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路接头组件和注射系统管路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0914144发布日期:2022-07-29 21:37阅读:64来源:国知局
管路接头组件和注射系统管路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管路接头组件及应用该管路接头组件的注射系统管路。


背景技术:

2.现有技术中,输液管路一般具有一条或多条输液管道,这些输液管道的端头往往连接有其它输液装置,在需要连通的两个管路之间通过组合接头将两个管路连通。其中,在病人的输液过程中,会存在需要将两个管路分开,接入其他的装置或管路,例如,在接入其他需要的管路之前,需要预先将已连接的两个管路分开,也即将需要替换的管路从组合接头拔下来,由于组合接头无封堵功能,在组合接头切换连接其他管路时,易使得外部病毒从组合接头的入口处入侵管路,污染连接于组合接头的另一管路。
3.上述内容仅用于辅助理解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并不代表承认上述内容是现有技术。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管路接头组件,旨在改进管路接头组件的结构构造,使得管路接头组件具有自封闭的功能,防止病毒的入侵。
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管路接头组件,包括:
6.接头套管,所述接头套管包括套管本体、入口段、以及出口段,所述入口段与所述出口段设于所述套管本体,所述套管本体内形成输液通道,所述输液通道将所述入口段与所述出口段连通;以及
7.弹性封闭件,所述弹性封闭件设于所述输液通道,并将所述入口段与所述出口段隔开,所述弹性封闭件开设有狭缝,通过所述狭缝将所述入口段与所述出口段连通。
8.可选地,所述弹性封闭件包括弹性筒体和弹性板体,所述弹性筒体设于所述套管本体的内腔,所述弹性板体设于所述弹性筒体的一端,并容置于所述入口段,所述狭缝开设于弹性板体。
9.可选地,所述弹性筒体的外径大于所述弹性板体的外径而在两者之间形成限位台阶面,所述入口段与所述套管本体之间设有限位面,所述限位台阶面抵接于所述限位面;
10.定义所述弹性板体的外径为d1,所述入口段的内径为d2,满足关系:1.05d2≥d1≥d2;
11.所述弹性板体的端面与所述入口段的端面重叠。
12.可选地,所述管路接头组件还包括出口连接头,所述出口连接头连接于所述出口段,所述出口连接头包括:
13.接口管段,所述接口管段连接于所述出口段;和
14.出口管段,所述出口管段连接于所述接口管段背离所述出口段的一端。
15.可选地,所述出口管段的内径小于所述接口管段的内径而在两者之间形成第一台
阶面,所述弹性筒体的另一端抵接于所述第一台阶面;
16.所述接口管段与所述出口段固定连接。
17.可选地,所述管路接头组件还包括入口连接头,所述入口连接头设置于所述入口段,
18.所述入口连接头包括:
19.接口套筒,所述接口套筒套接于所述入口段;和,
20.入口管段,所述入口管段连接于所述接口套筒背离所述入口段的一端;以及
21.插接管,所述插接管容置安装于所述接口套筒的内腔,且所述插接管的一端与所述入口管段连通,另一端穿过所述弹性板体,通过所述弹性筒体,与所述出口管段连通;
22.所述出口段与所述接口管段通过焊接的方式连接。
23.可选地,所述接口套筒套接于所述入口段的外围,所述入口段的外围设有外螺纹,所述接口套筒的内壁设有内螺纹。
24.可选地,所述入口段的外径小于所述套管本体的外径而在两者之间形成第二台阶面,所述接口套筒的端部抵接于所述第二台阶面。
25.可选地,所述套管本体外圈设置卡槽与凸起,用以将所述套管本体卡扣安装在外部设备。
26.本实用新型还提出的一种注射系统管路,所述注射系统管路包括管路接头组件。
27.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通过接头套管与弹性封闭件的配合作用,使得在管路从接头套管拔出时,接头套管能形成封闭状态。其中,接头套管包括套管本体、入口段、以及出口段,所述入口段与所述出口段设于所述套管本体,所述套管本体内形成输液通道,所述输液通道将所述入口段与所述出口段连通。且所述弹性封闭件设于所述输液通道,并将所述入口段与所述出口段隔开,所述弹性封闭件开设有狭缝,通过所述狭缝将所述入口段与所述出口段连通。通过该弹性封闭件的弹性作用,在没有管路穿过狭缝时,弹性封闭件呈闭合的状态,避免开口时的病毒入侵,同时也避免通过该接头套管的药液外漏,节省了药液,保护了环境。当管路穿过狭缝时,管路可穿过狭缝将该弹性封闭件两端连通,使得入口段与所述出口段连通,形成连通通道,便于药液从该连通通道传输。该接头套管与弹性封闭件的配合作用大大提高输液过程中切换管路的安全性,避免风险的引入,可操作性强。
附图说明
28.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示出的结构获得其他的附图。
29.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管路接头组件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30.图2为图1中的管路接头组件的分解示意图;
31.图3为图1中的管路接头组件的截面示意图;
32.图4为图3中的管路接头组件的截面的分解示意图;
33.图5为图3中的管路接头组件的截面另一角度的分解示意图;
34.图6为图1中的接头套管与弹性封闭件的组合结构示意图;
35.图7为图1中的弹性封闭件的结构示意图;
36.图8为本实用新型一种注射系统管路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37.图9为图8中注射系统管路使用时安装方向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38.附图标号说明:
39.标号名称标号名称100管路接头组件50出口连接头10接头套管40连接管路11套管本体41蠕动管段111限位面42普通管段113卡槽51接口管段115凸起511第一台阶面13入口段53出口管段131第二台阶面531第三台阶面14输液通道533第一连接台阶15出口段70入口连接头151第四台阶面60压力传递座21进液管路71接口套筒22四通73入口管段30弹性封闭件731第二连接台阶31狭缝75插接管33弹性筒体80生物过滤器35弹性板体200注射系统管路37限位台阶面
ꢀꢀ
40.本实用新型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41.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42.需要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有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
……
)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如附图所示)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
43.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连接”、“固定”等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固定”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44.另外,在本实用新型中如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
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另外,全文中出现的“和/或”的含义为,包括三个并列的方案,以“a和/或b为例”,包括a方案,或b方案,或a和b同时满足的方案。另外,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实用新型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45.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管路接头组件100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46.如图1和图2所示,管路接头组件100包括接头套管10和弹性封闭件30,所述接头套管10包括套管本体11、入口段13、以及出口段15,所述入口段13与所述出口段15设于所述套管本体11,所述套管本体11内形成输液通道14,所述输液通道14将所述入口段13与所述出口段15连通。所述弹性封闭件30设于所述输液通道14,并将所述入口段13与所述出口段15隔开,所述弹性封闭件30开设有狭缝31,通过所述狭缝31将所述入口段13与所述出口段15连通。
47.其中,入口段13可用于接入管路,该管路的药液流向出口段15,出口段15可用于接入另外的管路,该管路的药液可用于流向病人的输入针头。当然管路的流动方向并不因此处的描述而被限定,入口段13也可以根据需要作为药液的流出端,出口段15也可以根据需要作为药液的流入端,此处只是给出其中的一种实施例。
48.通过接头套管10将连接于入口段13与出口段15的管路连通。由于在病人输液的过程中,可能会存在需要跟换管路,用于输入其他药液。例如,对患者进行造影检查时,则需要将入口段13的管路更换为造影管路,传统的管路接头没有封闭的功能,在医护人员将入口段13的管路拔下来后,传统的管路接头形成开口的状态,此时,药液容易外露,并且病毒也可能会趁虚而入,因此存在浪费药液与安全风险的问题。
49.因此,采用接头套管10与弹性封闭件30的配合作用,使得在管路从接头套管10拔出时,接头套管10能形成封闭状态。通过该弹性封闭件30的弹性作用,在没有管路穿过狭缝31时,弹性封闭件30呈闭合的状态,避免开口时的病毒入侵,同时也避免通过该接头套管10的药液外漏,节省了药液,保护了环境。当管路穿过狭缝31时,管路可穿过狭缝31将该弹性封闭件30两端连通,使得入口段13与所述出口段15连通,形成连通通道,便于药液从该连通通道传输。该接头套管10与弹性封闭件30的配合作用大大提高输液过程中切换管路的安全性,避免风险的引入,可操作性强。
50.进一步地,所述弹性封闭件30包括弹性筒体33和弹性板体35,所述弹性筒体33设于所述套管本体11的内腔,所述弹性板体35设于所述弹性筒体33的一端,并容置于所述入口段13,所述狭缝31开设于弹性板体35。
51.为了保证通过弹性封闭件30的管路与弹性封闭件30之间尽量的不要出现间隙,防止药液泄露。如图2和图4所示,弹性封闭件30包括弹性筒体33和弹性板体35,所述弹性板体35设于所述弹性筒体33的一端,用于将弹性筒体33一段封住,同时狭缝31开设于弹性板体35,使得管路穿过狭缝31后进入弹性筒体33,管路可进一步与弹性筒体33抵接,进一步加强管路外壁与弹性筒体33内壁之间的贴合力,防止在狭缝31重复穿过一定次数后,出现弹性挤压效果差,导致管路与狭缝31之间出现缝隙,引起的药液外泄。
52.特别是,当插入狭缝31的管路内传输的是粘性很高的药液时,若管路与狭缝31之
间出现缝隙,药液外漏,药液溢出至狭缝31处,狭缝31会因为药液的粘性而与管路外壁形成粘结,在拆卸时难以将管路从狭缝31处拔出来,不便于安装与拆卸。因此,弹性筒体33的设置可加强弹性抵接的效果,避免上述不良现象的发生。
53.当然,插入狭缝31的管路的管外壁也可以不必贴合于弹性筒体33的内壁。根据具体地需求进行选择。弹性板体35具有一定厚度,保证其具有足够的回弹力,提高管路穿过狭缝31的拔插次数。同时,弹性筒体33也可以用于形成一个药液传输的通道,在插入的管路不足够长时,较短的插入端可穿过该狭缝31即可,借助弹性筒体33的管路传输药液。
54.进一步地,所述弹性筒体33的外径大于所述弹性板体35的外径而在两者之间形成限位台阶面37,所述入口段13与所述套管本体11之间设有限位面111,所述限位台阶面37抵接于所述限位面111。
55.定义所述弹性板体35的外径为d1,所述入口段13的内径为d2,满足关系:1.05d2≥d1≥d2。所述弹性板体35的端面与所述入口段13的端面重叠。
56.如图2、图4和图7所示,弹性筒体33的外径大于所述弹性板体35的外径而在两者之间形成限位台阶面37,所述入口段13与所述套管本体11之间设有限位面111,用以在将弹性封闭件30容纳在套管本体11内腔时,该限位台阶面37可以抵接在套管本体11内的限位面111上,防止弹性筒体33从入口段13脱出。
57.进一步地,为了使弹性板体35紧固的设置在入口段13内,可以采用弹性板体35的外径大于等于所述入口段13的内径,一方面,在弹性板体35的外径大于所述入口段13的内径时,可通过弹性板体35的弹性,将弹性板体35挤压进入入口段13,加强弹性板体35与入口段13的紧固性,例如,弹性板体35的外径可以是入口段13的内径的1.05倍,具体可以根据弹性板体35的弹性系数进行选择。另一方面,在弹性板体35的外径等于所述入口段13的内径时,此时可以较为方便的将弹性板体35安装在入口段13内。并且在弹性板体35的外径大于等于所述入口段13的内径时,弹性板体35可将入口段13完全封闭,避免出现缝隙,起到封闭的作用。
58.进一步地,如图3和图6所示,所述弹性板体35的端面与所述入口段13的端面重叠。如此,避免在入口段13与弹性板体35的端面之间形成其他的空间,避免该空间残留污渍,增加细菌的滋生,同时也易于对该端面进行清洁。特别是在将管路接头组件100设置在狭小的空间时,很难将消毒棉签插入到狭小空间进行消毒,因此,尽量减少狭缝的形成也方便后续操作过程中的消毒处理。
59.进一步地,所述管路接头组件还包括出口连接头50,所述出口连接头50连接于所述出口段15,所述出口连接头50包括接口管段51和出口管段53,所述接口管段51连接于所述出口段15,所述出口管段53连接于所述接口管段51背离所述出口段15的一端。
60.如图2、图3和图4所示,为了便于管路能有效的连接在出口段15,采用出口连接头50作为连接介质,将出口连接头50连接在出口段15,管路连接在出口连接头50上,从而实现管路的连通。其中,出口连接头50包括接口管段51和出口管段53,所述接口管段51连接于所述出口段15,即在将接口管段51连接于出口段15后,弹性封闭件30设置在由接口管段51与套管本体11组合的腔室内。
61.所述接口管段51背离所述出口段15的一端连接有出口管段53,连通于出口连接头50的管路连接在出口管段53上,出口管段53与弹性筒体33连通,即通过出口管段53实现弹
性筒体33与连接在出口管段53上的管路的连通。
62.进一步地,所述接口管段51与所述出口段15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所述接口管段51与所述出口段15也可以是固定连接。
63.所述接口管段51与所述出口段15可拆卸连接,如此,可方便更换弹性封闭件30,提高接头套管10与出口连接头50的重复利用率,节省成本。可采用螺接连接,也可采用过盈插接连接。当然,为了接口管段51与所述出口段15结合的紧密型,避免意外分离,引发事故,所述接口管段51与所述出口段15可采用固定连接的方式。
64.进一步地,为方便管路连接到出口管段53上,如图4所示,出口管段53内腔壁上设置第一连接台阶533,管路的连接段可直接插接在出口管段53并地接于第一连接台阶533,同时,管路与出口管段53之间可以通过胶粘的方式固定连接,提高连接的紧密性。
65.进一步地,所述出口管段53的内径小于所述接口管段51的内径而在两者之间形成第一台阶面511,所述弹性筒体33的另一端抵接于所述第一台阶面511。
66.如图4所示,为了弹性封闭件30能紧固的限位于接口管段51与套管本体11之间,采用在接口管段51的内腔壁上设置第一台阶面511,使得弹性筒体33的另一端抵接于所述第一台阶面511,实现良好的限位。结合弹性筒体33的另一端设置限位台阶面37,该限位台阶面37抵接在套管本体11的限位面111上,使得弹性筒体33能紧固的设置在套管本体11内。同时弹性筒体33的抵接端部抵接在第一台阶面511上,弹性筒体33与出口管段53连通,并且弹性筒体33的抵接端部可类似于垫片的功能,使得弹性筒体33与出口管段53之间无缝连接,提高管路连通的密封性,避免因弹性筒体33的抵接端部未有效抵接于第一台阶面511时,出现药液漏液,甚至进入空气的风险。
67.在接口管段51与所述出口段15采用固定连接的方式时,所述出口段15与所述接口管段51可通过焊接的方式连接。
68.进一步地,如图4所示,所述出口管段53的外径大于所述接口管段51的外径而在两者之间形成第三台阶面531,所述出口段15背离所述套管本体11的一端抵接于所述第三台阶面531。所述出口段15的内径大于所述套管本体11的内径而在两者之间形成第四台阶面151,所述接口管段51的端部抵接于所述第四台阶面151。使得出口管段53与套管本体11在组装过程中更容易对接,提高组装效率。
69.进一步地,所述管路接头组件还包括入口连接头70,所述入口连接头70设置于所述入口段13,所述入口连接头70包括接口套筒71、入口管段73、以及插接管75。所述接口套筒71套接于所述入口段13,所述入口管段73连接于所述接口套筒71背离所述入口段13的一端,所述插接管75容置安装于所述接口套筒71的内腔,且所述插接管75的一端与所述入口管段73连通,另一端穿过所述弹性板体35,通过所述弹性筒体33,与所述出口管段53连通。
70.如图1至图5所示,为方便管路连接到入口段13上,采用设置入口连接头70,所述入口连接头70设置于所述入口段13。入口连接头70包括接口套筒71,接口套筒71套接于所述入口段13,通过接口套筒71将入口连接头70连接于入口段13。入口连接头70还包括入口管段73,所述入口管段73连接于所述接口套筒71背离所述入口段13的一端,通过入口管段73将管路连通到入口连接头70上。进一步地,为了能有效的穿过设置于入口段13的弹性板体35上的狭缝31,入口连接头70还包括插接管75,所述插接管75容置安装于所述接口套筒71的内腔,且所述插接管75的一端与所述入口管段73连通,另一端穿过所述弹性板体35,通过
所述弹性筒体33,与所述出口管段53连通。即通过插接管75将入口连接头70与出口连接头50连通。
71.进一步地,插接管75可完全通过弹性筒体33,并对接于出口管段53的内腔,两者形成无缝对接,使得药液直接从插接管75流过进入出口管段53,药液不接触弹性筒体33,避免药液与弹性筒体33接触,将弹性筒体33中的物质迁移至药液中,提高安全性。同时也避免弹性筒体33被药液浸泡,提高弹性筒体33的使用寿命。
72.进一步地,为了有效的将管路连接在入口管段73上,如图4所示,入口管段73内腔壁上设有第二连接台阶731,管路的端部可插入入口管段73内腔后,并抵接在第二连接台阶731,同时管路与入口管段73之间可通过胶黏的方式固定,方便安装。
73.进一步地,所述接口套筒71套接于所述入口段13的外围,所述入口段13的外围设有外螺纹,所述接口套筒71的内壁设有内螺纹。
74.如图4所示,入口段13的外围设有外螺纹,所述接口套筒71的内壁设有内螺纹,所述接口套筒71螺接于所述入口段13的外围,方便拆卸,用以适配不同的管路之间的连接。
75.进一步地,所述入口段13的外径小于所述套管本体11的外径而在两者之间形成第二台阶面131,所述接口套筒71的端部抵接于所述第二台阶面131。
76.如图4所示,在套管本体11外设第二台阶面131便于接口套筒71端部抵接于所述第二台阶面131,避免螺接时旋钮过渡,导致连接性能变差。
77.进一步地,所述套管本体11外圈设置卡槽113与凸起115,用以将所述套管本体11卡扣安装在外部设备。
78.基于病人输液的需要,输液管路可能长时间工作,因此会采用外部机器设备辅助输液,如此,需要对输液管路进行固定,此时,在套管本体11外圈设置卡槽113与凸起115,用以将所述套管本体11卡扣安装在外部设备。
79.如图7和图8所示,在本技术的一实施例中,涉及一种注射系统管路200,该注射系统管路200包括管路接头组件100,注射系统管路200会存在需要更换管路的问题,采用管路接头组件100能有效的更换不同的管路,使得更换过程中安全性更好,操作性更强。由于管路接头组件100采用了上述所有实施例的全部技术方案,因此至少具有上述实施例的技术方案所带来的所有有益效果,在此不再一一赘述。
80.如图8和图9所示,注射系统管路200包括连接管路40,管路接头组件100连接于连接管路40,如图8所示,出口连接头50与该连接管路40连通,在需要输液的过程中,从外部输入的药液流经通过入口连接头70,通过输液通道14后,由出口连接头50流出,此时,从出口连接头50流出的药液流入连接管路40,并经由注射系统管路200到达各个进液支路21。
81.由此实现通过管路接头组件100方便的将外部药液传输进入注射系统管路200内。如图1和图2所示,由于本技术管路接头组件100采用接头套管10与弹性封闭件30的配合作用,使得在管路从接头套管10拔出时,接头套管10能形成封闭状态。通过该弹性封闭件30的弹性作用,在没有管路穿过狭缝31时,弹性封闭件30呈闭合的状态,避免开口时的病毒入侵,同时也避免通过该接头套管10的药液外漏,节省了药液,保护了环境。当管路穿过狭缝31时,管路可穿过狭缝31将该弹性封闭件30两端连通,使得入口段13与所述出口段15连通,形成连通通道,便于药液从该连通通道传输。该接头套管10与弹性封闭件30的配合作用大大提高输液过程中切换管路的安全性,避免风险的引入,可操作性强。
82.基于上述管路接头组件100在切换管路的过程中具有良好地安全性,避免风险的引入,可操作性强。本技术中结合了该管路接头组件100的注射系统管路200在输液过程中引入污染的风险小,并且大大提高可操作性,有效保障保障输液过程中的安全性。
83.如图8所示,注射系统管路200包括连通管路40和三进液支路21,连通管路40连通于管路接头组件100和三进液支路21,连通管路40用于将管路接头组件100输入的药液传输进入三进液支路21。
84.连通管路40上还依次设有生物过滤器80、压力传递座60、蠕动管段41,以及连通三进液支路21的四通22,外部药液从管路接头组件100通过普通管段42经过生物过滤器80,经过生物过滤器80的药液通过普通管段42流经压力传递座60,通过压力传递座60的药液流经蠕动管段41到达四通22,通过四通22将药液分配给三进液支路21。其中,生物过滤器80用以拦截药液中的杂质,压力传递座60用以在注射药液过程中监测液体压力的目的,蠕动管段41用以供蠕动泵挤压,通过蠕动泵驱动药液进入三进液支路21,最终输入病人体内。
85.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在本实用新型的发明构思下,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变换,或直接/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