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ICU患者下床活动用多功能安全型轮椅

文档序号:29503746发布日期:2022-04-06 17:47阅读:213来源:国知局
一种ICU患者下床活动用多功能安全型轮椅
一种icu患者下床活动用多功能安全型轮椅
技术领域
1.本实用新型涉及轮椅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icu患者下床活动用多功能安全型轮椅。


背景技术:

2.icu患者病情危重,多器官系统功能减退或衰竭,长期卧床,获得性衰弱、谵妄等的发生风险增加,患者住院时间延长,病死率增加。下床活动是早期活动的一种,由医生、护士、物理治疗师等合作,将患者移动至床下进行循序渐进活动,icu患者早期活动是安全可行的,可改善患者肌肉力量、运动能力,降低深静脉血栓、呼吸机相关性肺炎、获得性肌无力等并发症的发生率,有利于改善病人的生理机能,减少机械通气时间和住院时间,但现今的轮椅并不适合icu患者下床活动使用。
3.普通轮椅的形状、结构较为固定,需要医务人员将患者抬离床面到一定高度后移至轮椅上,搬运难度高,而搬运肥胖患者或创伤患者则更加困难,且在搬运过程中容易对患者造成二次损害,增加了患者的痛苦和医务人员的劳动强度;普通轮椅多无安全带或仅在腰部设有一条安全带,临床实践中多使用简易约束带固定患者身体,若患者肌力差或烦躁,存在较高滑落跌倒的风险;普通轮椅缺少头部支撑装置,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进行机械通气的患者难以固定头部,存在人工气道脱出或打折的风险;普通轮椅没有输液杆,需将输液袋置于其他仪器装置进行输注,存在掉落风险,部分输液治疗则被迫中断,为解决上述患者搬运困难,劳动强度较大,且容易造成二次损伤,患者身体和头部难以稳定固定,患者容易滑落跌倒,管路容易脱出或打折,和患者输液不便,容易输液设备容易掉落的问题,特提出本实用新型。


技术实现要素:

4.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icu患者下床活动用多功能安全型轮椅,具备可以自由转动调节靠背和扶手,便于患者搬运,降低医护人员劳动强度,且避免患者受到二次伤害,呈v字形设置的安全带和颈部固定装置,可稳定固定患者身体和头部,防止患者滑落跌倒,且通过输液架设计,便于患者输液的优点,解决了普通轮椅,患者搬运困难,劳动强度较大,且容易造成二次损坏,患者身体和头部难以稳定固定,患者容易滑落跌倒,管路容易脱出或打折和患者输液不便,容易输液设备容易掉落的问题。
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icu患者下床活动用多功能安全型轮椅,包括座椅,所述座椅的前部和后部分别设置有前轮和后轮,所述座椅的后端铰接有角度可调节靠背,所述角度可调节靠背的上部通过伸缩杆固定连接有可升降头枕,所述可升降头枕上设置有头颈固定部,所述角度可调节靠背的左侧和右侧均设置有安全带,且两个安全带呈v字形设置,安全带的上端与角度可调节靠背的上部的外端固定连接,安全带的底端通过连接件与座椅的中部固定连接,所述座椅的左侧和右侧均设置有可翻转扶手,所述座椅的后部设置有三档可调节输液架,所述座椅的前部设置有置物架,所述座椅的
前端铰接有可调节踏板。
6.优选的,所述可升降头枕为u型,所述头颈固定部为可升降头枕上的凹部。
7.优选的,所述座椅包括两个侧骨架,两个所述侧骨架的前部和后部分别转动连接有踏板转轴和靠背转轴,且靠背转轴的侧壁与角度可调节靠背的骨架固定连接,侧骨架的后部与可翻转扶手的底端转动连接,侧骨架的后端焊接有用于安装后轮的后轮架,侧骨架的前端焊接有用于安装前轮的前轮架,所述靠背转轴的外壁转动连接有齿环,所述后轮架的上部一体成型有插筒,所述插筒的内壁插接有插板,所述插板的上端固定连接有与齿环相啮合的卡板,所述插筒的后部开设有通槽,所述通槽的内壁滑动连接有调节板,且调节板的前端与插板的底端固定连接,所述调节板的下表面和插筒的底端内壁分别固定连接弹簧的两端。
8.优选的,所述侧骨架的后部外壁开设有异形槽,所述侧骨架的后部内壁转动连接有l型连接杆,且l型连接杆的外侧外壁与异形槽的内壁滑动连接,l型连接杆的外端与可翻转扶手的底端固定连接,所述侧骨架的后部设置有用于固定l型连接杆的弹簧插销机构。
9.优选的,所述侧骨架的底端焊接有挂钩。
10.优选的,所述角度可调节靠背的后表面设置有推手。
11.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icu患者下床活动用多功能安全型轮椅,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12.1、该一种icu患者下床活动用多功能安全型轮椅,通过角度可调节靠背和可翻转扶手设计,便于患者搬运,降低医护人员劳动强度,且避免患者受到二次伤害,通过在角度可调节靠背上设置具有头颈固定部的可升降头枕,同时在角度可调节靠背的左侧和右侧均设置安全带,且两个安全带呈v字形设置,从而稳定固定患者身体和头部,防止患者滑落跌倒;
13.2、该一种icu患者下床活动用多功能安全型轮椅,通过可调节踏板设计,扩大轮椅应用范围,便于骨折、腿部弯曲受限患者使用,通过伸缩杆将可升降头枕连接于角度可调节靠背上,便于不同体型患者使用,提高舒适度,通过在座椅上设置输液架和挂钩,提高轮椅的便利性,方便输液使用。
附图说明
14.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15.图2为本实用新型剖视结构示意图;
16.图3为图2中a处结构的放大图;
17.图4为本实用新型l型连接杆及其连接结构示意图。
18.图中:1、前轮;2、后轮;3、座椅;31、侧骨架;32、踏板转轴;33、靠背转轴;4、角度可调节靠背;5、伸缩杆;6、可升降头枕;8、安全带;9、可翻转扶手;10、三档可调节输液架;11、置物架;12、可调节踏板;13、齿环;14、插筒;15、插板;16、卡板;17、通槽;18、调节板;19、弹簧;20、异形槽;21、l型连接杆;22、弹簧插销机构;23、挂钩;24、推手;25、后轮架;26、前轮架。
具体实施方式
19.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20.请参阅图1、图2、图3和图4所示,一种icu患者下床活动用多功能安全型轮椅,包括座椅3,座椅3的前部和后部分别设置有前轮1和后轮2,座椅3的后部向下倾斜,避免患者前倾,座椅3的后端铰接有角度可调节靠背4,角度可调节靠背4可手动调节倾角,角度可调节靠背4的上部通过伸缩杆5固定连接有可升降头枕6,可升降头枕6可通过拉伸自由调节位置,从而便于不同体型患者使用,提高舒适度,可升降头枕6上设置有头颈固定部,可辅助固定患者头颈部,从而避免人工气道脱出或打折,角度可调节靠背4的左侧和右侧均设置有安全带8,且两个安全带8呈v字形设置,安全带8的上端与角度可调节靠背4的上部的外端固定连接,安全带8的底端通过连接件与座椅3的中部固定连接,连接件可为挂钩或插扣,安全带8的前端固定在患者的裆部,从而使两个安全带8稳定固定患者身体,防止患者滑落跌倒,座椅3的左侧和右侧均设置有可翻转扶手9,通过角度可调节靠背4和可翻转扶手9设计,便于患者搬运,降低医护人员劳动强度,且避免患者受到二次伤害,座椅3的后部设置有三档可调节输液架10,可翻转扶手9的外壁焊接有圆筒,三档可调节输液架10的底端插入圆筒内,从而使三档可调节输液架10可自由拆卸固定,方便输液使用,座椅3的前部设置有置物架11,置物架11为方形架体,下部固定连接有连接杆,连接杆与座椅3内镶嵌的插筒相插接,从而使置物架11可自由拆卸固定,从而提高轮椅的便利性,座椅3的前端铰接有可调节踏板12,可调节踏板12可手动调节倾角,从而扩大轮椅应用范围。
21.可升降头枕6可以设为u型结构,头颈固定部为可升降头枕6上的凹部,通过该凹部辅助固定患者的头颈部,进而便于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进行机械通气的患者使用,避免人工气道脱出或打折。
22.请参阅图2和图3所示,座椅3包括两个侧骨架31,侧骨架31的管体,两个侧骨架31的前部和后部分别转动连接有踏板转轴32和靠背转轴33,从而构成长方形骨架,且靠背转轴33的侧壁与角度可调节靠背4的骨架的底端固定连接,侧骨架31的后部与可翻转扶手9的底端转动连接,侧骨架31的后端焊接有用于安装后轮2的后轮架25,侧骨架31的前端焊接有用于安装前轮1的前轮架26,靠背转轴33的外壁转动连接有齿环13,齿环13的直径小于侧骨架31的外径,长方形骨架和角度可调节靠背4骨架的上部设置相连接的坐垫,且齿环13不与坐垫接触,后轮架25的上部一体成型有插筒14,插筒14为上端开放的方筒,且插筒14的外侧具有一定的厚度,厚度大于角度可调节靠背4的骨架的宽度,插筒14的内壁插接有相匹配的插板15,插板15的上端固定连接有与齿环13相啮合的卡板16,卡板16的形状如说明书附图3所示,卡齿数量为四个,卡齿最大角度为120
°
,从而保证稳定性,插筒14的后部开设有通槽17,通槽17的内壁滑动连接有调节板18,且调节板18的前端与插板15的底端固定连接,调节板18的下表面和插筒14的底端内壁分别固定连接弹簧19的两端,弹簧19使用处于压缩状态,使齿环13的底端与卡板16的上端相啮合,从而使角度可调节靠背4的倾角稳定固定,当调节倾角时,可向下按压调节板18,使插板15和卡板16下降,使齿环13与卡板16分离,即可自由转动角度可调节靠背4,调节后,释放调节板18,调节板18在弹簧19作用下自动复位,使
齿环13与卡板16重新啮合卡接,使角度可调节靠背4的倾角固定。
23.请参阅图2和图4所示,侧骨架31的后部外壁开设有异形槽20,异形槽20位于侧骨架31的外侧外壁,为弧形,侧骨架31的后部内壁转动连接有l型连接杆21,且l型连接杆21的外侧外壁与异形槽20的内壁滑动连接,l型连接杆21的外端与可翻转扶手9的底端固定连接,侧骨架31的后部设置有用于固定l型连接杆21的弹簧插销机构22,弹簧插销机构22结构如说明书附图4所示,l型连接杆21的前部开设有插孔,弹簧插销机构22的销钉拆入插孔内即可使l型连接杆21竖直固定,从容使可翻转扶手9竖直固定。
24.请参阅图1和图2所示,侧骨架31的底端焊接有挂钩23,角度可调节靠背4的后表面设置有推手24,从而便于轮椅使用。
25.工作原理:在使用该多功能安全型轮椅时,放平角度可调节靠背4,放下可翻转扶手9,即可便捷的将患者搬运至轮椅上,降低医护人员劳动强度,且避免患者受到二次伤害,可由调节角度可调节靠背4的倾角,可升降头枕6的高度,从而提高患者的舒适度,通过安全带8和头颈固定部,辅助固定患者的身体和颈部,从而防止患者滑落跌倒,调节可调节踏板12的角度,便于骨折、腿部弯曲受限患者使用,通过三档可调节输液架10,悬挂输液瓶,从而便于患者输液。
26.综上,该一种icu患者下床活动用多功能安全型轮椅,通过角度可调节靠背4和可翻转扶手9设计,便于患者搬运,降低医护人员劳动强度,且避免患者受到二次伤害,通过在可升降头枕6上设置头颈固定部,在角度可调节靠背4的左侧和右侧均设置安全带8,且两个安全带8呈v字形设置,从而稳定固定患者身体和头部,防止患者滑落跌倒,通过可调节踏板12设计,扩大轮椅应用范围,便于骨折、腿部弯曲受限患者使用,通过可升降头枕6设计,便于不同体型患者使用,提高舒适度,通过在座椅1上设置三档可调节输液架10和挂钩23,提高轮椅的便利性,方便输液使用。
27.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而且,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
……”
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所述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28.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