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声门下吸引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8513950发布日期:2022-01-15 09:39阅读:265来源:国知局
一种声门下吸引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声门下吸引装置。


背景技术:

2.人工气道是保证气道通畅的重要手段。建立人工气道后,患者的吞咽受限,口腔分泌物及胃食道反流物阻隔滞留于气囊上方,会形成气囊上滞留物。声门下吸引是指应用带有声门下吸引装置的气囊套管,可以通过负压吸引直接吸出积聚在气囊上方的滞留物。
3.现有的声门下吸引装置使用的是吸痰液储存装置,如授权公告号为:cn210583219 u、名称为一种方便收集患者痰液的临床痰液检测器中的痰液储存装置。使用该吸痰液储存装置的过程中,由于负压泵的压力值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很难调整到符合声门下吸引需要的压力值,导致负压管内的压力过大。当负压太大会导致气道黏膜的损伤,引起出血;过大的压力会引起患者不耐受,出现呛咳,甚至因为剧烈咳嗽引发呕吐导致。
4.现有技术中也存在针对上述技术的解决探索,如授权公告号为cn 213608694 u、名称为一种一次性组合痰液收集器的技术。
5.因此,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需要提出一种新的技术方案来解决这个问题。尤其是提供一种声门下吸引装置。


技术实现要素:

6.本实用新型为解决现有的声门下吸引装置不能够对吸液管内的压力近一步释压以使负压值减小达到声门下吸引合适的压力值的技术问题,提供了一种声门下吸引装置。
7.为实现上述目的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声门下吸引装置,包括储液瓶、设置在储液瓶上方的上盖和设置在储液瓶下方的底盖;所述上盖上设有吸液管和负压管,所述吸液管和负压管与所述上盖一体式设置,所述负压管上设有开口和调节所述开口大小调节装置,所述开口上方或下方覆盖有透气材料。
8.优选地,所述调节装置为滑盖,所述滑盖滑动设置在所述负压管的开口下方。
9.优选地,所述负压管上设有滑槽,所述滑盖上设有突脊,所述滑槽与所述突脊相适配。
10.优选地,所述滑盖包括把手和盖板,所述盖板盖合在所述开口的下方,所述突脊设置在所述盖板上。
11.优选地,所述透气材料设置在所述开口的下方。
12.优选地,所述透气材料为纱网。
13.有益效果:
14.(1)本装置将上盖上的吸液管和负压管与上盖一体式设计,使吸液管、负压管与上盖间不会漏气,保证整个装置的负压值恒定。
15.(2)负压管上的开口和滑盖,通过滑盖调节开口大小,通过控制开口的大小控制单位时间内外界空气进入负压管内的量控制缓释负压值,使吸液管内的负压值进一步降低,
符合声门下吸引需要的负压值。
16.(3)负压管开口下方设置的纱网,使负压管的开口不直接与外界空气接触,通过纱网将开口与外界间隔,在不影响开口通气的同时避免使用过程中开口处不断流入空气会发出刺耳声音的现象。
附图说明
17.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18.图2是本实用新型负压管端口的结构示意图。
19.图3是本实用新型图2中a-a处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20.其中:1、上盖;2、储液瓶;3、底盖;4、吸液管;5、负压管;51、开口;6、滑盖;61、把手;62、盖板;63、纱网。
具体实施方式
21.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明了,下面通过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但是应该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此外,在以下说明中,省略了对公知结构和技术的描述,以避免不必要地混淆本实用新型的概念。
22.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或“设置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间接在该另一个元件上。当一个元件被称为是“连接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间接连接至该另一个元件上。
23.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或者是该发明产品使用时惯常摆放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等仅用于区分描述,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若干”的含义是一个或一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24.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还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设置”、“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25.如图1、图2和图3所示,一种声门下吸引装置,包括储液瓶2、设置在储液瓶2上方的上盖1和设置在储液瓶2下方的底盖3。上盖旋转盖合在储液瓶上方的开口上,底盖旋转设置在储液瓶的底部。当需要留样检测时,将上盖连同吸液管和负压管一起移除,旋下底盖,将底盖盖合在储液瓶上方的开口处,形成封闭储液瓶,用于保存样品。
26.所述上盖1上设有吸液管4和负压管5,所述吸液管4和负压管5与所述上盖1一体式
设置。吸液管和负压管与上盖一体式设计,使整个装置中释放压力的地方仅仅在于负压管上的开口处,便于调控整个装置的负压值。
27.所述负压管5上设有开口51和调节所述开口51大小调节装置,所述开口51上方或下方覆盖有透气材料。所述调节装置为滑盖6,所述滑盖6滑动设置在所述负压管的开口51下方。所述滑盖6包括把手61和盖板62,所述盖板62盖合在所述开口51的下方,所述突脊设置在所述盖板62上。所述负压管5上设有滑槽,所述滑盖上设有突脊,所述滑槽与所述突脊相适配,使滑盖可以在负压管内部相对滑动,以调节开口大小,从而控制单位时间内开口处空气的进入量。滑盖盖合在开口下方,可以完全将开口覆盖,也可以通过调整滑盖的位置使滑盖部分将开口覆盖。透气材料设置在开口下方,透气材料可以选用透气布料或纱网等透气性良好的材料,本实施例中优选为纱网63。纱网可以粘贴设置在负压管下方。纱网的设置可以阻断空气与负压管内部直接形成空气对流,通过纱网的设置使外界空气在进入负压管时不会产生刺耳的叫声。
28.本装置在使用时,吸液管连接人工气道的气囊上吸引管,负压管连接负压泵。在调节完负压泵的负压输入值后,通过负压管上的滑盖微调开口的大小,从而调节外界空气进入负压管内的量,使负压管内的压力值减小至适合声门下吸引需要的压力值。
29.以上实施方式仅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而并非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有关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还可以做出各种变化和变型,因此所有等同的技术方案也属于本实用新型的范畴,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应由权利要求限定。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