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改进型检测穿刺针

文档序号:28780945发布日期:2022-02-08 11:02阅读:81来源:国知局
一种改进型检测穿刺针

1.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检测器具领域,具体涉及的是一种改进型检测穿刺针。


背景技术:

2.恶性肿瘤是严重危害人类健康及生命的疾病,近年来发病率逐渐上升,且发病年龄逐渐下降。因此,对肿瘤进行早期诊断有着重要的意义。精确的诊断需要临床、影像及病理三结合,这其中,病理诊断对治疗方案的选择起着关键作用,穿刺活检是获取组织样本的主要途径。
3.传统的穿刺活检用穿刺针穿刺取出活检样本后,可再将穿刺针上的组织洗脱液转移到检测试纸盒或试剂盒上进行检测,操作过程较为麻烦,而且样本转移过程中容易受到污染影响检测结果的准确性。
4.有鉴于此,本发明人针对现有技术中的上述缺陷深入研究,遂有本案产生。


技术实现要素:

5.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改进型检测穿刺针,其具有操作方便,检测快速的特点。
6.为了达成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解决方案是:
7.一种改进型检测穿刺针,其中,包括穿刺套管、穿刺芯管、第一座体、第二座体和检测座,所述穿刺套管的一端与所述第一座体固定连接,所述检测座可拆卸固定连接在所述第一座体上,所述检测座内形成有与所述穿刺套管的内腔连通的检测腔;所述第二座体可拆卸连接在所述穿刺芯管的一端,所述穿刺芯管穿设在所述检测腔和所述穿刺套管内并可在检测腔和所述穿刺套管内滑动,所述检测座与所述穿刺芯管外壁之间设置有密封圈;所述穿刺芯管上设置有取样口,所述取样口能够随着穿刺芯管的滑动而移动至检测腔内,所述检测腔内设置有检测试纸或者检测试剂,所述检测座具有透明材质制成的观察部。
8.进一步,所述第一座体上形成有第一外螺纹,所述检测座上形成有第一内螺纹,所述检测座与所述第一座体通过第一外螺纹和第一内螺纹进行螺纹连接。
9.进一步,所述穿刺芯管尾部形成有第二外螺纹,所述第二座体内形成有第二内螺纹,所述穿刺芯管尾部与所述第二座体螺纹连接。
10.进一步,所述第二外螺纹的大径小于所述穿刺芯管的外径。
11.进一步,所述第二座体采用塑料材质制成。
12.进一步,所述检测座外壁上形成有试剂注射口,所述试剂注射口上可拆卸设置有密封塞。
13.进一步,所述密封圈与所述检测座内壁密封粘接连接,所述密封圈朝向穿刺芯管的一侧设置有第一密封部和第二密封部,所述第一密封部和第二密封部之间设置有v形凹槽。
14.进一步,具有检测试纸的检测座设置在独立的包装袋内。
15.进一步,所述检测座整体采用透明材质一体成型而成。
16.进一步,所述检测座的检测腔内设置有至少两条检测试纸。
17.采用上述结构后,本实用新型涉及的一种改进型检测穿刺针,其至少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8.一、通过设置可拆卸连接在所述第一座体上的检测座,所述检测座内设置有检测试剂或者检测试纸,穿刺后取样后的穿刺芯管的取样口随着穿刺针的回退至检测腔内。取样的组织或组织液与检测试剂或检测试纸接触,通过观察检测试纸或检测试剂的变化,即可得出检测结果。
19.二、所述检测座采用可更换的检测座,能够根据不同的检测类型选择带有不同检测试纸的检测座,方便更换,这样所述穿刺套管、穿刺芯管、第一座体、第二座体采用统一规格制作,使用前再与所述检测座进行组装搭配,使用上具有更佳的灵活性。
20.三、所述检测座与所述穿刺芯管外壁之间设置有密封圈,保证了检测腔内的容纳检测试剂的密封性的同时使得所述穿刺芯管能够进行滑动。
21.四、通过设置所述试剂注射口,液态的检测试剂在能够在穿刺套管和穿刺芯管穿出后再进行注入,组织或者组织液与所述检测试剂接触进行检测。
22.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采用可更换的检测座,方便根据不同的检测目标更换具有不同检测试剂或者检测试纸的检测座,使用时只需要将穿刺芯管向后滑动,将取样口带出的组织或组织液与检测试纸接触,实现快速检测,操作方便快捷,减少了组织转移过程中污染的风险,提高了检测准确度。
附图说明
23.图1为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改进型检测穿刺针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24.图2为本实用新的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
25.图3为穿刺芯管与第二座体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26.图4为检测座与所述第一座体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27.图5为图4中a处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28.图6为本实用新型的使用状态结构示意图。
29.图中:
30.穿刺套管1;第一座体2;穿刺芯管3;取样口31;第二座体4;检测座5;检测腔51;试剂注射口52;密封塞53;密封圈54;第一密封部541;第二密封部542;v形凹槽543;检测试纸55;
31.第一外螺纹61;第一内螺纹62;第二外螺纹71;第二内螺纹72。
具体实施方式
32.为了进一步解释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下面通过具体实施例来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阐述。
33.如图1至图6所示,其为本实用新型涉及的一种改进型检测穿刺针,包括穿刺套管1、穿刺芯管3、第一座体2、第二座体4和检测座5,所述穿刺套管1的一端与所述第一座体2固定连接,所述检测座5可拆卸固定连接在所述第一座体2上,所述检测座5内形成有与所述穿
刺套管1的内腔连通的检测腔51;所述第二座体4可拆卸连接在所述穿刺芯管3的一端,所述穿刺芯管3穿设在所述检测腔51和所述穿刺套管1内并可在检测腔51和所述穿刺套管1内滑动,所述检测座5与所述穿刺芯管3外壁之间设置有密封圈54;所述穿刺芯管3上设置有取样口31,所述取样口31能够随着穿刺芯管3的滑动而移动至检测腔51内,所述检测腔51内设置有检测试纸55或者检测试剂,所述检测座5具有透明材质制成的观察部。
34.这样,本实用新型涉及的一种改进型检测穿刺针,通过设置可拆卸连接在所述第一座体2上的检测座5,所述检测座5内设置有检测试剂或者检测试纸55,穿刺后取样后的穿刺芯管3的取样口31随着穿刺针的回退至检测腔51内。取样的组织或组织液与检测试剂或检测试纸55接触,通过观察检测试纸55或检测试剂的变化,即可得出检测结果。
35.所述检测座5采用可更换的检测座5,能够根据不同的检测类型选择带有不同检测试纸55的检测座5,方便更换,这样所述穿刺套管1、穿刺芯管3、第一座体2、第二座体4采用统一规格制作,使用前再与所述检测座5进行组装搭配,使用上具有更佳的灵活性。所述检测座5与所述穿刺芯管3外壁之间设置有密封圈54,保证了检测腔51内的容纳检测试剂的密封性的同时使得所述穿刺芯管3能够进行滑动。
36.优选地,所述第一座体2上形成有第一外螺纹61,所述检测座5上形成有第一内螺纹62,所述检测座5与所述第一座体2通过第一外螺纹61和第一内螺纹62进行螺纹连接。采用螺纹连接的方式能够方便的实现检测座5与第一座体2的连接和固定。
37.优选地,所述穿刺芯管3尾部形成有第二外螺纹71,所述第二座体4内形成有第二内螺纹72,所述穿刺芯管3尾部与所述第二座体4螺纹连接。更进一步的,所述第二外螺纹71的大径小于所述穿刺芯管3的外径。这样所述检测座5能够从穿刺芯管3的尾部套设在所述穿刺芯管3上,再将第二座体4与所述穿刺芯管3进行螺纹连接,减少对穿刺芯管3的头部的污染风险。优选地,所述第二座体4采用塑料材质制成。更进一步的,所述第二座体4与所述检测座5之间设置有限位绳(图中未示出),所述取样口31位于检测腔51内时,所述限位绳处于绷直状态。所述限位绳与所述第二座体4或检测座5可拆卸连接。
38.优选地,所述检测座5外壁上形成有试剂注射口52,所述试剂注射口52上可拆卸设置有密封塞53。通过设置所述试剂注射口52,液态的检测试剂在能够在穿刺套管1和穿刺芯管3穿出后再进行注入,组织或者组织液与所述检测试剂接触进行检测。
39.优选地,如图5所示,所述密封圈54与所述检测座5内壁密封粘接连接,所述密封圈54朝向穿刺芯管3的一侧设置有第一密封部541和第二密封部542,所述第一密封部541和第二密封部542之间设置有v形凹槽543。这样所述第一密封部541和所述第二密封部542实现双重密封,提高密封圈54的密封效果。
40.优选地,具有检测试纸55的检测座5设置在独立的包装袋内。使用前所述检测座5从独立的包装袋内取出,穿刺室内备用多种检测不同肿瘤的检测座5,根据需要进行选取。
41.优选地,所述检测座5整体采用透明材质一体成型而成。检测座5上可设置条状的观察部,也可以整体采用透明塑料材质一体成型,整体作为观察部,这样能够全方位的对检测试剂或检测试纸55进行观察。
42.优选地,所述检测座5的检测腔51内设置有至少两条检测试纸55。通过设置多条检测试纸55,提高与取出的组织或组织液的接触面积,提高检测准确度。
43.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采用可更换的检测座5,方便根据不同的检测目标更
换具有不同检测试剂或者检测试纸55的检测座5,使用时只需要将穿刺芯管3向后滑动,将取样口31带出的组织或组织液与检测试纸55接触,实现快速检测,操作方便快捷,减少了组织洗脱液转移过程中污染的风险,提高了检测准确度。
44.上述实施例和图式并非限定本实用新型的产品形态和式样,任何所属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对其所做的适当变化或修饰,皆应视为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