桡骨头骨折门型针

文档序号:30491889发布日期:2022-06-22 02:09阅读:167来源:国知局
桡骨头骨折门型针

1.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具技术领域,具体为桡骨头骨折门型针。


背景技术:

2.桡骨位于前臂外侧部,分一体两端,上端膨大称桡骨头,头上面的关节凹与肱骨小头相关节,在摔倒时肘部着地或者该位置遭受暴力击打,就容易使桡骨头碎裂,甚至导致粉碎性骨折,为了便于骨骼康复需要使用到门型针对骨片等进行固定组合,但是现有的桡骨头骨折门型针仍存在着一些不足,比如:
3.1、现有的桡骨头骨折门型针大多结构单一,不便进行组合使用,从而使得其对骨片的固定效果有效,使得后续治疗过程中骨片容易发生偏移,进而影响患者骨骼的正常康复;
4.2、现有的桡骨头骨折门型针在康复完成后,不便进行拆卸,从而会增加患者的痛苦,存在着一定的使用缺陷。
5.所以我们提出了桡骨头骨折门型针,以便于解决上述中提出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6.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桡骨头骨折门型针,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提出的目前市场上桡骨头骨折门型针不便进行组合使用,从而使得其对骨片的固定效果有效,使得后续治疗过程中骨片容易发生偏移,进而影响患者骨骼的正常康复和不便进行拆卸,从而会增加患者的痛苦的问题。
7.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桡骨头骨折门型针,包括可以进行拼接组合的第一针体和第二针体,且所述第一针体和第二针体均由横杆和固定针头组成;
8.还包括:
9.衔接槽,开设于所述横杆的中间位置,用来提高第一针体和第二针体的组合稳定性。
10.优选的,所述横杆的外侧对称设置有两组防滑螺纹,且两组所述防滑螺纹的旋向相反。
11.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使得两组防滑螺纹可以有效提高横杆与其下方固定的骨片之间的摩擦力,从而避免骨片在固定过程中发生侧向偏移而影响骨骼的正常康复,有效提高了对骨片的固定稳定性。
12.优选的,所述第一针体和第二针体两者呈“十”字形结构交叉分布,且所述第一针体和第二针体两者的横杆表面开设的衔接槽的方向相反,并且所述衔接槽的宽度等于横杆的直径。
13.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使得可以将两个横杆交叉固定,使得两者外侧开设的衔接槽相互嵌合,从而可以实现对第一针体、第二针体的稳定拼接,从而进一步提高了对骨片
的固定效果。
14.优选的,所述固定针头的下端呈圆锥形结构设置,且所述固定针头的外壁周向等角度开设有凹槽。
15.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使得固定针头钉入骨骼后,钉入点的骨组织会部分嵌入凹槽中,从而进一步提高了固定针头与骨骼的嵌合度,进而进一步提高了针体的固定稳定性。
16.优选的,所述固定针头的外侧涂设有自降解涂层。
17.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使得在骨骼康复后,自降解涂层会随之自动降解、消除,从而使得固定针头的直径略微减小,进而便于后续对固定针头的拔出,从而便于针体的拆卸。
18.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该桡骨头骨折门型针可以进行组合使用,有效提高其安装稳定性,同时可以增大与骨片之间的摩擦力,实现对骨片的有效固定,同时设置有自降解涂层,便于康复后对其进行拔出、拆卸,实用性强,其具体内容如下;
19.1、设置有第一针体、第二针体和衔接槽,通过将第一针体、第二针体依次呈“十”字形钉入骨骼外侧,可以使得两个横杆外壁开设的衔接槽相互嵌合,从而实现第一针体、第二针体的组合使用,有效提高了第一针体、第二针体的安装稳定性;
20.2、设置有防滑螺纹,当第一针体、第二针体固定完成后,其横杆外侧的防滑螺纹可以贴合于骨片的外侧,使得在对骨片施加贴合力的同时也增大了其与骨片之间的摩擦力,有效避免骨片在固定过程中发生位置偏移,进一步提高了骨片的固定稳定性;
21.3、设置有固定针头和自降解涂层,通过固定针头外壁开设的凹槽,可以进一步提高固定针头与骨骼之间的嵌合度,提高了固定针头的钉入稳定性,而其外侧涂设的自降解涂层可以在骨骼康复后自动降解,进而便于后续对针体的取出,实用性强。
附图说明
22.图1为本实用新型主视结构示意图;
23.图2为本实用新型主剖视结构示意图;
24.图3为本实用新型侧剖视结构示意图;
25.图4为本实用新型横杆部分立体结构示意图;
26.图5为本实用新型自降解涂层分布结构示意图。
27.图中:1、第一针体;2、第二针体;3、横杆;301、防滑螺纹;4、固定针头;5、衔接槽;6、凹槽;7、自降解涂层。
具体实施方式
28.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29.请参阅图1-5,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桡骨头骨折门型针,包括可以进行拼接组合的第一针体1和第二针体2,且第一针体1和第二针体2均由横杆3和固定针头4组
成;
30.还包括:衔接槽5,开设于横杆3的中间位置,用来提高第一针体1和第二针体2的组合稳定性。横杆3的外侧对称设置有两组防滑螺纹301,且两组防滑螺纹301的旋向相反,固定针头4的下端呈圆锥形结构设置,且固定针头4的外壁周向等角度开设有凹槽6。如图1所示,将骨片贴合于骨骼破损处,然后将第一针体1利用固定针头4钉入骨骼中,使得第一针体1的横杆3可以贴合于骨片的外侧,从而实现对骨片的压合,同时防滑螺纹301可以有效增大骨片和横杆3之间的摩擦力,从而避免骨片固定过程中发生位置偏移而影响骨骼的正常康复,同时固定针头4外壁开设的凹槽6可以有效提高其与骨骼的嵌合度,避免固定针头4在骨骼中发生旋转而导致针体曲折,进一步提高了骨片的固定稳定性。
31.第一针体1和第二针体2两者呈“十”字形结构交叉分布,且第一针体1和第二针体2两者的横杆3表面开设的衔接槽5的方向相反,并且衔接槽5的宽度等于横杆3的直径,如图1-4所示,待第一针体1固定完成后,再将第二针体2的固定针头4钉入骨骼中,使得第一针体1、第二针体2两者的横杆3通过衔接槽5相互卡嵌,使得第一针体1、第二针体2呈“十”字形组合,从而共同实现对骨片的定位,进一步提高了骨片的修复稳定性。固定针头4的外侧涂设有自降解涂层7,如图5所示,当后续骨骼康复后,自降解涂层7会逐渐自动降解,从而使得固定针头4的整体直径略微变小,从而便于医护人员从患者骨骼上拔出固定针头4,提高了针体的拆卸便捷性,也降低了患者的痛苦,避免骨骼出现二次损伤。
32.工作原理:在使用该桡骨头骨折门型针时,首先,如图1-5所示,将骨片贴合于骨骼破损处,然后将第一针体1利用固定针头4钉入骨骼中,使得横杆3将骨片压合于骨骼外侧,从而实现骨片的初步定位,然后将第二针体2垂直于第一针体1固定于骨骼外侧,使得两者拼接组合,从而实现对骨片的共同定位,同时固定针头4外壁的凹槽6可以有效提高其与骨骼的嵌合度,避免固定针头4在骨骼中发生旋转而导致针体曲折,待骨骼康复后,自降解涂层7会逐渐自动降解,使得固定针头4发生松动,便于后续对针体进行取出,从而完成一系列工作。
33.本说明书中未作详细描述的内容属于本领域专业技术人员公知的现有技术。
34.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