套管组件和超声刀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0295294发布日期:2022-06-04 17:39阅读:77来源:国知局
套管组件和超声刀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具体地涉及一种套管组件和使用该套管组件的超声刀。


背景技术:

2.超声刀作为一种将电能转变为振动机械能的手术器具,其将振动产生的机械能传递到与之接触的组织上,使得组织内的蛋白质产生凝固断裂,实现快速精准切割。超声刀因其精细的刀头和快速的切割效率在临床手术中得到推广使用,尤其面对一些血管等精细组织的切割、凝闭上具有较好效果。
3.由于超声刀需要伸入人体内部进行操作,这对超声刀的刀头以及整个操作组件都具有较高的洁净无菌要求,来避免由于超声刀的不洁净导致患者产生感染。现有的超声刀的刀杆部分,其外部套管和内部的操作组件之间需要精细的安装,并没有形成一体化,内部控件的损坏需要整体进行更换,进一步加大了超声刀的使用成本,也加大了清洁难度。
4.现有的超声刀为了提高刀头的使用灵活性,会将外部套管设置成可旋转的模式,通过套管的旋转来带动夹臂的转动。但超声刀在折弯状况下,其夹臂旋转为绕位于近端的未折弯的轴线的公转,这样导致夹臂旋转所需的空间较大,医生如果需要旋转夹臂,就需要在病患体外完成或者是需要在进行折弯之前进行,这对操作进一步带来了难度,难以直接在患者体内进行转动,容易造成额外的损伤,这与提高使用灵活性的目的背驰,因此如何提高超声刀的使用便捷性是目前急需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5.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提供一种套管组件和超声刀。
6.本实用新型的目的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
7.套管组件,包括相套接的外套管和内套管、穿设于所述内套管内的超声波导杆、枢转设置于所述外套管远端的夹臂、穿设于所述外套管和内套管之间的折弯管件和拉伸组件,所述外套管具有由所述折弯管件的轴向移动驱动进行折弯的折弯部;所述超声波导杆的刀头从所述外套管的远端伸出,并与所述夹臂形成可开合的夹持机构,所述拉伸组件驱动所述外套管并带动所述夹臂进行轴向移动,所述夹臂在移动的过程中其近端受到所述折弯管件远端端面的限位后同时产生枢轴转动来实现所述夹持机构的夹紧;所述折弯管件、拉伸组件和超声波导杆与所述折弯部相对应的位置均为柔性连接,所述外套管在折弯或平直状态下,均可以通过自转来驱动所述夹臂绕所述超声波导杆的轴线旋转。
8.优选的,所述折弯部为由带状体螺旋绕设形成的弹簧管。
9.优选的,所述外套管包括第一套管和第二套管,所述折弯部位于所述第一套管上,所述第一套管和第二套管活动连接使得所述第二套管靠近或远离所述第一套管。
10.优选的,所述第一套管和第二套管相对的端口分别对应间隔设置有一组纵向延伸的插条,相互插设的所述插条限制所述第一套管和第二套管的周向转动。
11.优选的,所述折弯管件包括位于远端的连接管部和位于近端的活动管部,所述活动管部包括沿轴面均分相对称的第一管部和第二管部,所述第一管部和第二管部的远端均各自通过一弹性弯曲连接件与所述连接管部的近端两侧柔性连接,所述弹性弯曲连接件与所述折弯部位置相对;所述第一管部和第二管部之间通过纵向差动移动来拉动所述连接管部偏离所述活动管部的轴线,进而驱使所述折弯部产生折弯。
12.优选的,所述拉伸组件包括驱动环和两个连接条,两个所述连接条的远端均各自通过一第二柔性连接件与所述驱动环的两侧柔性连接;所述第一管部和第二管部的两侧之间形成与所述连接条相匹配的槽口,所述连接条分限定于所述槽口内,且所述连接条的长度小于所述槽口的长度。
13.优选的,所述连接管部的远端管部直径小于其近端管部,所述第二套管的内壁通过固设限位环形成环状台阶面并套设于所述远端管部上,所述驱动环套设于所述远端管部上并与所述限位环的远端端面抵接,所述连接管部的两侧设有与所述第二柔性连接件相匹配的开口,所述第二柔性连接件伸入所述连接管部内并从所述开口伸出与所述驱动环固接;所述远端管部上还套设有一复位弹簧,所述复位弹簧的两端分别与所述限位环的近端端面、所述近端管部抵接。
14.优选的,所述夹臂的底部通过一弹性带与所述第二套管的远端连接。
15.优选的,所述超声波导杆与所述折弯部相对应的位置为一可折弯的柔性部。
16.套管组件,包括具有折弯功能的外套管,其具有折弯部,以及设置在所述外套管内部的折弯管件、拉伸组件和超声波导杆,所述外套管包括相互周向固定且轴向可相对移动的第一套管和第二套管,所述折弯部设置在所述第一套管上,所述第二套管的远端枢轴设有夹臂,所述拉伸组件驱动所述第二套管相对于第一套管移动进行驱动所述夹臂产生绕设置在所述第二套管上的枢轴点的枢轴转动,所述折弯管件驱动所述外套管在所述折弯部进行弯曲,进而使所述第一套管的第一轴线a和所述第二套管的第二轴线a之间产生夹角,同时所述超声波导杆也形成相对固定的分别沿所述第一轴线和第二轴线折弯设置的两个部分,当所述第一套管绕所述第一轴线a旋转时,所述第二套管和夹臂产生绕所述第二轴线a的旋转运动。
17.优选的,所述折弯部为由带状体螺旋绕设形成的弹簧管。
18.优选的,所述第一套管和第二套管相对的端口分别对应间隔设置有一组纵向延伸的插条,相互插设的所述插条限制所述第一套管和第二套管的周向转动。
19.优选的,所述第二套管的近端固定有一限位环,所述拉伸组件的远端具有驱动环,所述驱动环伸入至所述第二套管内部,且所述驱动环的近端面与所述限位环的远端面配接以使所述限位环接收所述驱动环的拉力。
20.优选的,所述拉伸组件还包括两个连接条和两个分别设置在其远端的第二柔性连接件,所述第二柔性连接件的远端与所述驱动环固接。
21.优选的,所述折弯管件包括位于远端的连接管部和位于近端的活动管部,所述活动管部包括沿轴面均分相对称的第一管部和第二管部,所述第一管部和第二管部的远端均各自通过一弹性弯曲连接件与所述连接管部的近端两侧连接,所述弹性弯曲连接件与所述折弯部位置相对;所述第一管部和第二管部之间通过纵向差动移动来拉动所述连接管部偏离所述活动管部的轴线,进而驱使所述折弯部产生折弯。
22.优选的,所述第一管部和第二管部的两侧之间形成与所述连接条相匹配的槽口,所述连接条分别限定于所述槽口内,且所述连接条的长度小于所述槽口的长度。
23.优选的,所述连接管部的远端管部的直径小于其近端管部,所述远端管部上套设有一复位弹簧,所述复位弹簧的两端分别与所述限位环的近端端面、所述近端管部抵接。
24.优选的,所述夹臂的底部通过一弹性带与所述第二套管的远端连接,所述夹臂在移动的过程中其近端受到所述连接管部远端端面的限位后同时产生枢轴转动来实现所述夹持机构的夹紧。
25.优选的,所述超声波导杆与所述折弯部相对应的位置为一可折弯的柔性部。
26.优选的,所述弹性弯曲连接件和第二柔性连接件为丝状或薄片状结构。
27.优选的,还包括一内套管,套设在所述超声波导杆的外部。
28.超声刀,包括手柄组件,以及设置在所述手柄组件远端的如上所述的套管组件。
29.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主要体现在:
30.1、超声波导杆、折弯管件和拉伸组件与外套管的折弯部相对应的位置均为柔性连接,使得所述套管组件可以整体进行弯折,并且所述超声波导杆、折弯管件和拉伸组件均通过丝状或薄片状的结构实现柔性连接,使得外套管在折弯状态下也可以进行旋转,来支撑夹持机构同时进行夹持、旋转和折弯,最大程度满足夹持机构使用的灵活性要求,使其便于实际使用,降低操作难度,提高手术的控制精度;
31.2、外套管在折弯情况下,其远端的第二套管可以通过自转驱动夹臂绕超声波导杆旋转,使得夹持机构以所述超声波导杆的刀头为旋转轴进行旋转,在实现360
°
旋转的同时缩小了夹持机构的旋转直径范围,使得夹持机构可以在狭窄空间内操作,提高夹持机构控制的精准度,也进一步确保了所述超声波导杆、折弯组件和拉伸组件之间的稳定性;
32.3、外套管分为第一套管和第二套管,且第二套管与第一套管活动插接使得第二套管可以相对第一套管移动,来对折弯后外套管的长度进行补偿,并配合拉伸组件和弹性带来驱动夹臂枢转,实现夹持机构的开闭;
33.4、折弯部为带状管体形成的螺旋状,使其既可以满足任一角度的折弯,又不会阻碍外套管在折弯状态下的旋转;
34.5、将内、外套管、超声波导杆、折弯管件和拉伸组件集成一体化,使得整个套管组件可以进行整体更换,具有易更换拆装、清洗消毒的优点,避免超声刀的整体更换,降低耗材成本和交叉感染风险。
附图说明
35.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作进一步说明:
36.图1:套管组件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37.图2:套管组件的爆炸图;
38.图3:套管组件的部分结构分解图;
39.图4:套管组件的剖视图;
40.图5:套管组件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41.图5a和图5b:本实用新型弹性弯曲连接件的折弯角θ的参数示意图;
42.图6:套管组件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43.图7:套管组件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44.图8:具有套管组件的超声刀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45.以下将结合附图所示的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描述。但这些实施方式并不限于本实用新型,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根据这些实施方式所做出的结构、方法、或功能上的变换均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46.在方案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前”、“后”、“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并且,在方案的描述中,以操作人员为参照,靠近操作者的方向为近端,远离操作者的方向为远端。
47.如图1至图7所示,本实用新型揭示了套管组件,包括相套接的外套管1和内套管2、穿设于所述内套管2内的超声波导杆3、枢转设置于所述外套管1远端的夹臂4、穿设于所述外套管1和内套管2之间的折弯管件5和拉伸组件6,所述外套管1具有由所述折弯管件5的轴向移动驱动进行折弯的折弯部101;所述超声波导杆3的刀头301从所述外套管1的远端伸出,并与所述夹臂4形成可开合的夹持机构,所述拉伸组件6驱动所述外套管1并带动所述夹臂4进行轴向移动,所述夹臂4在移动的过程中其近端受到所述折弯管件5远端端面的限位后同时产生枢轴转动来实现所述夹持机构的夹紧;所述折弯管件5、拉伸组件6和超声波导杆3与所述折弯部101相对应的位置均为柔性连接,所述外套管1在折弯或平直状态下,均可以通过自转来驱动所述夹臂4绕所述超声波导杆3的轴线旋转。
48.如图1、2、3、5所示,所述折弯部101为由带状体螺旋绕设形成的弹簧管。这样的结构使得所述折弯部101可以满足任意角度的折弯,并且使得在折弯状态下,位于所述折弯部101两侧的外套管1均可以进行自转。当然,在其他可行的实施例中,所述折弯部101也可以是其他可进行折弯的结构。
49.进一步的,所述外套管1包括第一套管102和第二套管103,所述折弯部101位于所述第一套管102上,所述第一套管102和第二套管103活动连接使得所述第二套管103靠近或远离所述第一套管102,以此实现所述外套管1的伸缩,来对折弯后外套管的长度进行补偿。
50.具体的如图1、2、3所示,所述第一套管102和第二套管103相对的端口分别对应间隔设置有一组纵向延伸的插条7,相互插设的所述插条7限制所述第一套管102和第二套管103的周向转动。上述插条可以是本实施例所示的两个轴对称的插件,也可以是三个,四个及以上,只要是能够满足限制所述第一套管102和第二套管103的周向转动的功能,皆在本专利的保护范围内。其中,所述插条7之间活动插接的结构设置既限定了所述第二套管103的移动方向,对其移动起到导向作用,又对所述第二套管103和第一套管102之间的插接起到硬限位作用,当所述第二套管103的插条7与所述第一套管102的间隔端部抵接时,所述第二套管103停止移动。在其他可行的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套管102和第二套管103之间也可以通过其他可行的结构进行活动连接。
51.如图2、3、5所示,所述折弯管件5包括位于远端的连接管部501和位于近端的活动
管部,所述活动管部包括沿轴面均分相对称的第一管部502和第二管部503,所述第一管部502和第二管部503的远端均各自通过一弹性弯曲连接件504与所述连接管部501的近端两侧弹性弯曲连接,所述弹性弯曲连接件504与所述折弯部101位置相对;所述第一管部502和第二管部503之间通过纵向相对移动来拉动所述连接管部501偏离所述活动管部的轴线,进而驱使所述折弯部101产生折弯。如图5所示,使所述第一套管102的第一轴线102a和所述第二套管103的第二轴线103a之间产生夹角。
52.所述第一管部502和第二管部503之间沿纵向进行的相对移动具有多种实施方式,例如所述第一管部502和第二管部503同时以相反方向进行轴向移动,或是仅所述第一管部502产生纵向移动,所述第二管部503不产生移动,或是仅所述第二管部503产生纵向移动,所述第一管部502产生纵向移动。即所述第一管部502和第二管部503之间的通过相对移动产生位移量使所述连接管部501偏离所述活动管部的轴线,驱动所述折弯部101折弯即可。所述第一管部502和第二管部503之间的移动速度可以一致也可以不一致,此处不做限制。
53.如图5a和5b所示,第一管部502和第二管部503之间通过纵向产生以上任一所述相对移动时,各个所述弹性弯曲连接件504产生弯折变形,当第一管部502和第二管部503其中之一单向移动时,即仅一边产生位移量x,另一边不产生位移变化,其弯折路径计算如下:
54.设相对弹性弯曲连接件504的相对位移为x,弹片原长为l,折弯角度为θ,折弯半径为r,则有:
[0055][0056]
当弹性弯曲连接件504有位移,对应的弹性弯曲连接件504无位移时,超声波导杆3在折弯部101处的原长为l,折弯后长度为,可知其位置在折弯后另一边会有微小变形。
[0057]
通过上述弯折路径计算得到,采用第一管部502和第二管部503之间相对同时移动的方案能够达到最有的弯折效果。
[0058]
所述弹性弯曲连接件504本身具有一定的刚性并可在外力影响下产生弯曲。具体的,所述弹性弯曲连接件504为软质金属制成的丝状或薄片状,优选为不锈钢金属丝,丝状或者薄片状的结构使得所述弹性弯曲连接件504可进行折弯的同时不会阻碍其他部件的折弯,且不会阻碍所述折弯部101的旋转。此外软制金属丝使得所述弹性弯曲连接件504具有一定的刚性来保证所述连接管部501和活动管部之间的连接。
[0059]
如图2、3、6、7所示,所述拉伸组件6包括驱动环601和两个连接条602,两个所述连接条602的远端均各自通过一第二柔性连接件603与所述驱动环601的两侧柔性连接;所述第一管部502和第二管部503的两侧之间形成与所述连接条602相匹配的槽口505,所述连接条602分限定于所述槽口505内,且所述连接条602的长度小于所述槽口505的长度。这样的结构设置可以提高所述拉伸组件6和折弯管件5之间的连接紧密性,来最大化节约所述外套管1和内套管2之间的空间,缩小所述外套管1的外径,使整个所述套管组件更为精巧。
[0060]
所述第二柔性连接件603为软质金属制成的丝状或薄片状,优选为不锈钢金属丝,丝状或者薄片状的结构使得所述第二柔性连接件603可进行折弯的同时不会阻碍其他部件的折弯,且不会阻碍所述折弯部101的旋转。此外软制金属丝使得所述第二柔性连接件603具有一定的刚性来保证所述连驱动环601和连接条602之间的连接,使得所述拉伸组件6在所述外套管1平直或折弯状态下均可以提高纵向移动驱动所述夹持机构的开合。
[0061]
所述第一套管102和第二套管103可以配合拉伸组件6驱动夹臂4枢转,实现夹持机构的开闭。具体的,如图6、7所示,所述连接管部501的远端管部5011直径小于其近端管部5012,所述第二套管103的内壁通过固设限位环10形成环状台阶面并套设于所述远端管部5011上,所述驱动环601伸入至所述第二套管103内部,且所述驱动环601套设于所述远端管部5011上并与所述限位环10的远端端面抵接,所述连接管部501的两侧设有与所述第二柔性连接件603相匹配的开口5013,所述第二柔性连接件603伸入所述连接管部501内并从所述开口5013伸出与所述驱动环601固接;所述远端管部5011上还套设有一复位弹簧9,所述复位弹簧9的两端分别与所述限位环10的近端端面、所述近端管部5012抵接。其工作原理为:由于所述复位弹簧9的设置,所述驱动环601与所述限位环10始终保持紧贴,使得拉动所述连接条602即可拉动所述驱动环601移动,所述驱动环10的移动会带动所述限位环10同步移动,以驱动所述第二套管103的移动,由于所述夹臂4枢轴设置于所述第二套管103的前端,所述夹臂4会被带动同步移动。当所述驱动环601向其近端移动时,所述夹臂4的近端与所述连接管部501的远端端面抵接,并同时产生枢轴转动来与所述刀头301逐渐贴紧,实现所述夹持机构的夹紧。当所述驱动环601向其远端移动时,所述第二套管103被所述复位弹簧9的弹力驱动前移,所述夹臂4被带动同步前移与所述连接管部501分离不相抵接,并同时逐渐与所述刀头301分开,实现所述夹持机构的张开。
[0062]
为了保持所述夹臂4在不与所述连接管部501分离后始终保持与所述刀头301分开,如图6、7所示,所述夹臂4的底部通过一弹性带11与所述第二套管103的远端连接。所述弹性带11使用具有高弹力的材质制成。
[0063]
为了不阻碍所述折弯部101的折弯,所述超声波导杆3与所述折弯部101相对应的位置为一可折弯的柔性部302。所述柔性部302为丝状或薄片状,在所述外套管1折弯时,所述超声波导杆3也形成相对固定的分别沿所述第一轴线102a和第二轴线103a折弯设置的两个部分。
[0064]
本实用新型将内套管2、外套管1、超声波导杆3、折弯管件5和拉伸组件6组成一体化的套管组件,使得整个套管组件可以进行整体更换,具有易更换拆装、清洗消毒的优点,从而避免套管组件的损坏造成超声刀的整体更换,降低耗材成本和交叉感染风险。
[0065]
由于所述超声波导杆3、折弯管件5和拉伸组件6与外套管1的折弯部101相对应的位置均为柔性连接,使得所述套管组件可以整体进行弯折。并且由于所述超声波导杆3、折弯管件5和拉伸组件6与所述折弯部101对应的位置均通过丝状或薄片状的结构实现柔性连接,使得外套管1的折弯并不阻碍其自转,使得所述外套管1在平直状态下或折弯状态下均可以进行旋转。
[0066]
进一步的,由于所述夹臂4枢轴设置于所述第二套管103的前端的结构特点,使得当所述第一套管102受到外力进行旋转时,所述第二套管103跟随所述第一套管102同步旋转,所述夹臂4跟随所述第二套管103同步旋转。即在本实用新型中:所述第一套管102绕所述第一轴线102a旋转,所述第二套管103和夹臂4产生绕所述第二轴线103a的旋转运动,使得所述夹臂4以所述刀头301为旋转轴进行旋转,这样的结构设置使得在实现夹持机构进行360
°
旋转的同时缩小了夹持机构的旋转直径范围,使得夹持机构可以在狭窄空间内操作,也进一步确保了所述超声波导杆3、折弯组件5和拉伸组件6之间的稳定性。使得夹持机构可同时进行夹持、旋转和折弯,最大程度满足夹持机构使用的灵活性要求,使其便于实际使
用,降低操作难度,提高操作效率,提高对夹持机构的控制精度度。
[0067]
此外,如图8所示,本实用新型还揭示了一种超声刀,包括手柄组件,以及设置在所述手柄组件远端的如上所述的套管组件。所述手柄组件的远端设置有与所述外套管1固接的转轮12以驱动其旋转,所述折弯管件5连接控制其活动管部差动移动的控制旋钮13,所述控制旋钮13通过与所述第一管部502和/或第二管部503连接的差动连接件14来驱动所述活动管部差动移动。所述拉伸组件6的连接条602连接控制扳手15来驱动所述拉伸组件6的移动。所述套管组件与所述手柄组件之间的连接不是本实用新型的重点,此处不作赘述。
[0068]
应当理解,虽然本说明书按照实施方式加以描述,但并非每个实施方式仅包含一个独立的技术方案,说明书的这种叙述方式仅仅是为清楚起见,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将说明书作为一个整体,各实施方式中的技术方案也可以经适当组合,形成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其他实施方式。
[0069]
上文所列出的一系列的详细说明仅仅是针对本实用新型的可行性实施方式的具体说明,它们并非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凡未脱离本实用新型技艺精神所作的等效实施方式或变更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