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视经皮气切辅助装置

文档序号:28671457发布日期:2022-01-27 10:29阅读:94来源:国知局
一种可视经皮气切辅助装置

1.本实用新型属于医疗器械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可视经皮气切辅助装置。


背景技术:

2.气管切研术(tracheotomy)来自于希腊语trache arteria(粗大的管道)和tome(切割)。气管切开术是指在病人的气管前壁切开以辅助呼吸,导管可以使空气直接进入气管和肺内,而不通过鼻腔、咽和喉。气管切开的方式有多种,其中相对于传统气切,经皮气切不需要通过外科手术,应用赛丁格扩张技术,直接由皮肤切开植入气切套管的手术,称为经皮气切术。
3.经皮气切手术采用穿刺技术,经环状软骨下区选择性置入气切套管,进行气道管理,操作简单,损伤小,是患者和医生的双重福音。
4.但是缺陷是在进行穿刺操作时,穿刺针一般是根据医生经验进行盲穿,也会存在穿刺偏移、损伤气道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5.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在于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而提供一种结构简单,设计合理的可视经皮气切辅助装置。
6.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上述目的:
7.一种可视经皮气切辅助装置,包括气管插管、连接管、内插管、微型摄像头、led灯和显示器;
8.所述内插管活动设置于气管插管内腔,所述内插管一端设置为弧形且该弧形端沿气管插管尖端斜面延伸,所述内插管另一端贯穿气管插管和连接管且与连接管可拆卸连接,所述连接管两端分别连接气管插管的接头和呼吸系统管道;
9.所述微型摄像头、led灯并列安装于内插管弧形端外侧壁且远离气管插管的尖端斜面设置,所述微型摄像头采集经皮气切手术用穿刺针的刺入图像并将采集图像经连接线传输至显示器进行可视化展示。
10.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优化方案,所述气管插管的尖端斜面上方对应的管壁上开设有墨菲孔,所述气管插管靠近尖端斜面的一端内侧壁上开设有限位槽,所述限位槽开设于墨菲孔下方对应的气管插管内壁且靠近尖端斜面的一端敞口设置。
11.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优化方案,所述内插管的弧形端两侧固定设有限位片,所述限位片贴合于限位槽内侧壁,将所述内插管弧形端限位于限位槽内,并限位内插管于墨菲孔至气管插管尖端之间左右滑动。
12.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优化方案,所述连接管包括呈l形设置且相互连通的竖管道和横管道,所述竖管道与所述接头插接,所述竖管道远离接头的一端端面为封口设置,且该端面上开设有通孔,所述横管道与呼吸系统管道插接。
13.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优化方案,所述内插管靠近连接管的一端外壁依次设置
有密封圈、接口和外螺纹,所述外螺纹外部螺纹连接有拉手,所述内插管贯穿通孔且通过密封圈与通孔卡接配合。
14.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优化方案,所述内插管内安装有用于连接微型摄像头和led灯的内连接线,所述内连接线连接所述接口,所述接口通过外连接线连接显示器。
15.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
16.1)本实用新型结合气管插管和微型摄像头作为经皮气切手术时的辅助装置,内插管能够带动微型摄像头在气管插管内上下移动,探查气管画面并经显示器显示,能够用于探查穿刺针位置和深度等,避免穿刺偏移,损伤气道;
17.2)本实用新型在作为气管插管使用时,能够辅助气管插管插入,不会损伤气道,造成患者不适,还能够避免气管插管尖端斜面贴合气管内壁导致堵塞;
18.3)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设计合理,便于实现,内插管带动微型摄像头等结构能够与气管插管可拆卸连接,能够重复使用,不造成浪费。
附图说明
19.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20.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爆炸图。
21.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内插管局部结构示意图。
22.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局部剖面结构示意图。
23.图5是本实用新型的气管插管左视图。
24.图中:1、气管插管;11、接头;12、墨菲孔;13、限位槽;2、连接管;3、内插管;31、密封圈;32、接口;33、外螺纹;4、微型摄像头;5、led灯;6、显示器;7、拉手;8、限位片;9、通孔。
具体实施方式
25.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描述,有必要在此指出的是,以下具体实施方式只用于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的说明,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保护范围的限制,该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根据上述申请内容对本技术作出一些非本质的改进和调整。
26.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若干”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
27.实施例1
28.如图1-5所示,一种可视经皮气切辅助装置,包括气管插管1、连接管2、内插管3、微型摄像头4、led灯5和显示器6;
29.所述内插管3活动设置于气管插管1内腔,所述内插管3一端设置为弧形且该弧形端沿气管插管1尖端斜面延伸,所述内插管3另一端贯穿气管插管1和连接管2且与连接管2可拆卸连接,所述连接管2两端分别连接气管插管1的接头11和呼吸系统管道;
30.所述微型摄像头4、led灯5并列安装于内插管3弧形端外侧壁且远离气管插管1的
尖端斜面设置,所述微型摄像头4采集经皮气切手术用穿刺针的刺入图像并将采集图像经连接线传输至显示器6进行可视化展示。
31.所述连接管2包括呈l形设置且相互连通的竖管道和横管道,所述竖管道与所述接头11插接,所述竖管道远离接头11的一端端面为封口设置,且该端面上开设有通孔9,所述横管道与呼吸系统管道插接。
32.所述内插管3靠近连接管2的一端外壁依次设置有密封圈31、接口32和外螺纹33,所述外螺纹33外部螺纹连接有拉手7,所述内插管3贯穿通孔9且通过密封圈31与通孔9卡接配合。
33.所述内插管3内安装有用于连接微型摄像头4和led灯5的内连接线,所述内连接线连接所述接口32,所述接口32通过外连接线连接显示器6
34.实施方式具体为:在进行经皮气切手术时,一般患者口腔中都插有气管插管1,因此在此种情况下,我们利用气管插管1和微型摄像头4,设计一种可视经皮气切辅助装置,可以看见经皮气切的穿刺针,对穿刺针的穿刺位置、穿刺深度等进行监控,避免穿刺偏移,损伤气道;另外在气管插管1插入气管内时,也可用于探查气道声门,辅助气管插管1插入,避免给患者气管造成损伤和不适。
35.具体的,在使用时,内插管3的弧形端位于气管插管1尖端和墨菲孔12之间,此时的内插管3弧形端和其上的微型摄像头4、led灯5被气管插管1所保护,方便气管插管1插入,同时微型摄像头4和led灯5此时正对于气管插管1的尖端开口处,开启微型摄像头4和led灯5,微型摄像头4拍摄画面通过连接线可以传输至显示器6上,医护人员通过显示器6可以观察患者气管内情况,可以用于探查气道声门,辅助气管插管1插入,再通过接头11连接连接管2,连接管2一端可以通过呼吸系统管道连接呼吸系统,辅助患者呼吸。
36.在气管插管1插入后,其尖端斜面可能会贴合气管内壁,此时可以通过拉手7推动内插管3至气管插管1底端,此时内插管3弧形端与气管内壁接触,无尖端接触,不会损伤气道,造成患者不适,内插管3弧形端伸出后与气管接触,此时会将使气管插管1尖端斜面与气管内壁之间形成空隙,方便患者呼吸。
37.在进行经皮气切手术时,穿刺针从喉部穿入,此时需要将气管插管1往回拉出部分,调整气管插管1上套囊位置到声带上方,以避免损伤气管插管1,此时,通过拉手7推动内插管3至气管插管1底端,方便微型摄像头4探查穿刺针穿入位置和深度等,通过显示器6显示画面,能够避免穿刺偏移,损伤气道。
38.当气管插管1需要更换时,外连接线从接口32处拔出,将拉手7从内插管3一端取下,向下拉动内插管3,使其一端脱离连接管2,继续拉动即可将内插管3从气管插管1内取出,清洗消毒后方便下一次使用。
39.如图4-5所示,所述气管插管1的尖端斜面上方对应的管壁上开设有墨菲孔12,所述气管插管1靠近尖端斜面的一端内侧壁上开设有限位槽13,所述限位槽13开设于墨菲孔12下方对应的气管插管1内壁且靠近尖端斜面的一端敞口设置。
40.所述内插管3的弧形端两侧固定设有限位片8,所述限位片8贴合于限位槽13内侧壁,将所述内插管3弧形端限位于限位槽13内,并限位内插管3于墨菲孔12至气管插管1尖端之间左右滑动。
41.实施方式具体为:由于墨菲孔12的设置,为了避免内插管3弧形端堵塞或插入墨菲
孔12,我们利用限位槽13将内插管3弧形端限位,使其只能够在墨菲孔12至气管插管1尖端之间左右滑动,也避免内插管3弧形端带动微型摄像头4过于收缩至气管插管1内,影响监控。
42.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