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颈椎牵引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9020642发布日期:2022-02-23 22:46阅读:105来源:国知局
一种颈椎牵引器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保健器械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颈椎牵引器。


背景技术:

2.颈椎病是人类常见的疾病之一,颈椎上承头颅,下接躯干,既是脊椎中活动最多的部位,也是神经中枢最重要的部位,更是心脑血管的必经之路,一旦发生故障,后果非常严重。颈椎牵引是缓解颈椎病主要症状的手段之一,有效的牵引能够解除神经、血管、脊髓的压迫,并快速缓解颈椎病的症状,因此颈椎牵引器是目前市场上常见的治疗颈椎病的器械之一。
3.现有技术公开了一种颈椎牵引器,其包括颈椎牵引托架和高度调节装置,高度调节装置连接于颈椎牵引托架且包括高度调节旋钮和齿轮齿条机构,通过旋转高度调节旋钮带动齿轮齿条机构运动以实现颈椎牵引托架的升降。但是,上述的一种颈椎牵引器,高度调节时速度受到限制,无法满足不同使用者对于高度调节时速度的不同需求。


技术实现要素:

4.因此,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颈椎牵引器的高度调节速度受到限制,无法满足不同使用者对于高度调节时速度的不同需求的缺陷,从而提供一种颈椎牵引器。
5.一种颈椎牵引器,包括:
6.后颈托架;
7.下颚托架,其连接于所述后颈托架;
8.颈肩托架;
9.高度调节装置,其包括高度调节壳体、升降支撑件、第一作用组件和第二作用组件,所述高度调节壳体连接于所述下颚托架,所述升降支撑件穿设于所述高度调节壳体且连接于所述颈肩托架,所述第一作用组件包括第一作用件和锁定件,所述锁定件穿设于所述升降支撑件,通过按压作用于所述第一作用件,所述第一作用件作用于所述锁定件使得所述锁定件由锁定状态转变为解锁状态;所述第二作用组件包括第二作用件和推进件,所述推进件穿设于所述升降支撑件,通过拨动作用于所述第二作用件使得所述推进件由解锁状态转变为上升推进状态;
10.其中,所述锁定件处于锁定状态时,所述锁定件相对于所述升降支撑件倾斜设置;所述锁定件处于解锁状态时,所述锁定件相对于所述升降支撑件垂直设置;所述推进件处于解锁状态时,所述推进件相对于所述升降支撑件垂直设置;所述推进件处于上升推进状态时,所述推进件相对于所述升降支撑件倾斜设置。
11.进一步地,所述第一作用组件还包括第一弹性件,所述第一弹性件的一端抵接于所述锁定件且另一端固定设置。
12.进一步地,所述第一作用组件还包括固定限位件和弹性限位件,所述锁定件位于
所述固定限位件和所述弹性限位件之间。
13.进一步地,所述第一作用组件还包括第一传动件,所述第一作用件具有第一斜面,所述第一传动件具有第二斜面,所述第一斜面和所述第二斜面配合,所述第一作用件通过所述第一传动件作用于所述锁定件。
14.进一步地,所述第二作用组件还包括第二弹性件,所述第二弹性件的一端抵接于所述推进件且另一端固定设置。
15.进一步地,所述第二作用组件还包括第二传动件,所述第二传动件固连于所述第二作用件,所述推进件处于解锁状态时,所述第二传动件搭接于所述推进件。
16.进一步地,还包括后颈调节装置,其包括后颈调节手柄、第三传动件、定位件、第一后颈调节带和第二后颈调节带,所述第一后颈调节带、所述第二后颈调节带均连接于所述下颚托架且位于所述定位件之间,所述后颈调节手柄连接于所述第三传动件,所述第三传动件穿设于所述第一后颈调节带的第一齿形滑道、所述第二后颈调节带的第二齿形滑道,通过转动作用于所述后颈调节手柄,所述第三传动件带动所述第一后颈调节带、所述第二后颈调节带反向运动。
17.进一步地,所述第一齿形滑道包括多个第一分滑孔和第一连接滑孔,多个所述第一分滑孔设于所述第一连接滑孔的同侧;所述第二齿形滑到包括多个第二分滑孔和第二连接滑孔,多个所述第二分滑孔设于所述第二连接滑孔的同侧,所述第一分滑孔和所述第二分滑孔相对设置。
18.进一步地,所述后颈调节装置还包括后颈调节连接件和后颈调节壳体,所述后颈调节壳体连接于所述后颈托架,所述第一后颈调节带、所述第二后颈调节带穿设于所述后颈调节壳体,所述后颈调节连接件连接于所述后颈调节手柄,所述后颈调节连接件上设有所述第三传动件。
19.进一步地,还包括下颚调节装置,其包括下颚调节壳体和下颚调节安装件,所述下颚调节壳体连接于所述颈肩托架上且设有腰型孔,所述升降支撑件穿设于所述腰型孔,所述下颚调节安装件连接于所述升降支撑件且位于所述下颚调节壳体内。
20.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具有如下优点:
21.1.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颈椎牵引器,包括:后颈托架;下颚托架,其连接于所述后颈托架;颈肩托架;高度调节装置,其包括高度调节壳体、升降支撑件、第一作用组件和第二作用组件,所述高度调节壳体连接于所述下颚托架,所述升降支撑件穿设于所述高度调节壳体且连接于所述颈肩托架,所述第一作用组件包括第一作用件和锁定件,所述锁定件穿设于所述升降支撑件,通过按压作用于所述第一作用件,所述第一作用件作用于所述锁定件使得所述锁定件由锁定状态转变为解锁状态;所述第二作用组件包括第二作用件和推进件,所述推进件穿设于所述升降支撑件,通过拨动作用于所述第二作用件使得所述推进件由解锁状态转变为上升推进状态;其中,所述锁定件处于锁定状态时,所述锁定件相对于所述升降支撑件倾斜设置;所述锁定件处于解锁状态时,所述锁定件相对于所述升降支撑件垂直设置;所述推进件处于解锁状态时,所述推进件相对于所述升降支撑件垂直设置;所述推进件处于上升推进状态时,所述推进件相对于所述升降支撑件倾斜设置。此结构的一种颈椎牵引器,通过设置有高度调节装置,使用者使用时,通常是拨动第二作用件,使得推进件处于上升推进状态,从而实现高度调节壳体的上升以带动下颚托架的上升;之后可通
凸起安装部,52-第三传动件,53-定位件,54-第一后颈调节带,541-第一分滑孔,542-第一连接滑孔,543-第一安装连接孔,544-第一安装分孔,55-第二后颈调节带,551-第二分滑孔,552-第二连接滑孔, 56-后颈调节连接件,57-后颈调节壳体,571-通过孔,572-穿设孔,58-定位安装件,6-下颚调节装置,61-下颚调节壳体,611-腰型孔,62-下颚调节安装件,7-充气件,8-通过安装孔。
具体实施方式
36.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37.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38.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39.此外,下面所描述的本实用新型不同实施方式中所涉及的技术特征只要彼此之间未构成冲突就可以相互结合。
40.实施例
41.如图1至图9所示的一种颈椎牵引器,包括后颈托架1、下颚托架、颈肩托架3、高度调节装置4、后颈调节装置5和下颚调节装置6。其中,下颚托架连接于后颈托架1;后颈托架1为气囊海绵垫且连接于充气件7,当然,后颈托架1也可为海绵垫或者可包括气囊海绵垫和海绵垫;下颚托架包括下颚托架本体21和多个下颚托架连接件22,下颚托架本体21可为海绵垫,多个下颚托架连接件22围绕下颚托架本体21的外侧且通过条形孔 23、紧固件连接。
42.本实施例中的高度调节装置4包括高度调节壳体41、升降支撑件42、第一作用组件和第二作用组件,高度调节壳体41连接于下颚托架,升降支撑件42穿设于高度调节壳体41且连接于颈肩托架3。具体地,升降支撑件 42可为柱形杆状结构。
43.如图1至图4所示,第一作用组件包括第一作用件431、锁定件432、第一弹性件433、固定限位件42、弹性限位件435和第一传动件436。具体地,锁定件432穿设于升降支撑件42,通过按压作用于第一作用件431,第一作用件431作用于锁定件432使得锁定件432由锁定状态转变为解锁状态。其中,锁定件432处于锁定状态时,锁定件432相对于升降支撑件 42倾斜设置;锁定件432处于解锁状态时,锁定件432相对于升降支撑件 42垂直设置。
44.如图3所示,第一弹性件433的一端抵接于锁定件432且另一端抵接于高度调节壳体41内的连接壁411以实现固定设置,且锁定件432位于固定限位件42和弹性限位件435之
间。其中,固定限位件42固设于高度调节壳体41内且位于锁定件432的上方,弹性限位件435的一端抵接于锁定件432的底壁且另一端抵接于高度调节壳体41内的连接壁411。具体地,第一弹性件433可为弹簧且套设于升降支撑件42上,固定限位件42可为柱形结构,弹性限位件435可为弹簧且位于高度调节壳体41内的限位凸起 413之间。
45.以及如图3和图4所示,第一作用件431具有第一斜面4311,第一传动件436具有第二斜面4361且位于高度调节壳体41内的限位框412内,第一斜面4311和第二斜面4361配合,第一作用件431的第一斜面4311通过作用于第一传动件436的第二斜面4361来带动第二传动件444进行如图 3所示的向下运动以作用于锁定件432使得锁定件432处于解锁状态。具体地,第一作用件431可为按钮。
46.如图1至图4所示,第二作用组件包括第二作用件441、推进件442、第二弹性件443、第二传动件444。具体地,第二作用件441的转轴4411 位于高度调节壳体41的转轴孔414内;推进件442穿设于升降支撑件42,通过拨动作用于第二作用件441,使得推进件442由解锁状态转变为上升推进状态。其中,推进件442处于解锁状态时,推进件442相对于升降支撑件42垂直设置;推进件442处于上升推进状态时,推进件442相对于升降支撑件42倾斜设置。
47.如图3和图4所示,第二弹性件443的一端抵接于推进件442且另一端抵接于高度调节壳体41的内底壁以实现固定设置。具体地,第二弹性件 443可为弹簧且套设于升降支撑件42上。以及如图4所示,第二传动件444 固连于第二作用件441,推进件442处于解锁状态时,第二传动件444搭接于推进件442。其中,第二传动件444和第二作用件441可为一体成型设置,或者分体设置,例如分体设置时,第二传动件444具有连接臂和下压臂,第二传动件444的连接臂穿设固连于第二作用件441且第二传动件444的下压臂向下倾斜设置且搭接于推进件442;以及第二作用件441可为拨柄。
48.如图5至图7所示,后颈调节装置5包括后颈调节手柄51、第三传动件52、定位件53、第一后颈调节带54、第二后颈调节带55、后颈调节连接件56和后颈调节壳体57。其中,第一后颈调节带54、第二后颈调节带 55均连接于下颚托架且位于定位件53之间,后颈调节手柄51连接于第三传动件52,第三传动件52穿设于第一后颈调节带54的第一齿形滑道、第二后颈调节带55的第二齿形滑道,通过转动作用于后颈调节手柄51,第三传动件52带动第一后颈调节带54、第二后颈调节带55反向运动。
49.如图6所示,本实施例中的第一齿形滑道包括多个第一分滑孔541和第一连接滑孔542,多个第一分滑孔541设于第一连接滑孔542的同侧;第二齿形滑到包括多个第二分滑孔551和第二连接滑孔552,多个第二分滑孔 551设于第二连接滑孔552的同侧,第一分滑孔541和第二分滑孔551相对设置。
50.如图5和图6所示,后颈调节壳体57可通过魔术贴或者其他的连接结构连接于后颈托架1,第一后颈调节带54、第二后颈调节带55穿设于后颈调节壳体57的穿设孔572,后颈调节连接件56通过紧固件连接于后颈调节手柄51,后颈调节连接件56上设有第三传动件52。具体地,第三传动件 52为柱形结构,且对称设置有两个,第一分滑孔541的最远端至第一连接滑孔542的最远端、第二分滑孔551的最远端至第二连接滑孔552的最远端之间的距离和两个第三传动件52最远端之间的距离相对应,相邻的两个第一分滑孔541、相邻的两个第二分滑孔551和两个第三传动件52相对应。
51.如图6所示,定位件53设于定位安装件58上,定位安装件58上设有凹陷容纳部,第
三传动件52位于凹陷容纳部内;以及后颈调节壳体57设有通过孔571,后颈调节手柄51的凸起安装部511和相适配以对后颈调节手柄51转动时进行限位;以及第一后颈调节带54设有第一安装连接孔543 和第一安装分孔544,多个第一安装分孔544分别向第一安装连接孔543的孔外延伸设置,使得在安装第一后颈调节带54时,第一安装分孔544提供变形量给第一安装连接孔543以便安装;以及第二后颈调节带55设有第二安装连接孔和第二安装分孔,多个第二安装分孔分别向第二安装连接孔的孔外延伸设置,使得在安装第二后颈调节带55时,第二安装分孔提供变形量给第二安装连接孔以便安装。
52.通过设置有后颈调节装置5,通过转动后颈调节手柄51,第三传动件 52带动第一后颈调节带54、第二后颈调节带55靠近或者远离运动,从而进行调节以适应于使用者的后颈。
53.如图1、图8和图9所示,下颚调节装置6包括下颚调节壳体61和下颚调节安装件62,下颚调节壳体61可通过魔术贴或者其他的连接结构连接于颈肩托架3上且设有腰型孔611,升降支撑件42穿设于腰型孔611,下颚调节安装件62穿设连接于升降支撑件42且位于下颚调节壳体61内。具体地,下颚调节安装件62为柱形结构;下颚调节壳体61和颈肩托架3之间形成有通过安装孔8,通过安装孔8位于下颚调节壳体61内且下颚调节安装件62位于通过安装孔8内。
54.通过设置有下颚调节装置6,升降支撑件42可相对于下颚调节安装件 62在腰型孔611内转动,即内缩或外扩,从而进行调节以适应于使用者的下颚。
55.本实用新型的一种颈椎牵引器,通过设置有高度调节装置4,使用者使用时,通常是根据需求进行若干次拨动第二作用件441,使得推进件442处于上升推进状态,从而实现高度调节壳体41的上升以带动下颚托架的上升;之后可通过按压第一作用件431,此时锁定件432、推进件442均处于解锁状态,可向下按高度调节壳体41来实现高度调节壳体41的下降以带动下颚托架的下降,当然也可向上推高度调节壳体41来实现高度调节壳体41 的上升以带动下颚托架的上升,其中通过拨动第二作用件441进行高度调节时速度和通过按压第一作用件431进行高度调节时速度是不同的而不会受到限制,为此可满足不同使用者对于高度调节时速度的不同需求。
56.显然,上述实施例仅仅是为清楚地说明所作的举例,而并非对实施方式的限定。对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上述说明的基础上还可以做出其它不同形式的变化或变动。这里无需也无法对所有的实施方式予以穷举。而由此所引伸出的显而易见的变化或变动仍处于本实用新型创造的保护范围之中。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