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脊椎修复正骨凳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0044948发布日期:2022-05-17 12:28阅读:167来源:国知局
一种脊椎修复正骨凳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脊椎修复正骨凳。


背景技术:

2.随着社会的进步及人类生产生活方式的快速改变,脊柱源性疾病日益突出,已成为影响人们健康的一类重要病种,据统计脊柱源性疾病占推拿门诊病例总数的80%和住院病例的90%以上,且出现了发病率不断上升和发病低龄化的倾向,常见的脊柱疾病主要有颈、胸和腰椎病等,主要症状表现有:不能直立、头痛、眩晕、颈肩背疼痛、心慌、胸闷、恶心呕吐、肢体麻木、呼吸困难、乏力、腰腿疼痛、活动受限、步行不稳和四肢无力等症状,严重者可能导致瘫疾,正确认识疾病原因,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是预防脊柱源性疾病的关键,而对已出现症状的人们,整脊疗法成为脊源性疾病最为有效和应用最为广泛的保守治疗方法,许多被病痛折磨多年甚至十几年的脊柱退行性疾病患者,通过整脊都可解决临床问题。
3.目前在脊椎修复的过程中一般都会使用到脊椎修复正骨凳,但是目前市面上现有的脊椎修复正骨凳还存在部分缺陷,比如正骨凳的高度不可调节,不能很好的适应不同身高的人坐下,而且正骨凳的靠背角度也是不可调节的,从而导致其带来的舒适程度较差,实用性较差,故而提出一种脊椎修复正骨凳。


技术实现要素:

4.(一)解决的技术问题
5.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脊椎修复正骨凳,具备可以对凳子的高度以及角度进行调节等优点,解决了目前市面上现有的脊椎修复正骨凳还存在部分缺陷,比如正骨凳的高度不可调节,不能很好的适应不同身高的人坐下,而且正骨凳的靠背角度也是不可调节的,从而导致其带来的舒适程度较差,实用性较差的问题。
6.(二)技术方案
7.为实现上述可以对凳子的高度以及角度进行调节的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脊椎修复正骨凳,包括底座和第一连接件,所述第一连接件位于底座的上方,所述第一连接件的顶部设置有靠背,所述靠背的右侧壁设置有数量不少于六个且呈等距离分布的挤压按摩头,所述底座的顶部设置有与第一连接件底部活动连接的高度调节组件,所述第一连接件的顶部设置有数量为两个且呈前后对称分布的第二连接件,所述靠背的右侧设置有位于挤压按摩头下方且一端延伸至第二连接件内部的延伸组件,所述延伸组件的顶部与底部分别与第二连接件的内顶壁和内底壁连接,所述第二连接件的顶部设置有与延伸组件卡接的卡接组件。
8.优选的,所述高度调节组件包括限位块,所述底座的顶部固定连接有限位块,所述底座的顶部固定连接有位于限位块左右两侧的矩形块,左侧所述矩形块的右侧转动连接有一端贯穿限位块并延伸至右侧矩形块右侧的螺纹杆,所述螺纹杆的外部螺纹连接有位于限位块左右两侧的螺纹块,所述螺纹块与底座的顶部滑动连接,左侧所述螺纹块的顶部活动
连接有一端与右侧螺纹块顶部活动连接的x型连接杆。
9.优选的,所述第一连接件包括座垫,所述座垫位于x型连接杆的上方,所述座垫的底部滑动连接有数量为两个且呈左右对称分布的滑块,两个所述滑块均与x型连接杆的顶部活动连接,所述靠背活动连接有在座垫的顶部左侧。
10.优选的,所述第二连接件包括支撑轴,所述座垫的顶部左右两侧均固定连接有数量为两个且呈前后对称分布的支撑轴,所述支撑轴位于靠背的前后两侧,所述支撑轴位于靠背的右侧,左侧所述支撑轴的顶部固定连接有与右侧支撑轴顶部固定连接的套管。
11.优选的,所述延伸组件包括滑动块,所述靠背的右侧滑动连接有滑动块,所述滑动块位于挤压按摩头的下方,所述滑动块的右侧活动连接有一端延伸至套管内部的延伸杆,所述延伸杆的右侧固定连接有与套管的内顶壁和内底壁滑动连接的竖板。
12.优选的,卡接组件包括卡接框,所述套管的顶部固定连接有卡接框,所述卡接框的顶部活动连接有一端延伸至套管内部的t型卡接杆,所述t型卡接杆的底部与延伸杆的顶部卡接,所述延伸杆的顶部开设有数量不少于八个且与t型卡接杆相适配的卡接槽,所述t型卡接杆的外部固定连接有位于卡接框内部的隔板,所述隔板与卡接框的内壁左右两侧滑动连接,所述隔板的顶部与卡接框的内顶壁之间固定连接有套在t型卡接杆外部的压缩弹簧。
13.(三)有益效果
14.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脊椎修复正骨凳,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15.该脊椎修复正骨凳,通过设置螺纹杆,转动螺纹杆带动螺纹块相对或相背侧移动,螺纹块移动则会通过x型连接杆带动滑块和座垫上移或者下移,从而实现对凳子的高度进行调节,通过设置延伸杆,当需要对正骨凳靠背的角度进行调节时,拉动t型卡接杆上移与延伸杆脱离卡接,然后将延伸杆缓慢抽动,使得靠背调节至合适角度,然后松开t型卡接杆使其与延伸杆卡接,从而实现对其靠背的角度进行调节,提高了正骨凳的舒适度,极大的提高了正骨凳的实用性。
附图说明
16.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17.图2为本实用新型图1中a处放大示意图。
18.图中:1底座、2高度调节组件、21限位块、22矩形块、23螺纹杆、24螺纹块、25x型连接杆、3第一连接件、31座垫、32滑块、4靠背、5第二连接件、51支撑轴、52套管、6挤压按摩头、7延伸组件、71延伸杆、72竖板、73滑动块、8卡接组件、81卡接框、82t型卡接杆、83隔板、84压缩弹簧。
具体实施方式
19.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20.请参阅图1-2,一种脊椎修复正骨凳,包括底座1和第一连接件3,第一连接件3位于底座1的上方,第一连接件3的顶部活动连接有靠背4,靠背4的右侧壁固定连接有数量不少
于六个且呈等距离分布的挤压按摩头6,底座1的顶部固定连接有与第一连接件3底部活动连接的高度调节组件2,高度调节组件2包括限位块21,底座1的顶部固定连接有限位块21,底座1的顶部固定连接有位于限位块21左右两侧的矩形块22,左侧矩形块22的右侧转动连接有一端贯穿限位块21并延伸至右侧矩形块22右侧的螺纹杆23,螺纹杆23的外部螺纹连接有位于限位块21左右两侧的螺纹块24,螺纹块24与底座1的顶部滑动连接,左侧螺纹块24的顶部活动连接有一端与右侧螺纹块24顶部活动连接的x型连接杆25,第一连接件3包括座垫31,座垫31位于x型连接杆25的上方,座垫31的底部滑动连接有数量为两个且呈左右对称分布的滑块32,两个滑块32均与x型连接杆25的顶部活动连接,靠背4活动连接有在座垫31的顶部左侧。
21.第一连接件3的顶部固定连接有数量为两个且呈前后对称分布的第二连接件5,第二连接件5包括支撑轴51,座垫31的顶部左右两侧均固定连接有数量为两个且呈前后对称分布的支撑轴51,支撑轴51位于靠背4的前后两侧,支撑轴51位于靠背4的右侧,左侧支撑轴51的顶部固定连接有与右侧支撑轴51顶部固定连接的套管52。
22.靠背4的右侧滑动连接有位于挤压按摩头6下方且一端延伸至第二连接件5内部的延伸组件7,延伸组件7的顶部与底部分别与第二连接件5的内顶壁和内底壁滑动连接,延伸组件7包括滑动块73,靠背4的右侧滑动连接有滑动块73,滑动块73位于挤压按摩头6的下方,滑动块73的右侧活动连接有一端延伸至套管52内部的延伸杆71,延伸杆71的右侧固定连接有与套管52的内顶壁和内底壁滑动连接的竖板72。
23.第二连接件5的顶部固定连接有与延伸组件7卡接的卡接组件8,卡接组件8包括卡接框81,套管52的顶部固定连接有卡接框81,卡接框81的顶部活动连接有一端延伸至套管52内部的t型卡接杆82,t型卡接杆82的底部与延伸杆71的顶部卡接,延伸杆71的顶部开设有数量不少于八个且与t型卡接杆82相适配的卡接槽,t型卡接杆82的外部固定连接有位于卡接框81内部的隔板83,隔板83与卡接框81的内壁左右两侧滑动连接,隔板83的顶部与卡接框81的内顶壁之间固定连接有套在t型卡接杆82外部的压缩弹簧84,通过设置螺纹杆23,转动螺纹杆23带动螺纹块24相对或相背侧移动,螺纹块24移动则会通过x型连接杆25带动滑块32和座垫31上移或者下移,从而实现对凳子的高度进行调节,通过设置延伸杆71,当需要对正骨凳靠背4的角度进行调节时,拉动t型卡接杆82上移与延伸杆71脱离卡接,然后将延伸杆71缓慢抽动,使得靠背4调节至合适角度,然后松开t型卡接杆82使其与延伸杆71卡接,从而实现对其靠背4的角度进行调节,提高了正骨凳的舒适度,极大的提高了正骨凳的实用性。
24.在使用时,人坐在座垫31上时,背部靠在靠背4的右侧,挤压按摩头6端部的凸起可以贴合人背部的生理曲线,此时挤压按摩头6可以对背部进行挤压和按摩,从而实现对脊椎进行修复。
25.综上所述,该脊椎修复正骨凳,通过设置螺纹杆23,转动螺纹杆23带动螺纹块24相对或相背侧移动,螺纹块24移动则会通过x型连接杆25带动滑块32和座垫31上移或者下移,从而实现对凳子的高度进行调节,通过设置延伸杆71,当需要对正骨凳靠背4的角度进行调节时,拉动t型卡接杆82上移与延伸杆71脱离卡接,然后将延伸杆71缓慢抽动,使得靠背4调节至合适角度,然后松开t型卡接杆82使其与延伸杆71卡接,从而实现对其靠背4的角度进行调节,提高了正骨凳的舒适度,极大的提高了正骨凳的实用性,解决了目前市面上现有的
脊椎修复正骨凳还存在部分缺陷,比如正骨凳的高度不可调节,不能很好的适应不同身高的人坐下,而且正骨凳的靠背4角度也是不可调节的,从而导致其带来的舒适程度较差,实用性较差的问题。
26.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而且,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
……”
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所述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27.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