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有防误触机构的施加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8636192发布日期:2022-01-26 17:09阅读:128来源:国知局
具有防误触机构的施加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大体涉及一种具有防误触机构的施加装置。


背景技术:

2.出于临床诊断或个人健康监测的需要,有时需要将包含分析物传感器的医疗器械插入皮肤以下以检测组织液中某特定成分(例如葡萄糖、盐、乳酸、氧)的浓度。
3.特别地,对于糖尿病患者而言,需要对组织液中的葡萄糖浓度进行实时地、连续地监测,以控制胰岛素依赖性的低血糖症和高血糖症等并发症的发生。因为通常当血液中的葡萄糖浓度开始降低时,组织液中的葡萄糖浓度已经先出现降低,由此组织液中的葡萄糖浓度的降低可以为即将出现的低血糖做出预测。
4.分析物监测装置通常包括插入皮肤以下与组织液接触的分析物传感器和贴敷在皮肤上的传感器控制装置。为了将分析物监测装置放置在合适的工作位置,通常需要借助施加装置把分析物传感器插入皮肤以下同时将传感器控制装置贴敷在皮肤上。因为分析物监测装置通常放置在上臂,用户一般单手操作此类施加装置,所以要求施加装置操作简单和安全,并且插入和贴敷可靠。
5.目前市场上的此类施加装置往往操作复杂、推送力度不可控、插入过程中容易发生插入位置的偏移;而且还可能在施加装置未置于预定位置时,因为发生不期望的碰撞或误触等误操作使分析物监测装置未被合适地插入和贴敷,导致用户体验较差和监测结果不可靠等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6.本实用新型是有鉴于上述现有技术的状况而提出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将医疗器械施加至宿主的、操作简单且具有防误触机构的施加装置。
7.为此,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具有防误触机构的施加装置,是用于将医疗器械施加至宿主的施加装置,其包括壳体、辅助机构、触发机构、以及防误触机构,所述壳体包括保持部、以及操作时与宿主接近的近端和与宿主远离的远端,所述辅助机构可释放地保持于所述保持部且配置为可收纳所述医疗器械,所述辅助机构配置为当被释放时可相对于所述壳体移动,并且当所述辅助机构被释放时被朝向所述近端驱动以将收纳于所述辅助机构的医疗器械施加至宿主,所述触发机构与所述保持部联动并且配置为可沿着预定路径被致动,当所述触发机构被致动至预定位置时可联动所述保持部以释放所述辅助机构,所述防误触机构可分离地设置于所述预定路径并配置为当位于所述预定路径时可限制所述触发机构沿着所述预定路径的移动。
8.在本实用新型所涉及的施加装置中,通过在预定路径上设置防误触机构能够对触发机构的移动进行限制,从而有利于抑制触发机构发生沿着预定路径的不期望的移动。由此,能够有利于减少因误操作产生的不利影响。
9.另外,在本实用新型所涉及的施加装置中,可选地,所述预定路径是指所述触发机
构从未联动所述保持部释放所述辅助机构的位置移动至可联动所述保持部释放所述辅助机构的所述预定位置的路径。
10.另外,在本实用新型所涉及的施加装置中,可选地,所述壳体包括周部和以靠近所述壳体的远端的方式设置在所述周部的端部,所述保持部设置于所述端部,所述触发机构装配于所述端部与所述保持部联动。
11.另外,在本实用新型所涉及的施加装置中,可选地,所述防误触机构具有第一端面和第二端面,当所述防误触机构位于所述预定路径时,所述第一端面与所述触发机构靠近所述端部的一侧抵接,第二端面与所述端部靠近所述触发机构的一侧抵接。在这种情况下,能够有效抑制触发机构发生朝向预定位置的不期望的移动。
12.另外,在本实用新型所涉及的施加装置中,可选地,所述防误触机构通过阻止所述触发机构沿着所述预定路径移动对所述触发机构进行限制,或通过阻止所述触发机构移动至所述预定位置对所述触发机构进行限制。
13.另外,在本实用新型所涉及的施加装置中,可选地,所述防误触机构呈发夹状,呈发夹状的所述防误触机构夹持于所述端部与所述触发机构之间。在这种情况下,能够有效抑制触发机构发生沿着预定路径的不期望的移动,同时能够便于安装和/或拆卸。
14.另外,在本实用新型所涉及的施加装置中,可选地,所述医疗器械包括至少可部分置于宿主的皮下的传感器、以及与所述传感器连接并可敷贴于宿主的体表的敷贴部。
15.另外,在本实用新型所涉及的施加装置中,可选地,所述辅助机构包括运动主体、设置在所述运动主体上的用于收纳所述医疗器械的容纳部,所述运动主体被所述保持部可释放地保持,所述运动主体配置为被释放后可朝向所述近端被驱动以将容纳在所述容纳部内的所述医疗器械朝向宿主推送。
16.另外,在本实用新型所涉及的施加装置中,可选地,所述运动主体设置有第一锁止部,所述第一锁止部与所述保持部配合而使所述运动主体被保持于所述壳体。
17.另外,在本实用新型所涉及的施加装置中,可选地,所述触发机构配置为以彼此远离的方式致动所述保持部或所述第一锁止部以释放所述运动主体。
18.根据本实用新型具有防误触机构的施加装置,能够有效抑制触发机构发生沿着预定路径的不期望的移动,从而减少误操作产生的不利影响。
附图说明
19.图1是示出了本实施方式示例所涉及的医疗器械的第一视角的示意图;图2是示出了本实施方式示例所涉及的医疗器械的第二视角的示意图。
20.图3a是示出了本实施方式示例所涉及的施加装置的第一视角的整体外观示意图;图3b是示出了本实施方式示例所涉及的施加装置的第二视角的整体外观示意图。
21.图4是示出了本实施方式示例所涉及的施加装置的分解示意图。
22.图5a是示出了本实施方式示例所涉及的第一外壳的周部的立体示意图;图5b是示出了本实施方式示例所涉及的第一外壳的端部的第一视角的立体示意图。
23.图6a是示出了本实施方式示例所涉及的保持部、运动主体、与第一驱动机构的分解示意图;图6b是示出了本实施方式示例所涉及的运动主体被保持时的剖面示意图;图6c是示出了本实施方式示例所涉及的运动主体被释放时的剖面示意图。
24.图7a是示出了本实施方式示例所涉及的第一外壳的端部与触发机构的分解示意图;图7b是示出了本实施方式示例所涉及的第一外壳的端部的第二视角的立体示意图;图7c是示出了本实施方式示例所涉及的第一外壳的端部的仰视示意图;图7d是示出了本实施方式示例所涉及的第一外壳的端部的俯视示意图;图7e是示出了本实施方式示例所涉及的触发机构的立体示意图;图7f是示出了本实施方式示例所涉及的触发机构的仰视示意图;图7g是示出了本实施方式示例所涉及的触发机构与端部装配前的剖面示意图;图7h是示出了本实施方式示例所涉及的触发机构与端部装配后的剖面示意图;图7i是示出了本实施方式示例所涉及的保持部被触发机构触发前的剖面示意图;图7j是示出了本实施方式示例所涉及的保持部被触发机构触发后的剖面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25.以下,参考附图,详细地说明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在下面的说明中,对于相同的部件赋予相同的符号,省略重复的说明。另外,附图只是示意性的图,部件相互之间的尺寸的比例或者部件的形状等可以与实际的不同。
26.需要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中的术语“包括”和“具有”以及它们的任何变形,例如所包括或所具有的一系列步骤或单元的过程、方法、系统、产品或设备不必限于清楚地列出的那些步骤或单元,而是可以包括或具有没有清楚地列出的或对于这些过程、方法、产品或设备固有的其它步骤或单元。
27.另外,在本实用新型的下面描述中涉及的小标题等并不是为了限制本实用新型的内容或范围,其仅仅是作为阅读的提示作用。这样的小标题既不能理解为用于分割文章的内容,也不应将小标题下的内容仅仅限制在小标题的范围内。
28.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具有防误触机构的施加装置,其可以用于将医疗器械施加至宿主。通过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具有防误触机构的施加装置,能够有效抑制触发机构发生沿着预定路径的不期望的移动,从而减少误操作产生的不利影响。
29.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具有防误触机构的施加装置可以简称为施加装置,还可以称为例如助推装置、运送装置、植入装置、敷贴装置、辅助装置等。需要说明的是,各名称是为表示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用于将医疗器械施加至宿主的装置,并且不应当理解为限定性的。
30.在本实施方式中,医疗器械800可经由施加装置1000而被施加至宿主并被施加至期望的位置,宿主可以通过被施加至自身的医疗器械 800来获取生理信息。被施加至宿主的医疗器械800可以将所获取的生理信息例如通过无线方式传输至外部的读取设备,由此能够便于宿主对自身的生理信息进行读取和监测。
31.在一些示例中,医疗器械800可以为传感装置。在一些示例中,医疗器械800可以为分析物传感器装置,其可以基于体液生成体液中特定分析物的信息等。分析物传感器装置所针对的分析物可以为葡萄糖、尿素、尿酸、乙酰胆碱、淀粉酶、胆红素、胆固醇、绒毛膜促性腺激素、肌酸激酶、肌酸、肌酸酐、dna、果糖胺、谷氨酰胺、生长激素、激素、酮体、乳酸盐、氧、过氧化物、前列腺特异性抗原、凝血酶原、rna、促甲状腺激素或肌钙蛋白。
32.图1是示出了本实施方式示例所涉及的医疗器械800的第一视角的示意图;图2是示出了本实施方式示例所涉及的医疗器械800的第二视角的示意图。
33.在一些示例中,医疗器械800可以包括传感器820、连接部840 和敷贴部860(参见图1或图2)。其中,传感器820可以通过连接部 840而与敷贴部860连接。传感器820可以被部分或全部地置于宿主的皮下。在一些示例中,传感器820被置于皮下后可以与皮下组织液中的葡萄糖发生反应,以生成宿主的葡萄糖信息。敷贴部860可以敷贴于宿主的体表。在一些示例中,敷贴部860还可以接收传感器820所生成的葡萄糖信息。
34.在一些示例中,传感器820可以包括用于植入宿主体内的植入部分(未图示)。植入部分可以与宿主体内的组织液或血液反应生成感测信号(例如电流信号)。在一些示例中,敷贴部860可以包括电子系统(未图示)。传感器820的植入部分822可以与宿主体内的组织液或血液反应生成感测信号(例如电流信号),并且将感测信号传输至体表敷贴部860的电子系统,电子系统对感测信号进行处理,以获得分析物浓度。
35.在一些示例中,敷贴部860还可以包括通信模块(未图示)。通信模块可以与外部装置(例如智能终端设备)进行通信。例如,敷贴部860可以通过蓝牙、wifi或nfc等方式将接收到的传感器820所生成的葡萄糖信息后传输至外部装置。
36.如上所述,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医疗器械800可以通过施加装置 1000被施加至宿主。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施加装置1000进行详细说明。
37.图3a是示出了本实施方式示例所涉及的施加装置1000的第一视角的整体外观示意图;图3b是示出了本实施方式示例所涉及的施加装置1000的第二视角的整体外观示意图;图4是示出了本实施方式示例所涉及的施加装置1000的分解示意图。在图3a、图3b和图4中,线 ca示意性表示施加装置1000的中心轴线。
38.在本实施方式中,施加装置1000可以包括可提供移动空间的壳体 10、以及配置为可在壳体10的移动空间内进行移动的辅助机构20(参见图3a、图3b和图4)。其中,壳体10可以具有操作时与宿主接近的近端、以及与宿主远离的远端。辅助机构20可以可释放地保持于壳体10并且可以收纳医疗器械800。辅助机构20可以配置为当被释放时可以相对于壳体10移动并被朝向宿主(或近端)驱动以将医疗器械800 施加至宿主。
39.在一些示例中,壳体10可以包括第一外壳100和第二外壳140。第一外壳100与第二外壳140装配结合后可以形成有移动空间。第一外壳100可以可释放地保持辅助机构20。第二外壳140可以限定医疗器械800在宿主的体表的敷贴位置并且可以限定辅助机构20的移动路径。辅助机构20被第一外壳100释放后可以沿着第二外壳140所限定的移动路径相对于第二外壳140移动并将医疗器械800施加至第二外壳140所限定的敷贴位置。
40.在一些示例中,辅助机构20可以包括运动主体200、容纳部250 和穿刺构件260(参见图4)。运动主体200可以被可释放地保持于第一外壳100,并且运动主体200可以配置为当被释放时可沿着第二外壳 140所限定的移动路径进行移动。容纳部250可以设置于运动主体200 并且可以配置为可接收并容纳医疗器械800,容纳部250可以被朝向第二外壳140所限定的敷贴位置驱动。
41.在一些示例中,穿刺构件260可以以穿过容纳部250的方式设置于运动主体200。运动主体200被释放后可以朝向壳体10的近端移动,并且容纳部250和穿刺构件260也朝向壳体10的近端移动,以将容纳在容纳部250内的医疗器械800施加至宿主。
42.在一些示例中,穿刺构件260可以刺入宿主的皮下,从而将医疗器械800至少部分地置于宿主的皮下。
43.另外,在一些示例中,施加装置1000还可以包括第一驱动机构30 (参见图4)。第一驱动机构30可以配置为以朝向近端的方式向运动主体200施加作用。当运动主体200被释放时,运动主体200可以被第一驱动机构30朝向近端驱动以将容纳在容纳部250内的医疗器械 800朝向宿主推送,例如推送至第二外壳140所限定的敷贴位置。另外,通过穿刺构件260可以将医疗器械800至少部分地置于宿主的皮下。
44.在另一些示例中,施加装置1000也可以不包括第一驱动机构30。在这种情况下,当运动主体200被释放时,运动主体200也可以被人工驱动以朝向近端移动。
45.另外,在一些示例中,穿刺构件260可以可释放地设置于运动主体200,并且穿刺构件260可以配置为当被释放时可以相对于容纳部 250进行移动。
46.另外,在一些示例中,施加装置1000还可以包括第二驱动机构40 (参见图4)。第二驱动机构40可以配置为以朝向远端的方式向穿刺构件260施加作用。当穿刺构件260被释放时,穿刺构件260可以被第二驱动机构40朝向远端驱动以使穿刺构件260离开宿主。
47.在另一些示例中,施加装置1000也可以不包括第二驱动机构40。在这种情况下,穿刺构件260可以被人工驱动以远离宿主。例如,在一些示例中,穿刺构件260也可以与运动主体200一体式连接,通过朝向远离宿主的方向人工移动运动主体200而使穿刺构件260离开宿主。
48.在一些示例中,如上所述,壳体10可以包括第一外壳100(参见图3a、图3b或4)。在一些示例中,第一外壳100可以包括周部110 和端部120(参见图4)。
49.在一些示例中,如上所述,壳体10还可以包括第二外壳140(参见图3a、图3b或4)。
50.在一些示例中,可分离地盖设在第二外壳140上的盖190(参见图 4)。
51.图5a是示出了本实施方式示例所涉及的第一外壳100的周部110 的立体示意图;图5b是示出了本实施方式示例所涉及的第一外壳100 的端部120的第一视角的立体示意图。
52.在一些示例中,周部110可以形成为中空且沿着施加装置1000的中心轴线ca上下贯通的筒状壳(参见图5a),端部120可以以靠近壳体10的远端的方式设置在周部110上。在一些示例中,中心轴线 ca可以经过端部120的几何中心。
53.在一些示例中,端部120可以包括大致呈圆柱状的端部主体121 (参见图5b)。
54.在一些示例中,第一外壳100可以包括保持部130。保持部130 可以可释放地保持辅助机构20。在一些示例中,保持部130可以设置于端部120(参见图5b)。在一些示例中,保持部130可以由端部主体121以朝向施加装置1000的近端的方式沿着中心轴线ca延伸。
55.在一些示例中,保持部130的数量可以为一个或多个,例如1个、2个、3个或4个。在图5b所示的实施例中,保持部130的数量可以为2个,第一外壳100可以包括保持部130a和保持部130b。保持部130a和保持部130b可以等距设置在中心轴线ca相对的两侧(参见图 5b)。
56.在一些示例中,保持部130可以包括大致沿着中心轴线ca的方向延伸的臂132、以及由臂132沿着大致正交于中心轴线ca的方向朝向中心轴线ca突出的凸起134(参见图5b)。在一些示例中,保持部130的臂132可以由端部主体121向外延伸。
57.在一些示例中,保持部130的臂132可以具有弹性。在一些示例中,保持部130的臂132在沿着由远端至近端的方向上可以趋向于朝向中心轴线ca收缩。也就是说,在自然状态下(即未受到外力的状态下),臂132靠近近端的一端与臂132靠近远端的一端两者相较而
言,臂132靠近近端的一端与中心轴线ca的距离更近。在另一些示例中,臂132也可以与中心轴线ca大致平行。在一些示例中,当沿着大致正交于中心轴线ca的方向对臂132施加作用时,臂132可以发生枢转。例如,当沿着大致正交于中心轴线ca的方向以背离中心轴线ca的方式对臂132施加作用时,臂132可以发生枢转,以使臂 132靠近近端的一端朝着远离中心轴线ca的方向移动。
58.在一些示例中,保持部130的凸起134可以具有面向远端的表面。在一些示例中,凸起134面向远端的表面可以大致正交于中心轴线ca。被保持部件(例如接下来即将描述的运动主体200的第一锁止部236) 可以通过搭接/抵接于凸起134面向远端的表面,从而被保持并且不会朝向近端移动。
59.也就是说,保持部130可以为形成在第一外壳100(例如,第一外壳100的端部120)上的搭扣、闩锁结构。例如,保持部130可以形成为指状、一字状、l字状、j字状、z字状等至少可分解为两部分的结构,其至少一部分(例如,连接在第一外壳100上的臂)可以发生枢转,另一部分(例如,由臂向外突出且抵接于被保持件的凸起)可以随着枢转而沿着离开初始位置,从而解除对被保持件的钩、挂、闩、顶、支承等。
60.(保持部130对运动主体200的保持和释放)
61.图6a是示出了本实施方式示例所涉及的保持部130、运动主体200、与第一驱动机构30的分解示意图;图6b是示出了本实施方式示例所涉及的运动主体200被保持时的剖面示意图;图6c是示出了本实施方式示例所涉及的运动主体200被释放时的剖面示意图。需要说明的是,在图6b和图6c中主要示意出保持部130对运动主体200的保持和释放,并未示意出第一驱动机构30以及其他部件。
62.在一些示例中,如上所述,辅助机构20可以包括运动主体200、以及设置在运动主体200上的容纳部250。运动主体200可以被可释放地保持在第一外壳100上。在一些示例中,运动主体200可以被保持部130可释放地保持。运动主体200被释放后可朝向近端被驱动以将容纳在容纳部250内的医疗器械800朝向宿主推送。
63.在一些示例中,在运动主体200与第一外壳100之间可以设有第一驱动部30(参见图6a)。第一驱动部30可以朝向近端的方式向运动主体200施加作用。运动主体200被释放后可被第一驱动部30朝向近端驱动以将容纳在容纳部250内的医疗器械800朝向宿主推送。
64.在一些示例中,运动主体200可以包括第一底部210、第二底部 220、以及连接第一底部210与第二底部220的侧壁230(参见图6a)。第一底部210可以靠近远端,第二底部220可以靠近近端,并且容纳部250可以设置于第二底部220。
65.在一些示例中,第一驱动机构30可以设置于第一底部210与第一外壳100之间。在一些示例中,在第一底部210上可以设置有用于对第一驱动机构30进行定位的定位部212(参见图6a)。在这种情况下,通过定位部212能够更稳定地限定第一驱动机构30对运动主体200施加作用的位置。
66.在一些示例中,第一底部210的定位部212可以为由第一底部210 沿着中心轴线ca朝向远端突出的柱状凸起(参见图6a)。第一驱动机构30可以套设在定位部212的外周或嵌设于定位部212的内周。
67.在一些示例中,端部120可以具有定位部122(参见图5b)。在一些示例中,定位部122可以呈圆柱状。在这种情况下,第一驱动机构30的另一端可以套设或嵌设于定位部122。
在一些示例中,定位部 122可以由至少两段弧形柱组成,例如在图5b所示的实施例中,定位部122可以包括弧形柱122a和弧形柱122b。在这种情况下,第一驱动机构30的另一端可以嵌设于弧形柱122a与弧形柱122b之间。
68.另外,本实施方式的施加装置1000并不限于此。在一些示例中,施加装置1000也可以不包括第一驱动机构30。在这种情况下,当运动主体200被释放时,通过人工对运动主体200施加作用也可以使运动主体200朝向近端移动。
69.在一些示例中,在运动主体200的侧壁230上可以设置有第一锁止部236(参见图6a)。第一锁止部236可以与保持部130配合而使运动主体200被保持于第一外壳100。
70.在一些示例中,第一锁止部236的数量可以为一个或多个,例如1 个、2个、3个或4个。在一些示例中,第一锁止部236的数量与保持部130的数量可以相同。在图6a所示的实施例中,第一锁止部236的数量为2个,运动主体200可以包括第一锁止部236a和第一锁止部236b。
71.在一些示例中,第一锁止部236可以被形成为搭扣结构。具体而言,第一锁止部236可以具有面向近端的表面,保持部130可以通过搭接、抵接或接合于该表面而对运动主体200进行保持,并且当保持部130可以通过离开该表面而对运动主体200进行释放。也就是说,保持部130与第一锁止部236可以形成为互锁的结构,在沿着中心轴线ca的方向上,保持部130与第一锁止部236的投影具有重合部,保持部130通过该重合部分而对第一锁止部236进行保持,并且保持部130和/或第一锁止部236可以通过背向对方移动以消除该重合部分,从而使保持部130释放第一锁止部236。
72.在一些示例中,保持部130和/或第一锁止部236可以以背向对方的方式被致动,从而使第一锁止部236被保持部130释放。
73.在一些示例中,第一锁止部236可以以这样的方式形成,例如由侧壁230的外表面朝向中心轴线ca内凹。在一些示例中,第一锁止部236可以形成为中空结构,例如沿着大致正交于中心轴线ca的方向贯穿侧壁230的通孔。
74.在一些示例中,第一锁止部236还可以以这样的方式形成,即第一底部210的周缘沿着正交于中心轴线ca的方向突出于侧壁230,在这种情况下,第一底部210与侧壁230可以为固定连接。
75.参见图6b和图6c,在图6b和图6c所示的实施例中,保持部130 形成为l字状,第一锁止部236形成为中空结构。当运动主体200被保持时,即如图6b所示,保持部130的凸起134位于第一锁止部236 的中空结构内,从而对运动主体200进行支承以保持运动主体200。当运动主体200被释放时,即如图6c所示,保持部130的臂132发生枢转并使凸起134以远离中心轴线ca的方式移动,凸起134离开第一锁止部236的中空结构,从而使运动主体200被释放,在第一驱动机构30的作用下,运动主体200朝向近端移动。
76.在一些示例中,施加装置1000还可以包括触发机构50(参见图4)。触发机构50可以与保持部130联动,触发机构50可以配置为可沿着预定路径s被致动,当触发机构50被致动至预定位置时可联动保持部 130释放辅助机构20。
77.其中,预定路径s可以是指触发机构50从未联动保持部130释放辅助机构20的位置移动至可联动保持部130释放辅助机构20的预定位置的路径。例如,在如图7i和图7j所示的示例中,预定路径s可以是指触发机构50由如图7i的位置被沿着d1方向致动至如图7j所示
的位置所经过的路径。
78.在一些示例中,在触发机构50沿着预定路径s被致动的过程中,触发机构50可以持续地向保持部130施加作用致动保持部130释放辅助机构20。在另一些示例中,在触发机构50沿着预定路径s被致动的过程中,触发机构50也可以不与保持部130接触,当触发机构50沿着预定路径s被致动至预定位置时才与保持部130联动并致动保持部 130释放辅助机构20。
79.在一些示例中,触发机构50可以配置为以彼此远离的方式致动保持部130或第一锁止部236以释放运动主体200。例如,触发机构50 可以配置为致动保持部130以远离中心轴线ca的方式移动以解除对第一锁止部236的保持,从而使运动主体200被释放。
80.图7a是示出了本实施方式示例所涉及的第一外壳100的端部120 与触发机构50的分解示意图;图7b是示出了本实施方式示例所涉及的第一外壳100的端部120的第二视角的立体示意图;图7c是示出了本实施方式示例所涉及的第一外壳100的端部120的仰视示意图;图 7d是示出了本实施方式示例所涉及的第一外壳100的端部120的俯视示意图;图7e是示出了本实施方式示例所涉及的触发机构50的立体示意图;图7f是示出了本实施方式示例所涉及的触发机构50的仰视示意图;图7g是示出了本实施方式示例所涉及的触发机构50与端部 120装配前的剖面示意图;图7h是示出了本实施方式示例所涉及的触发机构50与端部120装配后的剖面示意图;
81.在一些示例中,触发机构50可以包括按压部502、致动部504以及装配部506(参见图7a)。触发机构50可以通过装配部506而装配于端部120。通过对按压部502施加作用可以使触发机构50沿着预定路径s移动以使致动部504致动保持部130,从而使保持部130解除对运动主体200的保持以使运动主体200被释放。
82.在一些示例中,按压部502可以大致呈圆饼状。
83.在一些示例中,装配部506的数量可以为一个或多个,例如1个、 2个、3个或4个。在图7e所示的实施例中,装配部506的数量可以为2和,触发机构50可以包括装配部506a和装配部506b。在一些示例中,多个装配部506可以对称分布在中心轴线ca外周。在图7e所示的实施例中,装配部506a与装配部506b对称分布在中心轴线ca的两侧。在一些示例中,装配部506可以形成在按压部502的周缘。
84.在一些示例中,装配部506可以由按压部502大致沿着中心轴线 ca的朝向近端延伸。在一些示例中,装配部506可以具有大致沿着中心轴线ca的方向的臂512、以及由臂512沿着大致正交于中心轴线 ca的方向朝向中心轴线ca突出的凸起514(参见图7e)。在一些示例中,装配部506的臂512可以由按压部502大致沿着中心轴线ca 朝向近端延伸。
85.在一些示例中,装配部506的臂512可以具有弹性。在一些示例中,装配部506的臂512在沿着由远端至近端的方向上可以趋向于朝向中心轴线ca收缩。也就是说,在自然状态下(即未受到外力的状态下),臂512靠近近端的一端与臂512靠近远端的一端两者相较而言,臂512靠近近端的一端与中心轴线ca的距离更近。在另一些示例中,臂512也可以与中心轴线ca大致平行。在一些示例中,当沿着大致正交于中心轴线ca的方向对臂512施加作用时,臂512可以发生枢转。例如,当沿着大致正交于中心轴线ca的方向以朝向中心轴线ca的方式对臂512施加作用时,臂512可以发生枢转,以使臂 512靠近近端的一端朝着远离中心轴线ca的方向移动。
86.在一些示例中,装配部506的凸起514可以具有面向远端的表面。在一些示例中,凸起514面向远端的表面可以大致正交于中心轴线ca。与装配部506配合的部件(例如接下来即将描述的端部120的偏置部 124和接合部126)可以通过搭接/抵接于凸起514面向远端的表面,从而与装配部506装配结合。
87.也就是说,装配部506可以为形成在触发机构50上的搭扣、闩锁结构。例如,装配部506可以形成为指状、一字状、l字状、j字状、 z字状等至少可分解为两部分的结构,其至少一部分(例如,连接在按压部502上的臂512)可以发生枢转,另一部分(例如,由臂512向外突出且抵接于装配配合部件的凸起514)可以随着枢转而与装配配合部件(例如,接下来将要描述的端部120的偏置部124和接合部126)装配结合,例如被钩、挂、闩、顶、支承等。
88.在一些示例中,端部120可以包括偏置部124和接合部126(参见图7b和图7c)。在一些示例中,偏置部124与接合部126之间可以具有空隙。在这种情况下,装配部506可以经由偏置部124与接合部 126之间的空隙而进入装配位置。在一些示例中,端部120的偏置部 124和接合部126的数量可以为多个,例如1、2、3、或4。在一些示例中,端部120的偏置部124的数量、以及接合部126的数量可以与装配部506的数量相同。在图7b和图7c所示的实施例中,偏置部 124可以为偏置部124a和偏置部124b,接合部126可以为126a和126b。
89.在一些示例中,偏置部124与中心轴线ca的距离可以大于接合部126与中心轴线ca的距离。在一些示例中,在沿着中心轴线ca且朝向近端的方向上,偏置部124可以逐渐靠近中心轴线ca。在一些示例中,在沿着中心轴线ca的方向上进行投影,偏置部124靠近近端的一端与接合部126可以相接或略有重合。
90.以下,请参见图7g和图7h,进一步说明装配部506与偏置部124 和接合部126的装配结合。
91.在装配结合之前,在沿着大致正交于中心轴线ca的方向上,装配部506a的凸起与装配部506b的凸起之间的距离可以略小于或大致等于接合部126a与接合部126b之间的距离(参见图7g)。
92.在装配结合后,即沿着中心轴线ca朝向近端移动装配部506,装配部506可以经过偏置部124与接合部126之间的空隙,装配部506 的臂512被偏置部124以朝向中心轴线ca的方式挤压,从而使得装配部506a的凸起与装配部506b的凸起之间的距离逐渐缩小并小于接合部126a与接合部126b之间的距离。在这种情况下,在偏置部124 的挤压作用下,装配部506的凸起514面向远端的表面可以与接合部 126接合,从而使装配部506与接合部126互锁以使触发机构50与端部120装配结合(参见图7h)。
93.也就是说,触发机构50与端部120可以通过一种搭扣、闩锁等结构而装配结合。
94.另外,在一些示例中,触发机构50还可以具有肋槽507。端部120 可以具有端部肋128。在一些示例中,肋槽507的深度可以与端部肋 128的厚度大致相同,肋槽507的宽度可以与端部肋128的宽度大致相同。在这种情况下,通过肋槽507与端部肋128的配合,能够对装配过程提供引导作用。另外,通过肋槽507与端部肋128的配合,还能够有效抑止装配在端部120上的触发机构50发生不期望的旋转。
95.在一些示例中,肋槽507和端部肋128可以大致沿着中心轴线ca 的方向延伸。在一些示例中,肋槽507的数量可以为一个或多个,例如1个、2个、3个或4个。例如在图7e和图7f所示的实施例中,肋槽507的数量可以为4个,触发机构50可以包括肋槽507a、肋槽507b、肋
槽507c、以及肋槽507d。相应的,端部肋128的数量也可以为一个或多个,并且可以与肋槽507的数量相同。在图7b所示的实施例中,端部肋128的数量可以为4个,触发机构50可以包括端部肋128a、端部肋128b、端部肋128c、以及端部肋128d。
96.图7i是示出了本实施方式示例所涉及的保持部130被触发机构50 触发前的剖面示意图;图7j是示出了本实施方式示例所涉及的保持部 130被触发机构50触发后的剖面示意图。需要说明的是,在图7i和图 7j主要示意出触发机构50对保持部130的触发。
97.在一些示例中,如上所述,触发机构50的致动部504可以对保持部130进行致动,以使保持部130解除对运动主体200的保持,从而使运动主体200被释放。
98.在一些示例中,致动部504可以形成为由按压部502大致沿着中心轴线ca的朝向近端延伸的柱状结构(参见图7e)。在一些示例中,致动部504的数量可以为一个或多个,例如1个、2个、3个或4个。在一些示例中,致动部504的数量可以与保持部130的数量相同。在图7e所示的实施例中,致动部504的数量可以为2个,触发机构50 可以包括致动部504a和致动部504b。
99.在一些示例中,在端部120上,在大致沿着中心轴线ca的方向上形成有与保持部130对应的贯通结构(参见图7b、图7c或图7d)。
100.在一些示例中,在沿着中心轴线ca的方向上进行投影,该贯通结构的投影面可以覆盖致动部504的投影面。
101.以下,参见图7i和图7j,详细说明致动部504对保持部130的触发。如上所述,在沿着中心轴线ca朝向近端的方向上保持部130逐渐向中心轴线ca收拢。致动部504配置为可以对保持部130进行致动以使保持部130靠近近端的一端以远离中心轴线ca的方式移动,从而解除对运动主体200的保持。
102.在一些示例中,在沿着大致正交于中心轴线ca的方向上,致动部504a与致动部504b之间的距离可以略大于保持部130a与保持部 130b之间的距离。
103.在致动部504对保持部130进行致动之前,保持部130a与保持部 130b靠近近端的一端相互收拢,以与第一锁止部236形成互锁从而对运动主体200进行保持(参见图7i)。
104.当致动部504沿着预定路径s被致动而对保持部130进行致动时 (例如通过朝向近端的方向,即图7i所示出的d1方向对按压部502 进行按压),在致动部504的致动作用下,保持部130a与保持部130b 逐渐向外张开;当致动部504沿着预定路径s被致动移动至如图7j所示的预定位置,保持部130的凸起离开第一锁止部236,从而解除保持部130与第一锁止部236之间的互锁,从而使运动主体200被释放(参见图7j)。
105.在一些示例中,如上所述,施加装置1000还可以包括防误触机构 520(参见图4)。防误触机构520可以用于限制触发机构50沿着预定路径s的移动。其中,防误触机构520对触发机构50的限制可以是指阻止触发机构50被致动至如上所述的可以致动保持部130释放辅助机构20的预定位置。也就是说,防误触机构520可以通过阻止触发机构 50沿着预定路径移动对触发机构50进行限制,也可以通过阻止触发机构50移动至预定位置对触发机构50进行限制。由此,能够使施加装置1000具有防误触的功能。
106.在一些示例中,防误触机构520可以可分离地设置于触发机构50 被致动的预定路径s。当防误触机构520位于预定路径s时可限制触发机构50沿着预定路径的移动。当需要通过触发机构50触发保持部130 释放辅助机构20时,可以将防误触机构520从预定路径s移
除。
107.以下,结合图3a、图7i和图7j,详细说明防误触机构520对触发机构50的限制。
108.在一些示例中,防误触机构520可以呈发夹状。呈发夹状的防误触机构520可以夹持于触发机构50和端部120之间。例如,呈发夹状的防误触机构520可以沿着与中心轴线ca正交的方向夹在触发机构 50和端部120之间(参见图3a)。在这种情况下,通过呈发夹状的防误机构520,能够有效抑制触发机构50发生沿着预定路径s的不期望的移动,同时能够便于安装和/或拆卸(例如可以单手对防误触机构520 进行安装和/或拆卸)。
109.在一些示例中,防误触机构520可以呈杆状且具有预定厚度。呈杆状的防误触机构520可以设置于触发机构50和端部120之间(未图示)。例如,以如图7i和图7j所示例的位置关系为例,可以在端部 120靠近触发机构50的一侧或触发机构50靠近端部120的一侧设置用于放置防误触机构520的凹槽,将呈杆状的防误触机构520竖直或水平放置于凹槽,当触发机构50沿着预定路径s朝向端部120移动至与防误触机构520抵接的位置时,防误触机构520可以对触发机构50进行支承,从而能够阻止触发机构50继续朝向端部120的移动。
110.在一些示例中,防误触机构520可以具有第一端面和第二端面(未图示)。在一些示例中,当防误触机构520设置在预定路径s时,防误触机构520的第一端面可以与触发机构50靠近端部120的一侧抵接,第二端面可以与端部120靠近触发机构50的一侧抵接。在这种情况下,能够以抑制触发机构50发生朝向如上所述的预定位置的不期望的移动。
111.另外,在另一些示例中,防误触机构520也可以不设置在预定路径s,只要能够起到限制触发机构50的作用即可。例如,以图7i和图 7j所示例的位置关系为例,防误触机构520可以与按压部502远离近端的一侧连接(例如防误触机构520可以呈钩锁状),当触发机构50 被施加沿着d1方向的作用力致动时,防误触机构520可向触发机构 50施加与与d1方向相反的d2方向的作用力以对触发机构50的移动进行限制。在这种情况下,防误触机构520也能够起到防误触的作用。
112.在一些示例中,在端部120与触发机构50之间还可以设有弹性部件,例如弹簧(未图示)。在一些示例中,设置在端部120与触发机构50之间的弹簧可以为压缩状态。在这种情况下,通过弹簧产生的朝向远端的作用,也能够抑止触发机构50发生朝向近端的不期望的移动。另外,通过设置在端部120与触发机构50之间的弹簧,还能够有助于对保持部130触发后,触发机构50回复至初始状态。
113.现在,对施加装置1000的施加过程再次进行描述:使防误触机构 520离开预定路径s,按压触发机构50的按压部502,以使触发机构 50的致动部504朝向近端移动;接着,当致动部504移动至第一保持机构130时,致动部504致动第一保持机构130朝向远离中心轴线ca 的方向发生枢转,以使保持部130与第一锁止部236分离,从而使运动主体200被释放;接着,第一驱动机构30以朝向近端的方式对运动主体200施加作用,以使运动主体200朝向近端移动;接着,在穿刺构件260的作用下,容纳在容纳部250内的医疗器械800被至少部分地置于宿主的皮下。
114.虽然以上结合附图和实施方式对本发明进行了具体说明,但是可以理解,上述说明不以任何形式限制本发明。本领域技术人员在不偏离本发明的实质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可以根据需要对本发明进行变形和变化,这些变形和变化均落入本发明的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