患者再次手术的痛苦和经济负担;同时因为穿刺针的孔径小,可解决穿刺过程中并发出血的问题。
6.进一步的是,壳体为半圆柱结构。在收拢状态时,两个半圆柱的壳体形成一个圆柱形的结构,圆柱形的结构与trocar孔吻合,便于在trocar孔内置入或取出壳体,有效利用了trocar孔,减少了壳体的占用面积。
7.进一步的是,壳体包括底板和设置在底板上的弧形板,弧形板上设置有插槽,底板插接在插槽内。也就是说,底板与弧形板可拆卸连接,通过插接的底板可打开壳体,便于对壳体内的穿刺针进行维护或维修,也便于对壳体内部进行清洗消毒。
8.进一步的是,拉杆的顶部设置有手柄,便于医护人员握持拉杆进行相关操作,同时也起到限位作用。
9.进一步的是,壳体、第一通道和第二通道均由不锈钢制成。在手术缝合的过程中,壳体、第一通道和第二通道必然会接触到血液等液体,为此,不锈钢制成壳体、第一通道和第二通道具有防锈蚀、防腐蚀、质量轻、强度高等特性,可提高缝合装置的使用寿命。
10.进一步的是,第二通道与壳体一体成型,保证两者连接的稳定性;同时也避免焊接的方式,由于第二通道和壳体的壁厚较薄,焊接必然会导致变形或移位。
11.进一步的是,壳体顶部所在第二通道一侧的相对侧设置有锥形板,且锥形板的横截面积自上而下逐渐增大。通过缝合装置将缝合线置入患者体内后,需要将缝合装置从患者体内撤出,撤离缝合装置前需要先将trocar通道撤离患者,trocar通道撤离后,患者的术口得不到支撑会收拢,由于壳体的顶部为平直的结构,因此在撤离缝合装置的时候,壳体与术口不好对中,不便于将壳体从患者体内取出,而且壳体极易再次损伤组织。为此,本实用新型在壳体顶部设置有锥形板,起到导向作用,更加方便壳体与术口进行对中,且锥形板表面光滑,与组织之间摩擦力小,对组织起到保护作用。
12.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3.1、本实用新型的缝合装置可更加完整的缝合切口内的腹膜,还具有小巧、灵活、使用便捷的特点,减少了缝合时间,提高了手术效率,降低了缝合风险和缝合难度,减少切口疝或切口出血等并发症的发生,减轻了患者再次手术的痛苦和经济负担;同时因为穿刺针的孔径小,可解决穿刺过程中并发出血的问题。
14.2、本实用新型的底板与弧形板可拆卸连接,通过插接的底板可打开壳体,便于对壳体内的穿刺针进行维护或维修,也便于对壳体内部进行清洗消毒。
15.3、本实用新型在壳体顶部设置有锥形板,起到导向作用,更加方便壳体与术口进行对中,且锥形板表面光滑,与组织之间摩擦力小,对组织起到保护作用。
附图说明
16.图1是实施例一壳体收拢后的结构示意图。
17.图2是实施例一壳体展开后的结构示意图。
18.图3是实施例一穿刺针伸出壳体后的结构示意图。
19.图4是第二通道的结构示意图。
20.图5是本实用新型的使用状态图。
21.图6是缝合后的结构示意图。
22.图7是弧形板的结构示意图。
23.图8是实施例二壳体收拢后的结构示意图。
24.图9是是实施例二壳体展开后的结构示意图。
25.图10是锥形板与壳体的连接示意图。
26.图中标记为:
27.1、钳柄;2、钳杆;3、壳体;4、第一通道;5、第二通道;6、拉杆;7、穿刺针;8、皮肤;9、肌肉;10、腹膜;11、缝合线;12、锥形板;
28.301、弧形板;302、插槽;501、滑槽;601、手柄;701、挂线孔。
具体实施方式
29.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正面”、“上”、“下”、“左”、“右”、“竖直”、“水平”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30.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31.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32.实施例一
33.参照图1~图6,本实用新型的腹腔镜手术用缝合装置,包括钳子,钳子包括钳柄1和钳杆2,钳杆2的端部设置有壳体3,钳杆2上设置有沿钳杆轴向布置的第一通道4,壳体3内设置有与第一通道4平行的第二通道5,第一通道4与壳体3连通,第二通道5贯穿壳体3的顶部,第一通道4内活动布置有l形的拉杆6,拉杆6的端部设置有穿刺针7,穿刺针的端部设置有挂线孔701,穿刺针7布置在第二通道5内,第二通道5上设置有让拉杆通行的滑槽501,通过拉动拉杆可驱动穿刺针伸出至壳体的外部。
34.缝合步骤:
35.s1、预先将缝合线挂在穿刺针上,并通过挂线孔固定缝合线;
36.s2、参照图5,将缝合装置通过trocar孔深入至患者体内;
37.s3、参照图2,通过钳柄驱动两个壳体展开,两个壳体逐渐远离;
38.s4、参照图3,医护人员拉动拉杆,拉杆带动穿刺针伸出第二通道,穿刺针依次穿过患者的腹膜10和肌肉9,医护人员将缝合线11从穿刺针上取下;再通过拉杆驱动穿刺针缩回到壳体内;
39.s5、通过钳柄驱动两个壳体收拢,将缝合装置从患者体内取出;
40.s6、参照图6,医护人员再将留置的trocar孔内的缝合线11打结固定即可。
41.可以看出,本实用新型的缝合装置可更加完整的缝合切口内的腹膜,还具有小巧、灵活、使用便捷的特点,减少了缝合时间,提高了手术效率,降低了缝合风险和缝合难度,减少切口疝或切口出血等并发症的发生,减轻了患者再次手术的痛苦和经济负担;同时因为穿刺针的孔径小,可解决穿刺过程中并发出血的问题。
42.参照图1,本实施例的壳体3为半圆柱结构。在收拢状态时,两个半圆柱的壳体形成一个圆柱形的结构,圆柱形的结构与trocar孔吻合,便于在trocar孔内置入或取出壳体,有效利用了trocar孔,减少了壳体的占用面积。
43.参照图1,本实施例在拉杆6的顶部设置有手柄601,便于医护人员握持拉杆进行相关操作,同时也起到限位作用。
44.本实施例的壳体3、第一通道4和第二通道5均由不锈钢制成。在手术缝合的过程中,壳体、第一通道和第二通道必然会接触到血液等液体,为此,不锈钢制成壳体、第一通道和第二通道具有防锈蚀、防腐蚀、质量轻、强度高等特性,可提高缝合装置的使用寿命。
45.本实施例的第二通道5与壳体3一体成型,保证两者连接的稳定性;同时也避免焊
接的方式,由于第二通道和壳体的壁厚较薄,焊接必然会导致变形或移位。
46.参照图7,本实施例的壳体3包括底板和设置在底板上的弧形板301,弧形板301上设置有插槽302,底板插接在插槽内。也就是说,底板与弧形板可拆卸连接,通过插接的底板可打开壳体,便于对壳体内的穿刺针进行维护或维修,也便于对壳体内部进行清洗消毒。
47.实施例二
48.参照图8、图9和图10,在实施例一的基础上,本实施例在壳体顶部所在第二通道一侧的相对侧设置有锥形板12,且锥形板的横截面积自上而下逐渐增大。通过缝合装置将缝合线置入患者体内后,需要将缝合装置从患者体内撤出,撤离缝合装置前需要先将trocar通道撤离患者,trocar通道撤离后,患者的术口得不到支撑会收拢,由于壳体的顶部为平直的结构,因此在撤离缝合装置的时候,壳体与术口不好对中,不便于将壳体从患者体内取出,而且壳体极易再次损伤组织。为此,本实用新型在壳体顶部设置有锥形板,起到导向作用,更加方便壳体与术口进行对中,且锥形板表面光滑,与组织之间摩擦力小,对组织起到保护作用。
49.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