舌力咬合力介导的隐形矫治装置

文档序号:30854192发布日期:2022-07-23 06:39阅读:210来源:国知局
舌力咬合力介导的隐形矫治装置

1.本实用新型属于正畸设备及技术领域,更具体地,涉及一种舌力咬合力介导的隐形矫治装置。


背景技术:

2.近年来,隐形矫治的临床应用范围逐渐扩大,其隐形、舒适、美观的特点越来越受到医患的青睐。磨牙垂直向控制一直是正畸治疗中的热点和难点,在固定矫治中,正畸医生可使用口外弓、垂直向颏兜或横腭杆等措施对磨牙压低。然而,在隐形矫治治疗领域,这些传统的治疗手段并不能与隐形矫治器良好结合。目前有确切疗效的只有种植钉,但种植钉的植入属于有创过程,存在牙根损伤及种植钉脱落等一系列风险。
3.因此,期待研发一种舌力咬合力介导的隐形矫治装置,为更好的传递舌力咬合力、对磨牙进行垂直向控制以及调整下颌颌位提供便利。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舌力咬合力介导的隐形矫治装置,使患者吞咽时舌体向上向后的运动的舌肌力传递给上后牙,给上后牙一个向上向后的力量,起到防止上后牙伸长或前移的效果,并且能够同时进行牙齿矫正及下颌颌位调整。
5.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舌力咬合力介导的隐形矫治装置,包括:
6.上牙套和下牙套,所述上牙套和下牙套分别用于佩戴在上牙列和下牙列上,所述上牙套两侧的磨牙之间设有介导结构,所述介导结构且位于舌体上方且与舌形态及腭部形态相适应;
7.上牙导斜面组件和下牙导斜面组件,所述上牙导斜面组件设置于所述上牙套的两侧磨牙合面上,所述下牙导斜面组件设置于所述下牙套的两侧磨牙合面上,当上、下牙咬合时,所述上牙导斜面组件和所述下牙导斜面组件能够相互嵌合,以引导下颌前伸或后移;
8.所述上牙套与所述介导结构及所述上牙导斜面组件一体成型,所述下牙套与所述下牙导斜面组件一体成型。
9.可选地,还包括上颌后牙合垫;
10.所述上颌后牙合垫设置于所述上牙套的两侧磨牙合面上,所述介导结构的两端分别连接于所述上颌后牙合垫;
11.所述上牙导斜面组件设置于所述上颌后牙合垫上;
12.当患者上、下牙咬合时,所述上颌后牙合垫和所述下牙套的磨牙合面相互贴合。
13.可选地,所述上颌后牙合垫为中空结构。
14.可选地,所述上颌后牙合垫与所述上牙套及所述介导结构一体成型。
15.可选地,所述上牙套的磨牙区域和所述下牙套的磨牙区域分别设有厚度增强层。
16.可选地,所述上牙导斜面组件包括多个上牙导斜面,每个所述上牙导斜面包括相互连接的第一斜面及第一连接部,所述第一连接部位于所述上牙套的一个磨牙合面处,所
述第一斜面与所述上牙套的所述一个磨牙合面形成夹角;
17.所述下牙导斜面组件包括多个下牙导斜面,每个所述下牙导斜面包括相互连接的第二斜面及第二连接部,所述第二连接部位于所述下牙套的一个磨牙合面处,所述第二斜面与所述下牙套的所述一个磨牙合面形成夹角;
18.所述上牙导斜面与所述下牙导斜面一一对应,且所述第一斜面与所述第二斜面相互平行。
19.可选地,还包括厚度调节垫,所述厚度调节垫设置于所述第一斜面或所述第二斜面上。
20.可选地,所述上牙套和所述下牙套的磨牙区域的厚度为2mm-3mm,所述上牙套与所述介导结构连接处平缓过度;
21.所述介导装置的厚度为1.5mm-3mm。
22.可选地,所述舌力咬合力介导的隐形矫治装置的材质包括丙烯腈-苯乙烯-丁二烯共聚物(abs)、聚乳酸(pia)、聚酰胺(pa)、光敏树脂中的至少一种。
23.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本实用新型的矫治装置能够在进行牙齿矫治的同时,将患者吞咽时舌体向上向后运动的舌肌力传递给上后牙,给上后牙一个向上向后的力量,起到防止上后牙伸长或前移的效果,且能够同时进行下颌前伸或后移的引导,重新定位下颌位置。本装置整体性强,无需使用口外辅助装置、无创、不损伤牙根,方便制作,误差小,与患者口内契合程度高,佩戴时既舒适又美观。
24.本实用新型的其它特征和优点将在随后具体实施方式部分予以详细说明。
附图说明
25.通过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示例性实施方式进行更详细的描述,本实用新型的上述以及其它目的、特征和优势将变得更加明显,其中,在本实用新型示例性实施方式中,相同的参考标号通常代表相同部件。
26.图1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的舌力咬合力介导的隐形矫治装置的示意图。
27.图2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的介导结构的设置位置示意图。
28.图3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的上颌后牙合垫的设置位置示意图。
29.图4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的上牙导斜面组件和下牙导斜面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30.图5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的舌力咬合力介导的隐形矫治装置使用状态示意图。
31.图6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的舌力咬合力介导的隐形矫治装置使用状态示意图。
32.附图标记说明
33.1、上牙套;2、下牙套;3、介导结构;4、上牙导斜面组件;5、下牙导斜面组件;6、上颌后牙合垫;7、上牙导斜面;8、下牙导斜面;9、第一斜面;10、第一连接部;11、第二斜面;12、第二连接部;13、厚度调节垫。
具体实施方式
34.下面将更详细地描述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虽然以下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然而应该理解,可以以各种形式实现本实用新型而不应被这里阐述的实施方式所限制。相反,提供这些实施方式是为了使本实用新型更加透彻和完整,并且能够将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完整地传达给本领域的技术人员。
35.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36.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舌力咬合力介导的隐形矫治装置,包括:
37.上牙套和下牙套,上牙套和下牙套分别用于佩戴在上牙列和下牙列上,上牙套两侧的磨牙之间设有介导结构,介导结构且位于舌体上方且与舌形态及腭部形态相适应;
38.上牙导斜面组件和下牙导斜面组件,上牙导斜面组件设置于上牙套的两侧磨牙合面上,下牙导斜面组件设置于下牙套的两侧磨牙合面上,当上、下牙咬合时,上牙导斜面组件和下牙导斜面组件能够相互嵌合,以引导下颌前伸或后移;
39.上牙套与介导结构及上牙导斜面组件一体成型,下牙套与下牙导斜面组件一体成型。
40.具体地,本实用新型的矫治装置能够在进行牙齿矫治的同时,将患者吞咽时舌体向上向后运动的舌肌力传递给上后牙,给上后牙一个向上向后的力量,起到防止上后牙伸长或前移的作用,且能够同时进行下颌前伸或后移的引导,重新定位下颌位置。本装置整体性强,无需使用口外辅助装置、无创、不损伤牙根,且方便制作,误差小,与患者口内契合程度高,佩戴时既舒适又美观。
41.作为可选方案,还包括上颌后牙合垫;
42.上颌后牙合垫设置于上牙套的两侧磨牙合面上,介导结构的两端分别连接于上颌后牙合垫;
43.上牙导斜面组件设置于上颌后牙合垫上;
44.当患者上、下牙咬合时,上颌后牙合垫和下牙套的磨牙合面相互贴合。
45.具体地,上颌后牙合垫的厚度需要根据治疗需要设计,使患者在吞咽时,上颌后牙合垫与下牙套的磨牙合面相贴合,产生垂直向作用力,起到防止上后牙伸长的作用。
46.作为可选方案,上颌后牙合垫为中空结构。
47.具体地,上颌后牙合垫为中空结构,能够减轻矫治装置的重量,减小佩戴负担,提高舒适度。
48.作为可选方案,上颌后牙合垫与上牙套及介导结构一体成型。
49.具体地,即可采用3d打印材料一体化制作,也可用现有的塑料热压成型工艺制作。
50.作为可选方案,上牙套的磨牙区域和下牙套的磨牙区域分别设有厚度增强层。
51.具体地,为减少介导结构对隐形牙套(上牙套和下牙套)力学表达的影响,在介导结构发挥作用期间,隐形牙套进行磨牙区增厚即设有厚度增强层,且前牙区厚度保持不变
的设计。其中,磨牙区厚度增强层与舌力咬合力介导结构厚度平缓过度。
52.作为可选方案,上牙导斜面组件包括多个上牙导斜面,每个上牙导斜面包括相互连接的第一斜面及第一连接部,第一连接部位于上牙套的一个磨牙合面处,第一斜面与上牙套的一个磨牙合面形成夹角;
53.下牙导斜面组件包括多个下牙导斜面,每个下牙导斜面包括相互连接的第二斜面及第二连接部,第二连接部位于下牙套的一个磨牙合面处,第二斜面与下牙套的一个磨牙合面形成夹角;
54.上牙导斜面与下牙导斜面一一对应,且第一斜面与第二斜面相互平行。
55.具体地,对于下颌位置异常的患者,设置上牙导斜面组件和下牙导斜面组件可发挥类似功能矫治器的作用。患者上下牙咬合时,位于双尖牙及磨牙的功能导斜面上下嵌合,因此导斜面位置的设计决定了下颌颌位前伸或后移量。区别于功能矫治器,该后牙功能导斜面与隐形矫治器一体化设计并打印,其位置和数目随治疗目的和进度可调整。
56.作为可选方案,还包括厚度调节垫,厚度调节垫设置于第一斜面或第二斜面上。
57.具体地,按照治疗目的不同,可以利用厚度调节垫调节上牙导斜面和下牙导斜面的位置及厚度,以增加推磨牙向后的力量。
58.例如:可根据第一磨牙的后推位移,利用厚度调节垫不断增大第一磨牙的导斜面厚度,而第二前磨牙和第一前磨牙的导斜面不变;
59.推第二前磨牙时,第二前磨牙的导斜面同步增厚,而第一磨牙和第二前磨牙的导斜面不变;
60.既能够实现整体推磨牙向后,又能实现不同牙位单个斜导的作用。
61.作为可选方案,上牙套和下牙套的磨牙区域的厚度为2mm-3mm,上牙套与介导结构连接处平缓过度;
62.介导装置的厚度为1.5mm-3mm。
63.作为可选方案,舌力咬合力介导的隐形矫治装置的材质包括丙烯腈-苯乙烯-丁二烯共聚物(abs)、聚乳酸(pia)、聚酰胺(pa)、光敏树脂中的至少一种。
64.实施例
65.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的舌力咬合力介导的隐形矫治装置包括:
66.透明材质的上牙套1和下牙套2,分别用于佩戴在上牙列和下牙列上;
67.介导结构3连接于上牙套1两侧的磨牙之间,且位于舌体上方,如图2 所示;介导结构3的形状与舌形态及腭部形态相适应;为减少介导结构3 对隐形牙套力学表达的影响,在介导结构3发挥作用期间,隐形牙套进行磨牙区增厚即设置厚度增强层,而前牙区厚度保持不变;
68.上颌后牙合垫6,上颌后牙合垫6设置于上牙套1的两侧磨牙合面上,如图3所示;当患者上、下牙咬合时,上颌后牙合垫6和下牙套磨牙合面相互贴合;为减轻矫治装置整体的重量,上颌后牙合垫6为中空结构;
69.上牙导斜面组件4和下牙导斜面组件5,上牙导斜面组件4设置于上牙套1的上颌后牙合垫6上,下牙导斜面组件5设置于下牙套2的磨牙合面上,当上、下牙咬合时,上牙导斜面组件4和下牙导斜面组件5能够相互嵌合,以引导下颌前伸或后移。其中,上牙导斜面组件4包括三个上牙导斜面7,下牙导斜面组件5包括三个下牙导斜面8,上牙导斜面7与下牙导斜
面8一一对应;
70.如图4所示,每个上牙导斜面7包括相互连接的第一斜面9及第一连接部10,第一连接部10位于上牙套1的一个磨牙合面处,第一斜面9与该磨牙合面形成夹角;每个下牙导斜面8包括相互连接的第二斜面11及第二连接部12,第二连接部12位于下牙套的一个磨牙合面处,第二斜面11与该磨牙合面形成夹角;第一斜面9与第二斜面11相互平行,当患者上、下牙咬合时,第一斜面9与第二斜面11相互贴合;
71.在本实施例中,上牙套1与介导结构3、上颌后牙合垫6及上牙导斜面组4件通过3d打印一体成型,下牙套2与下牙导斜面组件5通过3d打印一体成型。
72.另外,按照治疗目的不同,可对导斜面的位置及厚度进行调节,以增加推磨牙向后的力量。例如:可根据第一磨牙的后推位移,利用厚度调节垫13增加位于第一磨牙的导斜面的厚度(如图5所示)或不断同步前调位于第一磨牙的导斜面位置(如图6),而第二前磨牙和第一前磨牙的斜导不变;以此类推,推第二前磨牙时,第二前磨牙的导斜面厚度增加或位置同步前调,第一磨牙和第二前磨牙的斜导不变;这样既体现了隐形矫正器善于推磨牙向后的特点,又体现了不同牙位单个斜导的作用。
73.上述舌力咬合力介导的隐形矫治装置的制作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74.1)获取患者舌位记录及舌吞咽位记录:制取舌位记录时,患者以45
°
~90
°
斜坐姿牙椅上,先用确定患者下颌前伸及垂直向打开的目标位置,然后用取一平勺硅橡胶材料记录该位置;另取一平勺硅橡胶材料稍塑形后平铺于上颌腭部,嘱患者做咬于前伸位置,自主吞咽运动,用硅橡胶材料记录吞咽时舌的位置与形态,留存为舌吞咽位记录;
75.2)采用3shape trios扫描仪获取患者牙列、舌位记录及舌吞咽位记录的数字化模型;
76.3)应用3shape appliance designer
tm
软件(一种牙科矫治器设计软件),对三维口扫数据进行重建,根据牙列的数字化模型建立隐形牙套(即上牙套和下牙套)的三维数字化模型,修整硅橡胶数字化面片形态,并根据舌位记录的数字化模型及舌吞咽位记录的数字化模型在隐形牙套的三维数字化模型上建立介导结构的三维数字化模型,其形态依照舌体形态及范围做个性化设计;
77.4)根据患者的舌位记录及舌吞咽位记录的高度在上牙套的磨牙合面上,制作上颌后牙合垫的三维数字化模型;
78.5)根据患者的矫治方案,在隐形牙套的三维数字化模型上建立上牙导斜面组件和下牙导斜面组件的三维数字化模型,形成个性化制作的舌力咬合力介导的隐形矫治装置整体的三维数字化模型;
79.6)将舌力咬合力介导的隐形矫治装置整体的三维数字化模型通过3d 打印,一体成型打印出来;
80.或者,将隐形牙套与上牙导斜面组件和下牙导斜面组件通过3d打印一体成型打印出来,之后将介导装置采用压模工艺压制上去。
81.另外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的介导结构3、上牙导斜面组件4与下牙导斜面组件5可以共同作用,也可以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在隐形牙套上单独设置介导结构3,或在隐形牙套上单独设置上牙导斜面组件4和下牙导斜面组件5。
82.以上已经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各实施例,上述说明是示例性的,并非穷尽性的,并
且也不限于所披露的各实施例。在不偏离所说明的各实施例的范围和精神的情况下,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许多修改和变更都是显而易见的。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