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胰岛素皮下注射轮换卡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8674172发布日期:2022-01-27 11:00阅读:405来源:国知局
一种胰岛素皮下注射轮换卡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领域,尤其是一种胰岛素皮下注射轮换卡。


背景技术:

2.部分糖尿病患者需长期皮下注射胰岛素,胰岛素注射优先选择腹部,选择腹部注射吸收胰岛素最快且吸收率达到100%。胰岛素属于生长因子,有促合成作用,反复在同一部位注射会导致该部位皮下脂肪增生而产生硬结,而影响胰岛素的吸收,从而不利于血糖的控制。中国糖尿病药物注射技术指南推荐:腹部注射为脐周2.5厘米以外,在任何一个等分区域内注射时,连续两次注射应间隔至少1cm的方式进行系统性轮换,以避免重复组织创伤。而糖尿病患者自己注射往往不能记住上次的注射点,存在着同一区域短期内重复注射的现象,同时,护士站因工作人员上下班时间的不一致的情况下,下一班注射人员对患者上一次注射部位不能及时了解,也会存在同一部位重复注射现象。
3.专利号为:cn209060217u的一种胰岛素皮下注射轮换卡,每天采用左右轮换注射,同一部位要七天以后才会再次被注射,但是同一部分注射时间只间隔7天,不符合《2016年中国糖尿病药物注射技术指南》的要求:避免在一个月内重复注射同一个注射点。根据上述情况发现:反复注射同一部位容易导致患者发生皮下硬结,有硬结的患者其血糖波动幅度是无硬结者的7倍,表明患者对注射的胰岛素吸收差,影响疗效。


技术实现要素:

4.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胰岛素皮下注射轮换卡。
5.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6.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胰岛素皮下注射轮换卡,所述胰岛素皮下注射轮换卡包括:表盘和表针,所述表盘包括非注射部和七个第一定位部,七个所述第一定位部等距分布在所述非注射部周围并与所述非注射部固定连接,所述非注射部上设有七个第二定位部,所述第二定位部位于两个相邻的所述第一定位部之间,所述表针与所述非注射部的中心通过铆钉活动连接,所述表针一端设有用于早上注射的第一定位孔、用于晚上注射的第二定位孔,所述表针另一端设有用于中午注射的第三定位孔、用于睡前第四定位孔,所述第一定位部上设有第五定位孔。
7.进一步的,所述第三定位孔与所述非注射部的圆心为3cm,所述第五定位孔与所述非注射部的圆心为3cm。
8.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定位孔与所述非注射部的圆心为5cm。
9.进一步的,所述第二定位孔与所述非注射部的圆心为4cm。
10.进一步的,所述第四定位孔与所述非注射部的圆心为6cm。
11.进一步的,所述非注射部的直径为2.5cm。
12.进一步的,所述非注射部上设有定位凸起,所述定位凸起位于远离所述表针的一侧。
13.进一步的,所述表针上设有第一摩擦部,所述第一定位部上设有第二摩擦部,所述第一摩擦部到所述非注射部圆心的距离等于所述第二摩擦部到所述非注射部圆心的距离。
14.进一步的,所述表针上还设有第三摩擦部,所述非注射部上设有多个第四摩擦部,所述第三摩擦部到所述非注射部圆心的距离等于所述第四摩擦部到所述非注射部圆心的距离。
15.进一步的,多个所述第四摩擦部与所述第二定位部一一对应。
16.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17.在本实施方式中,表盘上分别标有阿拉伯数字1、2、3、4、5、6、7,七个数字分别与七个第一定位部相对应,其次表盘上分别标有希腊数字ⅰ、ⅱ、ⅲ、ⅳ、

、ⅵ、ⅶ,七个数字分别与七个第二定位部相对应,第一周使用七个第一定位部进行注射,操作者只需知道今天是星期几,旋转表针,将表针上的第三定位孔对准相对应的第一定位部,根据早餐、中餐、晚餐、睡前即可进行注射,第二周使用七个第二定位部进行注射,操作者只需知道今天是星期几,旋转表针,将表针上的第三定位孔对准对应的第二定位部,根据早餐、中餐、晚餐、睡前即可进行注射,从而使得每两周轮回注射部位轮换,可以避免糖尿病患者因为在同一个地方反复注射胰岛素导致皮下硬结形成、脂肪萎缩,而影响胰岛素的吸收。
附图说明
18.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胰岛素皮下注射轮换卡的分解图;
19.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胰岛素皮下注射轮换卡的立体图;
20.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表盘的立体图;
21.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表针的立体图。
具体实施方式
22.为了更加清楚、完整的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23.请参考图1至图4,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胰岛素皮下注射轮换卡,所述胰岛素皮下注射轮换卡包括:表盘10和表针20,所述表盘10包括非注射部11和七个第一定位部12,七个所述第一定位部12等距分布在所述非注射部11周围并与所述非注射部11固定连接,所述非注射部11上设有七个第二定位部13,所述第二定位部13位于两个相邻的所述第一定位部12之间,所述表针20与所述非注射部11的中心通过铆钉活动连接,所述表针20一端设有用于早上注射的第一定位孔21、用于晚上注射的第二定位孔22,所述表针20另一端设有用于中午注射的第三定位孔23、用于睡前第四定位孔24,所述第一定位部12上设有第五定位孔14。
24.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表盘10上分别标有阿拉伯数字1、2、3、4、5、6、7,七个数字分别与七个所述第一定位部12相对应,其次表盘10上分别标有希腊数字ⅰ、ⅱ、ⅲ、ⅳ、

、ⅵ、ⅶ,七个数字分别与七个所述第二定位部13相对应,第一周使用七个所述第一定位部12进行注射,操作者只需知道今天是星期几,旋转表针20,将表针20上的所述第三定位孔23对应对准星期几相对应的所述第一定位部12,根据早餐、中餐、晚餐、睡前即可进行注射,第二周使用七个所述第二定位部13进行注射,操作者只需知道今天是星期几,旋转表针20,将表针20上的所述第三定位孔23对应对准星期几相对应的所述第二定位部13,根据早餐、中餐、晚
餐、睡前即可进行注射,从而使得每两周轮回注射部位轮换,可以避免糖尿病患者因为在同一个地方反复注射胰岛素导致皮下硬结形成、脂肪萎缩,而影响胰岛素的吸收。
25.进一步的,所述第三定位孔23与所述非注射部11的圆心为3cm,所述第五定位孔14与所述非注射部11的圆心为3cm。
26.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定位孔21与所述非注射部11的圆心为5cm。
27.进一步的,所述第二定位孔22与所述非注射部11的圆心为4cm。
28.进一步的,所述第四定位孔24与所述非注射部11的圆心为6cm。
29.进一步的,所述非注射部11的直径为2.5cm。
30.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二定位部13上刻有中线,所述第一定位孔21用于早上注射,根据患者的饮食习惯,吃的最少的一餐通常为睡前,所以选择所述第四定位孔24进行注射,若吃的较少的一餐为早上,选择所述第一定位孔21进行注射,若吃的较多(即中午),选择所述第三定位孔23进行注射,使得中午注射的胰岛素能够更加快速的调节患者身体内的血糖,晚上吃饱的情况下,选择所述第二定位孔22进行注射,根据患者的饮食习惯,选择不同的位置进行注射,能够有效的调节患者的血糖,由于所述第三定位孔23与所述第二定位孔22位于所述非注射部11的两侧,所述第三定位孔23与所述第二定位孔22注射能够更加快速的调节患者身体内的血糖,即在食量较多的情况下进行调节,同时所述第一定位孔21、所述第二定位孔22、所述第三定位孔23、所述第四定位孔24距离所述非注射部11的距离不同,使得两周内不会存在同一位置重复注射的情况产生,便于护士进行使用,在使用所述第一定位部12时,所述第三定位孔23对准所述第五定位孔14,在使用所述第二定位部13时,将所述第三定位孔23对准所述第二定位部13的中线。
31.进一步的,所述非注射部11上设有定位凸起15,所述定位凸起15位于远离所述表针20的一侧。
32.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定位凸起15能够快速的定位到患者的肚脐,从而使所述胰岛素皮下注射轮换卡能够更加快速的定位到患者身上。
33.进一步的,所述表针20上设有第一摩擦部25,所述第一定位部12上设有第二摩擦部16,所述第一摩擦部25到所述非注射部11圆心的距离等于所述第二摩擦部16到所述非注射部11圆心的距离。
34.在本实施方式中,在使用所述胰岛素皮下注射轮换卡时,所述表针20转动到注射位置时,所述第一摩擦部25与所述第二摩擦部16相贴合,从而增大所述表针20与所述表盘10之间的摩擦阻尼,便于所述表针20快速定位到需要注射的地方。
35.进一步的,所述表针20上还设有第三摩擦部26,所述非注射部11上设有多个第四摩擦部17,所述第三摩擦部26到所述非注射部11圆心的距离等于所述第四摩擦部17到所述非注射部11圆心的距离。
36.进一步的,多个所述第四摩擦部17与所述第二定位部13一一对应。
37.在本实施方式中,在使用所述胰岛素皮下注射轮换卡时,所述表针20转动到注射位置时,所述第三摩擦部26与所述第四摩擦部17相贴合,进一步的增大所述表针20与所述表盘10之间的摩擦阻尼,便于所述表针20快速定位到需要注射的地方。
38.当然,本实用新型还可有其它多种实施方式,基于本实施方式,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任何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其他实施方式,都属于本实用新型所保护
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