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带旋转功能的可重复开合的内镜牵引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9837657发布日期:2022-04-27 12:46阅读:125来源:国知局
一种带旋转功能的可重复开合的内镜牵引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属于内窥镜手术器械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带旋转功能的可重复开合的内镜牵引装置。


背景技术:

2.内镜黏膜下剥离术,简称esd是针对消化道癌前病变和早期癌症的一种标准微创治疗手段,可以帮助早期肿瘤病人达到治愈的目的。我们在进行手术时需要使用到内镜夹,esd是通过内镜前端针对粘膜、病灶周围进行注射,使局部抬起,抬起之后使用内镜夹将肿瘤完整的切除,肿瘤的位置各不相同,我们无法保证内镜夹进入后就能刚好对准,并且常规组织夹只能单次夹合,如还需机械夹合必须换另外一个,期间会耽误不少时间,因此为了提高手术的效率,我们提出一种esd牵引用的带旋转功能的可重复开合的内镜牵引装置。


技术实现要素:

3.根据以上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带旋转功能的可重复开合的内镜牵引装置,其结构简单、能重复开闭还能旋转调整角度。
4.所述的一种带旋转功能的可重复开合的内镜牵引装置,包括水平设置的输送管,输送管内独立穿装有连接软管,所述输送管右端设置有夹钳,夹钳自然状态下呈向外打开状,在连接软管与夹钳之间的输送管内安装有用于调节夹钳旋转角度和开合状态的旋转组件,输送管左端水平设置有操作管,操作管内水平穿装有拉杆,拉杆左端穿出操作管的左端连接有拉环,连接软管左端穿入操作管内与拉杆呈旋转配合。
5.进一步的,所述操作管上开设有通孔,通孔内穿插有用于将拉杆固定在操作管内的限位组件。
6.进一步的,所述操作管与输送管之间在连接软管上从左到右依次设置有旋转控制盘和管套,旋转控制盘固定在连接软管上,管套固定在输送管左端,管套与连接软管呈左右滑动配合。
7.进一步的,所述旋转组件包括三个齿轮,三个齿轮内均设置有轴承,其中两个齿轮竖直设置,左侧的齿轮安装在连接软管右端,右侧的齿轮安装在夹钳的左端,两个竖直设置的齿轮之间水平设置有连接杆,连接杆两端分别固定在与之对应轴承的内环内,另一个齿轮水平设置在两个竖直设置的齿轮之间,三个齿轮呈啮合,水平设置的齿轮底部设置有固定块,输送管上开设有与固定块呈左右滑动配合的滑槽,固定块一端固定在水平设置的齿轮的轴承内环内,固定块另一端安装在滑槽内。
8.进一步的,所述旋转组件包括两个竖直设置的连接块,左侧的连接块安装在连接软管上,右侧的连接块固定在夹钳上,两个连接块之间设置有固定块,固定块两端固定在输送管内壁上,固定块上开设有左右相通的通孔,通孔内独立穿装有连接杆,连接杆一端与左侧连接块固定,另一端与右侧连接块固定,连接杆上安装有轴承,轴承固定在通孔中。
9.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0.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操作方便易上手,可通过重复开合确定夹取点减少失误,进入时后内镜夹的方向没有对准时,可通过旋转调整夹子的打开角度,进行精确定位以便一次性去除干净,并且在esd手术中内镜夹调整好位置释放夹子之后需要更换牵引位置的时候,我们可以用释放器植入内镜夹尾部,再次夹闭释放用于牵引。
附图说明
11.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12.图2为图1中a处的局部放大图;
13.图3为图1中b处的局部放大图;
14.图4为图1的俯视图;
15.图5为图1中b处的局部放大图;
16.图中各部件名称:1、操作管 2、限位块 2.1、挡块 3、旋转控制盘 4、管套 5、输送管 6、连接软管 7、旋转组件 7.1、连接杆 7.2、齿轮 7.3、轴承 8、夹钳 9、调节块 10、固定槽 11、拉杆 12、拉环 13、滑槽 14、固定块 15、操作环。
具体实施方式
17.以下结合附图通过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但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18.实施例1
19.本实施例所述的一种带旋转功能的可重复开合的内镜牵引装置,包括水平设置的输送管5,输送管5内独立穿装有连接软管6,所述输送管5右端设置有夹钳8,夹钳8自然状态下呈向外打开状,在连接软管6与夹钳8之间的输送管5内安装有用于调节夹钳8旋转角度和开合状态的旋转组件7,输送管5左端水平设置有操作管1,操作管1内水平穿装有拉杆11,拉杆11左端穿出操作管1的左端连接有拉环12,连接软管6左端穿入操作管1内与拉杆11呈旋转配合。
20.本实施例具有的技术效果为:
21.本实施例其结构简单、操作方便稳定、能重复开合和便于更换,减少了操作难度提高成功率。
22.本实施例中操作管1上设置有用于方便操作者手持的操作环15。
23.本实施例中拉杆11右端安装有轴承,轴承外环固定在拉杆11上,轴承的内环与连接软管6连接。
24.在使用过程中,如图1、图2和图4所示,操作者先将手指放入操作环15内把装置握住,然后另一个手将拉环12向后拉,使拉杆11带动连接软管6向后收,通过连接软管6管壁的阻挡会使夹钳8合并,直到夹钳8完全闭合并收进连接软管6内,然后将限位块2插入固定槽10内,防止拉杆11回收导致夹钳8打开,从而对患者造成伤害,将拉杆11,然后将连接软管6放进患者的身体内部,当连接软管6的尾端到达指定位置后,将限位块2取出,通过拉环12将拉杆11回推,使夹钳8露出连接软管6并完全打开进行夹合;如夹合位置不对,或者需要夹合其他位置,可以将拉环12往后拉,将夹钳8再次打开重新进行夹合;当夹钳8角度不对时可通
过旋转组件7进行调整,连接软管6旋转时拉杆11右端设置的轴承内环就会跟着旋转防止连接软管6出现缠绕;在esd手术中内镜夹调整好位置释放夹子之后需要更换牵引位置的时候,我们还可以将释放器植入内镜夹尾部,再次打开内镜夹,调整位置到我们需要牵引的部分,再次夹闭释放用于牵引。
25.本实施例中输送管5为现有技术,输送管5采用硅胶材质制成。
26.本实施例中连接软管6采用弹簧管,弹簧管为现有已知技术,如专利cn202021860964.0,专利名称为可旋转重复开闭软组织夹变径扁丝弹簧管,该专利中的弹簧管由弹簧扁丝围绕硬质芯棒螺旋绕制而成,所述弹簧扁丝宽度为0.4~0.7mm,厚度为0.2~0.5mm,所述弹簧管包括大直径段和小直径段,所述小直径段至大直径段的过渡段与小直径段、大直径段一体成型,所述弹簧管一段连接操作手柄,另一端连接异物夹;还可以采用橡胶软管或硅胶软管。
27.实施例2
28.本实施例将技术进一步进行说明,所述操作管1上开设有通孔,通孔内穿插有用于将拉杆11固定在操作管1内的限位组件。
29.本实施例具有的技术效果为:
30.本实施例其结构简单、操作方便和节约时间。
31.本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限位组件采用限位块2,限位块2从连接软管6的管壁穿过位于拉杆11的右端,限位块2在操作管1内的限位块2上设置有用于防止限位块2从通孔掉出的挡块2.1,操作管1内壁对应开设有将挡块2.1固定的固定槽10。
32.本实施例中拉杆11左端的直径大于连接软管6的直径,限位块2的直径小于拉杆11右端外径到连接软管6外径的距离。
33.在使用过程中,如图1和图2所示,拉杆11向后拉出使夹钳8处于闭合状,再将限位块2插入操作管1内对拉杆11进行阻挡,使用完毕后将限位块2拔出使连接软管6将拉杆11拉回原位,夹钳8自动伸出打开,这时挡块2.1可以将限位块2挂在操作管1上。
34.本实施例中限位组件还可以采用在拉杆11左端设置一段螺纹,螺纹上安装有螺母,在使用时先将拉杆11向后拉出使夹钳8处于闭合状,再转动螺母使螺母与操作管1左端贴合进行稳定,需要打开夹钳8时将螺母拧出即可。
35.实施例3
36.本实施例将技术进一步进行说明,所述操作管1与输送管5之间在连接软管6上从左到右依次设置有旋转控制盘3和管套4,旋转控制盘3固定在连接软管6上,管套4固定在输送管5左端,管套4与连接软管6呈左右滑动配合。
37.本实施例具有的技术效果为:
38.本实施例其结构简单和便于更换和调节。
39.本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管套4与输送管5之间设置有与之呈螺纹配合的调节块9,使用时调节块9便于对输送管5进行更换。
40.本实施例中还可以采用旋转控制盘3上开设有左右相通的通孔,连接软管6穿装在通孔内与之呈间隙配合,并且通孔内壁上设置有凸块,凸块图中未表示,凸块不会影响连接软管6的直线运动,在使用时如需旋转连接软管6上设置的凸块会卡住连接软管6,从而带动连接软管6旋转。
41.实施例4
42.本实施例将技术进一步进行说明,所述旋转组件7包括三个齿轮7.2,三个齿轮7.2内均设置有轴承7.3,其中两个齿轮7.2竖直设置,左侧的齿轮7.2安装在连接软管6右端,右侧的齿轮7.2安装在夹钳8的左端,两个竖直设置的齿轮7.2之间水平设置有连接杆7.1,连接杆7.1两端分别固定在与之对应轴承7.3的内环内,另一个齿轮水平设置在两个竖直设置的齿轮7.2之间,三个齿轮呈啮合,水平设置的齿轮7.2底部设置有固定块14,输送管5上开设有与固定块14呈左右滑动配合的滑槽13,固定块14一端固定在水平设置的齿轮7.2的轴承7.3内环内,固定块14另一端安装在滑槽13内。
43.本实施例具有的技术效果为:
44.本实施例其结构简单、操作方便和能够通过旋转调整方向。
45.本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水平设置的齿轮7.2左端与左侧的齿轮啮合,水平设置的齿轮7.2右端与右侧的齿轮啮合。
46.在使用过程中,如图1和图3所示,通过转动旋转控制盘3带动连接软管6旋转,连接软管6旋转带动右端的竖直设置齿轮7.2转动,竖直设置的齿轮7.2带动水平设置的齿轮7.2转动,进而带动右端竖直设置的齿轮7.2转动,右端齿轮7.2的转动就能带动夹钳8转动,从而进行调整夹钳8的开口方向,固定块14的设置使夹钳8的开合与旋转更加稳定。
47.实施例5
48.本实施例将技术进一步进行说明,所述旋转组件7包括两个竖直设置的连接块,左侧的连接块安装在连接软管6上,右侧的连接块固定在夹钳8上,两个连接块之间设置有固定块14,固定块14两端固定在输送管5内壁上,固定块14上开设有左右相通的通孔,通孔内独立穿装有连接杆7.1,连接杆7.1一端与左侧连接块固定,另一端与右侧连接块固定,连接杆7.1上安装有轴承,轴承固定在通孔中。
49.本实施例具有的技术效果为:
50.本实施例其结构简单,操作方便能旋转调整方向。
51.本实施例中固定块14与输送管5内壁垂直设置。
52.本实施例如图5所示,固定块14与夹钳8之间的距离应大于夹钳8向内收缩时的行程距离。
53.在使用过程中,如图1和图5所示,通过旋转连接软管6带动左侧的连接块,左侧的连接块带动连接杆7.1旋转,连接杆7.1带动右侧的连接块转动,从而带动夹钳8转动,进而改变夹钳8的开口方向,固定块14的设置稳点了连接杆7.1,使夹钳8的旋转和开合时更加稳定,并且拉动连接软管6时连接杆7.1能通过轴承进行自由滑动。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