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肿瘤科化疗后抗冷刺激护理用具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0992406发布日期:2022-08-03 02:33阅读:82来源:国知局
一种肿瘤科化疗后抗冷刺激护理用具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领域,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肿瘤科化疗后抗冷刺激护理用具。


背景技术:

2.肿瘤病人在肿瘤科化疗时,通常是穿着较薄的医院服装,化疗后,因为五脏受损,病人免疫力下降,感觉较冷,病人御寒能力,因此需要对病人进行抗冷刺激防护。
3.现有技术中大多采用给患者穿着加厚衣服来实现保暖,但是此种方式发热慢,效果差,或者给患者使用暖宝片等发热物品辅助患者保温,此种方式温度不可控,并且面积较小,发热不全面,效果不好,因此我们提出一种肿瘤科化疗后抗冷刺激护理用具用以解决以上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4.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肿瘤科化疗后抗冷刺激护理用具,以解决现有技术大多采用给患者穿着加厚衣服来实现保暖,此种方式发热慢,效果差,或者给患者使用暖宝片等发热物品辅助患者保温,此种方式温度不可控,并且面积较小,发热不全面,效果不好的问题。
5.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6.一种肿瘤科化疗后抗冷刺激护理用具,包括护具本体,所述护具本体外侧拼接有两个弹力带,所述护具本体的正面与背面分别固定连接有两个加热机构,所述护具本体的底部固定连接有纽扣排,所述护具本体的底部固定连接有布筒,所述布筒的内部穿插有收紧带。
7.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所述加热机构包括固定导热垫、u形连续加热管、连接头、导线,所述固定导热垫的正面固定连接至u形连续加热管的背面,所述固定导热垫的背面固定连接至护具本体的表面,所述u形连续加热管的一端固定连接至连接头的一端,所述连接头的另一端通过连接线固定连接至导线的一端,所述u形连续加热管的另一端通过连接线固定连接至导线的一端,所述导线的另一端与电源相连通。
8.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所述u形连续加热管为导热耐高温绝缘软管,所述u形连续加热管的内部填充的加热介质为蒸馏水,所述u形连续加热管的内部设置有电加热丝,所述电加热丝的一端固定连接至连接头处,所述电加热丝的一端固定连接至导线的一端。
9.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所述护具本体的左右两侧均设置有布袋,所述布袋的内部设置有移动电源,四个所述导线的另一端分别固定连接至移动电源的输出端。
10.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所述连接头的顶部固定连接有温度传感器,所述温度传感器位于u形连续加热管的内部。
11.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所述护具本体的外侧固定连接有保温防风层,
所述保温防风层包裹在加热机构的外侧表面,所述保温防风层的正面固定连接有控制按钮,所述控制按钮的底部设置蜂鸣器。
12.相比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
13.(1)本方案通过护具本体的形状为马甲形状,方便患者进行穿戴,并且护具本体可提前接通电源进行加热至设定温度,然后在患者化疗后立即给患者穿戴,通口纽扣排进行扣紧固定,并且两个弹力带将加热机构与护具本体的贴紧患者体表,发热效率更高,效果更好并且通过布筒与收紧带配合使用可以对护具本体的底部与患者体表之间进行轧紧,防止漏风,从而实现了装置具备加热效果好,效率高,并且发热面积更大更均匀的优点,解决了大多采用给患者穿着加厚衣服来实现保暖,此种方式发热慢,效果差,或者给患者使用暖宝片等发热物品辅助患者保温,此种方式温度不可控,并且面积较小,发热不全面,效果不好的问题。
14.(2)本方案通过固定导热垫、u形连续加热管、连接头、导线的配合使用,通过导线接通外部电源,给u形连续加热管进行电加热,并且通过连接头对u形连续加热管的温度进行监控,并通过固定导热垫可以使得热量可以均匀快速的导向患者体表,从而使得装置的加热全面均匀,效果更好。
15.(3)本方案通过u形连续加热管内部的蒸馏水和电加热丝的配合使用,使得装置的加热效果更加均匀,温度变化更加柔和,使用更舒适。
16.(4)本方案通过布袋内部的移动电源可以在患者需要移动时,对装置进行持续供电保温,保证患者的正常行动,使用更加方便。
17.(5)本方案通过温度传感器可以对装置的加热温度进行实时监控,防止装置加热温度过高伤害患者。
18.(6)本方案通过保温防风层可以使得装置的保温效果更好,并且蜂鸣器配合温度传感器可以对温度过高发出声音提示,并且通过控制按钮可以开启和关闭加热机构工作,使得患者本人也方便控制。
附图说明
19.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正视结构示意图;
20.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正视剖面结构示意图;
21.图3为图2中a部结构放大示意图;
22.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俯视剖面结构示意图。
23.图中标号说明:
24.1、护具本体;2、弹力带;3、加热机构;31、固定导热垫;32、u形连续加热管;321、电加热丝;33、连接头;331、温度传感器;34、导线;4、纽扣排;5、布筒;6、收紧带;7、布袋;8、移动电源;9、保温防风层;10、控制按钮;11、蜂鸣器。
具体实施方式
25.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
26.请参阅图1~4,本实用新型中,一种肿瘤科化疗后抗冷刺激护理用具,包括护具本
体1,所述护具本体1外侧拼接有两个弹力带2,所述护具本体1的正面与背面分别固定连接有两个加热机构3,所述护具本体1的底部固定连接有纽扣排4,所述护具本体1的底部固定连接有布筒5,所述布筒5的内部穿插有收紧带6。
27.本实用新型中,通过护具本体1的形状为马甲形状,方便患者进行穿戴,并且护具本体1可提前接通电源进行加热至设定温度,然后在患者化疗后立即给患者穿戴,通口纽扣排4进行扣紧固定,并且两个弹力带2将加热机构3与护具本体1的贴紧患者体表,发热效率更高,效果更好并且通过布筒5与收紧带6配合使用可以对护具本体1的底部与患者体表之间进行轧紧,防止漏风,从而实现了装置具备加热效果好,效率高,并且发热面积更大更均匀的优点,解决了大多采用给患者穿着加厚衣服来实现保暖,此种方式发热慢,效果差,或者给患者使用暖宝片等发热物品辅助患者保温,此种方式温度不可控,并且面积较小,发热不全面,效果不好的问题。
28.请参阅图2与图3,其中:所述加热机构3包括固定导热垫31、u形连续加热管32、连接头33、导线34,所述固定导热垫31的正面固定连接至u形连续加热管32的背面,所述固定导热垫31的背面固定连接至护具本体1的表面,所述u形连续加热管32的一端固定连接至连接头33的一端,所述连接头33的另一端通过连接线固定连接至导线34的一端,所述u形连续加热管32的另一端通过连接线固定连接至导线34的一端,所述导线34的另一端与电源相连通。
29.本实用新型中,通过固定导热垫31、u形连续加热管32、连接头33、导线34的配合使用,通过导线34接通外部电源,给u形连续加热管32进行电加热,并且通过连接头33对u形连续加热管32的温度进行监控,并通过固定导热垫31可以使得热量可以均匀快速的导向患者体表,从而使得装置的加热全面均匀,效果更好。
30.请参阅图3,其中:所述u形连续加热管32为导热耐高温绝缘软管,所述u形连续加热管32的内部填充的加热介质为蒸馏水,所述u形连续加热管32的内部设置有电加热丝321,所述电加热丝321的一端固定连接至连接头33处,所述电加热丝321的一端固定连接至导线34的一端,
31.本实用新型中,通过u形连续加热管32内部的蒸馏水和电加热丝321的配合使用,使得装置的加热效果更加均匀,温度变化更加柔和,使用更舒适。
32.请参阅图1图2与图4,其中:所述护具本体1的左右两侧均设置有布袋7,所述布袋7的内部设置有移动电源8,四个所述导线34的另一端分别固定连接至移动电源8的输出端。
33.本实用新型中,通过布袋7内部的移动电源8可以在患者需要移动时,对装置进行持续供电保温,保证患者的正常行动,使用更加方便。
34.请参阅图3,其中:所述连接头33的顶部固定连接有温度传感器331,所述温度传感器331位于u形连续加热管32的内部。
35.本实用新型中,通过温度传感器331可以对装置的加热温度进行实时监控,防止装置加热温度过高伤害患者。
36.请参阅图1,其中:所述护具本体1的外侧固定连接有保温防风层9,所述保温防风层9包裹在加热机构3的外侧表面,所述保温防风层9的正面固定连接有控制按钮10,所述控制按钮10的底部设置蜂鸣器11。
37.本实用新型中,通过保温防风层9可以使得装置的保温效果更好,并且蜂鸣器11配
合温度传感器331可以对温度过高发出声音提示,并且通过控制按钮10可以开启和关闭加热机构3工作,使得患者本人也方便控制。
38.工作原理:使用时,先将护具本体1可提前通过导线34接通外部电源,给u形连续加热管32进行电加热,并且通过连接头33对u形连续加热管32的温度进行监控,然后在患者化疗后立即给患者穿戴,通口纽扣排4进行扣紧固定,并且两个弹力带2将加热机构3与护具本体1的贴紧患者体表,发热效率更高,效果更好并且通过布筒5与收紧带6配合使用可以对护具本体1的底部与患者体表之间进行轧紧,防止漏风,在患者需要移动时,只需要将导线接入布袋7中的移动电源8,就可以对装置进行移动供电,并且蜂鸣器11配合温度传感器331可以对温度过高发出声音提示,并且通过控制按钮10可以开启和关闭加热机构3工作,从而实现了装置具备加热效果好,效率高,并且发热面积更大更均匀的优点,解决了大多采用给患者穿着加厚衣服来实现保暖,此种方式发热慢,效果差,或者给患者使用暖宝片等发热物品辅助患者保温,此种方式温度不可控,并且面积较小,发热不全面,效果不好的问题。
39.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及其改进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