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肢动脉介入手术足托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9144105发布日期:2022-03-05 08:40阅读:103来源:国知局
下肢动脉介入手术足托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足托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下肢动脉介入手术足托。


背景技术:

2.目前,在进行下肢动脉介入手术时,需要使用一种足托来辅助完成手术,该足托只是将一个长方形盒体除去其盒盖及其短边一侧后在其底部上放置泡沫垫。使用这样的一种足托,手术时间过长时,会产生不适感且容易造成压疮的情况发生,而且足托的表面粗糙且与足部形状差异较大,足部置于此上所带来的舒适感较差。


技术实现要素:

3.鉴于此,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表面柔软,与足部表面形状吻合,舒适感良好的下肢动脉介入手术足托。
4.本实用新型为解决其技术问题而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5.一种下肢动脉介入手术足托,包括:小腿部件和脚掌部件,所述小腿部件上设有第一凹槽,所述脚掌部件上设有第二凹槽,所述第一凹槽和第二凹槽表面上均设有一层软垫。
6.在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方案中,所述的第一凹槽的宽度由远离脚掌部件一侧向靠近脚掌部件一侧逐渐减小,所述第一凹槽与所述第二凹槽相通。
7.在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方案中,所述的小腿部件和脚掌部件可转动连接在一起。
8.在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方案中,所述的脚掌部件设有可调节转动度数的旋钮。
9.在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方案中,所述的旋钮设有限制脚掌部件转动的自锁装置。
10.在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方案中,所述的小腿部件总体形状呈工字形,后端的两侧设有第一凸台,前端的两侧设有第二凸台。
11.在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方案中,所述的第一凸台高度比第二凸台高度低,所述第一凸台和第二凸台侧面上设有魔术贴绑带。
12.在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方案中,所述的小腿部件上设有能够放置标尺的第一插槽和第二插槽。
13.在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方案中,所述第二插槽内设有第二标尺。
14.在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方案中,所述的第一标尺和第二标尺上均设有活动关节,且表面上设有由可阻碍x线穿透材质制成的刻度线和阿拉伯数字。
15.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下肢动脉介入手术足托上带有凹槽且凹槽内表面上带有软垫,且形状贴合于足部,因此其给患者足部带来良好的舒适感;脚掌部位置可转动,可以调节手术实施方位,有利于手术的操作;小腿部件侧面上设有魔术贴绑带,可固定患者患侧小腿,避免因术中患肢活动造成对手术图像的干扰;并且足托设有特殊标尺,此标尺上的刻度及阿拉伯数字均不透x线,可对测量患肢病变血管长度提供参考。
附图说明
16.图1是本实用新型下肢动脉介入手术足托的外观结构示意图;
17.图2是本实用新型下肢动脉介入手术足托的脚掌部件和小腿部件后视图;
18.图3是本实用新型下肢动脉介入手术足托的脚掌部件和小腿部件俯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19.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晰、详细地描述。
20.需要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有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

)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如附图所示)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
21.参照图1至图3,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出了一种下肢动脉介入手术足托,包括有小腿部件1和脚掌部件2,小腿部件1上设有第一凹槽11和脚掌部件2上设有第二凹槽21,并且第一凹槽11和第二凹槽21表面上设有一层软垫。在行下肢动脉介入手术时,医护人员将患者患侧下肢置于第一凹槽11和第二凹槽21 内,其表面附有一层软垫,遇手术时间过长时,可以避免患者的足部压疮情况发生并且可以减轻不适感。
22.作为本方案的一种优选方式,所述的第一凹槽11的宽度由远离脚掌部件2一侧向靠近脚掌部件2一侧逐渐减小,并且第一凹槽11与第二凹槽21相通且平缓过渡,在第二凹槽21与第一凹槽11连接的一端,第二凹槽21的表面向下凹陷形成球面。第一凹槽11和第二凹槽21所结合形成凹槽的总体形状与足部的自然形状相似,以增加患者的舒适感。
23.作为本方案的另一种优选方式,所述的小腿部件1和脚掌部件 2通过转动轴转动连接在一起,并且脚掌部件2背部设有调节转动度数的旋钮23,旋钮23上设有限制脚掌部件2转动的自锁装置。在进行下肢动脉介入手术时,有时需将患足以足跟为圆心向内或向外转动至一定位置,因手术时间过长,患侧脚掌缺乏支撑会给患者带来不适感;通过转动脚掌部件2,使得患足实现同步转动。同时可通过旋钮23来调节脚掌部件2转动的度数,旋钮 23上带有自锁功能,按下旋钮才可以解锁自锁功能,这样可以有效的限制脚掌部件2相对于小腿部件1的转动,避免其发生随意转动的现象。
24.为了将患者足部有效地固定在足托上,小腿部件1总体形状呈工字形,后端的两侧设有第一凸台12,前端的两侧设有第二凸台13,并且第一凸台12相对于底面的高度比第二凸台13高度低,并且第一凸台12和第二凸台13两端侧面上设有魔术贴绑带3,魔术贴的毛面位于魔术贴绑带3是下表面,魔术贴的勾面位于第一凸台12和第二凸台13另一侧面上。小腿部件前后两侧设有第一凸台12和第二凸台13,使得其中部两侧凹下去,可以尽最大限度暴露患侧小腿中段,便于术者对患侧小腿中部进行穿刺操作;通过魔术贴绑带3可以对患者小腿进行固定,且第一凸台12高度比第二凸台13高度低,因足部由膝关节到踝关节的宽度逐渐变窄,因此这样的结构有利于魔术贴绑带3 对患侧小腿的稳固固定。在对患侧下肢血管做影像融合时,结果能够更加准确。患者通常需要进行多次介入手术治疗及造影复查,两次手术若足部体位相差较大,则造影得到的图像会存在差异,不利于进行前后对比。通过这样的固定方式可以避免因差异较大时,需要重新做下肢血管造影,而增加了手术步骤、手术时间,同时医生和患者接受的x线辐射也增多,患者体内注射的造影剂量和治疗费用也增加。
25.作为本方案的一种改进,小腿部件上设有第一插槽14和第二插槽15,第一插槽14
位于第二凸台13后端面顶部,第一插槽14的开孔高度与第一凸台12等高;第二插槽15位于第二凸台13前端面底部;且足托的左右两端均设有第一插槽14 和第二插槽15。同时,在第一插槽14设有可插入此的第一标尺4,第二插槽15设有可插入此的第二标尺5,第一标尺4能够为测量小腿病变血管长度提供参考,第二标尺5能够为测量大腿病变血管长度提供参考。本实用新型足托为左右足通用,两个标尺均可拆卸,当患者左足进行介入手术时,将标尺插入第二凸台13的右端插槽内,同理,当患者右足进行介入手术时,将标尺插入第二凸台13的左端插槽内,即标尺始终位于患者两腿之间,这样摆放有利于术者术中观察和决策出最佳治疗方案。第一标尺4和第二标尺5上均设有活动关节,尺身为可透x线材质,但表面上的刻度线及阿拉伯数字为可阻碍x线穿透的材质。通过活动关节能够让标尺的形状更加符合人体下肢血管的走向,术中向患侧下肢血管内注入碘对比剂,使其在 x光下显影,以标尺上的刻度线及阿拉伯数字来作为术中测量病变血管长度的参照,进而选取合适的介入器材完成对病变血管的介入治疗。
26.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在本实用新型的实用新型构思下,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